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传奇
2016-01-25张春
张春
在1279年,元宋珠海崖山海战后,大宋王朝彻底覆灭。船过零丁洋时,身怀亡国之恨的南宋丞相文天祥心如刀绞,肝胆寸裂,用劝降的纸和笔,愤然写下了流芳人间的《七律·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这是一首永垂千古的述志诗,充分表达了文天祥临死不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使他成为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学习的楷模,也给珠海增添了不少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
——作者题记
引言
滚滚珠江,奔注南海,江与海集会处——珠海,由此得名。
徜徉在山水陆岛之间,没有秦砖汉瓦的珠海,古老而又神奇的故事不绝于耳,浓郁而独特的历史沧桑感和厚重感扑面而来,似乎把你带进了一座没有围墙的博物馆。
近代中国,长夜悲歌,中华民族面临“数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边陲珠海,东水连香港,南陆接澳门,是遭受外国资本主义侵略最早、最严重的地区之一。
“河出潼关,因有太华抵抗而水力益增其奔猛;风回三峡,因有巫山为隔而风力益增其怒号。”残酷的时局,也造就了中国当代史上一批英雄。
也许有人会问,什么是英雄?
当民族遭遇危难、黎民陷于水火,总会有一些人站出来,总会有一种力量爆发出来,在艰难险绝中给人希望,给黑暗混沌里照进阳光。
这样的人,就是英雄。
岛屿星罗棋布,终年风吹浪卷的珠海,孕育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和热血儿女,他们将自身当作引燃民情民愿的引信,他们用生命的殒灭见证生命的意义,捍卫生命的尊严,谱写出一首首同仇敌忾、共御外辱,铁骨铮铮、视死如归的战歌……
从淇澳岛抗英取胜获赔,到大杨山击毙侵华日军大将大角岑生;从苏兆征组织省港大罢工,到万山群岛人民海军血染战旗红……哪个不是英雄传奇?哪个不令人豪情激荡、热血沸腾。他们不仅是那个时代的佼佼者,更是民族精神在滚滚而行的历史长途里留下的一座座丰碑。
英雄是民族的脊梁,英雄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远航的巨大正能量。
我爱那种波澜壮阔、云野苍茫的壮美景象,更爱那志存高远、视死如归的大美英雄。天地形胜,城以盛民,而文明兴焉。
这样的城市,因为有着叠加的城市记忆、厚重的历史文脉,更令人沉醉和怦然心动。
我对珠海的钟爱,正是从这里开始的,也许这与我的“军人情结”相关。
我打小就怀揣着“执干戈以卫社稷”的梦想,每每从书报、电影中看到威武不屈的军人形象,总要热血沸腾好几天,冥冥之中我好像自己真的就是一个战士!后来,我真的成了一名精武精忠的“国门卫士”。
如今,我虽然已经军转警,但从事的还是维护国家安全的重要工作。在我的收藏中,更多时候,我更愿意把军人的英雄气和工作的精气神相提并论,希望自己和每一名警察同事都具有勇往无前的个性、威风凛凛的步伐、所向披靡的气概、冲锋陷阵的血性、守护家园的担当。这就需要从历史的优秀基因中,去找寻和强化道德约束和慎终追远的定力,去增强在现代化浪潮中强身健体的抗体,去培养“出血海而不折”的精神品质,使自己的人生动力十足、熠熠生辉。
一个人如此,一个城市亦应如此。
一、淇澳岛——村民自发抗英并取胜获赔,比三元里抗英还要早8年,揭开了中国人民自发反对英国鸦片走私武装斗争的序幕。
回顾十九世纪中国战争史,每翻开一页都是血泪斑斑的屈辱,不是割地赔款,就是不平等条约。
然而,淇澳岛人民却在1833年以大无畏的精神气概战胜了入侵的殖民侵略者,迫使英美双方投降并赔偿白银3000两。
当地村民为了让后人永记这段炎黄子孙抵御外来侵略取得胜利的光辉历史,激励后人更加热爱祖国,用赔款铺建了一条近2000米长的花岗岩石街,被后人称为“白石街”。
这是中国最牛的一条街。
不不不,不,这是令中国人民最为自豪的一条街。
街口立着一个石门,横梁上刻着三个沉稳的大字:“白石街”。好字,风骨嶙峋,透着古朴隽秀的风格。
两旁石柱上篆刻着一副对联:
淇澳未沦亡,拔剑请缕同杀敌;
英夷寻死路,抛戈弃甲败兵逃。
好对子。底蕴深厚,气吞山河;抒发了淇澳人民的豪情壮志和英雄气概,其战斗性、鼓动性犹如声声号角,激荡人心。
街上生长着各类野树和灌木,蓊蓊郁郁的,覆盖着一年四季。树上的芒果、荔枝、黄皮和房前屋后的水塘、鱼虾蟹,把小街塞得满满的,一片富庶景象。村民也如这原始的树木、花草、海货一样,无党无派、无欲无求,自自然然地生息着。
是英国鸦片贩子打破了这一涡千年的静谧。
19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腐朽统治之下,淇澳岛与唐家湾之间的金星门及零丁洋面成为外国殖民者走私鸦片的中转站。据《香山县志》记载:“夷船来泊零丁洋,春至秋冬去,以官府准其避风告,自后遂以为常。时洋船四五十只,华船附通市,珍奇毕具,娼船赌艇比于珠江,夷目设帐幕于东岸大角山(今唐家湾留思山)。”
金星门里的金星角,是零丁洋西面一道挡风避浪的海门,它处于澳门至广州的水道上,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一些英国鸦片贩子登上淇澳岛金星角后,发现这里不但是个天然的避风良港,而且岛屿很大,淡水取之甚易,企图“租借淇澳一百年”,将其开辟为商埠。
国内一些奸商“引来夷人如法测量,盖欲停泊销售”,继又于唐家、淇澳村尺表量地,皆绘图识墨。“复于淇澳竖英吉利国旗,大有营造意”。
当时广东水师李增为阻止夷船在金星门停泊交易,指挥大军,以十余巨舰载沙石堵塞金星门,未果。又有“淇澳乡人白上宫,驱之,乃去”。
1832年的五六月,有几十艘挂着英国旗,装满棉纱、羊毛和大量鸦片的大洋船,驶进淇澳岛的金星角。一群红头发、绿眼睛、勾鼻子的英国鸦片贩子,赶着几十个“猪仔兵”登上金星角山顶,绘图测地,筑码头、造炮楼,建房舍,准备把这里建成一个对华走私进行侵略活动的据点。他们不但走私鸦片、毒害百姓,而且经常成群结队闯入村里抢夺粮食,拉牛杀猪,强奸妇女,为所欲为,把淇澳岛搞得鸡犬不宁。
英国鸦片贩子的暴行,激起淇澳村民的极大愤慨和奋力反抗。于是,村民推举钟九霞为首领,召集全村的青壮年组织自卫队,大家决定以牙还牙,有仇报仇,捣毁红毛鬼在金星门新筑的营房工事,使他们在岛上无立足之地。
一天晚上,狂风大作、暴雨如注。钟九霞率领百来个村民,手持长矛、渔叉,分几路扑上金星角,摸进鸦片贩子的营房附近。他们首先消灭几个岗哨,然后冲进营房工事。那时,天黑得伸手不见五指,暴雨声和海浪声掩盖了一切。
那班鸦片贩子有的在营房里饮酒打荷兰牌,有的蜷在被窝里睡大觉,只见村民们如猛虎扑过去,顿时傻了眼,慌了神,全没了白日耀武扬威的样子,一个个吓得浑身好似筛糠一样,有的两腿发软、哭爹叫娘,有的举起双手表示投降,哪里还跑得半步?村民们一眼就认出抢走耕牛的几个家伙,是这几个家伙强奸了村里的妇女。他们怒火冲天,挥起长矛渔叉猛刺杀。鸦片贩子一个个肠穿肚爆,血流满地。不一会儿,便横七竖八地倒在营房里。钟九霞叫几个力气大的青壮年,扛走一门土炮,还带走一批武器,在村北要道的“天后庙”,垒起沙包,筑起炮台,架起一门门铁炮,严阵以待。其中的生铁大炮和两门钢炮,是清康熙年间淇澳岛籍将领钟宝助统帅施琅打台湾得胜立功,返乡时带回来的。
清道光十三年(1833)10月13日中午,淇澳村民苏上品等4人在金星角捕鱼,听到同村郭亚祥叫喊“夷人偷牛”,便上前将偷牛者抓获。该村地保认为窃者是英国鸦片贩子,也就没有追究,将其送返。
没想到对方不但不领情,反而以怨报德,变本加厉。是日申时,有50多鸦片贩子进村寻衅打架,按照他们的逻辑,一般的村民遇到这样的情况,都是望风而逃,但是这一次他们想错了,村民一拥而上,他们被驱赶出村,带着抢去的4头黄牛,落荒而逃。时有一落伍者名叫万利央拿的鸦片贩子被苏上品追上,格斗中被苏上品用刀刺破肚腹,应声倒毙。众鸦片贩子在逃跑途中,见到郭名秋和黄亚仰在田间劳动,乃将郭绑架上船,黄亚仰见状大贼,被鸦片贩子开枪打伤,后因伤重死亡。
10月15日,鸦片贩子驶数船至淇澳岛东北海面,然后由英夷船主马基率众鸦片贩子乘10余艘武装驳艇,驶至村前,向淇澳村施放枪炮。当时正在村前海面捕鱼的村民孙亚福被鸟枪击伤。淇澳钟氏大宗祠和天后宫等建筑物也被炮弹击穿。鸦片贩子还向防夷千总倪应龙威慑说:“此村不肯顺从,应即覆其巢穴。”
翌日早上,英国鸦片贩子纠集了联邦轮船公司和美国波士顿轮船公司的船队约有十五六艘,闯进岛东北的淇澳湾(即马溪海),向淇澳村开炮狂轰滥炸。
早已严阵以待的村民们奋起抗击,枪炮齐发。神炮手蔡义弹无虚发,一连击中两艘敌舰,打得敌船樯断桅折,指挥旗也坠入海中。
海面上炮声隆隆,硝烟弥漫。
美英军舰被打得莫名其妙,以为这个村里一定会有正规军。顿时,英美两国船队队形大乱。约在退潮时候,敌船搁浅挨打,一名英籍印度雇佣兵被击毙。
敌舰见势不妙,被迫挑起白旗投降,但村民不知举白旗为何意,仍继续射击。
激战中,美国波士顿船局前任局长、马士顿号船长威廉·柯尔和英国水兵约翰·斯·洛根、约翰·史密夫、奥夫·萨尔梯芬当场被击毙。
当鏖战至中午时分,潮水渐退,敌舰搁浅,进退维谷,与村民形成对恃。之后,由淇澳绅士钟光祥主持“和议”,英方接受了淇澳村民的条件:同意“赔偿白银三万两”,将船队撤至西部海面,保证今后不进村骚扰。淇澳方面也允许将战死的英美侵略者尸体葬于金星门附近青社角的山坡上。
这是在鸦片战争前夕,中国人民自发反抗外国殖民者侵略规模较大、时间较早的斗争,它比广州三元里抗英斗争早8年,在近代中外关系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为近代反抗外国侵略者写下了光辉的一页,让当地父老乡亲自豪了几辈子。
当我们在这里驻足参观时,这里的人们眼里闪着激动的光,用十分普通的“普通话”,口手并用地讲述他们先辈们英勇的抗夷故事……
至今,该村仍保留着当年抵抗侵略者的指挥部——天后庙和炮台。当地村民为了让后人永记这段炎黄子孙抵御外来侵略取得胜利的光辉历史,激励后人更加热爱祖国,用赔款修复钟氏宗祠和天后庙及一些民房,铺建了“白石街”,在街口建了一个石门,并刻上对联,让子孙后代永记此事。
其实,由于珠海处于南海的最前沿,是边防要塞和禁区,地理位置十分重要。明清后,一直为帝国主义列强所侵扰。珠海人民不受欺凌,并与他们展开无数次斗争。
1927年2月,一艘葡萄牙军用舰艇从澳门开抵珠海三灶岛石湾登陆。船上30余人窜至圣堂山构筑工事,挂旗屯驻,扬言此处已属其辖。葡军此举激起人民群众的愤慨,附近村民手持锄头扁担赶到现场,拆除了葡军工事,撕碎葡旗,迫使葡军登船逃走。后人为了纪念这次胜利,一度把圣堂山改名为“扯旗山”。
1934年秋,英国一架直升飞机在三灶岛莲塘湾着陆。12名英军官兵身着黄色制服,荷枪实弹,爬上拦浪山顶,测绘照相,竖起英国国旗,意欲侵占。山下回心村村民曹诗元等带领群众来责问英军,并当场扯下英国国旗。质问他们为什么把国旗挂在我国的领土上?这里的一草一木都是我们三灶人的。如若不马上滚出去,我们三灶人就叫他有来无回,把他的尸体剁开九九八十一块,扔到山坡上喂野狗。英军理屈词穷,又惊又怕,不得不即行撤走。
1936年1月,英国人又派一艘电船,载10余人在一个海湾登陆,窜到鱼月乡联圣村附近的黄竹山顶,几天内不停地勘察,绘图照相,还修筑一座十字架,旁边竖起黄色大旗。村里的群众对此早有察觉,忙派代表前去劝阻,几经交涉,英人仍赖着不走。风鸣村小学的詹老师带着近百名师生,配合月堂、鱼塘、联圣等村的群众,手持锄头、镰刀、棍棒等,登上黄竹山顶,与英国人展开针锋相对的斗争。英国人一看手持锄头、镰刀、棍棒的群众,把他们团团围住,个个眼睛都瞪得拳头般大,愤怒的目光利剑般地射出来,牙齿咬得格格响,胸膛里沸腾着复仇的怒火,像一颗拉断了引线马上就要炸响的地雷,他们哪里见过这阵势,“妈”的一声尖叫,忙抱着脑袋连滚带爬、屁滚尿流窜回山脚,坐上电船,灰溜溜地逃命去了……
正是这一次次不屈的抗争,使英国人放弃了占据珠海岛屿良港的念头,转而去了香港。
如今的“白石街”已经年迈,那条曲曲弯弯、凹凸不平的“白石路”也成一景,而当年村民自发炮击英舰得胜获赔的故事,则更像一曲经典歌谣,在人们口中广为流传……
走在这条史记斑斓的“白石街”上,流连于淇澳岛村民自行建筑的简易炮台,抚摸着一口口黝黑的铁炮,我思绪万千——
中国历史上官方建设了无数炮台,著名的有天津大沽口炮台、虎门镇远炮台、江阴要塞炮台、海口秀英炮台、宁波镇海炮台、厦门胡里山炮台、深圳赤湾左炮台……由于官府贪腐无能,这些炮台,多数成了摆设,而真正发出怒吼、痛击来犯者、震撼列强且赢得赔款的,恐怕当属民建的这座淇澳炮台。感慨之余,我写下这样的句子以记之:
巍垒石墙
御临碧海
斑驳寒秋
雄踞要塞
啊,淇澳炮台
站在历史的隘口
望着浩瀚的大海
以一种不变的姿态
历经了几百年的
严阵以待
那短圆的炮筒
湿漉漉的幽深
隐含昂首冲天的气派
那缄默的炮口
阴森森的恐怖
如黑之花随时会开
那厚实的墙体和垛口
都是珠海历史的一道
无法逾越的关隘
写着血性男儿的承诺
灌满了渔家海胆的勇武气概
只要用手触摸一下
都会感到热血澎湃
带着对你的膜拜
站在你的垛隘
兴奋着昨日的兴奋
豪迈着今天的豪迈
期待着明日的期待
也忧虑着
社会千姿百态
会忽略精神入侵的
长驱直入
兴妖作怪
多么希望
每个中国人的内心深处
都筑有固若金汤的要塞
能抵御任何内忧外患
守护人生的航向
一生不改
二、淇澳村——诞生了杰出工人运动领导人苏兆征,入选“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珠海钟灵毓秀,人杰地灵。
国共合作时期,叶剑英在珠海地区组建新编团,播下革命火种。同时,在近现代史中,这一地区又诞生了许多可歌可泣的历史人物,如“中国留学生之父”容闳、“中国西医第一人”黄宽、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洋务运动杰出的实业家唐廷枢、夏威夷第一个华侨百万富翁陈芳、有“文学彗星”之称的苏曼殊、清华学校(清华大学前身)第一任校长唐国安、中央航空学校校长陈庆云、中国第一个登上体育世界冠军领奖台的容国团、中国著名版画艺术家古元、中国共产党首位双面间谍红色特工杨登瀛(原名:鲍君甫)等。
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工人运动著名的领袖,中华全国总工会的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苏兆征的家乡是淇澳村;其亲密战友林伟民出生于三灶镇,也是我国工人运动的先驱。杨匏安是南屏北山人,是华南地区最早的马克思主义传播者,与李大钊合称为中共党史上的“北李南杨”。他们都从珠海走出,并称“珠海红色三杰”。
令珠海人民引以为傲的是,2009年,珠海籍的苏兆征连同容国团入选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开展的中国最具影响力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在风浪中成长
苏兆征年少时,几乎天天走过令淇澳人骄傲的白石街。
小街曲曲折折,坑坑洼洼,宽仅有丈二。但是,一走进街口,就像走回到了传统,走回到了童真,走回到了家园。
小街走不到一半,就来到了苏兆征故居。
这座故居是苏兆征祖父苏厚荣于清末所建,清光绪十一年(公元1885年11月11日)苏兆征出生于此,只读过3年私塾,因为反抗当地的乡绅坐过一年多牢。
这是一座土木结构、青砖平房,一座两间,兼有小厨房和一米房,青砖灰瓦结构,建筑面积68平方米。屋前有一个小院子,围以用蚝壳泥灰砌成的矮墙。墙外的路边有一口当年苏家饮用的水井。
走进陈列馆内,我看到一尊苏兆征的铜像端立在正中,这是陈列馆序厅的核心。其后是香港海员大罢工、省港大罢工典型场景叠加复合画作,还有展示中共五大、“八七”会议、中共六大简况的大型表格。
苏兆征在上世纪20年代震惊中外的两次大罢工中扮演组织者和领导者角色,只有4年多党龄却曾在中共八七会议和中共六大全票当选政治局委员。
邓中夏称他是“富于组织的天才”。
中共六大前后,苏联的报纸形容他“到处都受到苏联人民的极为热烈的欢迎”。
苏兆征的传记作者卢权认为,“父母亲勤俭刻苦和诚实忠厚的品德,对苏兆征有很大影响,使他从小就养成了勤劳节俭、诚实刚毅的性格”。
赴港当海员,参与民主革命
1903年,苏兆征18岁那年,到香港谋生,在一艘往来香港至南洋的“乐生”号轮船上开始其海员生涯,先后在多艘英美轮船上做最下层的“侍仔”,每月所得仅十几银圆,包工头还要从中克扣,人格上更是经常受到侮辱。所见所闻让他感受到国家积弱受人欺凌的残酷现实。
海员生涯,也让这个淇澳小伙增长了见识。广东省总工会工运方面研究专家欧阳平认为,当年的海员是中国一批最早觉悟的产业工人,他们吃尽苦头但眼界开阔。
当其时,民主革命风起云涌,策划反清起义的孙中山经常乘船奔波于国内外和港澳之间,苏兆征与这位同乡有不少接触。在孙中山的影响下,海员们先后成立多个团体,争取利益的同时也支持革命活动,苏兆征是其中的积极分子。他在海员中宣传团结起来的思想,不少人因此认识了他。1908年他参加了中国同盟会,后来又转为国民党党员,因多次协助革命党人传递情报、运送军火和接应同志,被称为“广东方面的积极分子”。
在此后的很多年里,苏兆征与邓中夏、李森、林伟民等中共的出色领导人并肩战斗,互相关心照顾,真诚相处,从他们身上汲取的精神营养,也是他成长历程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爱憎分明,开展反暴虐斗争
受进步思想影响的苏兆征,经常团结海员们起来反抗压迫,多次因与包工头冲突而被解雇。
1914年,在失业的那段时间,苏兆征回村和青年农民及私塾王步千老师一道,组织起了一个阅报社和一个自治会,他在村中公开演讲,宣传进步思想,并带头移风易俗,反抗地主乡绅。地主乡绅找人诱之以利被拒,后串通官府进行迫害,苏兆征和王步千等被投入牢中。
这是一次惨痛的经历:王老师病死狱中,一起带头反抗的5名青年农民也惨遭杀害,而苏兆征一年多后才被放出来。在被迫离开家乡前,他跑到村外江树山脚的“义士墓”前,洒泪掷碎一个青花碗,发誓报仇。
受压迫的经历更坚定了苏兆征反抗压迫的决心。
1920年,再次当了海员、嫉恶如仇的苏兆征,看到船上的一童工遭包工头殴打至重伤,便发动船员“团结起来”斗争,和船员们堵住船长室的门,要求严惩打人者。船长假意答应赔偿,苏兆征知是缓兵之计,就召集船员开会讲道理,号召大家继续斗争。他们签名上书船公司老板,同时发信联络其他船上的中国海员。船老板威胁继续闹事就开除,苏兆征则一边酝酿罢工,一边向失业海员发出配合行动的呼吁。这一次的斗争以资方妥协而告终。
苏兆征的传记作者卢权、禤倩红认为:这是苏兆征初经风暴,第一次领导海员进行反暴虐斗争并且取得了胜利。他在领导斗争过程中表现出的才能与胆略,赢得海员们的称赞与拥戴。
挺身而出,领导香港海员大罢工
1921年2月,中国最早的现代产业工会组织之一“中华海员工业联合会总会”在香港成立,苏兆征是重要的骨干。海员工会成立后,便向轮船公司提出改良生活条件的要求。
1922年1月12日,香港两万多名海员要求资本家增加工人工资等,一连提出三次都被拒,便在最后通牒后,在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苏兆征、林伟民领导下,发起了震惊中外的香港海员大罢工。
罢工开始后,工人们相继返回广州,在穗成立正式领导机构海员罢工总办事处,苏兆征被推举为总办事处总务部主任,主持处理罢工相关事务、财务支出、生活安排、对外交涉等一应事务。在与资方的多次谈判中,苏兆征经常站在前面,“说话亦以他为最多”。
罢工开始,云集响应,参加人数从数千人很快增至3万余人,香港当局悍然封闭海员总工会,更激起中国工人的反对。在此情况下,香港当局先后授意中国轮船公司资本家代表和中国绅商代表、香港当局代表、外国大老板进行调停、谈判,苏兆征机智地与之周旋,以恢复海员总工会为先决条件,据理斗争。苏兆征还领导罢工工人挫败了香港当局诱骗部分工人组织全港工人调停海员罢工会、以破坏总同盟罢工的阴谋。2月底,香港全体工人举行总同盟罢工,罢工工人达10万人,港英当局大为恐慌,制造“沙田惨案”,但香港工人罢工斗争更加激烈。
一次港英当局和资方指使香港名流罗旭初,将苏兆征等人请到他的写字楼。罗表示:“一切都包在你们身上,只要你们说一句话,事情就可以解决了,我们不会忘记你们的好处的。”苏兆征一口回绝:“关于罢工的问题,由全体罢工工人共同决定,怎能只取决于我们几个人呢!”说完,他带着大家头也不回地离去。
经过56天的斗争,终于迫使港英当局取消封闭中华海员工业联合总会的命令,资方答应增加工资15%-30%,斗争取得胜利。但海员工会的领导人翟汉奇私吞费用与资本家妥协,海员们又把已回到船上的苏兆征请回来主事,他取得了海员工会的实际领导权。
苏兆征与林伟民等人是这次罢工斗争的实际领导人,在整个罢工过程中,起到重要的组织领导作用。通过这次斗争实践,苏兆征逐渐成为工人运动的领袖人物。
1924年后,周恩来、陈延年等相继来广东开展工作,海员工会的一些演讲活动,也会请共产党人来演讲,苏兆征在那时就表示要加入中国共产党。1925年初,苏兆征代表香港工人前往北京参加国民大会,经李大钊介绍正式加入中国共产党。
承担重任,领导省港大罢工
苏兆征文弱的外表下、大海一般的血脉里,充盈着阳刚勇武的精神基因。
1925年5月,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中共中央明确提出组织省港工人大罢工。苏兆征被秘密派到香港做工作,很快就在当时门派林立、尚有很多行会色彩的工会中取得支持,而他在下层海员及工人中的威望,也是罢工能顺利发动的一个重要因素。
当年6月19日,省港大罢工爆发。作为罢工斗争的领导核心,中共在罢工委员会成立了党团组织,邓中夏担任书记,苏兆征、林伟民、李森等人为党团成员。苏兆征一方面延续和完善了在香港大罢工时的做法,比如工人代表大会是最高议事机构,按照不同行业选出50个代表,所有大事都以投票表决的方式民主议事;另一方面亲自领导成立了一支两三千人的武装纠察队,担负封锁港口、截留粮食、查缉私货、维持秩序等任务。罢委会、罢代会、武装纠察,被工运研究专家们称为创举,为大罢工的成功奠定了组织基础。
这是近代中国工人阶级崛起的重要象征,不仅成为强烈动摇帝国主义在中国殖民统治的重要力量,而且也开创了中国工人以产业联合组织现代工会的先河。
苏兆征缺席被推举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他任劳任怨,克己勤勉,罢工开始的两三个月,从早上6点到半夜12点几无片刻闲暇,而党团必到12点之后才能开会,往往开到两三点甚至到天亮。事必躬亲的他,每每人都散了,还在灯下办公。他还要与政府、与各社团接头,要参加各种会议,并在《工人之路特号》上不断发表文章……苏兆征以出色的组织领导才能,赢得了工人的信任。
省港大罢工坚持了一年零4个月,其间约有七千罢工工人加入了中国共产党,邓发、陈郁等不少由苏兆征发展入党的人,后来成为革命的骨干力量。
生命不息,战斗不止真英雄
志无休者,虽难必易;行不止者,虽远必臻。
1925年3月,苏兆征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5月,第二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举行,大会成立了中华全国总工会,苏兆征当选为执行委员。
上海“五卅惨案”发生后,为抗议帝国主义屠杀我同胞的罪行,在苏兆征、邓中夏等共产党人领导下,香港和广州于6月19日举行了举世闻名的省港大罢工。工人们一致推举苏兆征为罢工委员会委员长,兼财政委员会委员长。
省港大罢工坚持了一年零四个月,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势力,在中国工人运动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1926年1月,苏兆征在全国海员第一次代表大会上当选为总工会执委会委员长。5月1日,第三次全国劳动大会在广州召开,苏兆征被选为全国总工会执委会委员长,成为全国工人所拥戴的领袖。
1927年“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后,苏兆征出席在武汉召开的党的五大,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会后,他与刘少奇、李立三主持召开了第四次全国劳动大会,对国民党新军阀屠杀共产党员和革命群众、摧残工会的罪行提出强烈抗议,明确宣布:“无论付出多大牺牲,中国无产阶级将坚持斗争到底!”为挽救革命,党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选出了新的临时中央政治局,苏兆征当选为中央临时政治局委员,他与瞿秋白、李维汉一起被选为中央政治局常委,成为党的核心领导之一。会后,苏兆征到上海参加党中央领导工作,负责管理中央财务小组和全国总工会。
1928年春,苏兆征赴苏联参加赤色职工国际第四次代表大会和共产国际第六次代表大会,均当选为执委会委员,并当选为农村工会国际副委员长,成为国际职工运动中享有威望的领导人之一。在莫斯科期间,苏兆征出席了党的六大,仍当选为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一个个重担挑在肩上,原本体魄强健的苏兆征终于病倒了。中共“六大”结束后不久,苏兆征患了阑尾炎。组织安排他在苏联疗养,但在这次大会上全票当选政治局常委的他,却坚持过着一直以来省吃俭用的日子,抓紧时间撰写关于香港海员大罢工的文章。次年2月,他坚决要求回国,在白色恐怖的上海化名黄先生,早出晚归继续革命工作。春节后没几天,看似一个小病的阑尾炎因为耽误治疗而再次发作,并且最终夺去了苏兆征年仅44岁的生命。
在生命的最后一息,苏兆征念念不忘组织群众进行斗争,对前去探望他的周恩来等人说:“广大人民已无法生活下去,要革命,等待我们去组织起来。”“大家同心协力,一致合作,达到革命的最后成功!”表现了他对革命事业的必胜信心。苏兆征逝世后,中共中央政治局、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华全国总工会相继发出通告,表示悼念。
两袖清风,一身正气人敬仰
《邓中夏文集——苏兆征同志传》中,是这样评述苏兆征的:
廉洁——我们要知道在幼稚的中国工人群众中,他们最注意领袖的行动,往往不是政治而是经济关系,就是看你俭约否,扒钱否,许多富有才能的领袖在这一点上“翻筋斗”。兆征一生都身兼财政,在海员工会中,在省港罢工中,以至于后来在共产党的中央中,都是如此。在海员工会他管财政,每月必开会报告账目一次,收据一总拿来听凭到会者查阅,并将账目在会刊上按月登载。在省港罢工时,两日向代表大会报告账目一次,又发行账目专刊,送各工会审阅。省港罢工委员会每日出进动辄数万元,有时甚至数十万元,若不如此,何以能招大信。那时何来同志(亦一老海员,广州苏维埃时被选为财政委员)为会计,兆征得他的帮助不少。所以帝国主义及反动派不断的造谣说“苏兆征肥了”,可是群众中没有一个人相信。
谦逊——兆征同志是一个百万群众所拥戴的领袖,毫无领袖派头,凡是接触过他的人,没有一个不承认的。
坚定——兆征为人虽和气谦逊,但一到政治问题,他便有坚定的主张,以非常强悍的态度而与人斗争。
天才——兆征富于组织的天才,他早年识字不多,但到省港罢工时便能执笔为文。中共八七会议的职工运动决议案便是他起草的。此外对各种会议起草的文件很多。离莫斯科之前,曾著《一九二二年香港海员罢工记》。
这就是兆征同志工作的风格,这就是兆征同志为什么能够取得广大群众的信仰之根源。
人民英模,丰碑长存天地间
为了纪念苏兆征诞辰一百周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建苏兆征全身塑像于香洲湾仔沙海边,高3米,是用1.2吨青铜浇铸而成。
塑像台座高40厘米,基座高2.2米,用灰红色大理石贴塑。
塑像面向大海,昂首挺立,威严庄重。身上穿的西装和领带被海风吹起,体现出这位我国工人运动的杰出领袖粗矿、豪放的性格和气魄;他那向前擎起的右手,五指向内稍微收拢,再现了他当年在领导工人运动中号召工人阶级团结起来,与英国殖民主义者作斗争的雄姿。他左手拳头叉腰,寓意对革命胜利充满信心。脚下边有一个套绳缆的船墩,为苏兆征海员出身的标志。
塑像背面嵌着一块铜牌碑文,介绍了苏兆征的生平。
塑像座立于苏铁、地柏、天冬草等花草环抱之中,四周有红棉、龙柏、蒲葵、洋紫苏等卉木相映衬,显得格外幽雅、凝重。前后两旁放置石凳,供游人休息和观瞻。
有哲人说,有一种精神,穿越历史的云烟,日久弥新;有一种怀念,历经时代的风雨,至臻至醇。
在苏兆征身上体现着中华民族最具活力的精神基因,是中华民族奋斗史上最深刻的文化记忆,是我们的“根”和“魂”的重要组成部分。
今天的珠海城市建设,就是要让悠久的历史中积淀下来的优秀地域或民族文化获得传承,并活化在人们的心灵和日常生活中,形成和保持中华民族的文化人格。
三、黄杨山——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葬身之地,应验了“恶有恶报”的千年古训
善有善报,恶有恶报。人类历史上,凡是企图依靠暴力和杀戮统治人民、征服世界的恶魔,都逃脱不了自取灭亡的可耻下场——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之死,再次验证了这一千年古训。
1941年2月8日,日本海军省发表通告,中国中央通讯社、《中央日报》、中共《新华日报》以及港澳报纸,同时广播和刊登了一条特大新闻:
“三次出任日本海军大臣的大角岑生大将,在中国战场上毙命。”
这个消息像一声惊雷,轰动了国内外,全世界热爱和平的人民,无不为这位罪孽深重的侵略者的死而拍手称快。被称为“日本海军骄子”的大角岑生是侵华日军在中国毙命的最高将领之一,是日军高层主张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最积极的人物之一、裕仁天皇最信赖的宠臣之一。
黄杨山面积31.1平方公里,奇峰险峻,云雾缭绕,为珠江门户的最高峰。
宋末抗元名将张世杰海上遇难后被安葬黄杨山上,而侵略魁首大角岑生毙命黄杨山,却被当地村民将其弃首绑上石头,沉入河中,好一个爱憎鲜明的对比。
大角岑生,1876年5月1日生,是日本爱知县三宅村人。日本三宅人毙命于中国三灶镇,是时运不济,还是命中相克呢?
大角岑生从爱知第一中学1897年毕业,在第24期毕业生中排名第3位。毕业后进入攻玉社(海军兵学校予备校),再进入海军兵学校。
大角岑生在日本帝国海军中的军旅生涯十分完备,历任浅间分队长、济远航海长、松岛航海长、满洲丸航海长、海兵航海术教官/监事、海大教官、军事参议官副官(大将东乡平八郎附属)、元帅副官(元帅大将东乡平八郎附属)、筑波副长、海军省副官(大臣秘书官)、“朝日”舰长、造船造兵监督官、军务局长、第3战队司令官、海军次官、第2舰队司令长官、横须贺镇守府司令长官、军事参议官、海军大臣。此外,大角岑生还担任过外交武官,历任日本驻德国大使馆武官、日本驻法国大使馆副武官等职。
大角岑生是日本裕仁天皇的亲信。当裕仁还是皇太子的时候,两个人就已交往甚密。1926年,裕仁即位后,对大角岑生更器重有加,使他成为了辅佐裕仁天皇的核心智囊,日军大本营的核心人物之一。大角岑生先后在犬养毅、斋藤实、冈田启介各内阁中任海相,被日本天皇封为男爵。1931年4月,晋升为海军大将。
大角岑生在日本对外战争中成长,1904年的日俄战争中曾参加过旅顺口闭塞战。所以生性嗜血,凶狠好战。
1927年夏,大角岑生出席了由首相田中义一主持召开的所谓“东方会议”,参与研究制定了“惟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的侵华方针政策。他出任海军大臣和军事议定官期间,多次参加重要阁议、五相(内阁首相、陆相、海相、外相、藏相)会议、御前会议、统帅部会议等,一直积极主张对外扩张侵略政策。
1937年,日本蓄意挑起“七七事变”,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大角岑生又积极支持“南进”,主张发动太平洋战争,对美、英、荷等国宣战。
1937年4月13日,大角岑生作为检阅使,乘“梅”号驱逐舰,在护卫舰“栗”舰的保护下到达南京港。当日,再出港往上游航行,回程时,大角岑生将乘搭的军舰驶到南京港附近时,遇到一架中国飞机在上空盘旋监视,从而引起中日外交问题。不过,日本人的记载:当时中国军机只是进行侦察监视,甚至可能并不知道日本军舰上是载有日本帝国海军这样一位高层的将领,所以中国军机并没有作出任何敌对行动。
显然,大角岑生之行,可能就是为中日开战作最后的准备。大角岑生走后,松井石根大将、日本军令部次长高桥三吉海军大将等也于1937年6月来南京和长江一带巡视,随之大规模撤侨行动开始,可见日本侵华是算得上处心积虑,其军国主义的战争机器已经运转了几十年。
“九一八”,日本帝国主义再次用枪炮撕开我们的胸膛。这个武装到牙齿的法西斯,为了征服大洋彼岸这个古老国家,用坚船利炮、飞机坦克,向中国张开了血盆大口……东北沦陷,华北告急!中华民族面临空前危机!
日本的对外扩张战略向来有“北进”或“南进”的考量,其中,“北进”是日本陆军的主要战略思路;“南进”则是日本海军的主要战略思路,且以大角岑生为主导。
“北进”,是为了谋求北方的安全和孤立中国,日本与德国在1936年签订防共协定。苏联也基于自身的国家安全考虑,处心积虑地进行祸水南引,使中日之间冲突加巨。
而“南进”,完全是对抗陆军的北进战略而提出的。日本开始关注南方问题始于1940年,德国闪击西欧,很快迫使荷兰、比利时和法国投降。战局形势给法属印度支那、荷属东印度以及其他南方各地带来政治上的微妙变化。7月27日大本营政府联席会议提出《适应世界形势演变的时局处理纲要》:“在迅速解决日中战争的同时,尤其要努力促使国内外形势好转,抓住有利时机解决南方问题。”规定对南方地区诉诸武力,加强以切断中国补给交通线的作战目的,预期把英国作为战争的对手,甚至做好与美国开战的准备。9月份,日本与德、意签订了三国轴心同盟条约,由此迈出了南进的第一步。大角岑生等海军高层也由此走进了侵华和屠戮东南亚的前台,他多次参加希特勒、墨索里尼主持的轴心国会议,策划扩大世界大战战火,是日本海军中主张侵略中国和东南亚国家的最积极分子。
战争,像一部开足了马力的杀人机器,以飞快的速度和巨大的惯性推进。全面侵华不久,日本即出动航母停驻珠海唐家湾外海,封锁和骚扰中国商船的海上运输和渔民的捕鱼活动,并时常派出飞机袭击广州及周边铁路、公路,之后又占领珠海三灶岛,在岛上建设军用机场。
1937年12月13日,日寇占领南京。在华中派遣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和第六师团长谷寿夫的指挥下,对中国军人和南京百姓进行长达6周的血腥大屠杀。之后不久,大角岑生曾到南京光华门一带视察。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向全军下达了准备对苏作战的秘密命令。为协同德国军事步骤,密谋策划扩大南侵东南亚及发动太平洋战争做实际准备,1941年初,大角岑生来华,代表日本最高军事当局策划扩大战争,并准备赴海南岛就任南太平洋舰队司令官。
大角岑生为了熟悉情况,先飞抵上海、南京、武汉等地,与日军中国派遣军高级指挥官进行必要的接触。尔后,在日本海军驻中国南京伪国民政府(汪精卫)军事顾问、著名的“中国通”须贺彦次郎少将等人的陪同下,到达广州。
2月5日凌晨,大角岑生一行乘海军巨型运输机“微风号”从广州起飞,机长为黑濑寅雄。由6架战斗机护航,飞往海南岛赴任南太平洋舰队司令官。
当时驻在中山县石岐的日军司令部也迁到珠海唐家,后勤部驻在会同,准备配合联合舰队南进。
上午,广州天气晴好,大角岑生及其随员乘坐海军运输机“微风号”及其编队向海南岛飞去。飞机起飞10几分钟后,在途经零丁洋上空时遇到旋风,恰恰此时飞机引擎也发生故障,拟迫降三灶机场修理。
大角岑生所乘坐的“微风”号飞机经过黄杨山500余米高的第一峰时,迷航后闯入中山县第八区(大赤坎乡)中国驻军第12集团军挺进第三纵队的阵地上空。
此时,珠海大赤坎村附近,山雾沉沉,能见度很差,只听到飞机的轰鸣声,却见不到飞机的影子。
一瞬间,老天开眼,打开一个窗口,带有膏药旗的日本飞机被该纵队防空观察哨发现。
这是一支抗日战争期间为适应抗战需要,在敌后活动,运用游击战术,捕捉战机配合国军作战的军队,纵队司令袁带。
袁带闻听汇报,当即下达命令,立刻用轻、重机枪向向机群密集射击。日军运输机多处中弹失去控制,在两名机上人员跳伞后,飞机拖出一条10多米长的坑道,接着轰隆一声,撞在石壁爆炸。顿时,浓烟滚滚,大火冲天。
不久,袁带率领部队迅速赶到坠机地点,先行封锁了三条进山的路口,接着进行搜索。在徐徐的余烟中,官兵们找到了10具血肉模糊的尸体,其中有2具佩戴着日本海军将官服饰。从捡得的证件上发现,头部中弹、额头炸裂者正是日本海军大将大角岑生,成为抗日战争中被中国武装击毙的最高级海军将领。另一名日本海军少将须贺彦次郎则被烧得尸体焦黑,面目全非。
搜索部队还在现场发现了日军的军用地图、笔记本、指挥刀及镍币,以及装有大量日军绝密文件的2个保险箱。此后不久,三纵将这些东西装在两个大木箱中,运到了粤北的中国第七战区司令部。
袁带因而获得“文虎”勋章,晋升少将。
从飞机残骸里搜出的大批绝密文件中,国军获悉了日本准备南进发动太平洋战争的企图,这就是其后军统向美国提供日本欲偷袭珍珠港的情报由来,不过此情报未获美国采信,是美国基于战略的考量,还是对国军情报系统的不信任,亦或是太过小觑于日本,这个问题值得研究。但大量在飞机残骸里的机密文件并公之于众,这让日本发动太平洋战争、侵略东南亚各国的阴谋得以大白于天下。
敌机失事后,当地村民赵洽成第一个到现场,继而又有一大帮村民上来围观。下午由村民将日军尸体移至山下。
大角岑生的座机被击落后,日军曾紧急出动飞机100余架次,组成多个搜索救援编队,在中国珠海和新会沿海进行低空拉网搜索,企图寻找飞机残骸,却一无所获。
6日上午,日军山崎部队1500多名日军海军陆战队员分乘10艘舰船,顺着黄杨河来到黄杨山一带搜寻大角岑生等人的尸体和机密文件。
当地抗日游击队和驻防的国民党部队也得到了消息,并分别派人前往狙击日军。
2月6日下午,日军遭到刘登队长率领的广东游击二支队和陈伟民带领的挺进第三纵队第八支队等抗日武装的猛烈阻击。之后,日军又在大赤坎村强行渡河登陆,遭到冯扬武率领的游击队阻击。由于敌众我寡、弹药不足,抗日游击队主动撤离了阵地。
直至2月7日凌晨,日军才渡过黄杨河进入黄杨山。
大赤坎村民预料日军会来侵犯,于当晚用麻包袋将9具日军男尸体运到安丰围(又名“老虎围”)的黄杨河边,捆绑大石,沉入水底。由于困得不紧,尸体又从下游漂了出来,村民怕日军查问起来会对全村报复,于是又将尸体捞起。
日军左探右查,绕山路窜入牛轭岭,收拾部分飞机残骸,并返回大赤坎村,再三追问拷打村民,才找到了大角岑生等人的尸首。是日下午,他们强迫村民将尸体抬到大赤坎村边的一草坪停放,然后逼村民拆卸屋舍的梁木、门板约一万斤堆放一起,叠置木柴,架尸而焚,并且请来法师为亡魂超度。
日本最初不承认有飞机被中国武装击落,直到2月20日,才为大角岑生举行了葬礼。
大角岑生毙命于珠海三灶的消息,让中国抗日军民倍感鼓舞,让三灶人民解恨、解气。这也叫因果报应,血债血偿!
大角岑生的尸首被村民捆绑大石,沉入水底。这与南宋英雄张世杰死后被荡涤村民厚葬形成鲜明对照,有着天壤之别。
1279年,宋朝军队与蒙古军队决战于珠海海域之崖山海战,最后以元军胜利,宋军失败,南宋王朝覆没而告终。宋丞相陆秀夫背负宋少帝赵昺跳海殉国。10万宋军葬身大海。
在这场海战中,为了诱降宋少傅、枢密副使张世杰,蒙古汉将军张弘范千方百计劝张世杰归降。
面对富贵荣华的引诱,张世杰不理不睬,意志坚定,到第三次来劝降时,他已忍无可忍,用手指着韩新的鼻子怒骂:“我知道投降可以苟全性命,可以享受荣华富贵,但人可以不顾节义吗?”接着逐个历数古代忠臣义士,羞愧得韩新无地自容,悻悻而去。
南宋灭亡后,张世杰的遗体漂到黄杨山的岸边,斗门一带的乡民,冒着被杀头的危险,秘密地把张世杰的遗体埋葬在黄杨山也字形山麓上。
这就是人民,这就是中国人民!
沧海横流,方显中国人民爱憎分明、不畏强暴的英雄气概。
中华民族悠久历史中积淀的爱国主义精神品格,中国人民身躯里保存的不畏强敌血脉基因,化作中华儿女众志成城、共御外侮的英勇行动,淬炼出伟大的抗战精神,汇聚起排山倒海、不可战胜的强大力量。
四、三灶岛——日本秘密航空基地,“万人坟”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祖国和残杀我们同胞的铁证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后,从1937年8月31日开始,珠三角地区特别广州与香港,以及连接广州与武汉的粤汉铁路、广州与香港九龙的广九铁路等交通干线,均遭到日军战机轮番轰炸,给广东及香港人民留下了惨痛的记忆,也给当时的人们留下了一个历史谜团。
“七七事变”不久,日军主力尚在华北、华东一带,是什么动机让他们如此快速逼进华南?在1938年10月12日日军登陆大亚湾、21日广州失陷之前,日军战机究竟从何而来,频繁出没珠三角并对广州、香港地面目标轮番轰炸?其目的在于毁灭城乡,给中国人民制造恐怖感,使中国人民屈服,接受日本的殖民统治。
就请走进曾为日军的秘密航空基地——珠海三灶岛,看看那血染的历史吧!
1、侵占
三灶岛是珠海市百岛之冠,现属金湾区辖,位于西江出海口处,山海相拥,面积约78平方公里。岛之南,海面辽阔,水位甚深,与万山群岛遥相呼应;岛之北,尽属海滩,战略位置险要。
早在1927和1934年,葡萄牙和英国殖民主义者就规制三灶岛,先后派兵登岛,插旗屯驻,构筑工事,均被三灶人民扯下番旗,将敌赶出岛外。
1937年8月9日,日军在上海挑起“虹桥机场事件”,拉开淞沪会战序幕;同一天,日军进驻珠江口,占领了万山群岛的担杆岛、荷包岛等处。由于这里一直很少有人居住,日军在那边的行动显得相当隐秘。
按照日本海军南进的战略思路,日军进击广东,为控制海运,派人到珠江口沿海岛屿勘察,拟建立一个侵占我华南并进一步侵略东南亚的海、空军军事基地,以实现“大东亚共荣圈”的妄想。
为了掐断华南这条中国军队的生命线,1937年8月24日,停泊在荷包岛、高栏岛日本航空母舰上的飞机,发动了“第一次交通遮断战”,开始了对中国东部和东南沿海的封锁。
但随着战势的发展,两岛已经不能满足日军的野心,为了便于作战,日军把魔爪伸向了地势更加优良的三灶岛,采取了“先清乡、后建设”的策略,一边不断发动“交通遮断战”,对交通干线和重要城镇轮番轰炸;一边加紧在三灶建立以藤田友造中将为司令的海军第六航空基地,作为占领整个华南乃至东南亚的战略支点和调度基地。
2、杀戮
1937年12月6日的早晨,一阵轰鸣打破了三灶上空的宁静,岛上居民发现几架飞机从天而降,做绕岛低飞的同时撒下一片片传单。上面写道:
“日本皇军到乡,所有父老,应排列村品,二手上举,以示欢迎。私藏刀枪利器缴出,如有搜获,作反抗论。我们极爱和平,你等良善可以安居乐业,有异动应惩之。”
当天上午,从荷包岛那边过来的大约400多名日军分乘3艘舰艇登陆三灶,冲进莲塘附近几个乡村。这些日本兵,好像一群野兽,见到村人就抓,男的被砍头,女的被强奸,屋里的衣物粮食被抢劫。
1938年2月17日正午,这群野兽第二次入侵三灶岛。海面上出现了几十只黑沉沉的舰艇,每只都插着膏药旗,马达隆隆的怪声掀起数尺高的海浪,从莲塘湾的海面上铺天盖地压过来。6000多名日本兵,从莲塘湾的沙滩上登陆。这次日军有备而来,见人就开枪扫射,无数群众惨死在他们的乱枪之下。为了达到他们的军事目的,日寇将附近的民房焚为平地,用来建营房驻扎军队和修筑飞机场。他们从台湾、朝鲜等地抓来几千名劳工,又在岛上连抽带抓了1000多人,一起押到海澄乡的田地上替他们修飞机场,建造地堡和各种军事设施。
1938年4月12日、13日、14日连续三天,日军怀着征服者的疯狂心理,加上建设秘密航空基地的需要,用灭绝人性的杀戮、形同禽兽的奸淫、肆无忌惮的抢掠、惨烈至极的纵火,对三灶人民进行了惨绝人寰的大屠杀,妄图扫清障碍,从精神上摧毁他们的抵抗意志。
12日,鱼弄村群众首遭惨杀。事先,这里的村民知道日本强盗来者不善,已经上山躲藏,日寇扑了空,便指使本村地保杜球华上山叫喊什么“皇军是来保护我们的,大家放心下来领取良民证吧!”企图欺骗群众下山,但上当者不多。这时日寇上山抓人,并把欺骗下山和抓到的群众,用麻绳捆绑,用铁线穿手心关进关家神祠堂。然后日寇强迫30多个村民,挖了一个3丈多宽,7尺多深的大坑,下午6时,把群众5个一串,10个一排地拉到坑边,用铁丝拴住。日寇丧心病狂地用两挺机关枪疯狂扫射,扫射后(扫射前部分群众冲出重围,逃走10余人),浇上汽油焚毁尸体。在这次惨杀中遇难同胞有386人。鱼弄村贫农罗福桂一家8口人全部被杀,原鱼弄大队党支部书记韦少伦的父亲被烧死。
13日,日寇出动大批军队,对全三灶岛实行“三光政策”,见人就杀,见房就烧,见妇女就强奸,见东西就抢,无所不为,无恶不作。下午7时,烧毁了上表、草堂、圣堂、石湾、黄绿背、春园、屋边、木头冲、上茅田(苏、陈、关、曾4个村)、下茅田、新铺、三灶、榕树仔、西里、中里、东头、斜尾、月堂、鱼塘、列圣、三家树、企沙、定家湾、老塘固、大围边、龙塘、浪仔图、先锋坑、十三亩、乌沙、榄坑、横石基等36个村庄,3264间房屋,164条渔船。侥幸逃脱的人只能躲在山上悲愤地看着自己的家园冒出熊熊的烈火,滚滚的浓烟,使他们如万箭穿心,肝肠欲断。
14日,日寇又在草堂沙岗、莲塘、沙拦冲口、春园祠堂、石湾关帝庙、鱼林的先锋坑、青湾等地进行了大屠杀,遭难同胞共有2000多人。在屠杀过程中,日寇用法西斯残暴手段,抓到男的,就用木棍活活打死;抓到女的,就先行强奸(连六七十岁的老人也不放过),然后用石头砸死或戮死;抓到小孩,投入水中淹死或抛到空中用刺刀刺死。春园祠堂(现春园卫生站附近)被杀的妇女和小孩约60多人。春园二队李义兴就是在这次屠杀中被其他同胞的尸体压在下面而逃生的,他亲眼看到日寇在开枪扫射前,从一个个母亲的怀中夺去4个还吃奶的小孩,抛到空中用刺刀刺死,杀人取乐。李义兴一家10人,有7人死于这次惨杀,父亲、哥哥被日寇抓到莲塘先用木棍打得半死,然后活埋(莲塘沙口冲受难同胞数百人,大部分是被木棍打死和活埋的),祖母在逃难中被日寇打死,3个妹妹在家被日寇枪杀,一个4岁的妹妹跟母亲逃到书院山躲藏,因怕鬼子发现,连累别人,被迫活活地卡死。
经过日寇3天的血腥扫荡,遇难群众尸横遍野,到处残墙断壁,满目疮痰。从此,田地荒芜,野草丛生,三灶岛“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变成一个恐怖的死岛。在大屠杀中侥幸逃生的人们无家可归,有的不得不背井离乡,到处流浪,有的被日寇抓去海澄修飞机场,有的抓到大林矿山当苦役。他们住的是岩洞,吃的是猪糠、薯藤、芭蕉头,冻死、饿死、折磨死、病死不计其数。
据不完全统计,战前三灶岛有2716户,12577人。在日伪统治时期,被杀害2891人,饿死3500多人,被迫卖儿营女186人,战后仅剩下914户,6000多人。以鱼林大队为例,战前482户,2123人,房屋527间,被杀者161户,250人,淹死饿死896人,卖儿卖女88人,仅剩下220户,826人。草堂村,战前1200多人,战后仅剩下218人,房屋全部被烧光。榄坑贫农张桦森一家9口,7人被杀害和饿死。英表村贫农方康盛全家21人,一个哥哥流浪到海南被日寇用皮鞭打死,两个哥哥失踪,姐姐被地主打死,父母、侄儿逃到澳门路环饿死,全家只剩下6人。
三灶岛的天空见证了人类文明史上最为野蛮、最为残暴、最为黑暗的一幕。日本侵略军人性沦丧,杀戮奸淫,抢掠焚烧,罪恶滔天,罄竹难书。
3、作孽
日军登岛后,即在回心村前的新村仔搭盖木屋数十间,驻扎军队。日寇在岛上设立陆海空军司令部,司令是腾田中将,且配有陆战师、海军防御大队和空军师,设海军供应站和飞机场,配备军用船只20多艘(其中航空母舰1艘,巡洋舰2艘)、战斗机31架飞轰炸机69架。
1938年2月18日开始,日军加紧在海澄、田心与莲塘之间的村前构筑飞机场。其劳工除了在东北、台湾、朝鲜抓来的壮丁外,还迫令本岛各村征送20名壮丁服苦役(计约300余人),共壮工4596人。每日自晨至晚,不停挑石挖土,而日军只给白粥两餐和人工两角钱。入夜又将劳工囚集室内,视若囚犯。
同年8月,岛上的机场、炮台、碉堡、弹药库、公路、码头、电话线等工事基本竣工。当时的机场四周,开凿一条深七八尺的小河,围以铁丝网,直通靠河之日军司令部,并筑一条公路直达英表乡的炮台山。
飞机场的地形像艘航空母舰,三面环山,东隅海滩,形势天然。机场的主跑道为1200米×60米,副跑道为800米×40米,滑翔道为1400米×30米,停机坪(70米×60米)9个、飞机库(每库存可容纳12架飞机)10间,都是用混凝土铺筑。
同时建有营房7栋、营队宿舍9栋、炸弹库4间、防炸弹库2间、防弹燃料库5间、炮台2座、哨所18个,及建有无线局、各种仓库、隔离病房、盥洗室、澡堂、小卖部等,共占地1800余亩民田。
三灶机场初步建成之后,1938年6月4日,迎来了以阿部弘毅为司令的第十四航空队的第一批部队,日军将三灶机场命名为“海军第六航空基地”,自称“海军文明之师”,加上原有的高雄基地(高雄航空队后也进驻了三灶)和航空母舰加贺号,形成了更具杀伤力的战争平台。从当日起,就对其预定的打击目标进行了狂轰滥炸。
6月4日,日本就有61架飞机,在广州投弹100多枚,当天炸死炸伤两千多人。
6月5号,有34架飞机轰炸广州,广州市民死伤600多人。
6月6号,有70多架飞机轰炸广州,市民死伤2000多人。
到了9月末该岛拥有兵力:3架九五式舰载战斗机、17架九六式舰载战斗机、14架九六式舰载轰炸机、27架九七式舰载歼击机、13架九六式陆上歼击机。
三灶海军第六航空基地这个部队,除了对昆明、广九铁路及各地机场和中国军阵地的袭击以外,还参加了10月的广东战役和1939年1月的海南岛战役。
紧随日本偷袭珍珠港的行动,1941年12月8日凌晨,日本海军派出三灶岛的攻击机配合从广州天河机场起飞的日本飞机轰炸香港启德机场和赤鱲角的船只,摧毁了香港英军薄弱的空军力量,击沉了英军的两架水上侦察飞机、击毁一架鱼雷轰炸机及8架客机、轻伤另一架鱼雷轰炸机。歌舞升平的香港,顷刻陷入战火硝烟和血雨腥风之中。25日,英军放弃抵抗,无条件向日军投降。26日,日军举行了占领香港的入城式,开始了历时三年多的野蛮统治。
自此,中国华南的天空无不笼罩在日军战机冷酷而疯狂的阴影中,而当时国民党军队还懵然不知敌机是从何处飞来,对其快速的突袭感到惊异。
《曼彻斯特导报》驻中国特派记者田伯烈,在1938年出版的著作中所写的:“历史上,像日军在侵华战争中那样用飞机大批大批地炸死平民的例子是极其少见的。”
事实上,在日军轮番轰炸中,被毁掉的大多是那些无辜百姓的生命和财产,给华南人民心灵留下一种最惨痛的记忆。
1938年6月始,这个基地指挥官编写了多份“军机密”的《三灶岛特报》。里面详细记述了三灶岛的地形、飞机场、航空机、防备、运输、战闻记录、卫生、气象、军队人员、岛民等状况,并附图表说明。
其间,日军又把三灶岛作为补充兵源的军事训练基地,在各地强拉壮丁集中岛上军训,其数每期均以千计。
从当年日军的机密文件和图片,以及来自日本冲绳县名护市等地方史志显示,日军登陆三灶并对岛上居民实施屠杀实则另有图谋。
1939年9月开始,日军从日本冲绳县向该岛派出农业移民团(约400人)进行粮食生产,并建立所谓的“冲绳村”。既为了给这些军事基地提供粮食,保证其军事警备上的需要,还以此缓解日本国内人口过剩的问题。
同时,鉴于三灶岛是一个天然的海港,日军企图久占,筹划将它建成一个像香港一样的国际贸易基地。并且强蛮地把三灶岛改为“新长崎”埠,并开始将田心、根竹园、莲塘、上表、英表、正表等6个村庄,以日本军官和军舰的名字命名,什么“那支村”、“工藤村”、“依世村”、“长门村”等,还把轿顶山改名为“藤田山”。
这时期,日军为巩固他们的法西斯统治,也假惺惺采取一些怀柔政策,利用汉奸在岛上组织两个维持会。同时,日军在岛上开设两所日语学校,一所在春园村,专为日本“移民团”的孩子读书而办,叫“兴亚国民第一小学”;另一所在正表村,是对三灶居民幸存的孩子进行奴化教育而设,叫“兴亚国民第二小学”。另外,还在海澄上表村开设一所“慰安妇”妓院,供日兵发泄兽欲。
三灶老人们回忆,当时有一首《三灶岛小曲》,是一名日军为悼念阵亡的队友而作。这首歌后来被日军当成了《三灶岛进行曲》,规定这里所有人都要会唱。
想起去年,月光朦胧。
哭泣的三灶岛,
流着热血的梦。
孤岛三灶岛,
守护三灶岛就是守护日本。
还真把别人的家,当成自己的“园”了。
三灶岛作为日军侵略华南的重要军事基地,日军不仅封锁了三灶岛,还封锁了附近的海域。在三灶岛南面的海域上,有一条从香港通往海南的航线,商船从这里来来往往。日军采用了极其残暴的手段,毁灭一艘艘从这里经过的商船,犯下一桩桩滔天罪行……
在一个乌云翻滚、风雨欲来的阴天,有一艘商船从三灶旁边经过,早已做好准备的日军炮艇出动了。炮艇很快追上了商船,日军爬上商船,将商船押解到码头。驾驶这艘商船的人,看来是一家人,他们有老有少,有男有女,约10个人。日本兵将他们押上岸,两位上了年纪的男女跪在日本兵面前求饶,而日本兵抡起枪托狠狠地打了他们几下。他们一家也许预感到大祸临头了,都哭了起来。日本兵叽哩咕噜挥手制止他们,随后又叫他们在沙滩上每个人用手挖一个坑。这艘商船运的是大米,日本兵叫来劳工,将一袋袋大米搬上岸,然后将商船浇上汽油,一把火点燃,瞬间商船燃起了熊熊大火。船主一家看到赖以生存的商船被烧,哭得更伤心了。日本兵强迫他们挖出一个个沙坑,约与他们的身体一样高时,日本兵如法炮制,凶狠地将他们一个个推进沙坑,把他们埋住,只露出一个个脑袋,当时撕裂人心的哭喊声响成一片,石头人都会掉下眼泪。只见惨无人道的日军抽出雪亮的长刀,挥手一刀一个脑袋。很快,沙滩静寂下来了,无辜的船主一家的鲜血染红了沙滩。
有一天,日本鬼子又拦截了一艘大商船,他们上到大商船后,用刺刀将船员通通赶下船舱。由于大商船难靠码头,没有心肝的日本兵就在海上处理大商船上的人。他们拉开舱盖,用铁钉将舱盖钉死,四处浇上汽油,日本鬼子下到炮艇后,往船上扔去一个火把,只见大商船很快燃起大火,船舱里的人和商船都被火葬了。在岸上和炮舰的日本兵,看到海上燃烧的大商船,就像一群魔鬼,又跳又笑。
4、抗击
面对日军的狂轰滥炸、疯狂杀戮,面对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机,珠三角地区人民的爱国热情像火山一样迸发出来,抗日救亡运动风起云涌,中共广东省委以及南海、番禺、中山、顺德的党组织,积极团结和发动各方面力量,组织成立了游击武装队伍,为民族而战,为祖国而战,为尊严而战,汇聚气势磅礴的抗日力量,筑起坚不可摧的血肉长城。
1939年7月和9月的横门保卫战大捷,就是其中的重要之战。
第一次横门保卫战发生在1939年7月24日。日军出动铁拖、汽艇,复以飞机、大炮掩护,侵犯横门沿岸,驻横门前线之中山守备总队第三大队所属七、八、九中队布防横门一带,奋力抗击日军。在中共中山县委的领导下,“抗先”队员、“战时妇协”会员和集结队、乡警队、更夫队等1000多人,奔赴前线与守军并肩作战。抗日军民与日军奋战七昼夜,收复了七坎、马鞍山、矮山及横门部分地域,将日军阻于第一道防线的横门口沿岸,直至30日16时,日军在飞机掩护下仓皇登艇狼狈撤退。这场仗,日军伤亡近百人,一只运输艇撤退时触雷沉没。
珠三角地区军民取得了第一次横门保卫战的胜利。
日寇在首次进攻遭到挫败后贼心不死,于1939年9月7日至20日,再次出动1500多人,并在横门海面部署浅水舰5艘、汽艇30余只,飞机两架,经过一番侦查后,又以十倍于我的兵力,向横门口的芙蓉山、玻璃围、白米山、大尖峰、东利涌、珊洲等地发起猖狂的进攻。
当时正是禾田夏收刚结束,日寇铁蹄所至,杀人放火,奸淫掳掠。日寇的野蛮罪行,激起群众莫大的愤慨,纷纷主动要求参战。不久,日寇逼近张家边,声称要进攻石岐,中共领导的抗战军民和驻守的国民党守备队的官兵,决心奋力守土抗战,誓死保卫家乡。9月20日,日寇进犯小引、张家边乡,连续发炮400余发作掩护,出动飞机10来架助战。当时守卫在张家边三仙娘山、星君庙山、小引一带的守备队第九中队英勇反击,从上午10时半战至下午5时半,连续击退日寇四次冲锋,守备队小队长徐德标英勇冲杀,在星君庙山阵亡。经过几天的激烈战斗,抗战军民先后夺回大环、小引、黎村、二洲等据点。当日,日寇除派一小股兵力在张家边乡大王头山碉楼设防固守外,其余尽退回舰艇逃去。
让日本鬼子感到难以置信的是,许多村民乃至抗日武装竟是划着小木船、举着红缨枪冲向他们的。使用最原始的武器,与拥有先进装备的日军对决,需要怎样的牺牲勇气?
更让他们难以置信的是,大批的民兵和老百姓紧随抗日武装,负责打扫战场,等日军飞机来报复之前将缴获物资迅速搬运一空。
为什么老百姓不要命地跟着抗日武装上战场?
他们想不明白,永远也想不明白。
2015年07月01日《人民日报》刊登丘树宏的诗,这样歌颂这次战斗:
酷暑到,
骄阳红,
日寇来侵犯,
横门大浪涌;
飞机炸,
炮火轰,
汽艇登陆艇,
一时气汹汹。
国共同敌忾,
军民气势雄,
“妇协”忙救护,
“抗先”杀敌勇;
看我中华儿女,
横刀立马唱大风。
横刀立马唱大风,
敌胆寒,敲丧钟;
桂山欢,珠江笑,
铜墙铁壁矗海中。
随着珠江敌后抗日游击队的深入发展,人民抗日武装迅速壮大,并建成了以珠海五桂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1945年1月15日,广东人民抗日游击队珠江纵队在五桂山成立。珠三角地区的游击区和抗日根据地不断扩大,破坏了日军的部署,为全国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卓越贡献。
尽管日军在三灶实施了残暴虐杀和严格管制,但当地居民却一直没有屈服,无数三灶儿女或沥血孤营,或横刀敌阵,或碎首沙场,或毁家纾难。血战的勇气,慑匪寇而泣鬼神;英勇的抗争,动苍穹而震寰宇。
1938年3月25日晨,日军派出1架飞机到大林岛作低飞侦察后,便出动300余人乘船向大林岛进犯。预先埋伏在此的三灶岛数10名青年壮士,突然在海边树林中以密集的火力向敌船扫射。日军猝不及防,当即被击毙40余人。日寇和汉奸对爱国群众的反抗,恨得要死,怕得要命。于是,日寇在汉奸汤聘臣、汤定国、汤骋伦、吴光宗的指引下,给爱国群众加上“反抗皇军”的罪名,狂妄叫嚷要“斩草除根”。
1938年4月1日晚上,中山县第七区(即三灶区)社训队副队长吴发,率领34名热血青年潜入定家湾村盘古庙的敌营,战斗中,将20余名日军杀死,缴获机关枪1挺,六五步枪4支,手枪2支,还有指挥刀、刺刀等战利品,奏凯而返,大长了人民群众抗日的志气。翌日,中山及省港各报,均以头条新闻,报道此项光荣战绩,激发了全省民众抗日救国的热情。
当时中山县的县长张惠长,也是抗先队的队长,他组织了很多华侨捐钱,每杀一个日本人头奖五万块。有一个横石基人叫吴发,是地方的地主武装中一个壮丁队队长,他想立功,1938年4月上旬的一天晚上他们带领十几个人潜水到定家湾袭击并杀死住在盘古庙里全部7个日军,并提着日军首级领功。根据日军墓碑记载:至少有包括一名海军少佐在内的四名日军在盘古庙丧身。
6月19日,逃难在外的三灶鱼弄乡民关少霖、袁定池等11人,携带枪械偷渡回岛,突袭东嘴的敌营,杀死日军曹长等12人。
7月17日,又实施第三次袭击,在木头涌敌营击毙日军5名、伤7名,为死难的同胞报仇雪恨……
1940年后半期至1941年中期,日军因准备对美国开战,将在中国的主要航空队调回国,三灶岛的第六航空基地实际上已失去了重要的战略意义。
1942年11月23日和1944年2月13日,美军出动轰炸机,两次对三灶日军机场进行袭击。小鬼子也尝到了被炸的滋味,也没有什么武士道了,到处都是鬼哭狼嚎。
1945年8月15日,日本天皇发表投降诏书,宣布330万日军放下武器无条件投降。驻扎三灶机场的日军先是不信,后是做垂死挣扎。在撤退前,日军使用定时炸弹将三灶机场炸成2426个梅花状的坑洼,以阻止盟军的飞机降落。至1946年,国民政府空军的飞机才降落在部分修好的三灶机场上。
至今,在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存放着一份档案——《三灶岛特报》,这份由当年日本海军第六航空基地司令部编写的报告共一至五号,上面标有“军极秘”和“用后烧却”字样,内页记载有1938年6月15日至10月1日期间的三灶防备状况、气象状况、岛民状况等多项内容。至于这份《三灶岛特报》的复印件,则来自日本作家和仁廉夫。和仁廉夫曾在两年前到过三灶,并从日本国内搜集了大量日军侵华档案,其中包括日军在三灶鲜为人知的军事活动。
日本作家和仁廉夫撰写了大量有关日军对外侵略的文章,起因在大约20年前,他在整理其祖父和仁高雄的遗物时,意外地发现原来祖父曾是当年日军进攻广东时的陆军大佐,手上沾满了中国人的鲜血。对此他非常震惊,怀着谢罪的心情几次来到中国。
由于从日本媒体获得了《三灶岛特报》的资料,加上看了蒲丰彦的文章,这次他便来到三灶走访,看到了、听到了自诩为文明之师的日本海军在三灶北部地区制造的一系列骇人听闻的惨案。
二战结束后,掌握太平洋战争开战关键的日本旧海军军令部的参谋们,曾秘密聚集在一起举行“海军反省会”,探讨日本战败的原因及海军对战局的影响,谈及诸多鲜为人知的话题。日本NHK电视台以此制作了一部纪录片《日本海军:400小时的证言》,其中一位名叫大井笃元的大佐回忆了自己于1939年登上三灶的情形:“海军要在三灶岛建造飞机场,可是岛上还有居民,于是就把当地居民全杀了。”
这对和仁廉夫走访得出的结论,是有力的佐证。
这是一段最疼痛的民族记忆。而在日军登陆三灶的半年时间里,珠江入海口西南部这座普通的海岛,岛上居民却从原来的12000人骤降至1800人,有一万多人被杀、失踪或逃亡。
1948年和1949年,三灶人民为了让子孙后代永志不忘这一民族灾难,由海外华侨和港澳同胞捐款,收集骸骨,先后在茅田、鱼弄两地建造“千人坟”和“万人坟”。这是日本帝国主义侵略我们祖国和残杀我们同胞的铁证,三灶的后辈子孙永远都不能够忘记这一段血海深仇。其中“万人坟”牌坊横书:万古英风。对联写着:
饮敌血寝敌皮未能忘却生前恨,
建斯坟纪斯迹聊以苦果死后魂。
1979年,珠海市人民政府拨款重修“万人坟”,迁坟于圣堂村竹沥之山坡,建墓碑、凉亭、牌坊等,庄严肃穆。门坊上用黄油横书“悲恨长天”四个大字,对联为:
日伪凶狂血洒人间千载愤,
中华抗暴气贯山河万古存。
5、思考
时光荏苒,三灶大屠杀已经过去将近78年,抗战胜利也已70年,这个惨遭日寇荼毒的海岛早已重新焕发了生机,但“千人坟”、“万人坟”的累累白骨尚在,血泪记忆犹存,但那段惨痛的历史却镌刻在了三灶人的心里。
多年来,珠海市金海岸中学教师刘昌言、华跃进和珠海电视台纪录片导演周野利用业余时间、自筹费用查阅了大量资料,走访了所有惨案幸存者,多方核实,对惨案历史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整理成了资料,编辑制作了《三灶·1938》纪录片等,以多种形式向人们诉说日军在三灶犯下的滔天罪行,展示三灶人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发出“要和平不要战争”的正义呼唤。
近读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第一研究部副主编茅永怀《让屈辱的历史不再重演》一文,方知道《抗日战争时期全国重大惨案》编成了173个惨案书稿,与其他书稿一起作为第一批调研成果正式出版发行了。对此,我的内心却久久不能平静……
笔者郑重呼吁,应将“三灶岛日军大屠杀”列入其中,以谴责日寇暴行,告慰三灶亡灵。
70年前的今天(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日本军国主义当年发动侵略战争、实行殖民统治的罪行,早已被钉在历史耻辱柱上。
回顾历史,警示未来。如果受害者的亡灵都唤不起侵略者的反思,未来就有重蹈历史覆辙的可能。正像中国报告文学协会主席何建明说的:“反思战争才是根本”。因此,我精心创作了《抗战赋》并三易其稿,先后发表在《深圳特区报》、《人民日报海外版》、《解放军文化生活》等报刊杂志上,现录于此:
蕞尔小邦,泱泱大国;甲午之战,敌强我弱。物华天宝,难挡列强魔爪;利炮坚船,迫启鸦片先河。日本“东方会议”,抛出“田中奏折”:“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一个阴损的战略盘算,成为日本的“根本国策”。
强虏铁蹄踏至,虎贲竟挽长索。“九一八”国难降临,北大营打响抗战第一枪;“残历碑”勿忘国耻,“九君子”敢言阴谋不退缩。东北抗联孤悬敌后,冰天雪地拔刃长歌。
“七七”卢沟桥事变震惊中外,巍巍宛平城喋血东洋战车。面对民族存亡的空前危机,中华儿女展现出惊人气魄。“起来,不愿作奴隶的人们”,“前进,冒着敌人的炮火!” “风在吼,马在叫,黄河在咆哮,黄河在咆哮……保卫家乡!保卫黄河!保卫华北!保卫全中国!”雄狮仰天长啸,怒吼还我山河!
倭寇逞燹,赤县唯余萧瑟;狼突遍野,饿殍辗转沟壑。铁壁合围,三光政策;屠杀坑埋,尸山血河;狂轰滥炸,不分人舍;奸淫妇女,劈人寻乐;活体试验,毒菌撒播。地上焦土,寸寸流淌血浆;天上弹网,粒粒播种耗噩。
地灵人杰,盗寇休想奴役;锦绣鱼米,国土岂容分割!壮士戎装赴死,贤达锦囊献策。国共合作,摒前嫌四海金兰结义;两党袍泽,挽臂膀八方铁马挥戈。
领袖雄篇持久战,抒中华民族誓死不屈之心志;军民四亿齐抗日,振文明古国力挽狂澜之气魄。
二十二次大会战智勇抗敌,三个月灭亡中国痴人梦破。平型关首战大捷,台儿庄以死相搏;铁血远征军拼死在异国他乡,南京保卫战战斗到最后一刻。八路军夺地收城,建立敌后根据地;新四军火中涅槃,转战南北战功卓。浴血疆场,青山处处埋忠骨;九死不悔,残阳缕缕染血色。八女投江、五壮士跳崖英勇赴死;士兵突击、猛将军杀敌以身殉国。飞虎队死亡航线上威名远播,白求恩手术台前热血作墨。多少英雄儿女,于今无名可索;多少义勇忠魂,难觅青春几何。
大国合作逆转战局,华夏抗日终成正果。小日本,玩火自焚举幡投降;中国龙,浴火重生举世欢歌!
硝烟淡去,莫遗忘金戈铁马;岁月轮回,须常惕狂人在侧。犯我中华者,虽远必诛;“两个务必”也,借鉴前车。
大阅兵,以国家的名义向英雄致敬;大洗礼,以军阵的方式予世界警策。
万国衣冠,精锐勇士,唯大事永存兵典;逝者如斯,仰问苍穹,唯中国永不褪色!
五、万山群岛——人民海军首战血燃战旗红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从沉沦走向复兴的历史转折点。八年全面抗战,共产党以劣势装备越打越大,越打越强。随后几年,同样以劣势装备打败国民党反动派解放全中国。
这一切,靠的是伟大的民族精神。抗日战争的胜利不仅是政治上的胜利,也不仅是军事上的胜利,而且还是精神的胜利。
鲁迅先生曾讲:“唯有民魂是最为宝贵的。”一个没有精神信仰的民族,注定是没有希望的民族;一个民族的兴旺,必然有强大的精神支柱。
历史证明,中国共产党率先领导的抗日斗争,其重大意义不仅仅在于打击日军的军事价值,更重要的是为整个中华民族树立了抗日的精神旗帜,鼓舞和激发了全国人民乃至海内外炎黄子孙的抗日爱国热情。
1945年7月15日至8月15日,沉浸在“灯红酒绿”中的重庆政府,仍然一片败绩:福建云霄县城沦陷、浙江金华县城沦陷、江西万安县城沦陷……在日寇锋芒已去、败局已定的最后一个月,国民党正面战场连丢18城!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力量,在敌后战场捷报频传:新四军收复扬中县城、八路军山东军区收复郯城、八路军冀鲁豫军区收复山东武城县城……一月之内,共产党领导的军队连夺16城。
到了三年解放战争,解放军摧枯拉朽,以排山倒海之势,把国民党军队赶到了台湾岛,靠的也是这种精神。
1949年,解放军横渡长江后,乘胜进军,于10月14日解放了广州。26日广东陆地全部解放,国民党部分残余武装退守沿海各岛。
我军不给敌人喘息机会,迅速向前推进。
1950年年初,人民解放军以秋风扫落叶之势,追歼退守南粤海疆的国民党残兵败将。至4月18日解放内零丁岛止,已全部肃清逃到珠江口内各岛屿上的残敌。
珠江口内岛屿的解放,孤立了珠江口外万山守敌,迫其龟缩在几个孤岛上,完全暴露在我军的铁拳之下,一切供给条能依靠台湾从空中和海上接济。
万山群岛,位于珠江口之外,处于香港以南及西南、澳门及九洲洋以东的多个岛屿的统称。
国民党军以第三舰队为骨干,盘踞在万山群岛,他们炮轰我沿海城镇,枪杀我渔民,妄图封锁大陆,伺机卷土重来。
1950年4月底,海南岛的解放,沉重地打击了国民党军队的嚣张气焰。
为了“加强防御”,从台湾调来第3舰队,并委任第二舰队司令齐志鸿为“万山防卫部司令”,其统率兵力计有3000余人,包括嫡系海军第3舰队及原第4巡防处、海南秀英巡防处等大、小舰艇30余艘;陆战队一个炮团,青年军208师1个营和海南岛逃来的6个连;另“广东突击军”1200余人。
这些蒋军分驻垃圾尾、担杆、大小万山、东澳等诸岛,其海军舰艇和陆战队主力集中驻守在垃圾尾岛,并在岛上设指挥所。
蒋军为了实现长期盘踞万山群岛的企图,一方面把万山群岛作为“封锁”珠江口策应内地叛乱和反攻大陆的基地;另一方面使潜伏大陆的匪徒有所依托,以增强其反攻的信心;还可以在海上扰乱我渔民生产、海上运输和沿海安全,进行反动宣传,以求得美国的“援助”。
打破封锁,开通祖国南大门出海通道,扫除珠江口障碍,这是关系到新中国经济复苏和国际往来的头等大事。上级指示力求早打快打。
在敌强我弱的情况下,时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第40军131师、广东军区江防部队和部分炮兵部队,根据中央军委和中南军区关于解放万山群岛的指示,在第15兵团副司令兼广东江防部队司令员洪学智的组织指挥下,广泛开展侦察,认真研究敌情,制定了近战夜战、逐岛攻击、依岛攻岛的作战方针。
我受命参加解放万山群岛的部队,有陆军第131师的392团和393团、广东江防司令部所属部分舰艇、炮兵和加农炮连、陆军第50军无座力炮连、131师炮兵营及130师炮兵连。
1950年4月下旬,中国人民解放军华南前线指挥部下达解放万山群岛的命令。为了实施统一指挥,成立了以13l师为主的联合指挥部,由陆军第50军参谋长邵震、131师师长刘永源等组成。
指挥部设在珠海唐家湾望慈山房。指挥部认为,敌人倚仗海上“优势”,必然要与我在海上决战。我海军力量薄弱,既要力求避免海上决战,又要作好海战准备。
指挥部决定组成舰艇、步兵、炮兵等联合海战队,充分发挥我军近战特长,逐岛取胜。于是我军制定了“隐蔽渡海、突然登陆、逐岛攻击、稳步前进”的作战方针。
就武器装备而言,我海军舰艇多数是在解放战争中俘获或从海上打捞起来的蒋军破旧舰船,一般吨位只有25至30吨,速度8至10节,无重武器配备。敌我双方海上力量对比,在吨位上是1:10。在速度、装备、装甲、火力等方面的力量对比是1:100,蒋军主要依靠海军的优势组织“防御”,因此战斗中可能是以海战为主。而我陆军部队士兵多数不习水性,没有海战经验,再加上海岛多而零散,海上风浪变化无常,气候复杂,不易掌握战机,加上晕船和伤病极易减员。
海军的第一要务是急如星火般抢修舰艇。可是像样的舰仅有两艘:一艘美制步兵登陆舰,名为“桂山”舰,358吨,两座40毫米口径火炮。另一艘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英制登陆舰名为“国楚”舰,吨位比“桂山”舰大,没有火炮,速度慢机动性差。数艘杂式炮艇,分别命名为先锋、解放、奋斗、劳动、前进。还有9艘登陆艇。人员多来自陆军,许多人没见过大海,有部分原国民党海军人员,也有一些来自武汉、长沙、香港等地海员或技术人员。他们来不及熟悉岗位工作就出战。名叫海军,没有穿上海军服。有人风趣地说:外国海军陆战队,我们陆军海战队。
参战部队在唐家湾沿海岸进行两个多月的渡海登陆战术和技术训练,排以上干部还学习和演练了上船、下船、游泳、登陆、船上射击等战斗动作。指战员们在日下、台风暴雨中坚持苦练,仅10天时间就圆满完成了海上练兵任务。
在紧张的作战物资准备过程中,我方参战部队在地方党和政府的组织领导下,广泛发动群众,开展轰轰烈烈的支前运动。珠海人民群众从捐物资到直接为部队运输、修筑码条、转运伤员等方面,做了很多工作。支前运动中,当地群众还提出了“为了解放还在受苦受难的万山人民,解放军要人有人,要物有物”的口号。
5月25日,根据中央军委和中南军区的指示,解放万山群岛战役正式打响。
当日凌晨2时,广东军区江防司令部海防队,奉命以16艘舰艇和8艘民船,载运参战部队392团、393团各一个营、一个山炮连和配属的10多门火炮,组成火力船队和登陆运输船队,由唐家湾启航。其中,火力船队由392团副团长郭庆隆任大队长,林文虎任副大队长。他们率领步兵登陆舰“桂山”舰和炮艇“先锋号”、“奋斗号”、“解放号”、“前进号”、“劳动号”,分两路护送步兵到现垃圾尾、三角山等岛登陆进攻。
以少胜多,血战“垃圾尾”
垃圾尾岛面积3.51平方公里,为万山群岛的主要岛屿之一,距珠海香洲118海里。该岛扼珠江口的咽喉,为海防的军事战略要地。
经过17海里的航行,至4时50分“解放号”炮艇在林文虎和党代表王大明率领下突入垃圾尾港内。此时,敌人还在睡梦中,而我军尚不知垃圾尾港内停着30多艘敌船。当“解放号”驶入港湾后,林文虎骤见黑压压一片敌舰艇,怎么办?林文虎向党代表王大明示意。他们深深知道,敌情虽然起了变化,但战役指挥所的作战计划已无法改动。此时此刻,只能顾全大局,只能前进!党代表王大明点头,只说了一个“打”字。林文虎当机立断,命令所有火力开火。
一艘只有28吨的小炮艇,竟然敢于面对总吨位数千吨,比自己大100倍以上的强大舰队主动发起攻击。这在世界海战史上不是独一无二,恐怕也是极为罕见。令人更为惊喜的是小炮艇插入敌舰群,乘黑夜之机,发扬了解放军夜战近战,猛打猛冲的战斗作风,打得敌舰焦头烂额,不知所措。
在激战中,我炮艇从信号灯光中发现敌“太和号”是指挥艇。林文虎即命令炮艇迅速逼近,下令开火。顿时,炮火齐轰,“太和号”浓烟滚滚,敌海军第二舰队司令兼万山防卫司令齐志鸿中将右胳膊被炸飞(在逃往台湾途中死亡)。
敌舰失去指挥,在黑暗中相互碰撞,相互射击,相互骂娘。敌守岛炮兵凑热闹,盲目向海湾开炮,帮了自己倒忙。
经历一个多小时混战,天将拂晓。敌舰透过硝烟才看到了把他们打成这般狼狈不堪的竟然是一艘小小的炮艇,便集中炮火轰击“解放号。
“解放号”多处中弹,前主炮突然发生故障,炮手在排除故障时牺牲。林文虎见状,冒着弹雨冲向艇首抢修主炮。突然敌人一排子弹扫了过来,林文虎不幸中弹倒下,直至牺牲时手里还紧抓着望远镜。
战士们悲愤地高喊:“誓死为副大队长报仇!”左冲右突,将3000多吨的敌舰“中海号”击中。“解放号”艇艇体弹痕累累。全艇19人伤亡13人。弹药耗尽,火炮被毁,无法再战。艇长梁魁庭驾艇脱离战区,安全返航。
“桂山”舰满载陆军官兵,原定去桂山岛附近的青洲、三角岛登岛作战。途中遭敌舰攻击。
被“解放号”打得昏头转向的敌舰,此时才好象清醒一点,纷纷迫近“桂山”舰。
“桂山”舰顽强反击,舰体多处中弹起火,甲板上物体几乎全部打毁,机舱开始进水。舰长池敬樟牺牲,舰员多半伤亡。陆军战士爬上甲板使用手中武器对敌舰射击,伤亡也很大。在此紧急关头,131师392团副团长郭庆隆下定决心,指挥“桂山号”全速冲向垃圾尾岛钓庭湾抢滩。抢滩成功,所有活着的舰员和陆军官兵,在郭庆隆率领下和敌海军陆战团展开肉搏战,直到壮烈牺牲。
这是本次海战中最为悲壮惨烈的一刻。
以小博大,木艇勇战“海上小霸王”
5月25日晚,根据命令护卫艇某大队“先锋1号”艇向垃圾尾岛海域进发。该艇是从国民党海军缴获来的木壳船,装备差、吨位小,设备老化,人员不齐,战士们还穿着陆军服装。这些从北方来的战士,大都没见过大海,谈到海战,更是陌生。但官兵们凭着“木艇打铁舰”的大无畏精神,英勇地投入到战斗中。
先头到达的“解放号”和“桂山”舰,借着夜雾掩护突破国民党海军锚地,发挥吨位小、机动灵活的优势,在国民党海军舰群中巧妙周旋,打得他们魂飞胆丧,在港湾里乱作一团。
拂晓前,“先锋1号”艇到达牛头岛以东海区时,与前来支援的国民党海军铁壳炮艇“炮25”艇遭遇。“炮25”艇是英国制造的新型炮艇,航速高,装备精良,有较强的攻防能力,且在美国海军基地训练过,堪称“海上小霸王”。“炮25”艇距“先锋1号”艇5链时,用灯光信号联系。“先锋1号”艇上没有人懂灯语,就用手电筒晃来晃去,以迷惑他们。“炮25”艇一看不是自己的舰艇,便向“先锋1号”艇射击。“先锋1号”艇仅有13毫米和12.7毫米机关炮各一门,只能近距离作战。指挥员果断命令:“不理睬、不还击,全速接敌。”“先锋1号”艇一直冲到离“炮25”艇几十米处,才用机关炮、冲锋枪、步枪和手榴弹进行还击。
“靠上去,把它抓回来。”随着指挥员一声令下,“先锋1号”艇靠上“炮25”艇一侧。副排长蔺善禄端着冲锋枪高喊一声:“同志们,跟我上!”只见他纵身一跃,敏捷地跳上“炮25”艇甲板。随即,又冲上去十几名战士,在“举手投降,缴枪不杀”的喊杀声,国民党兵纷纷举起手来,其中一个大个子兵还嘟囔着说:“海战从来都是炮对炮、舰对舰,哪有跳到人家舰上拼刺刀的?实在可怕!”
“先锋1号”艇把“炮25”艇连艇带人都俘虏了,对被俘船艇无法拖带任它随风飘流消失。紧接着,他们又配合兄弟舰艇冲向国民党海军“炮26”艇。敌26号炮艇见势不妙,想逃又来不及。凭其吨位大,企图以大压小取胜,撞击我“奋斗号”。我“奋斗号”艇及时规避,打个回马枪,迎头痛击,将其击沉。
这时,运送我登陆部队的舰船却遭遇国民党海军4艘舰艇的拦截围攻。“先锋1号”艇不顾几倍于己的火力,勇敢地杀入阵中,击退了国民党海军4艘舰艇的进攻,掩护登陆部队胜利地完成登陆占岛任务。
陆海结合,一舰多用惊敌胆
垃圾尾海战,重创敌第二舰队。“太和”号护卫舰、“中海”号登陆舰,一艘永字号扫雷舰均中弹起火,一艘炮艇沉没,其余均有损伤。台湾当局责令全部回台“整饬”。但为了扭转局面,阻止我军攻岛,调第一舰队“信阳”号驱逐舰、“营口”、“泰安”两艘炮舰和太字号护卫舰两艘,中字号登陆舰两艘,永字号扫雷舰4艘,另有大型炮艇多艘。由马壮谋接替齐志鸿指挥。
这10多艘大型舰艇,以外零丁海湾为泊地。每日轮流海上游弋显威,炮击我已占岛屿,袭击我运输船队,企图阻止我后续部队登岛。
我509登陆艇被敌舰拦击。急中生智,他们把装在艇上准备送上岛去的一门山炮,临时架起,直接对敌舰开炮成功,迫使敌舰后退。
我海军把刚从地方买的两艘(已改商船用)英制老式登陆舰“琼林”号、“福林”号和原有“国楚”号登陆舰、509登陆艇,还有一条趸船一条拖船组成海上编队。这个编队全是登陆舰艇,似乎只可以完成输送任务。其实,他们火力很强,不次于同吨位的炮舰。因为学习509登陆艇架山炮打敌舰的经验,根据舰艇承受能力,均装上不同口径的陆炮,其中有山炮、野炮、战防炮,还有远射程大口径的加农炮。趸船上装加农炮,用拖船拖,是个流动炮台。这些舰艇集火力、输送功能于一身。一舰多用,可以和敌大型舰艇较量。
6月26日夜,海上编队从隘州岛隐蔽航渡三门岛(岛上无守军)静悄悄地把陆军炮兵部队送上岛。卸装后,舰艇进入预定阵位抛锚待机,相机诱敌。
27日晨,敌永字号扫雷舰照例从外零丁驶出,航至三门岛海域。我舰艇先发制人,抢先开炮把敌舰击伤。受伤敌舰向其舰队发求救信号,通报我海上编队情况。这正中我计,引蛇出洞。敌以“营口”、“泰安”炮舰为先导,“信阳”号驱逐舰居中,护卫舰、扫雷舰殿后,匆忙向三门岛海域开来,要和我海上编队决战。
当敌舰进入我预定火力圈内,我岛上、舰上火炮一齐开火发起攻击。水柱在敌舰周围高高掀起,十分壮观。敌人万万没有预料到,我岛上有大炮,小艇也有大炮。但敌舰毕竟经过美式训练,不负美军顾问栽培,遭此伏击,没有溃散。
由于我岛上火炮、舰艇火炮都是陆炮。陆炮打舰,火力虽猛,命中率低,敌舰损伤不是十分严重,但威风被打下去了。我海上编队在岛上炮兵掩护下,队形有序,从容对敌。海战持续了5个小时。我打沉敌炮艇1艘,打伤扫雷舰、炮艇多艘。“信阳”号驱逐舰也中弹,人员伤亡无数。我以极小代价(“国楚”号中弹1发,伤3人)赢得了海战胜利。
海战白天打,持续时间长,港澳来往船只有人看得清楚。有记者报道说:中共海军英勇无比,军舰抛锚沉着抗敌。后来传为佳话,所谓“零丁洋抛锚大战”。
国民党舰队自三门岛海战失败后,不敢再轻举妄动。无可奈何花落去,溜走了。这一时期,正处于台风季节,敌舰艇无处停泊,供应又非常困难。
7月12日被迫将其舰艇与守岛主力部队一同撤往台湾,仅留140余名海匪孤守担杆列岛。我军通过侦察后,于8月3日攻占了担杆列岛。8月4日我军又进占了佳蓬列岛。
至此,万山群岛全部解放。
万山群岛战役是人民海军的第一次海战。从1950年5月25日开始,至8月4日结束,历史71天。我海军协同陆军第131师,歼灭了驻守万山群岛蒋军的海军“王牌”第3舰队,解放了以垃圾尾岛为主的万山群岛大小48个岛屿。
我人民海军,把陆地战场上近战、夜战的经验成功运用到海战上,创造了手榴弹对大炮、木艇打铁舰的奇迹,杀出了人民海军的威风,在人民海军的战史上写下了光辉一页。
万山群岛海战的胜利,彻底粉碎了蒋军“依托万山群岛、封锁珠江口、策应内地、反攻大陆”的美梦,巩固了新中国的南海海防。
毛泽东主席在嘉奖电令中指出:“这是人民海军的首次英勇战例,应该学习和表扬。”
万山群岛战役胜利结束后,林文虎作为人民海军立下第一功的指挥员,被中共中央军委追认为全国第一位海军战斗英雄。荣获战斗英雄称号。为纪念林文虎,1953年8月,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海军南海舰队第一舰队政治部批准,在广州市黄埔长洲岛黄埔军校旧址纪念馆左侧建立林文虎烈士纪念碑。
1954年3月,为纪念解放垃圾尾岛而英勇牺牲的“桂山”号登陆舰的烈士们,将垃圾尾岛改为“桂山岛”。
1963年,珠海县人民政府把烈士的骸骨和遗物葬在桂山岛半山腰上,垒墓立碑,以志纪念。
珠海建市后,人民政府又将之扩建为“桂山舰烈士纪念陵园”。在吊藤湾——当年解放军“桂山号”指战员的抢滩登陆点,先后竖立海军战斗英雄林文虎烈士石像和郭庆隆烈士铜像,岸礁上刻着“桂山号英雄登陆点”八个大字,供人瞻仰。
结语
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英雄为荣,可以养精神。珠海的烈士陵园瞻仰台正面墙中间的一块大理石上,篆刻着叶剑英元帅作于1925年8月,补写于1962年1月的《满江红》词:
镇海狮山,突兀处、英雄埋骨。曾记得、谈兵虎帐,三春眉月。夜半枪声连角起,繁英飘尽风流歇。到而今堕泪忍成碑,肝肠裂。
革命史,人湮没;革命党,当流血。看搀枪满地,剪除军阀。革命功成阶级灭,牺牲堂上悲白发。更方期,孤育老能养,酬忠烈。
此词写得悲愤激昂,诵之令人壮怀不已。拿破仑曾言:“战争的胜负,四分之三于精神因素,只有四分之一于实际力量的对比”。
英雄所向,宝刀出鞘、气势如虹,刀锋所指、所向披靡!
自豪吧,珠海。
珠海,自豪吧!
拿破仑说:“世界上只有两种力量——利剑和精神。从长远看,精神总能征服利剑。”在强敌面前,如果连抗击的勇气、拼杀的血性和牺牲的精神都没有,溃败势必如大堤崩塌,一泻千里。
在前不久解放军艺术学院文学系的一堂课上,老师谈到一位外国作家对中国长城的质疑:一座长城就能保证一个国家的安全吗?老师提问,有没有这样的城?大二女生王辰玮起立回答,有,众志成城!顿时,掌声雷动。
历史从未远去,英雄始终活着。
英雄,是一枚精神的种子,是一道精神的长城。它已经把我们这个民族所经受的全部苦难和坚忍都化为不灭的红色“基因”,深深地嵌入我们的情感和生命之中。
如今荫泽太平,但我们没有理由不永远铭记着那些舍身成仁的英雄,并把他们安放在内心最神圣的位置,就像安放我们自己的灵魂。
今日珠海,作为我国最早创办的经济特区之一,经过几十年的建设,珠海城市面貌焕然一新。昔日“山瘦水浑、蕉林绿野”的旧貌不再,一座外向型、现代化的绿色新城正绽放新姿。
抬眸回望,舌间细数,珠海一路摘取了无数桂冠,有着许多独特的幸福标签和生活荣耀。仅近年来,珠海曾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荣获“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十佳城市”、“广东省教育强市”、“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全省社会治安安全感满意度”,及2015年2月28日,获得“全国文明城市”称号。
曾是荒滩僻壤,几家流浪渔民。
一弹指顷古来今,华屋芳园似锦。
路辟四通八达,风开万户千门。
长空日照海波明,极望云霞无尽。
这首《西江月》,是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先生于1986年3月视察珠海时,即兴填下的一首词。
党和国家领导人叶剑英、谷牧、习仲勋、胡耀邦、邓小平、邓颖超、彭真、万里、赵紫阳、李鹏、乔石、江泽民、朱镕基、李瑞环、胡锦涛、温家宝、习近平、李克强(按视察珠海的先后顺序排列)等160多位党和国家领导人都在这里留下了足迹,他们对珠海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邓小平曾亲笔题词“珠海经济特区好!”邓颖超称她为“海中的珠宝”。
历史是现实的根源,现实是历史的延续。
对一个国家而言,英雄主义即是民族的灵魂。就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
对于一个城市而言,民族精神是一座传承民族血脉、激扬天地正气、重塑民族性格的精神富矿。欲知大道,必先为史;崇拜英雄,当以厚德载市场经济。
建设“美丽城市”、“智慧城市”,根本在于人文精神之美,而这种内在美,是千年历史的重要结晶,是发展成果的空间聚集形态。
沐地域之风,接英雄之气。城市精神是历史的积淀,历史越厚重就越能升华伟大的城市精神,越是伟大的城市精神,就越能超越时代、引领风尚、走向未来。作为城市建设者,就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铭记,是为了不能忘却的历史;铭记,是为了更好地前行。
珠海历史文化的根脉,遒劲有力,根深叶茂;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珠海精神,是留给后人的一笔宝贵财富。
鉴往知来,汲古启新。今天的珠海人民正从历史传奇中,不断汲取精神动力,开拓进取,将把珠海建设成山海秀美、经济繁荣、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
啊,大美珠海。时刻铭记历史,永远不忘英雄,续写新的传奇!
责任编辑/魏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