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的主播生涯

2016-01-25文华

山花 2015年18期
关键词:播音员贵阳

第一次走上荧屏

1985年9月28日是我最难忘的一个重要日子。因为这一天上午,我同另一位男播音员一起,在贵阳市工人文化宫大楼里共同主持了贵阳电视台的开播仪式。

那天的会场人很多,有省、市领导和各个系统的负责同志,还有方方面面的代表,以及兄弟台的同行,大厅里气氛热烈。我望着台下黑压压的一大片人头,心情非常紧张。一个多月前,我才考进了贵阳电视台,担任播音员。我记得报考的人非常多,谁不想到电视台风光啊!当时的贵阳电视台在人民广场毛主席像的后面的一个大院里,报考播音员的分组名单贴了满满的几大墙壁。初试考完后我没有去问情况,还是一个热心的朋友帮我看的榜,回来说我榜上有名,要参加复试了。我一听,来了精神,经过几次复试考上了。我十分高兴,那种欢乐的心情是难以形容的。台里组织我们考上的几个播音员培训了半个月就匆匆上岗了,因为10月1日贵阳电视台要正式开播了。你想,毫无播音经验的我面对这样隆重热烈的开播仪式场面能不紧张吗?紧张,紧张!当我读着到场领导和嘉宾的名字时,声音都有些飘,手心里攥满了汗水,月子里一片空白,我感到一种沉重的无形的压力。直到开播仪式结束了,我都还没有完全缓过劲来,浑身软软的。

那时的贵阳电视台条件非常差、很艰苦。我们播音员只在一个小小的不足十甲米的小屋子里播音,我们亲切地叫它小播音室。开播仪式的录像上午搞完了,晚上还得录一期新闻节目配合着在10月1日晚上播出。(因为10月1日是贵阳电视台正式开播的日子)。小播音室很简陋,里边除了美工画的一张背扳和一张放话筒的桌子外,就是无数个灼人的灯光。由于房间太小,所以小播音室的一面是整块大玻璃。以便摄像机能通过玻璃上的一个圆圆的孔从外向屋内进行录制。因为是正规的播音,又是首次,所以“玻璃墙”外站着我们台的许多人,挤得满满的。我抬头朝外一看,有台里各部门的负责人,剪辑人员,以及省电视台的播音员和市电台的同行。这一看,我又紧张了,心怦怦直跳,节目预告单捏湿了也背不出来。为什么要背?因为那时没有提示器。提示器是方便播音员看的仪器,上面有需要播出的字幕。没有播音提示器,那就只能凭自己的记忆硬背死记了。摄像机开始求制了,红灯一亮,我的心居然跟着一跳,接着嗓子也哑了似的,词也忘了,眼睛也不知道往哪儿瞄了,当恍然间看到玻璃外面的一个同事握紧拳头,做出给我加油的样子,我蓦然地苦笑了;这时又有同事走进来给我一杯水,并以眼神给以鼓励,我茫然了。这时台领导和观看的同事们也都紧张地看着我,有人说“不要紧张,不要紧张,再来一遍,再来一遍”。此刻,我觉得我太没用了,我辜负了大家的希望,眼泪忍不住涌上了眼眶,顺着脸颊流了下来。灼人的灯光烤得我脸发烫,浑身发热,不,是浑身发烧!我不停地用定妆粉往脸上扑,以压住不断往外冒的汗。此时的我才感到,我的普通话虽然好,但有什么用?播音员的工作不好搞呀!“镇静点!”我在心里不停地告诫自己,“一定要播好!”终于,从晚上八点进小播音室,一直折腾到半夜三点多钟才勉强录完。录好的这期开播节目如期在10月1日晚上同贵阳市的电视观众见面了。方方面面的反应好评如潮,赞扬声一片。八十年代中期的贵阳市因贵阳电视台的正式开播更加热闹了;而我,也出名了。

这一天,真是令人难忘啊!这是我走上电视荧屏的第一次,是我由一个普通女孩成为一个众人皆知的播音员的第一天!要知道,1985年的贵阳夜空,只有中央电视台的一个频道和贵州电视台的一个频道啊,现在多了一个,多了贵阳电视台的频道,这何等引人注意和重视啊!作为八十年代的稀有的播音员的我,那兴奋劲就甭提了。播音员成功的诀窍

在八十年代中期,我们台的播音员、主持人在进入电视台之前,都没有受过专业的学习与培训。因此在播音或主持节目时出现的问题不少。比如我,就容易紧张,一紧张就慌乱了。另外还有播音时声音发飘、气息不够等问题。怎么办呢?我找了一些播音方面的书来看,才知道自己之所以紧张,是心中无底气的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要有底气,那就得有播音的水平和本事。有了这个本钱,还怕没有底气吗?我明白了,从表面上看是我紧张胆小的缘故,其实,真正的原因是播音的水准不够。怎么办?只有勤学苦练啦。

我下决心一定要当好播音员,我相信自己一定能做到。

为了解决我的声音发飘的问题,我请教了省电视台的老师。他们告诉我,要用“胸腹或联合呼吸法”。只有用这种呼吸进行呼吸练习,才可以使自己播音时声音厚实。于是我天天练这个胸腹式联合呼吸法。可是,要找准这个呼吸部位太不容易了,练习的结果仍不理想。我想,是放弃呢,还是继续练?想来想去,我没有放弃,而是换一种方法,用省台老师的话来说是“多练报纸也可以达到目的”。这样我每天坚持读报。我把《人民日报》《贵州日报》等拿来,从第一版念到第四版,然后录下音,再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早间新闻联播中的“报刊摘要”,部分录下来,进行比较。听听同样的内容,中央台播音员怎么播,自己哪儿没播对,从中找出毛病。再就是从编辑那里,要些台里播过的新闻稿子,反复练习。还别说,一个月下来,声音明显有了改变,同时还产生了一种互动效应。

首先,它让我有了一种播音专业上说的“广义备接”的机会,了解了很多国内外的大事,熟悉了省、市各主要领导的名字、职务等等,使我在播音的时候,不至于念错。

另外,气息在不知不觉中通畅了。气息的通畅使我找到了科学正确的呼吸方法,改变了过去发飘、单薄的嗓音形式。使自己在播音时,能够高质、快速地完成稿件的播音。直到现在,与我合作过的剪辑人员都说,我播音出错率是最低的,这应当与我当时这个笨办法有关。

正确使用普通话,是一个播音员必须具备的语言基本功。虽然我是北方人,可长期生长在南方。周围的语言环境影响了我,使我不能更好地说好普通话。怎么办呢?于是我专门准备了一个练习本,把平时容易读错的字、音写在上面,经常反复地练、巩固,直到熟悉为止。另外,把播音过程中读的错字读的音抄上去,旁边再标上正确的读法,这样,一段时间下来,抄上去的字多了,念错的字却明显减少了。

另外我有个毛病——“吃螺蛳”,也就是舌头不利索。不是爱吃字,就是平舌音转卷舌音,或卷舌音转平舌音时,舌头换不过来。于是我照着别人救我的用舌头侧立起来的办法锻炼舌头的灵活程度。刚开始时,舌头怎么都不听使唤,第一天,第二天,我用双手掰,掰得舌头发酸都没法让它侧立起来,连吃饭都感到疼痛。在我几乎要放弃时,母亲给我讲了我小时候的一件事:在我小时候,母亲曾教我跳新疆舞,舞姿学得挺好,就是不会动脖子,教了两下,想到这个动作难度比较大,母亲就没有强迫我再学。可没过多久,在母亲差不多都忘记了此事的时候,我学会了动脖子。当时母亲讲这件事的时候,不动声色,可却使我一下子增添了无穷的信心。终于,在第三天,我学会了,而且是不用手帮忙,舌头也能自如地立了起来。想让它往左边立,它就真往左边立,往右边立,它也能乖乖立起来。当时我真是高兴得不得了,真有了一种战胜了困难的成就感。其实,失败与成功也就是一步之遥,如果退缩,便会前功尽弃,而坚持一下,前面就会柳暗花明。

后来,每当早晨需要播音时,我就先练一下口步操,打打牙关,翻翻舌头。因为早晨人身体各部位还处于迟钝、麻木的状态,用这种方法练习口腔的灵活程度,可大大减少出错率,迅速使口腔处于兴奋状态。

当然,要想彻底解决“吃螺蛳”的问题,还有一个办法,就是常念绕口令。这里我向大家说几段我经常练习的绕口令,这几段绕口令中有一部分是针对我们南方人在学说普通话时容易出现平卷舌、边音、鼻音等的问题:

(一)撮口呼练习:

1.徐、吕、于、居、瞿五位女同志到区里去取雨具去了。

2.云雀自然保护区,新开一条渠,弯弯曲曲上山去。河水雨水渠里流。满山果树一片绿。

3.社区选个薛委员,天天晚上到社区,雪天雨天全不怕,召集学习演戏剧,群众劝他别太累,他说运动一下真舒服。

(二)鼻边音练习:

1.老梁,告诉你奶奶和你娘,今天下午6点我来拿粮。

2.劳驾您,把牛奶拿来,咱们冷了就吃。

3.练一练,念一念,N、L的发音要分辨,L是舌边音,N有鼻音要靠前。

4.你来念,我来练,不怕累,不怕难,齐努力,攻难关。

5.新脑筋,老脑筋,老脑筋可以学成新脑筋,新脑筋不学习就会变成老脑筋。

6.牌楼两边有两辆两轮车,你爱拉哪两辆就拉哪两辆。

......

就这样,我们的播音水平还真的提高了。

写到这里,我还想起了一件有意思的事,我被台里的一些同事称为“噪音制造者”。

事情是这样的:

建台初期,由于台里人手少,一人要兼几人的活儿。我兼的是仓库保管员的工作。平时没事时,我便一个人坐在发出阵阵霉味的小小的仓库里练习发声。那段时间,虽然练习不得法,可劲头十足。经常是看见什么念什么,声音还传得老远。有一天,我正在小仓库里练声,有一个同志就开玩笑说,哪天把自己的情书念出来就麻烦了。我也开玩笑地说,你听吧,我念情书。说罢,我就背诵了普希金的一首抒情诗。他听了同我一起哈哈大笑起来。隔壁办公室里的同事不得不出来打招呼:“哎哎,小声点,制造噪音哇?”我忙说对不起对不起。我没有想到自己的练习,会给别人带来影响。后来,我发现总编室的几个编辑,看见我就躲开了。原来,因为我的“噪音”,使他们不能正常编稿,我知道了自然十分惭愧。

一年以后,台里分批送我们播音员到中央电视台、北京广播学院培训。在那里,我才真正明白了哪里是丹田、什么是胸腹式联合呼吸法,以及停连、轻重格式等等。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吓一跳。我明白了,播音是一门学问,而且是一门需要深入的学问!

几年以后,我获得贵州省广电厅颁发的优秀播爵员的荣誉称号。有年轻的播音员问我:你成功的决窍是什么?我想都没想就回答:没诀窍。

勤学苦练算不算?一次失败的主持

在台里,我是新闻播音员兼节目主持人。在播新闻方面,基本解决了紧张的问题,播得比较自如和流畅了。但是,在主持节目方面却出现了一次失误,弄得我事后想起都十分懊恼。

记得那是1993年夏天的一个晚上,贵阳电视台同某企业在市里一家影剧院举办联欢晚会。由我和一位男主持人共同主持。为了主持好这台晚会,我把编导给我的稿子背得熟熟的,彩排时效果很好。可是没想到却在正式主持晚会时出了岔。那天晚上,剧院里座无虚席,应邀前来参加晚会的市领导及各方面负责人、嘉宾入座后,晚会正式开始。当男主持报完市领导及嘉宾的名字后,他举起双手,鼓动台下的观众,高声道:“让我们对他们的光临表示热烈的欢迎!”刹那间剧场里响起了热烈的鼓掌声。接着,就是我来主持了。我是按编导的要求,在台上阐述举办这台晚会的宗旨的。当我自报姓名清亮悦耳的声音通过话筒传到剧场上空时,台下顿时欢呼起来,我知道这是观众对我的支持和爱护。大概是我几乎每天晚上都要播贵阳新闻的缘故吧,贵阳的电视观众很熟悉我,尤其是一些青年朋友,现在见到我主持节日便格外兴奋了,叫喊着我的名字。我自然很高兴,脸烫烫的,微笑着向观众招手。这本来是可以理解的,很正常的场景,可是我却过于得意了,蓦然间忘了解说词。更要命的是我忽然看见录像的技术员一边在动机子, 一边向我打手势,不知是什么意思,因为我们台当时没有耳麦,我那一分钟竟蒙了,站在台上不说话了,直盯.着摄像师看。幸亏机灵的男主持说了话,才避免了我的尴尬。后来我才搞清楚,摄像师打手势是示意我站到台中间去,否则人在镜头外面。显然,我的这次主持是失误了,失败了。

这次主持的失败,使我郁闷了好几天。我想了又想,自己是不是有些头脑发热,得意得忘记了解说词?对主持中出现的临时变化,是不是缺乏应变?看来,要主持好节目,切不可自傲、分心、走神啊!

脂粉昧的播音部

我的一个在政府部门工作的同学有事到我们播音部,出来后,他对我说,“走进你们办公室,就像走进了女儿国。”我说怎么了?他说,“浓浓的脂粉味不说,每个办公桌上不放纸笔和文件,还都放的是镜子。”我一听,大笑道:“男生还化妆呢,奇怪吧?不过我们这里有浓浓的脂粉味,你们那里就有浓浓的纸墨味了。你们的文件精神要通过我们才能传达到千家万户,不描不化怎么去见观众呢?”

的确,我们浓浓的脂粉味来源于我们工作性质的特殊。我们、包括男播音员都必须得化点淡妆才行,否则灯光一打人就会变得没了精神。所以进了播音部满桌都是化妆用品也就不奇怪了。除了化妆品,我们的装备还多呢,有衣柜、熨斗、吹风机等家用的设备和家具。我们开会的内容,除了传达贯彻学习和布置工作之外,还有一部分则是关于播音员的外部形象的。如最近谁谁谁长胖了,要注意减肥;谁谁谁上镜时穿的衣服颜色有问题,要换;谁谁谁的头发剪得太短了,暂时不能播音等诸如此类的在别人看来是些鸡毛蒜皮的问题。因为我们可是电视台的门面呀,你说我们的脂粉味浓不浓吧。就连一些影响较大的厂家、商家,都嗅到我们的“脂粉味”跑来,给我们提供服装和美容服务。说来好笑,还有一家妇女用品厂家送来了一大箱的卫生巾,免费让我们试用。足见我们这些国宝级的“大熊猫”之珍贵。正因为如此,台里对我们要求也很严,并出台了各种规定。的确,出了电视台,我们的一言一行都在观众的掌控之中,因为观众都很关注我们,逃都别想逃。

写到这里,我想起了曾经我差点因形象问题被观众“抓现行”的事。

事情是这样的:一天,我下了节目走在回家的路上,发现肚子有点饿,正好看见巷子边有一个卖豆腐果的摊子,就打算去先填填肚子,再回家吃饭。看着一个个被烤得泡酥酥的豆腐果,真还把我的馋虫给钩出来了。我咽了一下口水,撸了撸袖子,走过去正打算让老板娘把那个烤得焦黄焦黄、还冒着泡泡的热乎乎的豆腐果给我,旁边两个也在吃豆腐果的女生发现了我,只听其中一人喊道:“文华!”另一人则兴奋地跑过来拽着我的袖子,“我见到真人了!我见到真人了!”边说还边告诉卖豆腐果的老板娘。老板娘也激动地说,你亲自来吃我家豆腐果,我不收钱。看着她们对我的神情,真的就像见着老熟人般亲切,我非常感动。只好客气地对她们说,“谢谢你们认识我,今后我一定会更好地播音的。”另一个说,“你是我的偶像,今天我一定要请你。”边说边拉我过去。我赶紧装作怕辣的样子摇摇头说,对不起,我不能吃辣椒。你们慢慢吃,谢谢、谢谢啦!说罢,逃也似的溜走了。

从此以后,我再也不敢心怀侥幸,认为没人能认得出我。想想如果当时我也在那个摊子上吃豆腐果,那吃相一定很狼狈,一定很不“淑女”,又怎么能和电视上那个严肃、端庄、大方的“我”相吻合呢。所以说啊,播音员是电视台的门面一点都不假,因为我们播出的每一帧画面都代表了电视台的形象,反差太大观众会没有信任感。所以,除了给自己的外部形象上上妆外,自己的内在形象也得化化妆,因为内在形象也很重要。事实上人们喜欢你,是因为对这个职业的敬仰和对你工作的肯定,你不能让喜欢你的观众失望。就如同一位化妆师说的,“三流的化妆是脸上的化妆;二流的化妆是精神的化妆;一流的化妆的是生命的化妆。”我要用我的生命,去化好我人生的这个妆。愿我们播音员能永远都定格在那美丽的一瞬;也希望我所做的每一件事、每一个动作、每一次播音、都能被我的观众、我的同事、我的领导欣赏和认可。当然,这样的坚守也许很难。不过,唯有艰难,才令我开心!

锻炼人的播音部

九十年代初期的贵阳电视台发展很快。但播音员的人数太少,仅仅三个人,而工作量却很大。当时的播音员除了兼做主持人外,有时还当记者用。三个播音员都感到吃不消。如果有一个人生病了,其他两个人就更忙不过来了。这些情况台领导是知道的,不久就做出了公开招聘、招调播音员的决定。

贵阳电视台招聘、招调播音员的通知在电视上连播三天后,报名者达一百多人。经过笔试、面试,最后录取了八个人,加上原先的三个,播音员共有十一人了。台里决定成立播音部,任命我为副主任,一年后为主任。播音部的人员分期分批到北京广播学院播音系和中央电视台学习。我深感专业学习的重要,因而一到广院便埋头学习,比在校生刻苦得多。一个月的进修时间很快就过去了。在广院和中央台,我受益匪浅,在前辈播音老师和资深播音员的指导下,我的播音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考试成绩名列前茅。我一边抓好自己的播音和主持,一边抓部门的学习和培训。每天忙忙碌碌,心里也挺愉快。在这期间,我们播音部的全体成员都积极投入到《每晚一乐》《请您点播》和<欢乐星期五》等栏目中去,大大地提高了收视率,观众反应很好,台里的广告也迅速上升。台领导班子对我们评价很高,播音部的同事们自然十分高兴,因为我们在被表扬的同时,还得到了可观的奖金。

在这种背景下,我的创作欲望愈加强烈了。我想创办—个品味、格调都比较高的栏目,以浸染人的精神文明。这个栏目就是后来获得贵阳市金筑文艺一等奖的《请来创造美》。

我在《请来创造美》中有两个大胆尝试:第一个尝试,也就是由以前照着编辑的稿子念,到自采、自编、自播;还有一个尝试就是尝试着把书本上的美学知识与现实生活结合起来,通过电视这个载体,让广人市民都来了解美、欣赏美、创造美。

新栏目的诞生,带来了希望、带来了喜悦,同时也带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困难和问题。当然,首先碰到的就是文稿的撰写。过去,习惯了播别人写好的稿子,现在要白己写了,深感不容易。从选题、立意,到材料的收集、利用;从整体的谋篇布局,到细节的遣词造句。就这样,一期期,送走了无数个不眠之夜,也迎来了无数个绞尽脑汁的白天。……

文稿出来了,虽然经过自己反复修改,但总掩藏着一个个自己没有发现的欠缺和问题。稿子送到台领导那里,台长都是亲自修改,指出问题。于是,修改一次、修改两次……最后,台长才签上了“同意拍摄”四个字,而我也才稍稍舒了一口气。紧接着,又继续投入到拍摄制作的过程中。

《请来创造美》是一个集美学、生活于一体的知识性栏目。当时贵阳市正大搞城市建设,许多地方都建起了漂亮的高楼人厦,这些高楼大厦代表了现代化的贵阳,也代表了设计者的审美情趣以及它本身的形式美,具有较高的审美价值。当时台长就提出让我拍摄一期反映贵阳市城市建筑方面的内容。我请到了一位副市长,他是建筑方面的专家。他听我介绍完之后欣然同意,并在百忙中接受了采访。事后,副市长还充分地肯定了这个栏日。《请来创造美》栏目可以说是我主持所有栏目中最辛苦,可也最有收获的一个。获得省市播音方面的奖励,同时有一期还获得市政府最高奖——金筑文艺一等奖。几乎每天我都要收到一些观众热情洋溢的来信。如贵州教育学院实验中学的一位观众在来信中这样写道:

《请来创造美》这个栏目精练、生动,既通俗又高雅,而且涉及面广,在欣赏古今中外的艺术珍品、山水风光的同时,还可以学习到不少美学知识。

主持人文华形态端庄、娓娓而谈,就像一位亲切的好友陪伴着我们去感受美、认识美,帮助大家提高审美情趣。我们一家便是她的忠实观众……

另一位家住贵阳市遵义巷的观众这样写道:

……文华不仅节目主持得好,而且能编撰出《请来创造美》这样高品位的节目,可以说是贵阳电视台节目主持人日臻成熟的体现。

一位电台同行也这样评论:

《请来创造美》是贵阳电视台八个栏目中的阳春白雪。……我喜欢这个节目,自然也敬重主持这个栏目的撰稿者文华和为这个节目做出贡献的年轻人。……作为同行,我浏览了许多广播电视方面的论著,不少学者都在探索着同一课题:怎样才能把节目办得更贴近观众?看了《请来创造美》第十八期后,我觉得她用成功的实践给我们做出了回答……《请来创造美>这个节目,不论是内容还是编排技巧,不论是语言表达还是播出水平都有自己的特色,我看比省级台类似节目还强一些,这就是我喜欢《请来创造美》的原因……

观众朋友的这些来信,给了我极大的信心和力量,缩短了荧屏间的距离,架起了我与观众朋友之问的心灵之桥,并真正成为了他们的知心朋友。

记得有一次,我生了病。一位观众不知怎么听说了,愣是找到我家,给我送来他亲手为我制作的工艺品。

类似这样的事情真的是太多了:有的见我实在太忙,没时间擦自行车,跑到台里帮我擦;有的为了给我送鲜花和水果,在台门口等待一个下午;有的甚至为了给我的栏目出主意,不惜到处查资料、借书籍,写成方案亲自交到我的手中……

回忆这些,使我很感动。虽然数不清的节假日,我都是和同事们在话筒前、摄像机、聚光灯下度过的,可由观众朋友们串起的一颗颗宝贵的心,却不是任何人都能得到的。我深深感到,一个专业人员要想成功,刻苦努力也就够了;但是,如果要想腾飞,让自己的理想插上翅膀,那就得创新。只有创新。只有团队力量的支持,你才能飞得更高更远。《请来创造美》说明了这一点。我在创新中激发出来的活力和智慧,成了我事业的支撑。

呵,我所在的播音部,是锻炼人的播音部啊!几年后,从我们部门飞出的播音员有好几个,有的到厂省台,有的到了外省,她们都成了骨干。留下的一些播音员有好几位也成了我们台的中层干部,这真令人感到欣慰啊!

猜你喜欢

播音员贵阳
找朋友
贵阳分店
寻味贵州——贵阳
荣宝斋贵阳
论播音员主持人的新闻敏感性
丰收愿景——贵阳高坡
贵阳数据共享开放条例亮点多多
浅谈县级播音员的定位方向
做人民欢迎的中用的播音员
播音员主持人的语言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