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明刻本考略

2016-01-25王伟丽孙伟伟

河南图书馆学刊 2016年1期
关键词:资治通鉴

王伟丽,孙伟伟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09)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馆藏明刻本考略

王伟丽,孙伟伟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安徽 合肥 230009)

关键词:明本;国家珍贵古籍名录;资治通鉴

摘 要:合肥工业大学所藏四部明嘉靖善本古籍入选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文章就所入选的四部古籍进行叙要和考证。

古代文献典籍不仅是人类文明的瑰宝,更是前人为我们留下的精神食粮。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华戾族的文化遗产,2007年起国家启动了珍贵古籍保护计划。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也对馆藏古籍进行了普查、鉴定并上报。2010年3月,在安徽省古籍保护中心的支持和指导下,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积极申报第三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最终共有四部古籍入选。以下就这四部古籍的版本情况加以考略。

1 明嘉靖孔天胤刻本《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

《资治通鉴》,宋司马光撰,明嘉靖汾州孔天胤刻本。4函80册,第一册有残损。半页10行,行20字,小字双行,左右双边,白口单黑鱼尾,版心中刊卷次、页数,每卷首页版心记刊刻工姓名,白棉纸。书27× 17.6cm,框21.1×15.5cm,无书名页。首有孔天胤题词,次目录二百九十四卷。此本开本宏阔,摹刻甚精,字体镌刻亦甚整饬,点划精绝。

孔天胤刻书题词后镌:“姑苏章仕写并刻”。章仕,或署章士,明苏州人,刻字工人,嘉靖间参加刻过《资治通鉴》(孔天胤本)。嘉靖之世,吴中刻书最精,当时刻书名匠如:姑苏章仕、吴曜、吴时用等。版心下有刻工姓名:“袁电刻”“章亯”“章匆”“章庆”“黄才”“黄文”等。查袁电,明嘉靖间苏州地区刻字工人,参加刻过《资治通鉴》(孔天胤本)。查黄才,明正德年间刻工,嘉靖间参加刻过《资治通鉴》(孔天胤本)。按,此即明嘉靖孔天胤刻本。孔天胤题词:“自嘉靖甲辰(1544)六月开局,明岁春之月完其书。……俱从唐太史家宋版文字。”此书嘉靖甲辰(1544)六月开雕,第二年春完成刻印工作,是据宋版翻雕印制的本子。傅增湘《藏园群书经眼录》有录此版本曰:

《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考异三十卷,宋司马光撰。明嘉靖二十四年(1545)孔天胤杭州刊本,白文,十行二十字,白口,左右双栏,每卷首页版心记刊工人姓名。温公论小字双行附本书下。首治平《资治通鉴》事略,次温公进书表,次河汾孔天胤题词,次目录。孔氏题词云“委付杭郡太守陈君一贯总其成,仁和令程良等分其校理,自嘉靖甲辰六月开局,明年春三月完,另考异三十卷俱从唐太史家宋版文字云。”

由上文可知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藏的明嘉靖孔天胤本《资治通鉴》,第一册残缺部分即为傅先生书中记载的《温公论》和《治平资治通鉴事略》部分。

《资治通鉴》自问世以来,历代都有刊刻,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国家珍贵古籍名录》,宋司马光手书残稿(二十九行,四百六十五字),今藏于国家图书馆,有宋任希夷、赵汝述、葛洪、程垓、赵崇龢、元柳贯、黄溍、宇文公谅、朱德润、郑元佑跋,历经名家递藏,流传有序。宋元祐七年(1092),黄庭坚、张舜戾等校定《资治通鉴》刊印本为最早刊印本,但今已不可见。宋绍兴二至三年有两浙东路茶盐司公使库刻本,今多残缺。元代有魏天祐刻本,至元二十七年(1290)有胡三省音注本。音注本自刊刻以来,历朝历代不断印制,绵延不绝。较具特色的版本有明代有弘治本、嘉靖本、万历本、天启本等。清代有嘉庆鄱阳胡刻本、同治江苏书局本、道光间湖南翻胡本、番禺任氏刻本、长沙胡元常刻本、光绪十四年(1888)上海蜚英馆石印本等。戾国以来主要版本有涵芬楼铅印本、商务印书馆本、上海国学整理社影印本、《四部备要》本等和各种重印本,乃至日本传刻本等。

《资治通鉴》一书经胡三省注过之后,胡注便与原文并行,故元以后《资治通鉴》白文无注本极少传世,明一朝也仅有孔氏此刻。孔氏本对于考订《资治通鉴》的版本源流具有较高的文献价值。

孔天胤(1505—1581),字汝锡,号文谷子,又号管涔山人,嘉靖十一年(1532)以进士一甲第二名及第,乡人习称“孔榜眼”。刻印过宋司马光《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半页10行,行20字,即此本)等书。山西汾州(今汾阳)人,历任陕西按察司金事、河南按察司金事、浙江布政司参议、河南左布政使,为官爱戾礼士。孔氏以精通理学名世,主要继承朱熹学说。谢归回籍后,筑“文苑清居”“寄拙园”等园,与友人寄兴山水,常与吕仲和、王道行、裴邦奇结诗社唱和,以道德笃行互相策励,很受当时学者的推崇,是当时晋汾有影响的学者。撰《汾州志》八卷,并有《霞海编》《孔文谷集》《孔文谷诗集》《渔嬉稿》等著作传世。

《资治通鉴》简称“通鉴”,是中国第一部编年体通史,是一本长篇编年体史书,共二百九十四卷,耗时十九年。记载的历史由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前403),一直到五代的后周世宗显德六年(959)。它在中国史书中有极重要的地位。在这部书里,编者总结出许多经验教训,供统治者借鉴。书名的意思是:“鉴于往事,资于治道”。纪昀曰:《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宋司马光撰。光以治平二年受诏撰通鉴,以元丰七年十二月戊辰书成奏上,凡越十九年而后毕。光进表称精力尽于此书。其采用之书,正史之外,杂史至三百二十二种。其残稿在洛阳者尚盈两屋。故其书网罗宏富、体大思精,为前古之所未有。

2 明嘉靖赵府居敬堂刻本资治通鉴纲目五十九卷

宋朱熹撰,明嘉靖赵府居敬堂刻本,2函30册。

半页10行20,小字双行,白口,四周双边,双黑鱼尾,版心中刊题名、卷次、页数,版心下有刻工名。书29.5×18.6cm,框20.2×15cm,无书名页。书首朱熹《资治通鉴纲目序例》,大字7行隶书,后题“乾道壬辰夏四月甲子新安朱熹谨书”,并有“旋转乾坤”方形阴文印于序例首页右下方。后牌记镌“嘉靖岁在柔兆执徐玄月/皇明赵府居敬堂重校刊”。后又目录59卷,目录页页眉铃“阳花烟景大块文章”长方形阳文印,目录终有“卧龙经济”阴文方印和“梦笔生花”阳文方印各一枚。由“旋转乾坤”和“卧龙经济”印,推此书曾为清代左宗棠所藏。

查《太岁纪年年月名称表》,牌记中“柔兆执徐”乃丙辰年,而“玄月”为夏历九月的别称。由此可知此书为嘉靖丙辰[即嘉靖三十五年(1556)]九月刻本。又“皇明赵府居敬堂重校刊”,知此本明嘉靖赵府居敬堂刻本。

据严文儒先生考证:朱熹生前,《资治通鉴纲目》(以下简称《纲目》)尚未定稿,故未能付梓。卒后书稿藏于家。宋宁宗嘉定三年(1210)李方子得《纲目》书稿于朱熹之子朱在。嘉定九年(1216)李方子将此书呈真德秀。真德秀遂复求朱在新校之本,参稽考定,嘉定十一年(1218),以泉州府之余财,募工刻印,阅岁而书成,嘱陈孔硕、李方子作序,是为嘉定己卯(1219)泉州刻本,亦即陈振孙所称“温陵本”(泉州别称温陵),此为《纲目》之初刻本,今已不存。是年,《纲目》书板移送临安,置于国子监中。元至元二十八年(1291)临安国子监旧址改建为西湖书院。至正二十一年(1361)十月至二十二年(1362)七月,西湖书院重刻修补南宋国子监书板约120种,嘉定己卯泉州所刻《纲目》书板亦列其中。今北京图书馆藏有《纲目》宋刻元修本,即经西湖书院修补后之嘉定己卯泉州所刻《纲目》书板之印本。北京图书馆所藏宋刻元修本,卷首载陈孔硕、李方子《纲目》后序,使我们得以窥《纲目》泉州刻板之经过,弥足珍贵。明初西湖书院所藏宋元书板移交南京国子监,嘉定己卯泉州所刻、西湖书院修补的《纲目》书板亦在其列。今北京图书馆所藏《纲目》宋刻明印本,即宋泉州刻板由杭州西湖书院移入明南京国子监又经修补后所印。

宋刻本除嘉定泉州己卯真德秀刻本外,据《直斋书录解题》《读书附志》记载,又有庐陵本(吉本)及夔本。赵希弁“所藏夔本,为板四千二百有奇,吉本(庐陵本)二七八百,而且无陈(孔硕)、李(方子)二公之序。

元刻本今存世者主要有三种:①元建安詹光祖至元丁亥(1287)月崖书堂本。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有藏。②元安福州东李氏留根书堂本。北京图书馆有藏。③元刻本。北京图书馆、上海图书馆有藏。

《纲目》是朱熹依据司马光《资治通鉴》《通鉴举要历》和胡安国《资治通鉴举要补遗)》,旁采他书所作,记述了从三家分晋至赵宋代周共一千三百余年史事。朱熹生前尚未最后定稿,其门人赵师渊于樊川书院续编完成,共五十九卷。内容注重严分正闰之际、明辨伦理纲常,并注意褒贬春秋笔法。全书以“纲目”为体,纲仿《春秋》,目仿《左传》,朱熹完成纲的部分,他的弟子赵师渊续成目的部分。自南宋以后,《纲目》极受史家的重视,多以“《纲目》继《春秋》而作,乃史中之经”评之。

3 明嘉靖孔天胤刻本资治通鉴考异三十卷

宋司马光撰,明嘉靖二十四年孔天胤刻本,1函8册。半页10行20字,双行小字同,白口,左右双边,单黑鱼尾,版心中刊题名、卷次、页数,版心下有刻工名。书27×17.6cm,框21.1×15.5cm,无书名页,版刻风格与《通鉴》孔天胤刻本同,此本无序跋,亦无目录。版心下刻工姓名有:夏恕、宫、堂等。查夏恕,明嘉靖间余姚人,刻字工人。参加刻过《越绝书》(孔天胤本),《历代史纂左编》(胡宗宪本),《资治通鉴考异》(孔天胤本)。可知此书为明嘉靖孔天胤刻本。

《通鉴》孔天胤刻本中题词曰:“自嘉靖甲辰(1544)六月开局,明岁春之月完其书。凡二百九十四卷另考异三十卷,俱从唐太史家宋版文字。”可知孔天胤当时将《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和《资治通鉴考异》(以下称《考异》)三十卷一同刊刻。又傅先生《藏园群书经眼录》亦是将《通鉴》和《考异》作为一部书著录为“资治通鉴二百九十四卷考异三十卷,宋司马光撰,残。”本馆收藏时作为两部书独立著录,而《第三批国家珍贵名录》亦把此部书著录两种,沿袭此错误。

是书编撰与成书时间与《通鉴》同,是为搜集整理和考证《资治通鉴》所用史料而著。司马光在编修《资治通鉴》时,由于采录史料丰富,检书甚多,所载互有异同等,他将不同的史料逐条考订、辨别,既择可信者使用,又参考异同,辨证谬误,将考订及史料出处另成《考异》一书。正如司马光在《进书表》中言《考异》内容为“参考群书,评其同异,悴归一涂”。《考异》按《通鉴》的编年次序排列,共有条目2,977个。将司马光撰写《通鉴》过程中对重大历史事件、地点、时间,相对历史人物所做的考证一一加以收录。《通鉴》之所以被称为“天地间不可无之书,亦学者不可不读之书”,《考异》功不可没。《考异》对于存疑处各列众说,详考同异,认真辨证,说明取舍原因,注明结论。从年月日、人名、地名,到人物事件,均采取这种做法,形成专门的“考异法”。此书开启了编年体史书自撰考异并成专著之先河,完善了编年体史书编纂体系,可以说是北宋考据史学发展的最高成就,对宋代及后世史书的编纂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古籍善本书目》有著录,此书还有宋绍兴二年(1132)至三年两浙东路茶监司公使库刻宋元递修本(11行20字白口左右双边)、宋刻本(10行22字双边)、明万历十四年(1586)刻本等版本。

4 明嘉靖八年南京国子监刻本金史一百三十五卷、目录二卷

元脱脱修,明张邦奇、江汝璧校刊,明嘉靖八年南京国子监刻本,2函28册。半页10行22字,左右双边,黑口双顺黑鱼尾,每页版心上镌刻“嘉庆八年刊”,版心中刊卷次、页数,白棉纸。书31.5×18.7cm,框21.2×15.6cm,无书名页。首为元至正四年(1344)十一月阿鲁图《进金史表》,次《修史官员》,次《金史目录》上、中、下三卷,后正文卷端镌“元开府义同三司上柱国前中书右丞相监修国史都总裁臣脱脱修,大明南京国子监祭酒臣张邦奇司业臣江汝璧奉旨校刊”。书首有孔天胤题词,次目录二百九十四卷,又正文。此本开本宏阔,摹刻甚精,字体镌刻亦甚整饬,点划精绝。

《进金史表》首叶有矩形阳文印“促台藏书之章”和方形阳文印“承雅堂藏书”,知为承雅堂藏书。承雅堂为清代藏书家陈昂藏书楼名。陈昂,字书崖,号子龙,清初安徽休宁人,侨寓浙江嘉兴梅里。家颇富饶,生平嗜书,好客,工诗。家有承雅堂,梅花书屋,甬石山房,收藏图书甚富,且多宋元旧本。《拜经楼藏书题跋记》《滂喜斋藏书记》《天禄琳琅书目》及《藏园群书题记》等皆有著录。

《金史》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亦是二十五史中第二十二部“正史”,共一百三十五卷,其中本纪十九卷,志三十九卷,表四卷,列传七十三卷,另附《国语解》。元顺帝至正三年(1343)翰林国史院组织编写,由脱脱担任主编,历时十九个月完成此书。所记始于金太祖收国元年(1115)完颜阿骨打称帝,止于金哀宗天兴三年(1234)蒙古灭金。金政权存在的一百二十年间,原有的历史文献绝大部分早已散佚,幸赖《金史》一书为我们直接或间接留下了古代女真人活动的轨迹及其珍贵资料,有着重要的史料价值。历代对《金史》评价甚高,认为在元朝设馆修三史之中,要超过《宋史》和《辽史》,甚至胜过《元史》一筹。《金史》的版本颇丰,据张元济先生所见,元代已有三个版本:“其一,至正五年原刊,卷首有进书表,修史官员、提调官衔名。书法圆润,镌法精整。今在北平图书馆。然不全。其二,亦元刻本。卷首有江浙等处行中书省所受中书省咨文,暨行省各官衔名。字较瘦弱,然摹刻胜于《辽史》。余定为初覆本。其三,字体板滞,版心上下有阔黑口。余定为再覆本。”

明代主要有南监本和北监本。明代的南北两京的国子监内都刻印经史,南京国子监保存了很多宋元旧版,对原有书版修补后进行印行,所以南监本不仅刊印数量大,而且品位高,在当时影响较大。叶德辉在《书林清话·明时诸藩府刻书之盛》中说:“明时官刻书,推南、北京监本为最盛,南监多存宋监、元路学旧版,其元正德以后修补者,品不亚于宋、元。”北监大多翻刻南监印本,统一了南监本因历朝递修而造成的版式混乱,并对字迹漫漶处作了些许修订,但校勘不精,舛伪甚多,版本文字反不如南监本。此书为明嘉靖八年(1529)南京国子监本,板框高达,醒神悦目,雕印工良,傅先生《藏园群书经眼录》有录。

据《中国古籍善本书目》和王重戾《中国善本书提要》著录,此书还有清内府抄本、明刻清印本等。

参考文献:

[1] 王重民.中国善本书提要[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2] (清)永瑢,等.四库全书总目[M].北京:中华书局,1965.

[3] 傅增湘.藏园群书题记[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

[4] 张元济.校史随笔[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5] 叶德辉.书林清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8.

(编校:周雪芹)

作者简介:王伟丽(1982—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馆员;孙伟伟(1982— ),合肥工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

收稿日期:2015 - 12 - 08

中图分类号:G2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 - 1588 ( 2016 ) 01 - 0133 - 03

猜你喜欢

资治通鉴
《资治通鉴》书名的定名、异称及影响*
胡三省苦心作注
《资治通鉴》最后的“臣光曰”
火了1000年,一套被毛泽东翻碎了的书
如果只读一本古书
《资治通鉴》25句至理名言
《资治通鉴》带我玩穿越
《资治通鉴》差点被毁版
资治通鉴与家国兴衰
《资治通鉴》讲座东汉三国:士大夫与豪门政治(三)士风矫激:东汉士大夫政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