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休闲内卷化
2016-01-27衣红梅
衣红梅
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体育系
网络休闲内卷化
衣红梅
贵州六盘水师范学院体育系
新的信息技术范式为网络社会的发展准备了物化基础,为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创造了可能性空间。本文考察网络社会的价值创造过程和网络价值再创造者的自由劳动时间向剩余劳动时间的转化,分析出网络休闲内卷化。
网络社会;马克思休闲思想;网络休闲内卷化
较低的网络接入门槛,使得网络社会获得有利的发展时机,网络社会工具性价值目标作为手段和途径促进网络目的性价值目标达成——个体对自由的追求——谋求人的全面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然而,根据马克思休闲思想,依照劳动和休闲两种不同目的,围绕“网络社会的三个层次、两个价值目标”(衣红梅,2013)考察网络价值创造者和逐利者,研究发现逐利者获得盈余的本质是牺牲网络价值再创造者的自由时间,使得网络休闲内卷化。
一、网络社会成为人们存在方式
物质生活的生产方式是社会发展的基础,它的变革推动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新的信息技术范式大大提高了生产力,丰富了生产关系。网络的“超循环”结构(衣红梅,2013)对物质和能量有了更为高效的转化,这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创新了人们的劳动方式,创造了更加丰富的精神和物质财富,同时加速了网络社会的形成。
随着网络技术和相应服务的配套和完善,网络的使用门槛越来越低,无论是物理设备层面还是应用技术层面;加之日渐完善的相关法律法规,为人们使用网络提供了更可靠的安全保证。根据《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统计,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数量达7.1亿,手机网民数6.56亿,对应的数据在2015年底的统计结果分别是6.88亿和6.19亿。(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2016)《第3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无论是从网民基数还是从网民增长速度来看,两年前网民的网络使用就从“普及率提升”转向“使用程度加深”(中国互联网信息平台,2014)。
网民享有均等的获得网络技术服务的机会来增强个人网络素质,可以享有均等的机会获得非机密性的网络资源,通过制造、传播、下载、体验网络资源等创造价值,现在更可批量操作并市场化网上行为的各个环节。网络社会日渐成为人类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特殊组成形式,甚至成为人们的存在方式。
二、网络价值创造者和逐利者
将网络社会作为存在方式的人们主要以劳动和休闲两个目的发生网上行为。
从劳动的角度看,包括从事互联网方面的工作,这部分的网民是网络价值初创者,完成了网络社会价值目标中的工具性价值目标,对应了人的本质的需要。这些网上行为有,将网络直接作为工作平台,在网上浏览资源,编辑信息并发布;通过计算机软件实现工作需求并发布。此外,还包括将网络作为工具或工作平台完成现实工作任务。例如,从网上搜集素材,丰富现实工作材料;借助网络,补充现实社会交往和人际交流中受时空限制的环节。
从休闲的角度看,包括自主的消费体验和被动接受的消费体验,这部分网民是网络价值再创造者,完成了网络社会价值目标中的目的性价值目标,对应了人的发展的需要。自主的消费体验,网上冲浪,下载所需的网络资源;通过网络得到衣、食、住、行、社会交往和人机交互技术成果的体验等方面的服务。被动接受的消费体验,是网络用户接受商家推送的以上信息,而非主动通过上网行为获得。
网络价值初创者通过对既有资源深加工为网络社会提供资源,作为一个网络节点在价值积累到一定限度前,很难以独占资源的方式实现价值增殖,需要吸引网络价值再创造者进行身份对应的网上行为实现增殖,具体为网络价值再创造者通过再加工既有网络资源的方式增加节点的价值,成为增殖来源。
起初,网络价值初创者提供“免费资源”,当网络价值再创造者不得不把自由时间让渡给剩余劳动时间时,而“免费资源”不再免费,网络价值初创者再供的网络资源不但能够收回初期“免费资源”的投入成本,而且盈余,网络节点价值增殖。这部分盈余,主要是通过网络粘性,只要网络资源再创造者决定满足前期已建立的需求,其自由时间实际上已经向剩余劳动时间转化,这是网络资源初创者演变成逐利者的实践基础。
三、网络休闲内卷化
根据马克思休闲思想,人的生活时间由劳动时间和休闲时间构成,休闲时间包括自由时间和剩余劳动时间,在劳动时间一定的情况下,两者是此消彼长的关系。市场经济的逐利性,使网络休闲内卷化——在个体休闲时间有限的情况下,逐利方巧妙地将休闲时间中的自由时间部分向剩余劳动时间转化,逐利方借助网络社会的“三个特质”(衣红梅,2013)模糊了网络价值再创造者自由时间与剩余劳动时间的界限,赚取剩余价值。
根据马克思主义观点,占有剩余劳动时间与占有他人创造的财富是同一个过程,表现为网络资源再创造者享受休闲生活的尺度与自身创造价值的程度的不对等,且两者之间的落差即为逐利者的财富。在逐利者追求盈余的过程中,网络资源再创造者的自由时间已经向剩余劳动时间转化,这决定了网络休闲内卷化的三个结果:网络价值再创造者丧失了真正的“可自由支配的时间”,这本是他们享受休闲生活实现自由发展的空间;丧失了自己的劳动产品,自己劳动创造的应归自己所有的财富(马克思休闲思想认为,这是他们享受休闲生活的物质保障),创造了逐利者悠闲享受自由时间的物质基础。“物的异化”发展成闲的异化(刘晨晔,2003),网络价值再创造者享受休闲生活的尺度与自身创造价值的程度不相匹配,网络价值再创造者的自由休闲权利丧失。
[1]衣红梅.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化逻辑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政治与行政学院,2013.
[2]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OL].http://www.cnnic.cn/gywm/xwzx/rdxw/2016/201608/ t20160803_54389.htm,2016.8.3.
[3]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http://www.cnnic.cn/hlwfzyj/hlwxzbg/index_1.htm[Ol].2014.3.5.
[4]刘晨晔.解读马克思休闲思想的几个问题[J].自然辩证法研究,2003(6):91.
衣红梅(1987-),女,辽宁营口人,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