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比较
2016-01-26武树超
武树超
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比较
武树超
目的比较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脑外伤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各40例。两组患者均行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 其中实验组同期应用两种手术进行治疗, 对照组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间隔3~6个月后, 行颅骨修补术。对比两组患者疗效。结果实验组昏迷优良率为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实验组残疾良好率(52.50%)明显高于对照组(22.50%), 重度残疾率(10.00%)明显低于对照组(32.50%)(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结论同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可显著改善手术效果, 充分利用治疗最佳时机, 同时可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 值得推广。
脑室腹腔分流术;颅骨修补;脑外伤
脑外伤是指头脑部受外力击打产生肉眼可见的脑部损伤, 早期临床应用去骨瓣减压术治疗脑外伤可起到降低颅内压、预防脑疝、减少病死率的显著效果, 但术后易引发脑组织膨出、脑积水等并发症, 对于预后效果极为不利[1]。传统上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控制颅内压、抑制脑组织膨出, 并配合颅骨修补术进行治疗。但有临床资料显示[2], 颅骨修补术于脑室腹腔分流术3~6个月后实施, 常使得患者错失最佳治疗时机, 且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并发症发生的几率, 本院就此情况分析两种手术同期与延期治疗脑外伤的应用效果, 旨在进一步改进手术治疗方案, 充分发挥两种手术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8月~2015年9月本院收治的80例脑外伤患者, 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 每组40例。实验组中男21例, 女19例, 年龄24~69岁, 平均年龄(42.73± 10.38)岁;致伤原因:10例交通伤、14例高处坠落伤、16例击打伤;病情:12例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13例混合血肿。对照组中男22例, 女18例, 年龄23~68岁,平均年龄(41.65±10.96)岁;致伤原因:11例交通伤、15例高处坠落伤、14例击打伤;病情:15例硬膜下血肿、15例硬膜外血肿、10例混合血肿。所有患者均排除心脏疾病、肝肾疾病、泌尿系统疾病等疾病, 两组患者性别、年龄、致伤原因、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实验组同期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 对照组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治疗, 间隔3~6个月后,行颅骨修补术。
1.2.1 脑室腹腔分流术 采用中压抗虹引流管, 穿刺侧脑室三角区, 将约8 cm的导管置入, 于腹腔内放置引流管腹腔端, 并与肝圆韧带相固定, 于患者枕部放置分流泵。将脑脊液引流出, 从而降低颅内压。严密监测患者引流管通常程度及生命体征。
1.2.2 颅骨修补术 采用钛合金网作为修补材料, 并根据患者头部形态, 利用电脑对修补材料进行塑形, 依次将患者头皮、颞肌、硬脑膜分离, 选骨窗合适位置置入塑形后的钛合金网, 并采用自攻钦钉将其固定。
1.3 观察指标及疗效判定标准 参照格拉斯哥昏迷与格拉斯哥预后测量表评估两组患者昏迷状况与伤残状况[3], 并观察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①昏迷情况:根据患者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睁眼功能等情况进行评分, 共15分, 评分≥13者为优、9分≤评分<12分者为良、5≤评分<8分者为中, 评分<5分者为差。②伤残情况:良好:生活基本自理, 能够正常生活与工作;轻度:生活自理能力显著增强, 在有保护情况下可独立生活;中度:患者各项功能均有所好转, 但生活自理能力较差, 无法独立生活。重度:患者术后仍处于昏迷状态, 甚至死亡。③并发症发生情况:脑内出血、分流过度、引流管堵塞、感染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昏迷情况比较 实验组昏迷优20例、良17例、中3例, 差0, 优良率为92.5%;对照组伤残恢复优15例、良14例、中8例, 差3, 优良率为72.5%, 实验组昏迷优良率明显高于对照组(χ2=5.541, P<0.05)。
2.2 两组患者伤残情况比较 对照组伤残良好9例, 轻度残疾11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13例。良好率为22.50%、重度残疾率为32.50%;实验组伤残良好21例,轻度残疾8例、中度残疾7例、重度残疾4例。良好率为52.50%、重度残疾率为10.00%。实验组残疾良好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重度残疾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7.680、6.050, P<0.05)。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例2感染、1例分流过度、1例脑内出血, 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对照组4例分流过度、3例脑内出血、2例感染、2引流管堵塞,并发症发生率为27.50%, 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4.021, P<0.05)。
3 讨论
脑外伤严重时常伴发脑积水、颅骨缺损等症状, 因此该病急救的关键在于给予有效的生命支持, 而急救后的临床治疗在于有效止血、消除水肿、降低颅内压等[4]。以往去骨瓣减压法是治疗脑外伤的常用方法, 但由于其本身可损伤颅骨,进而导致脑积水、脑组织膨出的发生率增加, 增大了手术治疗的风险[5,6]。因此目前临床多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 但对于两种手术实施时机仍存在争议。
传统观点认为[7], 先采用脑室腹腔分流术进行脑积水处理, 抑制脑膨出, 术后3~6个月行颅骨修补术, 但研究表明早期行脑室腹腔分流术易引起脑组织塌陷, 且脑外伤最佳恢复时间为伤后约3个月, 若采取传统的手术治疗方式, 易错失治疗最佳时机, 并增加并发症发生率, 因此临床探究同期行上述两种手术进行治疗, 并对比传统方式治疗效果。本研究中, 实验组昏迷优良率为92.50%, 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2.50%(P<0.05), 提示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同期展开治疗, 可显著减轻患者昏迷程度, 改善其语言功能、运动功能、睁眼功能。实验组术后残疾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 表明同期应用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能够有效促进手术的协同作用, 脑室腹腔分流术降低颅内压后, 促使脑组织回纳,从而有助于颅骨修补术的实施, 同时早期行颅骨修补术能够有效提高对颅骨的屏障作用, 避免颅骨长时间暴露在外侧,因此两种手术的同期应用能够有效改善患者伤残情况, 减低致残率与死亡率;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明显低于对照组的27.50%(P<0.05), 提示同期应用两种手术治疗脑外伤可明显减少手术次数及麻醉次数, 减轻对患者的刺激作用,从而显著降低手术风险, 控制并发症的发生情况, 促进机体功能恢复正常。此外, 脑室腹腔分流术与颅骨修补术具有良好的协同机制, 可有效预防脑组织移位与脑室变形;可通过控制颅内压水平, 减少神经功能的损害。两种手术的同期应用可较好的保持颅腔的密闭性, 从而避免二次损伤[8]。
综上所述, 对脑外伤患者同期行脑室腹腔术与颅骨修补术可有效减少损伤神经系统, 有助于改善手术质量及预后效果, 同时能够显著提高手术安全性, 值得临床应用。
[1]王光明, 成毅, 胡克亮.脑室腹腔分流术联合不同时期颅骨修补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比较.中国临床新医学, 2015, 8(9): 827-830.
[2]丁有才.早期脑室腹腔分流术和颅骨修补术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分析.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5, 23(1):74-81.
[3]刘宇梁, 伏光辉, 李凤利, 等.脑外伤后早期颅骨修补术联合脑室腹腔分流术对预后的影响.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5, 24(25):2806-2807.
[4]罗永兴.早期颅骨修补与脑室腹腔分流对脑外伤患者的疗效观察.当代医学, 2013, 19(23):56-57.
[5]刘从国.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治疗脑外伤的临床疗效对比分析.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5, 26(12):2787-2788.
[6]张建海, 朱锋, 艾训平, 等.颅脑外伤后颅骨缺损合并脑积水早期行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术效果分析.中国实用医药, 2015, 10(35):46-47.
[7]陈铁铮, 周俊雪, 荣广成, 等.基于脑室腹腔分流术探究颅骨修补用于颅脑外伤并发脑积水治疗的最佳时机.心理医生, 2015, 21(13):53-54.
[8]郑彤.早期颅骨修补及脑室腹腔分流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临床分析.中国伤残医学, 2015, 23(15):34-35.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019
2016-06-21]
473000 南阳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