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2016-01-25马启武北京市通州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北京101100
马启武(北京市通州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北京101100)
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思考
马启武(北京市通州区食品药品安全监控中心,北京101100)
为进一步促进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升中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从五个方面阐述提升中国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方法: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创建系统化的医疗模式;夯实中国中医药产业的企业基础和协调其与市场的关系;完善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中医药产业国际推广策略。
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方法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历史文化瑰宝,历时几千年的发展,为中华民族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16年是我国“十三五”发展规划的开局之年,也是中医药产业大发展的机遇期。2016年2月,国务院印发《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明确了未来十五年我国中医药发展方向和工作重点,并提出到2020年中医药产业成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之一,到2030年,我国在世界传统医药发展中的引领地位更加巩固的发展目标。然而,随着我国中医药产业发展进程的推进,其存在的问题日渐凸显,比如产业链的结构不合理、各环节发展失衡、各产业环节技术创新能力偏弱、产业链信息化程度低、优质原材料来源减少、生产要素层次低;企业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自主创新能力严重不足、企业管理落后;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现代化、标准化程度低;投资研发能力薄弱;知识产权保护意识薄弱;高端人才储备不足;中医药产业政策机制不完善;中医药国际地位相对偏低、认可度低,国际竞争力还不是很高。而且我国中医药产业面临的威胁也逐渐增加,例如医药理论相互结合度减弱而使中医药面临西医药化的程度加深,竞争加剧而使得市场份额减少,不良反应的负面效应破坏了中医药的公信力,国外的各种技术壁垒削弱了中医药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当前我国中药类产品的国际竞争力主要是依靠原料药的竞争力来拉动的,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处于低端竞争状态[1],这与我国是中医药大国地位不相称。因此,如何推动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发展、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是急需解决的难题。本文结合我国中医药产业特点和发展现状,提出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策略与方法,供决策者和相关研究者参考。
1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政策,乃是最为重要的环节之一。
首先,在法律层面需要通过一部专门的中医药法,确定中医药的独立法律地位。现阶段,我国中医药从立法角度来看,存在着法律条文交叉分散、法律体系不完整、体现中医药自身特殊性不够等弊端,因此带来政出多门、管理混乱、中医药产业的战略规划不系统、产业内部的发展不平衡等问题。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起体系完备的中医药法。
其次,建立健全中医药产业的评价体系。利用多年沉积的经验,在国家层面确立中医药产业的评价体系。这一体系包括诊断治疗体系、疗效评价体系、药物使用标准体系、中医药产品的质量标准体系等,达到更高规范性。
另外,完善与中医药产业发展关系密切的保障与协调体系。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关系密切的保障与协调体系,其中包括知识产权体系、金融保障体系、财税保障体系、国际推广体系、教育发展体系等。
2 创建系统化的医疗模式
在面对全球以西医药为主体、中医药为辅助疗法的背景下,中医药产业要发展,必须找到中医药与西医药的联系点。只有这样,中医药才能在世界范围内被普遍认可、中医药才能摆脱辅助疗法的名称与地位。可以通过以下两种模式,突破中医药产业的发展困境。
2.1 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疗模式的发展,创建系统化的个体诊疗模式
由于中医药研究面对的证候机制、方剂配伍、有效物质等问题过于复杂,至今还未解开[2],现代科学技术多学科研究中医学的成果也表明现有技术手段和方法对中医学人体的结构和物质基础的探索,是非常有益的,也是必须的;用解剖手段和分析方法,来研究中医学人体的非解剖层次结构具有不可行性[3]。与此同时中西医药在诊断治疗疾病方面又都有各自的优缺点,应取长补短,充分利用各自的优势,建立新的医疗模式,即系统化的个体诊疗模式。
系统化的个体诊疗模式应以中医药理论为基础,把西医药发展的良好成果转化为中医药体系下的成果,既不否定中医的诊断治疗,也不否定西医的诊断治疗,而是把两者有机结合起来,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患者个人做出诊断和治疗,对患者个体从预防、治疗、康复全过程进行医药学的干预。评判标准以疗效为准绳。系统化的个体诊疗模式应是宏观与微观、抽象(各个器官的相互联系与影响)与具体、动态与静态、整体与还原、病症结合的系统化的方式来对患者个体进行诊断和治疗。其治疗组是一个团队,由数名中医医师、西医医师、药师等组成。
2.2 以企业为中心,创建医学和药学互为依托的发展模式
所谓医学和药学互为依托的发展模式是指在运用系统化的个体诊疗模式的基础上,中药必须是具有专业资格的医生联合药师共同开具的,并附有指导患者正确使用的方法、注意事项等,才能用于患者。
以企业为中心,是因为参与中医药产业发展与市场竞争的主体是企业,企业在自己经营的领域往往具有战略调整的灵活性、相对专业性、信息收集的便利性等优点。运用这一模式,可以倡导中医药的科学性,传播中医药的正面效应,有利于促进中医药产业在国外本土化的发展,为中医药产业在国际上科学合理的使用建立良好的基础,让世界人民更容易理解中医药、接受中医药。德国魁茨汀中医院[4-5]便是最好的例证。
3 夯实中医药产业的企业基础和协调其与市场的关系
针对我国中医药产业企业发展的问题,需要我国政府和企业共同努力,在协调发展中医药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提高企业与市场的融合等方面多下功夫,从而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3.1 协调发展中医药产业链,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
3.1.1做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由于中医药产业链的复杂性和各产业链条发展水平相差较大,不同的企业面对问题和需要的专业化程度不同,可以采用分类、分层施策与协调发展的方式来做大企业规模,提高市场集中度。
3.1.1.1中药材种植和采收企业我国的中药材种植和采收还处于农户分散种植和采收为主作业方式,中药农业产业还处于靠天吃饭的初级发展阶段,生产效率低下,组织化程度低,种植和采收基本上没有严格的操作规程,且易受季节性影响,导致中药材产量和质量难以保证。因此,需要有技术与资金雄厚的、组织化程度高的企业来代替或者统一指导农户来从事中药材种植与采收,推动科学技术在种植与采收过程中的应用,形成规模较大的企业团体。这样不仅能从整体上保证中药材的产量和质量,还能提高市场的集中度和竞争力。3.1.1.2中药饮片和中药提取物加工企业中药饮片和中药提取物加工企业虽然较中药材种植和采收企业在规模和组织化程度上稍大而高,但是仍然没能摆脱粗放作业的困境。中药饮片的炮制依然沿用古老的炮制方法,在标准化和现代化指标控制方面投入人力物力均不足;中药提取物仅仅是采用粗提取方式。因此,同样需要做大企业规模,加速产业升级,提高其技术含量。
3.1.1.3中成药生产企业中成药生产企业是中药产业链中现代化程度最高,大中型企业集中度最高的企业。但是与中医药产业现代化、国际化发展战略的要求和国外医药公司相比较,我国的中成药生产企业同样处于规模小、市场集中度低的局面。推动中成药生产企业向规模更大、市场集中度更高的层次发展是必由之路。
3.1.2提升企业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现代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已呈现为自主创新的能力高低。企业之间的竞争重点放在新技术研究与应用、新产品开发与营销以及经营管理上。而我国中医药企业整体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均不高。改变这种局面,需要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大胆地采用新技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和管理水平。其中建立和完善中医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是中医药企业管理中非常重要的一个体系。这既能使企业整体管理水平提升,又能使中医药产品和服务与国际标准的基本要求相符,减少参与国际竞争的阻力。不得不承认的一点是,我国的中医药企业质量保证体系的标准(比如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药品非临床研究质量管理规范等)与国际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弥补这些差距既需要考虑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实际情况,又必须采取主动建立和完善的策略。
3.1.3增强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标准化程度国外实施的各种技术壁垒对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发展形成很大的障碍,也使得我国的中医药企业国际竞争力大大减弱。这与我国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标准化程度不高有很大的关系。打破技术壁垒的策略有两方面:
第一,主动策略——提高我国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质量标准。当我国的中医药产品和服务标准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影响我国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外技术壁垒因素就会退居次位;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标准会对我国中医药企业形成倒逼之势,促使它们采用新技术、开发新产品、提供优质服务,宏观上优化产业结构,加速产业升级,提升我国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第二,被动策略——建立和健全我国中医药行业的反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体系。反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体系是指负责搜集进口国技术标准、法规的变动信息,动态监控和预测出口商品遭受技术性贸易壁垒的状况,建立相应的国外技术性贸易壁垒数据库,及时向出口企业和政府机构发布预警信息。
3.2 提高企业与市场的融合,加强产业链的信息传递
中医药产业市场传导机制受阻主要的原因是中医药产业链的信息化程度低、信息不对称。这样往往出现生产的低水平重复、产能过剩,市场剧烈波动以及产品质量不稳定等现象,影响了中医药产品和服务的质量,使整个产业缺乏市场竞争力。因此,提高企业与市场的融合,加强产业链的信息传递显得尤为重要。相关信息可以由政府部门、社会团体、企业联盟等共同挖掘、整理和发布,将产业链中的各个节点通过信息流和价值流串连成有序的有机体,提高整个产业链的整体运营效率,进而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4 完善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保障体系
中医药产业的发展离不开与其发展关系密切的保障体系,其中较为重要的有金融财税保障体系、人才培养体系和知识产权体系。只有处理好它们之间协调发展的关系,才能提升中医药产业的竞争力。
4.1 完善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金融财税保障体系
中医药产业属于资金密集型的产业,产业的发展和竞争力的提升都离不开资金的驱动。这与我国的中医药企业规模小,资金缺口大形成矛盾。如果没有大量资本的投入和积累、融资政策的坚定支持,技术的创新和由此带来的产业结构的升级都将难以实现,产业的竞争力提升也会步履蹒跚。因此完善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金融财税保障体系显得十分必要。
4.1.1金融方面加强金融机构对中医药企业的金融服务。设立服务于中医药企业的金融机构政策,设立中医药企业信贷专营机构,实行信贷专业化、差异化管理[6],建立和完善担保、再担保体系,提高担保机构担保能力[7],发挥多层次资本市场作用,扩大直接融资规模和拓宽融资渠道,缓解中医药企业融资难度,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促进民间借贷健康发展[8],为中医药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提供多样化融资选择;需要积极发展股权投资基金,发挥股权投资基金和创业投资基金集聚作用,推动中医药企业股权融资;清理纠正金融服务不合理收费[9],切实降低中医药企业融资的实际成本。
4.1.2财税方面促进财税政策向中医药产业倾斜,比如增加中医药企业科研经费的投入,增加对中医药产业中的重点项目财政支出和税收优惠,对风险投资的税收扶持。
对出口企业调整出口退税政策[10],提高退税优惠;增强出口信用保障[11],为中医药产品出口防范金融风险提供更多避险;利用财税杠杆的作用鼓励中医药企业引进核心技术、关键设备、专利产品、高端技术人才,鼓励境外并购和股权投资;加强对重点中医药企业的扶持。
4.1.3保险方面为了降低中医药企业经营风险,保险机构对中医药产业发展的保障必不可少。保险可以调节生产要素所有者之间的风险配置,降低经济运行的不确定性和交易成本。通过保险机制,可以更好地推动和支持技术创新,减少技术创新的成本,保障技术创新的融资环境,支持技术创新的资金需求和化解技术创新面对的风险。发展保险业为中医药产业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保险机构应积极创新保险产品,满足中医药企业对保险行业的需求,以期中医药产业在保险业的支持下稳健发展。
4.1.4信息方面推动建设金融业务信息平台,为中医药企业提供银行、保险、租赁、担保、保理、上市等专业金融信息服务。
4.2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人力资源是一种非常重要的生产要素,产业的发展和产业竞争力的提升需要高素质的人才。然而,近60年中医药教育发展中暴露出了一些教育方式、人才培养结构、国外中医药教育短板等方面的问题,因此需要优化我国的中医药人才培养方式,加大中医药教育体系的改革,注重人才培养的质量;面对国际中医药人才匮乏的局面一方面要加强中医药国际交流复合型人才的培养,迅速培养一批精通中医药知识及外语、国际贸易、国际金融法律相关知识与技能的专门人才;另一方面,还需加大中医药教育开放力度,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形式,开展对外教育与交流,提升我国中医药人才的国际化程度,帮助其他国家培养中医药人才,从而为中医药走向国际打下扎实的人才基础。
4.3 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体系
未来,国内外医药市场的竞争必定是知识产权的竞争。最好的例证是中成药救心丸、牛黄清心丸、青蒿素等药品被外国抢先注册成功,而我国的同种药品在市场上的销售却被视为非法。因此,制定和完善有利于中医药产业发展的知识产权体系对中医药产业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4.3.1健全中医药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加快中医药专利审批程序法律法规的健全,首先应对我国现行的专利法、商标法、著作权法等知识产权法规进行修订和完善,以尽快建立一个与国际规则接轨的、公平竞争的法律环境。在此过程中,应特别注意多学科、多部分的合作,尤其应邀请中医药专家参与其中,使之能够充分体现我国中医药的特点,并且能很好地对具有技术优势的中医药领域的知识产权给予充分和有效的保护。
4.3.2强化中医药知识产权的保护意识针对当前中医药产业的实际情况,从个人、企业、社会团体到国家都要提高中医药产业的知识产权保护意识,使人们充分认识到知识产权作为无形资产和竞争武器的重要价值及其在开拓、占领国内外市场,保护竞争优势和发展后劲方面的积极作用,使中医药产业的各单位从科研、经营策略和发展战略的高度重视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普及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知识,宜在普通中医药院校开设知识产权课程,使学生较早受到知识产权的普及教育,初步树立知识产权意识。对于中医药行业的从业人员,也要开展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学习,以提高全行业知识产权意识。
4.3.3加快建设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组织机构的步伐知识产权战略需要实行高度集中、高效能和稳定的指挥。一个独立的、专业的知识产权管理机构,对于一个企业从知识产权战略的制定到知识产权的保护、运用和转化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分层次建立国家级、省级及行业内部的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组织,一方面可以向国家有关部门提供建设性意见,同时也可以依靠集体和社会的力量,共同创造一个有利于中医药知识产权保护的社会大环境。另外要培养一批懂知识产权制度、会运用知识产权的人才,要建立高素质的知识产权人才梯队,可聘请高级知识产权与法律专家作为集团知识产权与法律事务的高层管理,以处理集团的具体知识产权与法律事务。有条件的企业可以设立独立的知识产权机构,处理知识产权保护、运用和转化的各方面事务;中小企业可通过社会中介机构聘请知识产权方面的顾问协助企业开展工作。
4.3.4开展中医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的研究中医药产业国际化的过程中,国外对中医药知识产权的界定有哪些,我国的中医药企业申请国外专利的环境如何,难点如何破解等都需要系统的研究。另外在利用外资,与跨国公司和国外企业合作,促进中医药产业发展的同时,如何才能保护好我国的传统技术,使之成为我国中医药产业竞争力的核心,这些都需要在系统研究中医药国际知识产权战略的基础上,才能确定有效合理的方案。
5 中医药产业国际推广策略
5.1 注重中医药品牌的国际推广策略
与其他企业相比,中医药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对产品的竞争力具有更大的拉动力[12]。这需要我国中医药企业通过品牌个性、品牌定位、品牌传播、品牌销售和品牌管理等策略的协调运用,围绕品牌构建全局性高层次的营销理念,从而实现培育一批有较大规模、较强竞争和市场覆盖面较广的世界知名中医药品牌。通过品牌推动中医药企业甚至整个中医药产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使中医药更好地走向世界。
通过品牌国际推广的营销扩大中医药产业特色在世界范围的传播,促使消费者对中医药企业与产品形成有效的认知和建立良好的信任,将我国中医药产业与世界人民的健康紧密相连,从而提升我国的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针对中药类商品出口特点,突出饮片及植物提取物的专长,保证优质原料的同时,扶植重点品种,着力科学技术含量高的中成药的二次开发[13],以进一步扩大中医药的国际市场份额。
5.2 重视中医药国际营销策略的提升与创新
长期以来,我国中医药产品的出口一直延续中药制造企业管产品生产、外贸公司管出口,中医药国际服务缺失的营销模式,近年来虽然有所改观,但我国中药企业仍普遍存在不重视国际营销策略的制定、忽视国际营销手段创新的现象,这也成为我国中药国际市场拓展的一个弱项。我国中医药企业更应重视中药国际营销策略、手段的提升与创新,从而提高中医药产业的国际竞争力。建议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5.2.1根据国际市场需要确定中医药产品和服务营销策略。在深入了解当地市场消费心理及相关政策法规的基础上,选择适销的品种、净化中药成分、改善中药剂型、完善中药包装、规范中药术语的翻译和优质的中医药国际服务相互搭配的模式来营销。
5.2.2建立成熟的中药国际营销渠道。在这方面,尽管我国中医药企业至今尚无完全成功的先例,但同仁堂自建终端、以医带药及天士力建立海外市场战略联盟,以“股权”换“渠道”的勇敢尝试,值得其他中医药企业学习和借鉴。
5.2.3注重中药国际促销手段的提升与创新。企业实施文化营销有助于化解中西方文化壁垒对中医药国际市场认可度的障碍,要充分利用中医药的“口碑效应”,推广中医药的疗效,事实更具说服力;针对国际市场的消费心理,加大对中医药在治疗疾病以外的功效宣传,如疾病的预防与保健、后期康复、减肥美容等,从而有助于扩展中医药在国外的目标市场。
[1]马启武.中国中医药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定量分析[J].首都食品与医药,2015,22(12):26-27.
[2]李梢,王永炎,季梁,等.复杂系统意义下的中医药学及其案例研究[J].系统仿真学报,2002,14(11):1429-1431.
[3]张晓林,孙喜灵.中医学人体结构与物质基础理论研究及其展望[J].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2005,11(9):647-649.
[4]柴玉.魁茨汀中医院——在欧洲的示范中医院[N].中国中医药报,2008-07-25.
[5]陈斐然.全欧首家中医院20载风雨历程[N].中国中医药报,2011-07-28.
[6]李国林.构建科技金融服务体系,促进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J].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2012(3):101-106.
[7]钟兵.发达国家促进中小企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政策及其借鉴[J].经济论坛,2008(6):111-113.
[8]梁少群.促进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金融创新体系研究[J].科技管理研究,2009,29(11):103-105.
[9]郑婧渊.我国高科技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研究[J].科学管理研究,2009,29(5):101-103.
[10]陆易.高新技术企业税收筹划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0 (6):120-121.
[11]姚雯,刘传江.促进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财税政策分析[J].财政研究,2010(2):50-52.
[12]徐柏颐.中药品牌战略管理思考[J].时珍国医国药,2005,16 (5):437-438.
[13]杨彦春.中药国际化品牌营销宏观战略简析[J].现代药物与临床,2012,27(1):6-10.
Strategy and Method for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CM Industry in China
Ma Qiwu(Food and Drug Safety Monitoring Center of Tongzhou District,Beijing,Beijing 101100,China)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TCM industry and enhance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CM,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methods for enhancing th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 of TCM,such as developing and improving the policies beneficial to TCM industry,creating a systemic medical model,tamping the foundation of TCM industry and coordinating its relationship w ith the market,as well as perfecting the developing security system and international popularization of TCM industry.
TCM Industry;International Competitiveness;Method
10.3969/j.issn.1672-5433.2016.07.009
马启武,男,硕士,主管药师。研究方向:医药经济。E-mail:maqiwu@hotmail.com
2016-0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