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规则胰腺切除术对胰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2016-01-26闫彦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16年15期
关键词:胰瘘胰体摘除术

闫彦

不规则胰腺切除术对胰腺良性肿瘤的治疗效果观察

闫彦

目的研究在胰腺良性肿瘤患者中使用不规则胰腺切除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60例胰腺良性肿瘤患者, 均使用不规则胰腺切除术进行治疗, 研究不同术式发生胰瘘的几率, 生长抑素与胰瘘发生率、愈合率之间的关系。结果进行胰腺肿瘤摘除术以及胰体尾脾切除术的患者发生胰瘘的几率60.00%、57.89%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使用生长抑素的患者与未用生长抑素的患者胰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生长抑素患者的胰瘘平均愈合时间(9.8±0.4)d短于未用生长抑素的(22.4±1.7)d,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患有胰腺良性肿瘤的患者, 采用不规则胰腺切除术能够降低胰瘘的发生率, 如果加用生长抑素能够使胰瘘愈合时间缩短。

不规则胰腺切除术;胰腺良性肿瘤;治疗效果

作为常见的消化道肿瘤, 胰腺肿瘤是极为常见的, 包括良性肿瘤以及恶性肿瘤两种, 该疾病的引发原因与日常生活习惯、饮食习惯以及遗传因素等存在一定关系[1]。本文研究了在胰腺良性肿瘤患者中使用不规则胰腺切除术治疗的效果和价值, 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随机选取本院2014年2月~2015年11月收治的胰腺良性肿瘤患者60例, 其中男42例, 女18例;年龄最大69岁, 最小31岁, 平均年龄(41.7±9.1)岁;肿瘤位置:有11例患者肿瘤位于胰头部位置处, 31例患者肿瘤在胰腺颈体部位置处, 18例患者肿瘤在胰腺体尾部位置处;病理分类:有19例患者病理诊断结果显示为胰岛素瘤, 18例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 19例为黏液性囊腺瘤, 2例为胰腺神经鞘瘤, 2例为浆液性囊腺瘤。

1.2 诊断结果分析 在手术进行之前对患者疾病进行诊断,患有胰岛素瘤的患者其定性诊断结果符合疾病诊断标准, 其中经术中超声发现的为2例, 经定位诊断发现的为17例。对于患有黏液性囊腺瘤以及浆液性囊腺瘤的患者, 在手术进行之前均使用CT进行诊断, 结果确诊为上述疾病。另外CT对15例无功能胰岛细胞瘤患者疾病进行了明确的诊断, 经术中病理诊断确定的为3例。最后, 术前误诊为无功能胰岛细胞瘤的2例患者经术中病理检查得知为胰腺神经鞘瘤。

1.3 手术方法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手术方法,其中有25例使用胰腺肿瘤摘除术, 19例使用胰体尾脾切除术, 5例使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 4例使用保留脾的胰体尾切除术, 7例使用中段胰腺切除术进行治疗。

1.4 观察内容 观察不同手术方法产生胰瘘的几率、生长抑素与胰瘘发生率(在手术完成之后, 对其胰腺周围引流液淀粉酶含量进行测定, 如果发现其水平相当于5倍的血清淀粉酶含量, 证明患者出现了胰瘘的情况)的关系以及生长抑素与胰瘘愈合率的关系。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不同手术胰瘘发生情况分析 60例患者无手术死亡的情况出现。对于进行胰腺肿瘤摘除术的25例患者, 有15例出现胰瘘, 发生率为60.00%, 进行胰体尾脾切除术的19例患者, 有11例出现胰瘘, 发生率为57.89%, 进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5例患者以及保留脾的胰体尾切除术的4例患者均未出现胰瘘的情况, 7例实施中段胰腺切除术的患者有1例出现胰瘘, 发生率为14.29%。进行胰腺肿瘤摘除术以及胰体尾脾切除术的患者发生胰瘘的几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生长抑素与胰瘘 60例患者, 使用生长抑素的有28例,其中发生胰瘘的有11例, 未使用生长抑素的有32例, 其中发生胰瘘的有16例, 使用生长抑素的患者与未用生长抑素的患者胰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已经出现胰瘘的患者, 可以使用抗生素进行治疗, 并使其引流管处于顺畅的状态中, 治疗后症状均消失。对于发生胰瘘的27例患者, 应用生长抑素的胰瘘平均愈合时间为(9.8±0.4)d,未用生长抑素的胰瘘平均愈合时间为(22.4±1.7)d, 应用生长抑素的患者胰瘘愈合时间明显短于未应用生长抑素的患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通常情况下在临床中首选肿瘤摘除术对胰腺良性肿瘤进行治疗, 但是如果胰管以及胰腺实质内受到了肿瘤的侵犯,就会降低单纯摘除术的成功率, 在这种情况下就需要加用胰腺切除术进行治疗[2]。另外对于良性肿瘤患者而言, 使用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或者脾胰体尾切除术进行治疗, 会使患者大量正常的胰腺组织遭到切除, 同时上述两种手术方法都具有较为复杂的操作手段, 提高手术风险以及并发症发生率。而不规则切除术则是一个相对于上述两种手术方法的概念, 其定义并不明确, 类型可以包括中段胰腺切除术, 十二指肠胰头切除术以及保留脾的胰体胃切除术几种, 上述术式有可能会使患者在术后出现胰瘘的情况, 其中肿瘤摘除术患者的发生率较高, 使用其他几种手术方法的患者术后发生胰瘘的几率相对较低[3]。同时不规则手术对患者的损伤较小, 同时并发症发生率相对于其他手术方法并没有显著的增加, 并且不规则切除术使患者组织的解剖关系以及功能都能够保持正常。本次研究结果显示, 进行胰腺肿瘤摘除术以及胰体尾脾切除术的患者发生胰瘘的几率高于其他治疗方法(P<0.05)。使用生长抑素的患者与未用生长抑素的患者胰瘘发生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应用生长抑素患者的胰瘘平均愈合时间短于未用生长抑素患者(P<0.05)。

综上所述, 对于胰腺良性肿瘤患者, 使用不规则胰腺切除术具有良好的治疗效果, 但是要注意不同术式的并发症发生率, 如果出现胰瘘可以通过相应的处理缩短其愈合时间。

[1]卢毅.胰腺节段切除术治疗34例胰腺良性肿瘤的临床疗效观察.现代诊断与治疗, 2014(17):3999-4000.

[2]王双佳, 李秀东, 苏旭, 等.区域性胰腺切除治疗胰腺良性肿瘤.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2013, 12(8):602-604.

[3]路辉, 史宪杰, 万涛, 等.胰腺中段切除术治疗胰腺良性肿瘤的适应证与并发症(附26例).解放军医学院学报, 2014, 35(7): 670-673.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6.15.052

2016-05-03]

125100 辽宁省核工业总医院

猜你喜欢

胰瘘胰体摘除术
术后早期炎症指标对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严重胰瘘的预测作用
胰体尾癌标准或扩大胰体尾切除术近远期疗效比较
MRI图像结合JOA评分对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术后评估
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胰体尾占位性病变中的应用
用经皮椎间孔镜髓核摘除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分析
探讨拉坦前列素在小切口囊外摘除术治疗青光眼术后白内障中的应用
腹腔镜肝包囊摘除术的护理
腹腔镜下保留脾脏的胰体尾切除术在临床的应用
132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临床分析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发生胰瘘的危险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