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权政治:一步一颤走钢丝(三)
2016-01-25鸣弓
鸣弓
四、外戚:亲情生权力
臣僚中,与皇帝结为姻亲,以裙带而为国戚——国丈、国舅,所谓外戚即帝王的母族、妻族。家天下的政治制度规定了外戚必然成为一支重要政治力量。皇帝一娶老婆,外戚随之而来;皇帝妻妾多,外戚自然也多。皇亲国戚,权势多多,利好多多。能否成为国戚,头一条得看你生没生出脸蛋迷人的漂亮女儿;当然,也要看你皇家股份公司权力股的分量。像贾充,以深度参与司马氏灭魏篡代而称开国元勋,是皇帝最亲密的政治盟友,故其女贾南风虽然“短形青黑色,眉后有疵”,照样嫁与太子。此之谓政治联姻。外戚能不能成气候,成什么气候,则取决于皇帝之强弱明昏;后妃受宠度及其强势、贤明度;外戚本身的角色定位及权谋。
西汉初,即生外戚之祸。刘邦父子相继去世后,皇太后吕雉临朝称制八年,吕后没子孙,又信不过刘家子孙,故大封外戚诸吕为侯,致外戚坐大。吕后崩,诸吕欲为乱,周勃、陈平等元勋遵照白马盟约,助刘姓皇族诛灭吕姓戚族。在位少帝刘弘,朝臣以为非刘氏子,废黜诛杀之。此次诸吕之乱,直接影响到继任皇帝的选择走向:为避免外戚乱政,大臣再选新帝,把外家势单力薄作为重要条件,代王刘恒以符合这一条件被迎立为帝,是为汉文帝。
戚族不会总是“弱势一族”,外戚登场依旧,有的还非常强势。原本以为孤苦无依的窦皇后忽然冒出了两个壮年兄弟窦长君、少君,让见证过诸吕之祸的大臣惊出一身冷汗,于是急忙向文帝进谏:窦氏兄弟出身寒微,不懂礼仪也没学问,不宜授官,可做富贵闲人,还应选择有道德和学问的长者监督教导他们才行。文帝照办,于是窦氏兄弟就成了谦谦君子,不曾参与政事。文帝想让窦少君做丞相,窦皇后首先反对,少君亦坚辞。
到窦太后堂侄窦婴,就强势闪亮登场了。景帝朝,他任大将军,以功封魏其侯。武帝初,任丞相,与太尉田蚡争斗却败北。这是两代外戚之间的權力较量,窦婴的靠山姑妈窦太后已经去世,而田蚡的姐姐王太后却风头正劲;与皇帝刘彻关系,窦婴是堂表叔,田蚡是亲舅舅。此消彼长,此疏彼亲,决定了这场外戚缠斗的结局。案件背后的操盘手田蚡,作为外戚集团新贵,他显然比没落外戚窦婴占据着有利的政治地位。遑论他诬告窦婴“招聚天下勇士、豪强,日夜讲论政局,腹诽而心谤……希图天下有变,而欲乘机立功抢权”的吓人罪名,仅王太后怒叱皇帝“现在我还活着,别人竟敢欺负我的弟弟,假若我死了,都会像鱼肉般把他宰割了。再说皇帝怎么能像石头人一样自己不做主张呢!”这就宣告窦婴必败无疑。外戚也在推陈出新,风云际会,各领风骚没几年。
嗣后不久,又爆发了更激烈的外戚互斗和乱政。汉武帝临终,遗诏霍光为大司马大将军,做昭帝刘弗陵的辅命大臣,与车骑将军金日磾、左将军上官桀等人共同辅政。霍光事实上掌握了政府最高权力。上官桀与霍光是儿女亲家,他为了谋取最高权力,将其年幼的孙女送进宫为婕妤,自己做了国戚,而后串通燕王刘旦等,形成反霍光政治联盟。阴谋未成,就准备武装政变。霍光先发制人,捕杀上官桀,诛其族。九岁的上官皇后因年纪幼小,又是霍光的外孙女,所以未被废黜。昭帝早逝无子,霍光拥立十八岁的刘询为帝。霍光夫人意欲将其小女立为皇后,为此,她竟指使女医官将许皇后毒死,然后迫使宣帝立霍女为皇后。宣帝立许后之子为太子,霍光夫人教唆霍皇后毒杀太子,未遂。
霍光病卒后,宣帝亲政。时霍氏一门仍十分显赫,宣帝采取措施,削夺霍氏权力,霍氏乃密谋反叛,阴谋败露,罪及满门;霍皇后亦被废。与霍氏相连坐诛灭者数千家。
东汉初,光武、明、章三朝,皇帝清醒,大臣敢言,皇后贤明严格管束族人,外戚亦惕厉谦恭,其言行也都中规中矩。
光武帝的舅父樊宏为人谦和谨慎,每逢朝会,总是提前到达,俯身待命。皇上有所询问,他不敢当众对答。他常告诫儿子,务要谨言慎行以保全自己;宗族受其影响,也没有人触犯法令。光武帝对这位舅父十分敬重。樊宏病重,遗命薄葬。光武帝赞赏他的遗嘱,把遗书出示百官,并表示自己也要仿效舅氏做法。
阴识,皇后阴丽华兄。为骑都尉,更封阴乡侯。复以军功增封,阴识辞谢说:“天下有功的将帅很多,我以皇亲加官晋爵,怎么好公示天下呢!”光武帝赞扬了识大体的国舅。以其守执金吾,辅导太子。与宾客语,未尝及国事。刘秀很敬重阴识,把他树为贵戚的榜样。
汉明帝刘庄追思中兴功臣,共为三十二将画像。马援论功理应入选,但以椒房之亲——其女是明帝皇后,有意将其排除在外,以避免嫌疑。马皇后的三个兄弟马廖、马防和马光,在明帝时一直没有升迁。章帝刘炟欲封爵诸舅,马太后坚决不同意。章帝再次请求:舅父封侯,乃是定制。况且三位舅父或年老或患大病,如果发生意外,将使我永怀刻骨之憾。故应趁着吉时赐封,不可延迟!太后坚持认为马家没有为国立功,无法和建武中兴时期的皇后家族相比!再说如今灾异不断,谷价上涨,皇帝应当优先救灾安民,而非为外戚赐封!太后曾对京都长官明确招呼:马氏家族及其亲戚,如有因请托郡县官府,干预扰乱地方行政的,应依法处置、上报!如是政治气候下,外戚家族谁敢不放低身段,规行矩步?
章帝以降,东汉中枢政治似乎走进一个怪圈:皇帝年幼,形同傀儡,由太后临朝听政,太后自然会依靠外戚;迨皇帝年纪渐长,欲图亲政,急需从太后、外戚手中夺回权力,其所能依赖的,便是朝夕相伴的宦官。于是,外戚与宦官之间你死我活的斗争便反复上演。
章帝死,其子刘肇继位为和帝,年仅十岁,母窦太后临朝,其兄弟窦宪等当政,宪为大将军,威震天下,尚书以下竟至伏拜称“万岁”。和帝十四岁欲亲政,依靠宦官郑众等将窦宪党羽收捕下狱,夺回皇权,郑众以功迁大长秋,宦官开始得势。
和帝死,出生百天的少子刘隆为帝,未期年而亡,邓太后与其兄弟邓骘、邓悝定策迎立十三岁的刘祜为安帝,邓太后临朝听政,邓骘以大将军辅政。邓太后死,安帝亲政,邓氏一门立遭贬黜,邓骘及兄弟子侄七人被迫自杀。邓氏既灭,安帝引其母家耿氏、妻家阎氏等外戚掌权。安帝死,太子刘保非阎后所出被废为济阴王,阎太后及其兄阎显决定迎立年幼的北乡侯刘懿为少帝,阎太后听政,阎显以车骑将军辅政。逾7月,少帝病死。宦官孙程等十九人共谋发动政变,杀阎显及其同党,拥立济阴王刘保为帝,是为顺帝。宦官孙程、王康等十九人俱封侯,宦官气焰更加高涨。
顺帝朝,梁皇后父梁商、兄梁冀先后用事,冀尤为跋扈。顺帝死,年仅两岁的冲帝刘炳立,梁太后听政,梁冀掌权。不久冲帝病死,又立八岁刘缵为质帝。质帝幼而聪明,斥梁冀为“跋扈将军”。梁冀阴使人毒死质帝。立十五岁的蠡武侯刘志为帝。梁冀以大将军执政二十余年,拥立三帝,杀死一帝;一门前后七侯,三皇后,六贵人,二大将军,夫人、女食邑称君者七人,尚公主者三人,其余卿、将、尹、校五十七人。物极必反,外戚气焰熏天引起宦官不满,桓帝刘志亦不甘做傀儡皇帝,便与宦官单超、徐璜、具瑗、左悺、唐衡五人发动政变,将梁氏一门无分老幼斩尽杀绝。梁冀自杀,其他公卿将校处死的数十人,免官三百多人,朝廷为之一空。没收梁冀财产凡三十余亿,减收当年全国租税的一半。外戚势力倾颓,宦官气势大扬。单超、徐璜等五人同日封侯,世称“五侯”。小黄门刘普、赵忠等八人也被封为乡侯。
桓帝死,无子。窦皇后与其父窦武迎立十二岁的刘宏即位,是为灵帝,窦太后临朝听政,以窦武为大将军执政。窦武与太傅陈蕃等谋划诛锄宦官,宦官曹节、王甫等先下手,诛灭窦武、陈蕃等,软禁窦太后,而后弹冠相庆,自相封赏,加官晋爵。曹节等死后,宦官赵忠、张让等“十常侍”弄权照旧,灵帝甚至对其称“父”呼“母”。阉宦愈发肆无忌惮。东汉就在外戚与宦官的反复搏杀中,皇帝像走马灯似的频繁变换中走向灭亡。
靳准,十六国汉(亦称前赵)权臣。其两女被汉昭武帝刘聪立为上皇后、右皇后。靳准官至大司空领司隶校尉,幼女又成了太子刘粲的太子妃。318年刘聪去世,隐帝刘粲即位,立靳氏为皇后,立靳氏所生的儿子刘元公为皇太子。靳准作为刘聪、刘粲父子两代的国丈,竟密谋杀了刘粲,并屠灭了在平阳的刘氏皇族,自立为大将军、汉天王。汉大将刘曜、石勒起兵攻打靳准,靳准被部下杀害,靳氏家族也被刘曜诛灭。
晉成帝司马衍年幼即位,母庾太后临朝,任用其兄庾亮,再现外戚政治。其政治威势更达到“朝臣无敢难者”之态。外戚政治是皇权假借后妃外家以维系国祚,而后妃外家则依托皇权以专朝政。庾氏欲振作东晋皇室,改“王与马共天下”为“庾与马共天下”,必定触动盘根错节的王导集团。而庾亮振衰心切,智术不足,靠疑忌滥杀立威,引起苏峻、祖约以杀庾亮为名的武装叛乱,攻入建康,庾太后自杀。叛乱被陶侃、温峤平定,东晋王朝转危为安。政治危机刚过,庾怿投毒案又被告发。小皇帝司马衍因怒斥舅氏:“大舅已经弄得天下大乱,小舅也要学着来吗?”庾怿闻悉,吓得喝毒药自尽了。
有一位声名特别显赫的外戚独孤如愿,其人“美容仪,善骑射”,在军中有“独孤郎”之美称。因治绩“信著遐迩”,赐名为信。独孤信貌似奶油小生,然作战毫不含糊,雅有奇谋大略。他战功卓著,治绩突出,擢至宰辅,历仕西魏、北周、隋三朝。长女为北周明帝明敬皇后,四女为唐元贞皇后(高祖生母,追封),七女为隋文帝文献皇后。三代外戚,何其盛欤!
唐初长孙无忌可谓最为显赫的外戚,他是太宗长孙皇后之兄。据实而言,长孙无忌之显贵源于功劳而非裙带。他说服李世民并参与策划发动玄武门之变,助其夺取帝位,立有殊功,居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首,封齐国公,后徙赵国公。太宗、高宗两朝为相,权重一时。他为人谨慎,身兼外戚和元勋,注意避嫌,常惧满盈;加之长孙皇后一再提醒太宗:“妾备位椒房,家之贵宠极矣,诚不愿兄弟复执国政。”太宗确定李治为太子,应该是考虑了长孙无忌的意向的。最终因反对高宗立武则天为皇后,被诬削爵流黔州,自缢而死。
武攸绪是武则天的侄儿,性“恬淡寡欲”。武则天称帝,武攸绪被封为安平王,并历任殿中监等职。武攸绪竟放弃一切官爵,隐居嵩山二十余年,“以琴书药饵为务”。太后所赐视若无物,弃之不用,任其蒙尘。终武则天之世,武攸绪未曾出过嵩山。唐中宗复位,又让他做官,坚辞不受;财物赏赐,一无所取;“亲贵来谒,道寒温外,默无所言”。诸武与李唐宗室齮龁争权,你死我活,武三思、武崇训、武延秀等先后被杀,唯武攸绪得以善终,年六十九岁。政治风云诡谲莫测,远离权势不失为明哲保身之道。
武攸绪面对顶级权势的姑妈,避之犹恐不及,表现出隐逸的超脱。而王珣的主动攀曾经的皇后姑妈,则表现了一种骨气。王珣治绩突出擢升,因进见武后,对答颇中后意,受到夸奖。武后进而询其族氏,他没直说:“当朝废黜的王皇后,正是我的姑妈!”这不存心给武则天难堪吗?结果武后不悦,左迁王珣。
同是攀皇亲,窦怀贞就显得很龌龊。身为左御史大夫的窦怀贞,为攀附韦皇后,不惜续娶其乳母王氏,尔后就把“皇后阿■”挂在嘴上,俨然国戚——降低门槛,勉强算“准国戚”吧。及韦后败,竟手斩其妻,以示与韦氏切割,之后又与太平公主结党谋作乱,被杀。
外戚既然附丽于后妃,其盛衰就必然随后妃浮沉而联动。王守一,唐玄宗王皇后兄,又娶玄宗之妹靖阳公主为妻,双重皇亲,升殿中少监,加太子少保。王皇后无子息,玄宗宠爱移向武惠妃。王守一用符咒方法替皇后求子,为武惠妃告发。王皇后被废为庶人,王守一被赐死。都说李隆基如何多情,在对待王皇后兄妹上其实很薄情寡义!当年谋帝业,王氏兄妹可是玩命战斗过的;而所犯过失,也不是政治错误,不过求子心切,方式原始,“借用”了皇帝尊姓名,至于处死吗?
李从温,原是后唐明宗李嗣源犹子,后为养子,也属皇族。入晋,其身份变为外戚,盖晋高祖石敬瑭李皇后乃唐明宗之女。尽管李从温昏愚无文武才略可用,临民以贪利为急,石敬瑭看在皇后面上,也知而不问。及少帝嗣位,李太后特别关照说:“吾只有此兄,慎勿绳之。”故愈加姑息,使其得以年逾耳顺。
李洪信,后汉高祖李太后之弟。无他才术,徒以外戚致位将相。敛财累钜万,而吝啬尤甚。洪信弟洪义一向怯懦寡断,关键时刻畏葸不前,周太祖郭威伐汉,洪义奉命扼守河桥,周兵至,洪义率先降,直接导致汉室灭亡。这两个外戚,贪婪怯懦,着实不堪。
周世宗柴荣的帝位来自其姑父郭威,因此,他只能认开国皇帝郭威为父。对待生父柴守礼却“以元舅礼之”。柴荣称帝时,柴守礼已经退休,在洛阳定居。这个“柴元舅”无法无天,恣意妄为,杀人于市,皇帝也不过问。
海陵王完颜亮篡位做了皇帝,妻徒单氏即升格为皇后。国丈徒单恭亦拜为平章政事,成为主政宰相之一。徒单恭做相无能,敛财却是老手。受贿卖官,劫掠部众,贪占亡兄定哥家产,强娶寡嫂兀鲁为妻,又将其诬陷致死。金世宗朝,徒单恭以贪赃免官。
宋初对待外戚的政策是:“崇爵厚祿,不畀事权。”说白了就是把他们养起来。但在执行中越往后越走样,到南宋就外戚权贵辈出了。吴益,高宗吴皇后弟,以恩补官,娶秦桧长孙女,又与王继先交相荐引,故三家姻族皆躐美官。吴益历官至保康军节度使,加太尉、开府仪同三司。
宋宁宗赵扩以韩同卿女做皇后,而韩侂胄是韓同卿的叔父。韩同卿对政治不感兴趣,严守外戚不干政的规定,韩侂胄则正好相反,热衷仕途,自然喜欢把皇亲金字招牌挂在嘴上,以至于当时天下皆知韩侂胄是皇亲,而很少有人知皇后的父亲韩同卿。韩侂胄声势煊赫,贵重一时,然不久即败亡。
南宋末奸相贾似道,其姊以“殊色”被宋理宗赵昀封为贵妃,甚宠。賈似道因以官运亨通,做到宰相。
明朝对待外戚也管束从严。“明太祖立国,家法严……外戚循理谨度,无敢恃宠以病民”。缘此,明代的外戚在政治上鲜有大的作为。虽然为了尊荣和利益,他们也会斗得不亦乐乎。明宪宗朱见深生母周氏原为贵妃,宪宗即位尊为皇太后;明孝宗即位,尊为太皇太后。周能因女而显贵,子周寿、周彧,孙周瑛等人倚仗国戚身份,贪虐不法。为了争夺私利,周彧甚至与明孝宗张皇后的弟弟张鹤龄聚众斗殴,震骇京城。至嘉靖朝,世宗尊显其母蒋太后,蒋姓外戚始贵,周氏作为前朝外戚,人走茶凉,从冷落到衰落,乃情势使然。
检索外戚史,不难发现或可称作“外戚定理”的现象:皇朝末日,大权旁落,权臣剑履上殿,参拜不名,一言九鼎,洵为无冕之皇,名义皇帝已然成了政治摆设。即令如此,权臣还要强做一回外戚,把自家成年或未成年女儿嫁给小傀儡皇帝,用此捆绑式“赐皇后”,增加夺取大位能量。王莽、曹操、尔朱荣、高欢、杨坚都是这么做的。权臣+国丈,有如“九锡”再加“一锡”,由“王”而“皇”,“国戚”升“国姓”,就是小菜一碟了。其为国戚,遮着亲情面纱,或不乏脉脉温情;洎国姓博弈,就扔掉面纱,露出凶相,刺刀见红了。循此从外戚而登极的,有西汉王莽,东汉曹丕,北齐高洋,北周杨坚。为新朝开国奠基被送上祭坛的末代皇帝则有汉平帝刘衎,东魏孝静帝元善见,北周静帝宇文阐。高洋、杨坚甚至要把前朝皇族斩尽杀绝。像曹丕只终结汉献帝刘协的政治生命而留他一条活路,那已算是宽大为怀、仁义过天了!
尽管近水楼台,外戚摘皇冠有伸手可及之便,然外戚还有另一条定理或曰魔咒,如东汉李郃所言:“不修礼德,而专权骄恣,危亡之祸可翘足而待!”总之,外戚也是一种高风险的行当,正如和它荣辱与共的后妃那样。
广义讲,非国姓姻亲皆为外戚,其中当然包括国婿,即俗称驸马。但因为公主太过强势,居高临下,往往令驸马沦为依附于公主的“附馬”。为此,以国婿取代岳丈政权的,中原王朝就一个石敬瑭;外加西辽国屈出律,也是武力将岳翁直鲁古赶下台自戴皇冠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