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江苏东海早白垩世地层

2016-01-26

地质学刊 2015年2期

詹 瑜

(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

论江苏东海早白垩世地层

詹瑜

(中国地质博物馆,北京100034)

摘要:主要论述了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产恐龙足印化石地层的岩石地层归属和地质时代,认为这套地层应归于大盛群,而不宜归于青山群或孟疃组,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大量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不仅填补了江苏不产恐龙化石的空白,而且也为该县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

关键词:早白垩世;大盛群;恐龙足印;江苏东海

中图分类号:P534.53;Q915.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3636(2015)02-0207-04

收稿日期:2014-10-09;修回日期:2014-10-30;编辑:陆李萍

作者简介:詹瑜(1961—),女,工程师,长期从事地质学研究和地质科普教育工作,E-mail:yyb2003@126.com

doi:10.3969/j.issn.1674-3636.2015.02.211

0引言

早白垩世地层在苏北地区有一定的分布,如东海县安峰山、南古寨村,睢宁县邱集、双沟镇,铜山县棠张东,邳县南港,沛县大屯、魏老家,泗洪县东门、王集,宿迁县晓店等地,但仅在东海县、宿迁县、泗洪县等地见有地表露头。

东海县南古寨村一带早白垩世地层出露较好,为一套河湖相的灰紫色、棕红色、砖红色中厚层、厚层砂岩、细砂岩、粉砂岩,具交错层理、波痕、泥裂等,并产有恐龙足印化石,以往一直将这套河湖相沉积归于早白垩世青山组(江苏地质矿产局,1984)。2010年,邢立达等(2010)赞同刘明渭等(2003)的意见,将王氏群的林家庄组和辛格庄组与大盛群的寺前村组和孟疃组对比,并将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出露的地层归于孟疃组。2013年,汪明伟等(2013)报道了山东郯城和江苏东海早白垩世恐龙足印化石(图1),将两地产恐龙足印化石的地层均归于大盛群上部。

1剖面描述

第四纪沉积覆盖

——不整合——

大盛群

30. 中—中厚层紫灰色砂岩与厚层细砂岩,见波痕

2.5 m

29. 中厚层砖红色细砂岩

1.35 m

28. 厚层砖红色细砂岩,偶见波痕

1.7 m

27. 中层浅棕红色砂岩

1.2 m

26. 中厚层砖红色细砂岩

1.4 m

25. 中层浅棕红色砂岩

1.6 m

24. 中厚层砖红色砂岩

3.4 m

23. 中厚层—厚层棕红色砂岩,夹薄层浅棕色粉砂岩,产恐龙足印化石

2.2 m

22. 中厚层灰紫色砂岩

2.8 m

21. 中层棕红色粉砂岩和细砂岩

1.6 m

20. 中厚层紫红色砂岩

2.1 m

19. 中厚层棕红色砂岩与中层浅棕色粉砂岩互层

2.6 m

18. 中厚层浅棕红色砂岩与中层暗棕红色细砂岩、粉砂岩互层,偶见恐龙足印化石

3.5 m

17. 中厚层浅棕红色细砂岩,夹泥质粉砂岩

4.3 m

16. 厚层浅棕红色细砂岩,夹粉砂质泥岩

3.3 m

15. 薄层浅砖红色细砂岩及粉砂岩

1.6 m

14. 厚层棕红色砂岩,具交错层理

1.8 m

13. 中层浅棕色粉砂岩与中厚层棕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

3.1 m

12. 中厚层棕红色泥岩和泥质粉砂岩,夹薄层浅砖红色细砂岩,具泥裂和波痕,产恐龙足印化石

5.1 m

11. 薄层浅棕色粉砂岩与中厚层暗棕红色粉砂质泥岩互层

2.4 m

10. 中厚层砖红色泥质粉砂岩

1.7 m

9. 中层浅紫色砂岩

1.4 m

8. 厚层—巨厚层棕红色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

4.6 m

7. 中层棕红色细砂岩,具交错层理

1.4 m

6. 中厚层浅棕红色砂岩和细砂岩,夹泥质粉砂岩

1.2 m

5. 中厚层棕红色泥质粉砂岩,夹中层浅棕色细砂岩

4.8 m

4. 中厚层浅棕红色细砂岩和粉砂岩

2.3 m

3. 中层—中厚层棕红色粉砂岩

2.5 m

2. 薄层浅棕色细砂岩和粉砂岩

1.1 m

1. 中厚层棕红色、紫红色砂岩和细砂岩

2.4 m

(未见底,第四纪沉积掩盖)

图1 江苏东海南古寨村恐龙足印化石产地交通位置及区域地质简图(据汪明伟等,2013)F1-昌邑—大店断裂;F2-安丘—莒县断裂;F3-沂水—汤头断裂;F4-鄌郚—葛沟断裂Fig.1 Maps showing traffic location and generalized regional geology of the dinosaur footprintfossil locality in Donghai County, Jiangsu Province(After Wang et al, 2013)

2岩石地层归属

要解决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早白垩世沉积的岩石地层归属问题,首先要认识“青山群”与“大盛群”的含义。

2.1 青山群

1923年,谭锡畴(1923)命名青山层,原始命名地点在山东省莱阳市青山,后选择莱阳市东南约12 km的瓦屋夼—西陡山一带作为参考剖面。青山群在山东省境内均有分布,在鲁东地区尤其发育,为一套火山岩夹沉积岩的岩系。根据火山活动旋回研究,该群自下而上可分为后夼组、八亩地组、石前庄组和方戈庄组。

2.1.1后夼组后夼组为一套酸性火山碎屑岩夹沉积碎屑岩的岩系,与下伏地层莱阳群呈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八亩地组整合接触,主要分布于胶莱盆地的莱阳、即墨、胶州、高密、安丘、诸城等地,代表了青山期火山活动第一旋回的产物。

2.1.2八亩地组八亩地组是青山期火山活动最强烈的第二旋回的喷发产物,以中基性火山物质沉积为主,如安山岩、凝灰岩、凝灰质粉砂岩、安山质角砾岩、沉集块岩等,与下伏地层后夼组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石前庄组整合接触,区域上分布广泛,但各地岩性组合和厚度差异较大。

2.1.3石前庄组石前庄组为青山期火山活动第三旋回的一套酸性火山岩系,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区,岩性以英安岩、英安质凝灰岩、流纹岩、流纹质凝灰岩,在胶莱地区形成沸石岩、膨润土、珍珠岩等矿床,与下伏地层八亩地组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方戈庄组呈喷发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

2.1.4方戈庄组方戈庄组为青山期火山活动最末的一个火山旋回产物,与下伏地层石前庄组为喷发不整合或平行不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王氏群平行不整合接触,岩性以偏碱性的中基性火山岩为主,如玄武粗安岩、玄武粗安质集块角砾岩、玄武粗安质角砾熔岩及紫红色细砂岩等。

2.2 大盛群

1990—1991年期间,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一地质大队在1∶5万鄌郚、牛沭和蒋峪3幅地质图联测时提出“大盛群”一名,后由李庆平等(1992)撰文介绍此地层单位,原意指沂水—汤头断裂与鄌郚—葛沟断裂之间马站盆地位于青山群之上的一套河湖相沉积,是沂沭断裂带剧烈沉降期的产物,自下而上可分为6组。

2.2.1小店组小店组由原长春地质学院(1995)创建,命名地点位于莒县小店乡官路村附近,下与八亩地组等角度不整合接触,上与大土岭组整合接触,岩性以灰紫色、紫红色复成分砾岩为主,夹紫红色中—细粒砂岩。

2.2.2大土岭组大土岭组亦由原长春地质学院(1995)创建,命名地点位于莒县招贤镇大土岭,下与小店组整合接触,上与马朗沟组整合接触;下部为灰黄色复成分中—细粒砾岩,中—上部以青灰色、灰黄色、黄绿色粉砂岩和页岩为主,夹灰黄色砾岩。

2.2.3马朗沟组马朗沟组由李庆平等(1992)命名,命名地点位于山东省安丘市南逯乡马朗沟,后指定莒县招贤镇大土岭—东黄埠剖面为参考剖面,与下伏地层大土岭组和上覆地层田家楼组均呈整合接触,岩性以灰紫色、紫红色复成分砾岩为主,夹砂岩透镜体、含砾砂岩等。

2.2.4田家楼组田家楼组亦由李庆平等(1992)命名,命名地点位于山东省安丘市大盛镇丁家沟—酉辛兴一带,与下伏地层马朗沟组和上覆地层寺前村组均呈整合接触,下部为一套暗紫色或紫红色细砂岩、粉砂质泥岩为主,夹紫红色砂砾岩、安山岩及白云岩;中部以暗紫色粉砂质泥岩为主,夹安山质沉凝灰岩、细砂岩等;上部为灰黄色细砂岩、粉砂岩、灰绿色泥岩、粉砂质泥岩等。

2.2.5寺前村组寺前村组亦由李庆平等(1992)命名,命名地点位于山东省安丘市大盛镇丁家沟—酉辛兴一带,与下伏地层田家楼组和上覆地层孟疃组均呈整合接触,为一套灰色复成分砾岩、含砾粗砂岩、紫灰色砂岩,夹砂砾岩。

2.2.6孟疃组孟疃组由山东省地质矿产局第二地质队(1994)命名,命名地点位于山东省诸城市孟疃镇,与下伏地层寺前村组整合接触,与上覆地层王氏群林家庄组不整合接触,岩性为一套杂色细碎屑沉积岩,如黄色、黄绿色、灰紫色、紫红色泥质粉砂岩、细砂岩、粉砂质泥岩等,代表了沂沭断裂带发育晚期局部滞留水体的浅湖相沉积。

2.3 地层讨论

综上所述,青山群主要分布于鲁东地区,以发育火山-沉积岩系为特征;而大盛群主要发育于沂沭断裂带,以一套河湖相碎屑岩沉积为特征。由于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位于沂沭断裂带内,且出露的地层为一套紫红色、棕红色碎屑岩沉积,火山岩并不发育,因此将这套地层归于大盛群、时代定为晚白垩世晚期较为合适。但若将这套地层进一步归于大盛群上部或大盛群的孟疃组则显得证据不足,目前尚无任何测年或古生物资料可以证明这一点。此外,刘明渭等(2003)和邢立达等(2010)将大盛群的寺前村组和孟疃组分别与王氏群的林家庄组和辛格庄组对比的意见也难以令人信服。从以往的区调资料来看,王氏群的林家庄组曾发现鹦鹉嘴龙化石,似乎表明林家庄组的时代应为早白垩世晚期,但其上的辛格庄组目前尚没有任何资料证明其时代为早白垩世晚期。若将辛格庄组与孟疃组对比,则表明大盛群顶部的孟疃组的时代也不确定,甚至将来有可能其时代会被定为晚白垩世早期。但从已有资料来看,将孟疃组的时代定为晚白垩世早期的可能性不大。

3恐龙足印化石发现的意义

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的恐龙足印化石最早发现于20世纪70年代,但直到90年代,甄朔南等(1996)在总结中国恐龙足印化石时,才正式报道了该地的恐龙足印化石(图2)。2010年,邢立达等(2010)描述了几种产自东海县南古寨村一带的恐龙足印化石。2013年,汪明伟等(2013)研究了山东郯城和江苏东海的恐龙足印化石及赋存地层的古环境。

图2 江苏东海县南古寨村恐龙足迹化石照片Fig.2 Dinosaur footprint fossil locality near Nanguzhai  village of Donghai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早在江苏东海发现恐龙足印之前,江苏在进行区域地质填图时,在江苏宜兴白垩纪地层中曾发现整窝的长形恐龙蛋,分别保存在南京地质博物馆和无锡市国土资源局陈列馆。近年来,江苏东海南古寨村一带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进一步增添了江苏恐龙化石研究的新材料,表明江苏东海在6 500万年前曾是恐龙的故乡,曾有各种各样的恐龙在这片土

地上生存。江苏东海不仅是鱼米之乡,而且也是很好的旅游之城,有举世闻名的大陆科学深钻所在地,中国最大的水晶交易集散地,有著名的优质温泉,等等。南古寨村一带恐龙足印化石的发现为江苏东海增添了新的旅游资源,将会进一步推动该县区域旅游经济的发展。

致谢:

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柳永清研究员、彭楠博士等帮助审阅和修改了文稿,在此一并致谢。

参考文献:

江苏省地质矿产局.1984.江苏省及上海市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

李庆平,赵风江.1992.山东下白垩统大盛群的建立及时代对比.山东地质,8(2):13-28.

刘明渭,张庆玉,宋万千.2003.山东省白垩纪岩石地层序列与火山岩系地层划分.地层学杂志,27(3):247-253.

山东省地质矿产局.1991.山东省区域地质志.北京:地质出版社.

谭锡畴.1923.山东中生代旧第三纪地层.地质汇报,5:55-67.

汪明伟,旷红伟,柳永清,等.2013.山东郯城和江苏东海早白垩世晚期恐龙足迹化石新发现及古环境.古地理学报,15(4):489-504.

邢立达,杰瑞德D哈里斯,贾程凯.2010.江苏下白垩统孟疃组的恐龙足迹群及蜥脚类足迹形态的多样性. 古生物学报,49(4):448-460.

甄朔南,李建军,韩兆宽,等.1996.中国恐龙足迹研究.四川成都:四川科学技术出版社.

On the Early Cretaceous strata in Donghai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ZHAN Yu

(The Geological Museum of China, Beijing 100034, China)

Abstract:This study discussed a set of dinosaur footprint-bearing strata near Nanguzhai village of Donghai County, Jiangsu Province and their geological age. It is suggested that the strata should be assigned to the Dasheng group, rather than the Qingshan group or Mengtuan Formation, and they are of a late Early Cretaceous age. The discovery of many dinosaur footprint fossils from Nanguzhai village of Donghai County not only changes our traditional knowledge of no dinosaur fossils unearthed from Jiangsu Province, but also adds new tourism resources to Donghai County.

Keywords:Early Cretaceous; Dasheng Group; dinosaur footprints; Donghai County in Jiangsu Provinc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