从创伤理论角度浅析《最蓝的眼睛》中佩科拉的创伤
2016-10-17陈雪莹陈雪菲
陈雪莹++陈雪菲
【摘 要】美国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的小说《最蓝的眼睛》揭示了白人强势文化冲击给黑人带来的心灵文化迷失及难以弥合的精神创伤。小说主人公佩科拉就是最具悲剧色彩的人物形象。本文旨在从创伤理论的视角出发,探究佩科拉遭受的创伤,找出其创伤的原因,从而尝试找出莫里森对治疗黑人创伤之路的理解。
【关键词】托尼·莫里森;《最蓝的眼睛》;佩科拉;创伤理论
中图分类号:I106.4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6)09-0294-01
一、引言
《最蓝的眼睛》发表于1970年,是莫里森的处女作。该小说以克劳迪亚为叙事者,讲述了年仅12岁的黑人小女孩佩科拉祈求获得一双蓝眼睛使自己变美的苦难历程,旨在揭露白人审美标准对于黑人女孩幼小心灵的伤害。本文尝试从创伤理论视角以《最蓝的眼睛》为研究对象,通过文本细读的方法探讨造成佩科拉创伤的原因,从而尝试找出莫里森对治疗黑人创伤之路的理解。
二、创伤
赫尔曼在其著作《创伤与复原》中提出“创伤事件”这一概念,“并指出创伤事件摧毁了人们得以正常生活的安全感,世间的人与事不再可以掌控,也失去关联性与合理性。”
细读文本,我们不难发现,佩科拉生活中众多的创伤事件:一直受到父母的粗暴对待、同学的冷漠奚落、黑人社区的冷嘲热讽,这使她固执地认为自己的生活困境源自丑陋。她天真地相信只要拥有像白人女孩一样的蓝眼睛就可以变得漂亮,就会得到父母的怜爱,老师和同学的赞许。于是她向上帝祈求得到一双最蓝的眼睛,但是残忍的现实世界让她饱受凌辱,最后神志失常。总的来说,造成佩科拉创伤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带来的创伤。赫尔曼提出,“童年长期受虐发生在弥漫着邪恶恐怖的家庭氛围里,一般家庭中与孩子形成的关照关系,在此遭到彻底破坏。”
佩科拉有着不幸的家庭,有着不幸的童年:受到白人文化冲击的影响,佩科拉的母亲波琳觉得自己的孩子又丑又黑,不值得她付出感情。波琳更偏爱白人孩子,因为社会告诉她这更有价值。当佩科拉不小心打翻了果酱,波琳“一把把她拽起来,又朝她打去……滚出去,现在就滚。”转而抱起白人小女孩安慰。母亲分裂的人格促使佩科拉对“蓝眼睛”的渴望,也给其带来了深深的心灵创伤。与冷漠狠毒的母亲相比,佩科拉父亲带来的伤害更致命。作为一名父亲,“没有榜样,缺乏教育,他不知道如何做父亲,也不知道人应该有什么样的信仰。”所以,他酗酒,对家庭毫无责任。且在醉酒回家时强暴了年幼的佩科拉,给佩科拉身心带来了严重的创伤。佩科拉的父亲和母亲对其创伤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
(二)种族歧视带来的创伤。在佩科拉生活的环境中,就有不少由于种族歧视带来的创伤事件:
在白人强势文化主导的社会中,佩科拉在学校受到歧视讥笑:所有的人都是避免看她,包括老师,“只有当全班每人都必须回答问题时才叫她”;当去学校小杂货店买糖果时,杂货店的白人老板对她的漠视中露出厌恶的神色,她“看到的是一片空白,没有一丝对人类的认同——目光呆滞,毫无察觉”且“它带有利刃,在眼帘下的某个部位表现出来的是厌恶之感,在所有白人的眼神中她都曾见到过”;除此之外,“社区黑人从总体上不伸出救助的手,不露出宽容的笑容。”正是由于这些遭遇,佩科拉觉得“这厌恶是冲着她来的,是冲着她的黑皮肤来的。”不仅如此,受到白人文化意识的浸染,她的家人以及社区的黑人也都认为她丑陋。于是她日夜期盼,“乞求得到蓝眼睛”,这样的话,“她本人也会不同。”强势文化表现出种族主义色彩,扭曲了佩科拉幼小的心灵,给其身心带来了严重的创伤。
(三)宗教带来的创伤。在小说中,“佩科拉也直接或者间接地受到宗教的毒害。”小说中,佩科拉的母亲波琳早出晚归,她将自己的宗教信仰当做自己的寄托,而忽视了自己母亲和妻子的双重身份,致使自己丧失了“母性身份”,使得佩科拉在残缺的家庭环境中长大。另外,佩科拉祈求宗教信仰能给自己救赎之路,但是虚伪的皂头牧师没有帮助她,反而加剧了她的悲剧,将她推入深渊。
三、复原失败
造成佩科拉悲剧的原因,除了家庭、种族及宗教带来的创伤,造成自身悲剧的最主要原因在于她自身的迷失。“佩科拉完全依赖着别人来确定自身的价值,自认丑陋,自惭形秽,不反击奚落她的同学,不反驳他人的侮辱,对谁都无所要求,最后只得在疯狂与幻觉的‘快乐中”步入疯癫世界,在那里她不受外界侵扰。
总的来说,通过描写在白人文化冲击之下黑人心灵的扭曲,莫里森尝试告诉读者:以白人文化和生活方式作为价值取向,会给黑人带来困惑和错乱;如果放弃黑人文化,迷失在白人的文化冲击中,只能造成人生的悲剧。
参考文献:
[1]陈苏东,胡允桓.托尼·莫里森小说选[M].南海出版社,2005.
[2]王守仁,吴新云.性别·种族·文化—托尼·莫里森的小说创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
[3]朱迪思·赫尔曼.创伤与复原[M].施宏达译.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河北省研究生创新资助项目“托尼·莫里森小说的黑人女性创伤研究”系列成果之一,项目编号:2016S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