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抗凝治疗效果探讨
2016-01-26刘晓黎杨秀枝
刘晓黎 杨秀枝
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抗凝治疗效果探讨
刘晓黎 杨秀枝
目的分析对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行抗凝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33例肺栓塞患者, 对患者实行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及治疗前后血气分析指标变化情况。结果患者经抗凝治疗, 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治疗后患者氧分压(PaO2)、二氧化碳分压(PaCO2)、氧饱和度(SaO2)均较治疗前显著改善(P<0.05)。结论低分子肝素抗凝是一种有效的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治疗方法, 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 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低分子肝素;抗凝治疗
急性肺栓塞是一种常见的呼吸科急危重症, 研究证实,如能在早期对患者实施有效的治疗, 可有效促进患者预后的改善。本次研究为探讨抗凝治疗在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中的临床治疗价值, 对本院收治的肺栓塞患者33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将结果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3年8月~2015年9月收治的33例肺栓塞患者, 所有患者均符合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所制定的《肺血栓栓塞症的诊断和治疗指南》中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相关标准, 且经由超声心动图和肺ECT检查得到确诊, 所有患者及其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男18例, 女15例,年龄21~67岁, 平均年龄(54.5±11.2)岁;14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 12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7例下肢静脉曲张。
1.2 方法 患者入院后对其进行动脉血气分析、心电图、血常规、凝血功能及肝肾功能等常规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治疗:取低分子肝素钙(河北常山生化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国药准字H20063909)200 IU/kg经由腹壁实施皮下注射, 每隔12 h 1次, 持续7 d。
1.3 观察指标 对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其治疗前后血气指标(PaO2、PaCO2、SaO2)变化情况进行观察记录。
1.4 疗效判定标准 ①治愈:患者呼吸困难、胸痛症状基本消失, 且肺动脉收缩压及血气分析未见异常;②显效:患者胸痛及呼吸困难症状得到大幅度改善, 低碳酸血症和低氧血症基本恢复, 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幅度>20 mm Hg(1 mm Hg= 0.133 kPa);③有效:患者胸痛及呼吸困难症状明显好转, 且低碳酸血症及低氧血症有所改善, 肺动脉收缩压下降幅度>10 mm Hg;④无效:患者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血气分析可见明显低氧血症。总有效率=治愈率+显效率。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对研究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临床疗效33例患者经治疗, 8例治愈, 21例显效, 2例有效, 2例无效, 治疗总有效率为87.88%。
2.2 血气分析33例患者治疗前PaO2为(73.1±10.5)mm Hg, PaCO2(32.1±6.2)mm Hg, SaO2(94.2±3.6)%;治疗后PaO2为(105.6± 26.9)mm Hg, PaCO2为(35.3±4.6)mm Hg, SaO2为(98.4±2.6)%,治疗后血气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
2.3 并发症所有患者治疗期间均未见严重出血等不良反应。
3 讨论
肺栓塞指的是栓子栓塞肺动脉及其分支, 造成肺组织供血中断, 从而引起肺组织坏死。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是一种内科急危重症, 如不对患者进行及时有效治疗, 极易造成死亡。目前, 临床主要采用溶栓、抗凝、一般治疗等方法对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患者进行治疗, 以促进肺动脉血流再通。
溶栓是一种传统栓塞治疗方法, 其中以尿激酶溶栓最为常见。尿激酶通过对内源性纤维蛋白溶解系统直接作用, 促进纤溶酶原向纤溶酶裂解, 从而促进纤维蛋白凝块和凝血因子的降解, 起到溶栓作用。陈强等[1]研究指出, 溶栓可有效促进肺栓塞患者临床症状的好转。但近年来有研究指出, 在采用尿激酶进行溶栓治疗时, 尽管可促进纤溶酶活性的增强,但是缺乏血栓特异性, 易造成患者出血风险上升, 因此近年来在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治疗方面多不推荐优先使用溶栓治疗。陈润芝等[2]研究指出, 抗凝治疗主要是通过对血液凝集趋势进行抑制, 而溶栓治疗则是在出现血栓后, 使用药物溶解血栓进而发挥治疗效果。同溶栓治疗相比, 抗凝治疗主要是从血栓形成的源头开展治疗, 即对血液凝固趋势进行抑制。因此, 抗凝治疗在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治疗方面具有更加积极的临床意义。刘瑞琪等[3]报道指出, 抗凝治疗可有效促进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肺栓塞的发生风险。在本次研究中, 33例患者均接受抗凝治疗, 其治疗总有效率在80%以上, 且患者经治疗后其血气分析相关指标同治疗前相比均显著改善(P<0.05), 同张志国等[4]研究结论相仿, 提示低分子肝素抗凝可对肺栓塞患者的病情进行有效控制。
综上所述, 低分子肝素抗凝是一种有效的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治疗方法, 可有效促进患者临床症状的改善, 有利于保障其生命安全, 建议在临床进一步推广。
[1]陈强, 李楠, 黄晨, 等.尿激酶、阿替普酶与瑞替普酶溶栓治疗肺栓塞对比研究.中国民康医学, 2013, 25(22):47-87.
[2]陈润芝, 周文华, 宋巧凤, 等.抗凝治疗急性非大面积肺栓塞疗效观察.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7):729-731.
[3]刘瑞琪, 徐文喜.抗凝治疗对肺栓塞高危因素的AECOPD的临床价值.临床肺科杂志, 2013, 18(11):1983-1984.
[4]张志国, 张大钧.纤溶酶、低分子肝素、华法林治疗次大面积肺血栓栓塞症疗效观察.吉林医学, 2013, 34(29):6035-6036.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127
2016-05-18]
475000 河南省开封市中心医院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