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刘少奇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刊物《政治通讯》

2016-01-27张璐

共产党员(辽宁) 2015年18期
关键词:满洲帝国主义刘少奇

文/张璐

刘少奇与中共满洲省委机关刊物《政治通讯》

文/张璐

《政治通讯》第一期封面

《政治通讯》第一期《告白》

奉天纺纱厂

1929年7月14日,刘少奇受中共中央委派抵达沈阳,出任中共满洲省委书记。至1930年3月末调离满洲省委,刘少奇在短短8个多月的时间里,领导满洲省委取得了空前的成绩,其中,舆论宣传工作成效显著。这一时期,刘少奇领导东北各级地方党组织以及群团组织,刊印了种类繁多、数量可观的报刊,据不完全统计,多达十余种。由刘少奇主持创办的省委机关刊物《政治通讯》目前仅见一期,尤为珍贵。

解开创刊时间之谜

关于这一期《政治通讯》的内容,最早见于由中央档案馆与辽宁、吉林、黑龙江三省档案馆合编的《东北地区革命历史文件汇集》甲3本中。书中收录的这期《政治通讯》标注为第六期,刊印时间为1929年10月。然而,从该期《告白》的内容看,本期《政治通讯》似应为第一期。由此,《政治通讯》的创刊时间多年来一直无从查证。直到不久前,笔者有幸见到刊物原件,谜团才得以解开。

在仔细研究《政治通讯》原件后,可以确定本期刊物实为第一期,1929年10月即是刊物创刊时间。《汇集》编录者之所以会将“第一期”误认为“第六期”,是由于本期刊物为了装饰封面,在“一”字上画了两支交叉叠放的步枪,乍看与“六”极为相似,故被误认。另外,在刊物装订的中缝中有一竖行小字,也明确标有“第一期”字样。

《政治通讯》目前仅见到第一期,为32开本,20页,油印,主办者为刘少奇领导的“常委会”,是本届满洲省委的机关刊物,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政治通讯》为何延期刊印?

为了加强对东北党员干部自身的宣传和教育,刘少奇计划“出一种不定期的内部刊物”,以“提高同志的政治水平线”,《政治通讯》应运而生。根据刊物第一期《告白》可知,“本期通讯内容按照八月二十二日常委会政治讨论编辑”,那么,正式刊印为什么会延期至10月呢?

关于《政治通讯》延期出版的原因,《告白》中也作了说明:“本期通讯,应早出版,但因交通关系,直到现在才能付印。”除此之外,刊物延期出版与这期间刘少奇在奉天纺纱厂被捕也应有着直接关系。

刘少奇到达满洲省委后,随着斗争形势的日益高涨,开始考虑要在沈阳发动和组织一次产业工人的罢工斗争,以推动全东北群众革命斗争的开展。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了解后,刘少奇把工作重点选定在奉天几个著名大厂之一的奉天纺纱厂。

1929年8月,刘少奇派中共满洲省委组织部长孟坚和组织干事杨一辰负责联系该厂的地下党工作。经过一段时间的工作,孟坚、全总代表张昆弟等都认为纺纱厂

罢工的条件已经成熟,到了可以采取行动的时候。但是,刘少奇在听完孟坚的汇报后,一连提出了好多个问题,孟坚却都答不上来。

当时,刘少奇已经是国民党反动派全国通缉的我党著名活动家,由于口音上的差别,他在公开场合活动,很容易引起人们的注意。为此,党中央一再关照中共满洲省委,不要让刘少奇在公开场合露面。但是,面对这种紧急情况,刘少奇不顾个人安危,毅然决定亲自到纱厂工人中去,对罢工的准备情况作进一步调查部署。

1929年8月22日上午,刘少奇主持召开了满洲省委常委会议,对当时的政治形势及省委下一步工作进行讨论分析,并决定根据这次会议讨论的内容,编印一本《政治通讯》作为省委的机关刊物,以后每月至少出版两期。会议结束后,当天下午,刘少奇和孟坚按约定时间来到奉天纺纱厂。不料,因叛徒出卖,二人在厂外被早已埋伏好的厂警逮捕。

刘少奇的被捕,使这期间满洲省委的工作受到了一定影响,《政治通讯》也没能如期出版。9月中旬,经过省委多方营救和刘少奇机智周旋,敌人因证据不足,将其释放。刘少奇回到省委后,向中央汇报了他和孟坚被捕及出狱的经过。中央很快回信,指示刘少奇继续担任满洲省委书记。在刘少奇的领导下,省委工作很快恢复正常,1929年10月,《政治通讯》也正式出版。

预见性的分析

《政治通讯》侧重政治材料的供给,加以简略的分析。第一期首先对刘少奇到职前后的国内外政治形势加以介绍并进行了透彻的分析,指出:国际政治现状,第一个严重问题是太平洋战争和苏联战争的危机日益迫切,世界资本主义还要做最后的挣扎,积极准备世界第二次大战,用战争解决他们一切解决不了的问题,所以各帝国主义的矛盾日渐紧张。在欧洲及中国的利害冲突同时剧烈起来,第二次大战不可避免地要到来。各帝国主义为准备太平洋战争,在中国的矛盾更是加紧。美帝国主义在中国势力的加强为英日帝国主义所不容,而日本不断扩张在东三省的势力亦为英美所恨。为扩大各自在中国的势力范围,英美日帝国主义一方面加紧侵略,一方面利用中国各派系的相互冲突操纵军阀战争。在这个主要矛盾条件下,中国的军阀战争是不可避免的。国民党军阀加紧对民众的剥削,加重政治的压迫,使广大劳苦工农群众的痛苦到无以复加的程度,全国范围内的工人斗争已呈恢复的形势,中国革命走向了新的阶段。在满洲,继续不断的工人斗争说明工人的革命情绪日渐高涨,走入了新的革命形势中。

以上对于当时国际国内政治现状的介绍和分析,以大量事实为依据,还摘录了包括路透社在内的多家国际国内权威新闻机构的相关报道,以增强刊物说服力,对国内外政治形势进行了比较客观、正确的分析。文章不仅从侧面印证了刘少奇到任时所处环境的艰险,同时表现出刘少奇领导的这届省委在政治上的高瞻远瞩,对于提高和启发东北广大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和政治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

另外,关于中东路事件,由于事件本身的复杂性加上国民党和东北当局的歪曲宣传,当时党内外许多人对这一事件的本质认识不清,思想甚为混乱。刘少奇在《政治通讯》中指出:各帝国主义与苏联矛盾日益紧张,苏联是反帝国主义的大本营,是弱小民族及无产阶级联合的中心,帝国主义当然恨之入骨,要用一切机会造成反苏联的战争。民众应切实去分析帝国主义与中国军阀战争的关系。帝国主义是中国军阀战争的原动力,中东路事件更是唯一的证明。因苏联经济的发展,帝国主义将其视为唯一死敌,中东路事件是帝国主义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指使的,中国是进攻苏联的唯一工具。而南京政府现在无耻地出卖民族利益,妥协帝国主义,是日本帝国主义的走狗。

为了进一步统一思想,明确满洲省委的任务和工作路线,根据常委会政治讨论及《政治通讯》的相关内容,刘少奇主持制定了《满洲党目前政治任务决议案草案》。这是对本届省委几个月来工作经验的总结,是指导东北地区革命斗争的纲领性文献。《政治通讯》对当时国际国内政治经济形势的分析和阐述,与《决议案草案》可谓是相辅相成。《政治通讯》更“侧重于政治材料的供给”,多处分析以事实加以证明,对《决议案草案》是一种有力的补充。

刘少奇主持创办的《政治通讯》,为多角度、深层次地剖析刘少奇在满洲省委工作期间所建立的卓越功勋提供了重要佐证。从中不难看出:第一,刘少奇在被捕当天上午还召开了省委常委会议,对时势政局进行充分讨论研究,下午即投入到艰险的革命斗争实践中,可见其对待革命工作不曾有丝毫懈怠。第二,刘少奇作为中共满洲省委的负责人,对东北革命工作的开展起着核心作用。这期通讯之所以未能及时付印,与在此期间省委缺少刘少奇的直接领导有着必然的关系。第三,刘少奇于9月中旬出狱,10月这期通讯就得以印刷并送达广大党员手中,说明被捕一事并没有对刘少奇继续领导满洲省委的工作产生任何影响。相反,刘少奇在之后的工作中更加积极进取,其精神令人钦佩。第四,纺纱厂被捕一事使刘少奇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蒙受了巨大的不白之冤。然而,包括《政治通讯》在内的一系列具有重大意义的工作,恰恰都是在他出狱后完成的。这些辉煌的工作业绩,对于澄清林彪、江青蓄意陷害制造的我党历史上最大的冤案,为刘少奇平反昭雪、恢复名誉,提供了不可辩驳的事实依据。

(本文系辽宁省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本栏编辑/牛泽群

猜你喜欢

满洲帝国主义刘少奇
国际金融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的最新发展,是新型帝国主义
刘少奇与中国共产党
刘少奇在安源过春节
浅谈在满朝鲜作家玄卿俊作品的主题意识的变化
《竹叶亭杂记》中的满洲萨满遗风
横田文子“在满”期间的创作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准备与日本帝国主义直接作战
“满洲”文学与作家探究
一张陪伴刘少奇半个世纪的珍贵画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