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管圈在降低术中缝针丢失率的运用①
2016-01-26赵苏丽太琼志樊若琳赵卓华王焕琼程丽秀
黄 萍,赵苏丽,太琼志,樊若琳,赵卓华,王焕琼, 程丽秀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 曲靖 655000)
品管圈在降低术中缝针丢失率的运用①
黄萍,赵苏丽,太琼志,樊若琳,赵卓华,王焕琼, 程丽秀
(曲靖市第一人民医院麻醉科,云南 曲靖 655000)
摘要:目的:探讨品管圈在降低术中缝针丢失率的运用效果。方法:将我院2011~2012年未实施品管圈作为对照组,而2013~2014年实施品管圈作为研究组,两组期间均随机抽取手术台数2500台,对比分析两组期间术中缝针丢失率。结果:研究组术中缝针丢失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品管圈应用在手术室中,可降低术中缝针丢失率,值得借鉴。
关键词:品管圈;术中;缝针丢失率;运用
手术室手术操作中若处理不当极易引发手术器械丢失,尤其是术中缝针丢失率较高,需加强重视。术中若缝针丢失,则要及时找到,避免遗留在患者体内而导致严重的后果。但是,从以往研究报告来看,术中缝针丢失寻找会延误手术时间,而且耗费操作者精力[1],为此尽量降低术中缝针丢失率就成为当前研究重点课题。我院将将品管圈应用在手术室中,取得了不错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我院属于综合性医院,开放手术间10间左右,每年手术量达到5000例次,目前手术室已有护理人员31名,男性2名,其余为女性;年龄20~54岁,平均(32.6±2.9)岁;工龄1~19年,平均(8.5±1.7)年;职称为护士13名、护师14名、主管护师4名;学历包括专科23名(大专与中专)、本科及以上8名。将我院2011~2012年未实施品管圈作为对照组,而2013~2014年实施品管圈作为研究组,两组期间均随机抽取手术台数2500台。
1.2方法
对照组期间未开展品管圈,而研究组期间实施品管圈,具体措施如下。
1.2.1成立品管圈组织:2013年开始,根据自愿参与原则,成立灵活多样、上下结合、实事求是的品管圈组织,圈员共有10名,包括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护师4名、护士3名,主任护师为辅导员,而圈长为其中1名主管护师。
1.2.2选定主题:采取头脑风暴的方式,组织圈员讨论,指导他们提出各自的主题,然后对主题采取评分法进行评价,评分包括5、3、1,从政策性、可行性、迫切性及圈能力进行测评,最终汇总所得总分最高者为活动主题,即降低术中缝针丢失率,该主题测评总分高达152分。
1.2.3拟定计划书:根据主题内容与圈员分配情况,拟定活动计划书,同时绘制甘特图,活动周期预计为2013-05~2014-07。
1.2.4目标设定:根据现况值、现状值、改善重点及圈能力等计算出目标值,最终确定需达到2.00%。
1.2.5原因及对策:1)手术医生与手术护士:手术医生发生缝针丢失的概率要显著高于手术护士,分析原因主要在于手术医生会专注手术操作,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手术步骤中,而对器械管理则主要依赖器械护士,为此必须加强手术医生的工作责任感教育,促使他们随时做到“针不离持”,即保障缝针随时在持针器上;同时手术护士必须做好手术配合,随时掌控缝针去向,传递时则应做到"一递一收",保障每颗缝针传递出去后均能回收[1]。2)传递与矫形:各大研究报告显示,在传递与矫形时极易发生缝针丢失,分析原因可知与大部分医生的习惯有关,他们均习惯将夹缝针的持针器抛掷在器械托盘上,而抛掷后发生撞击,极易将锁扣撞开,从而使得缝针飞出医护人员视野,而出现丢失现象;在缝合过程中,若反复多次使用,不同方向力作用下缝针会出现弯曲,极易断裂,而继续采取该缝针缝合,或者试图将其矫正回原状,极易导致其断裂飞出;此外,医护人员在接触操作台或夹持固定于针垫的缝针和持针器间断时,会产生向前惯性力,也极易引发缝针飞出视野。基于此,要求医护人员养成良好的习惯,轻拿轻放,减少持针器与器械托盘的撞击;在缝合不同组织时,应根据韧度与厚度选取合适的缝针,减少弯曲与变形,若有变形或弯曲,则应丢弃,减少断针;医护人员持针时要以双手操作,一手固定,一手夹持指针器,减少飞出。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计数资料采取%表示,计数资料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研究组术中缝针丢失率为1.68%,对照组则为6.88%,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手术台数发生的术中缝针丢失率对比[n=2000,(%)]
3 讨论
手术室器械对于手术操作十分重要,但术中及术后相关手术器械或仪器丢失现象却十分普遍,尤其是缝针在术中丢失率居高不下,对手术顺利进行产生了严重影响。缝针属于手术缝合中不可或缺的工具,同时也是手术室最容易忽视或作为异物遗留在患者体内的物品,故而在手术清点时必须加强重视。尽管过去几年我院非常重视缝针的查对与清点,但依旧有缝针丢失事件,加上缝针体积较小,若发生丢失,则很难找寻[3]。总的来说,手术室缝针丢失主要有这样一些不利影响:其一,缝针丢失后需要花时间寻找,这样就会导致手术被迫中断,使得手术时间延误,耽误进程,导致手术与麻醉风险增加;其二,缝针丢失后,医护人员导出寻找,若患者处于清醒状态或有一定意识,则会出现紧张与焦虑及恐惧等不良心理,从而造成生命体征等改变,即便找到缝针,患者的心理依旧存在阴影,产生不踏实的感觉,甚至出现不配合等,影响手术顺利进行;其三,缝针丢失,使得医院医护人员工作负担与心理压力增加,即便找到缝针,也会挫伤术者手术成就感,若未找到或遗留在患者体内,则会引发患者严重痛苦,之后可能发生医疗纠纷事件,从而给医护人员增加严重心理压力;其四,缝针丢失后不仅会给清醒患者带来心理压力,同时术后极易对术者或护理人员产生不信任感,从而出现患者投诉事件,也对后续的治疗与护理造成不利影响。
从我院以往临床研究与报告来看,术中缝针丢失率在5%以上,而近几年根据国家相关规范标准,要求将术中缝针丢失率控制在5%以下[4]。基于此,我院参阅相关文献,并结合实际情况,将品管圈应用在手术室中,旨在降低术中缝针丢失率。本次研究将我院2011~2012年未实施品管圈作为对照组,而2013~2014年实施品管圈作为研究组,两组期间均随机抽取手术台数2500台,研究期间成立品管圈组织,主题为降低术中缝针丢失率,通过拟定计划书、设定目标及根据原因提出对策等处理后,统计两组术中缝针丢失率情况,结果显示研究组丢失率为1.68%,而对照组则为6.88%,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且研究组丢失率符合本次品管圈组织设定的目标值2%以内。
品管圈组织设立,使得手术室管理更加规范与科学,通过对术中缝针丢失现状进行分析,设定目标与制定计划,同时针对原因进行分析,然后制定对策处理[5]。同时,要求各个供应室与手术室之间要加强沟通与交流,而且要做好工人员责任心的培养,而供应室专业人员也要做好相关知识与技能培训,而手术室人员则要严格按照手术室规范执行[6]。当然,若出现术中缝针丢失现象,则要及时找回,寻找时应沉着、冷静、仔细及耐心,一般由巡回护士负责,但同时要将相关报告给护士长并寻求支持;寻找时,尽量减少对巡针器的依赖,要求室内的所有成员都要在台上、台下等一切皆有可能的地方寻找,若有必要可借助X线片拍摄及寻找[7]。本次研究研究组42次丢失,最终全部找回。综上所述,手术室属于比较重要的科室,加强术中及术后器械管理十分关键,而将品管圈应用在手术室中,可降低术中缝针丢失率,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洪素菊,胡伟玲.品管圈活动在术中一次性医用耗材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1,26(17):1560-1561
[2]李淑萍,李凌,任琴,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病人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护士进修杂志,2014,18(19):1789-1791
[3]许晨耘,柯雅娟,陈茹妹,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病理标本安全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护理管理,2012,12(1):20-23
[4]夏述燕,赵体玉,江莉,等.品管圈活动在手术室仪器设备管理中的实施[J].护理学杂志,2014,29(14):41-42
[5]陈海英,林耿丰,高镇松,等.PDCA品管圈对提高输液护理质量的效果评价[J].临床心身疾病杂志,2014,20(6):131-133
[6]陈英,符雅君,吴邓娃,等.品管圈在降低器械丢失率中的应用[J].中国误诊学杂志,2011,11(8):1829
[7]张玉花,袁伟,贾晔芳,等.降低手术后物品丢失率的品管圈实践[J].护理学报,2014,18(20):25-26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104(2015)06-0137-02
作者简介:①黄萍(1973~)女,云南宣威人,本科,副主任护师。研究方向:麻醉护理、手术室护理管理。
(收稿日期:2015-07-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