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行乳腺癌术后化疗效果观察
2016-01-26黄梅兰
黄梅兰
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普外三科 龙岩 364000
应用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行乳腺癌术后化疗效果观察
黄梅兰
福建龙岩市第一医院普外三科龙岩364000
【摘要】目的总结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行乳腺癌术后化疗的体会。为接受化疗患者建立安全、有效、痛苦小的静脉通道,降低频繁静脉穿刺、采血。减少化疗药物外渗而致的静脉炎、局部组织坏死等并发症发生率。方法将255例术后行健侧PICC插管化疗的乳腺癌患者分为2组,其中对照组204例经肘窝外周静脉穿刺,观察组51例行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穿刺。比较2组的效果。结果对照组一次置管成功率92%,导管留置时间为26~112 d,平均为69 d,少数患者出现轻微并发症,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观察组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9%,导管留置时间为34~146 d,平均为83 d,未发生并发症,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塞丁格尔技术 PICC置管操作快速、方便,穿刺成功率高,维护简单,导管留置时间长,并发症低,为乳腺癌患者术后化疗用药提供了一条安全、方便的输液途径。
【关键词】PICC置管;改良赛丁格尔技术;乳腺癌;化疗
经外周静脉穿刺中心静脉置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PICC)是利用导管从外周手臂的静脉进行穿刺,使导管直达靠近心脏的大静脉,从而避免化疗药物与手臂静脉直接接触,并减轻频繁穿刺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在恶性肿瘤化疗中应用广泛[1-2]。我院对255例乳腺癌术后需行化疗的患者行健侧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择我院2010-09—2014-12间乳腺癌术后需行化疗的255例患者为观察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6~68岁,平均为42.80岁。随机分为2组,观察组51例,对照组204例,2组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基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置管方法
1.2.1材料选用美国巴德公司生产的三向瓣膜式PICC管,型号为4Fr,导管全长60 cm,末端连接肝素帽。
1.2.2置管方法(1)对照组:行传统PICC置管。首选健侧贵要静脉,其次为肘正中静脉、头静脉[3]。嘱患者平卧,健侧手臂外展与躯干成90°。测量穿刺点(肘窝下2横指)到胸锁关节再向下至第3肋间的长度即为PICC管导入血管的长度。建立无菌区,打开PICC穿刺包,戴手套,常规消毒,范围为穿刺点上下各10 cm,两侧至臂缘。注射器抽取稀释的肝素盐水,预冲导管和穿刺针,系止血带,去穿刺针保护套,松动针芯,以15~30°角穿刺,见回血后降低穿刺角度,而后进针1 cm。将止血带松开后,以拇指固定插管鞘,食指按压插管鞘前端静脉,按压针眼上方按下针尖保护按钮,确认穿刺针回缩至保护套内,缓慢将导管送入静脉至测量长度,撤出插管鞘及导丝,抽回血后冲管。随即接正压接头并将导管固定,以无菌纱布覆盖,无菌透明敷贴予以固定,行X线拍片胸部正侧位定位导管头端位置。行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穿刺插管。(2)观察组:由于肘部血管条件差,行改良塞丁格尔技术PICC置管。测量肘窝到右胸锁关节的长度加2~3 cm,再减去穿刺点到肘窝的距离即为PICC管导入血管的长度。在肘窝上方距穿刺点10 cm处扎止血带,探测血管位置及走向并标记。建立无菌区,打开改良塞丁格尔穿刺套件,戴手套,常规消毒,以30~45°角进针,看见回血后立即停止进针。将外套管推送至静脉,松开止血带,手指按压穿刺点上方,退出针芯,将导丝缓慢送入血管直到体外剩10~15 cm时停止推送。在穿刺点旁注射2%利多卡因0.2~0.4 mL进行局部麻醉,持解剖刀与导丝成平行角度,用刀尖轻微剌入皮肤扩大穿刺点。穿入扩张器、插管鞘组件并沿导丝全部送入血管。将导丝与扩张器一起拔出,手指按压穿刺点上方,从插管鞘口导入PICC导管至测量长度。撤出插管鞘,按传统PICC置管方法固定。
1.2.3置管后护理(1)健康教育:置管后嘱患者继续压迫穿刺点止血2 h,24 h内适当抬高该侧上肢、制动,可平移及活动手腕,避免肘关节弯曲。穿刺点上2 cm沿血管走向至腋窝,常规热敷,4次/d,20~30 min/次,或理疗仪局部照射,2次/d,30 min/次。喷涂赛肤润或喜辽妥、肝素钠乳膏,连续7 d。置管24 h后做握拳运动,避免剧烈活动及过度负重。(2)局部规范换药护理:置管后24 h内更换敷贴1次,3周内更换敷贴2次/周,以后更换1次/周。对发生分泌物过多或敷贴松动者应及时更换。应顺导管方向向上掀开敷贴,以避免导管脱出。先用75%酒精,后用0.5%碘伏消毒,均以穿刺点为中心,擦拭二遍以上,待自然干燥,消毒范围20 cm×8 cm。将PICC外露导管拉至水平与手臂成垂直位置后再向斜下方拉直,以无菌敷贴固定。避免导管出现打折、松动、脱出。观察穿刺点及沿静脉走向有无红肿及不适感觉。嘱患者及时更换内衣和床单。(3)正确冲管与封管:使用无针正压接头或可来福接头,更换1次/周。输液前严格消毒接头及接触的皮肤。然后以生理盐水10~20 mL冲管。输液完毕先以生理盐水10~20 mL冲管。凝血功能正常者用2~5 mL肝素盐水应用正压封管。冲管方式为脉冲式,凝血功能差者仅用生理盐水正压封管。输注乳剂、血液制品后要用生理盐水20 mL脉冲冲管。输注胃肠外营养液每4~6 h用生理盐水冲管,20 mL/次。
1.3评价指标
1.3.1一次置管成功率1次穿刺成功,插管顺利,置管后X线摄片导管尖端位于上腔静脉。
1.3.2并发症观察及判断(1)穿刺点出血:置管后穿刺点有局部渗血。(2)透明敷料过敏:覆盖部位皮肤出现红点、红斑、渗液及结痴并伴有痒感。(3)导管脱出:置管后体外露出部分导管长度大于置管时的长度。(4)导管堵塞:输液速度变慢、注射器推注液体出现不同程度阻力。⑸静脉炎:局部出现不同程度疼痛,肿胀,发红,即可确定发生静脉炎。⑹感染:穿刺点处红、肿、疼痛、有脓性分泌物。
1.4统计学方法应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进行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一次置管成功率对照组204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2%,导管留置时间为(69±35.7)d。观察组51例一次置管成功率为99%,导管留置时间为(83±40.6)d,见表1。
2.2置管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照组发生穿刺点出血5例,透明敷料过敏1例,导管堵塞2例,静脉炎3例。经积极处理后均好转。观察组未发生并发症,见表1。
表1 2组患者采用不同方法 PICC置管的评价指标对比
3讨论
PICC置管操作简便、留置时间长,可明显减轻药物对血管的损伤,降低药物的局部不良反应,已广泛应用于临床,尤其适用于恶性肿瘤化疗患者。由于乳腺癌术后患侧上肢易出现肿胀,术后进行PICC置管化疗仅限于健侧肘部血管,若血管条件差,给操作带来困难[4]。改良赛丁格尔技术的开展解决肘部血管条件差患者的化疗难题。但改良塞丁格尔技术较传统PICC置管费用高,因此应用受到部分限制。
参考文献4
[1]赵焕利.PICC在肿瘤患者中的应用与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护理版),2009,5(8):5.
[2]韦坚,雷奕.多部位中心静脉置蕾术的应用体会[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5,21(12):39-40.
[3]宋淑芬,宋意,余晓佳,等.提高乳腺癌患者PICC置管舒适度的研究[J].中华全科医学杂志,2009,7(8):896-897.
[4]沈雪萍,吴文英,钱美蓉,等.两种不同PICC置管部位对舒适度影响的对比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杂志,2008,5(6):68.
(收稿2015-07-26)
【中图分类号】R730.53
【文献标识码】
【文章编号】1077-8991(2015)06-001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