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优势及开发利用
2016-01-25张丽娟柳青杨清贵州省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558000
张丽娟,柳青,杨清(贵州省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 558000)
贵州省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优势及开发利用
张丽娟,柳青,杨清
(贵州省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贵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都匀558000)
摘要:为了进一步了解茶树种质资源情况,黔南州开展了茶树种质资源调查工作,总结了黔南州茶树资源分布区域、基本类型,单株性状、适制性,资源优势和价值等,并在此基础上建立了茶树资源数据库,分析了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及开发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开发利用和保护的建议。
关键词:古茶树;种质资源;优势;保护;开发利用
中国茶叶加工2016(1):38-41
黔南州是贵州省山茶科植物分布区系的中心地带,高海拔、寡日照,云雾缭绕,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雨量充沛的自然环境为喜阴湿条件的茶树生长提供了良好的生长环境,同时具有极为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初步统计,黔南州茶树至少有200个株系。目前,贵定鸟王种苗圃收集有108个株系,贵州省都匀毛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收集有20个株系,规模栽培的主要有贵定鸟王群体种和都匀苔茶。
据史料考证,黔南州茶叶已经有2000年以上的栽培历史。《贵州古代史》[1]记载:“汉武帝建元六年(公元前135年)遣中郎将唐蒙通夷,发现夜郎市场上除了僰僮、笮马、髦牛之外,还有枸酱、茶、雄黄、丹砂等商品,商业发达,市场繁荣”,说明西汉时期的夜郎古国就已经有茶。东晋常璩《华阳国志》[2]记载,当时的巴国“东至鱼复,西至道,北接汉中,南极黔、涪”,贵州东北和东南部都种茶。在黔南的涪陵郡,更是“惟出茶、丹、漆、蜜、蜡”,将茶排在了第一位。
独特的地理、气候、土壤造就了黔南茶的高品质,茶叶水浸出物、茶多酚、氨基酸等内含物质丰富,其中都匀毛尖(云雾茶)从唐朝起就已成为贡茶。1915年都匀毛尖荣获巴拿马金奖,1982年成为中国十大名茶之一,围绕“品种、品质、品牌”的发展理念和“做大做强茶产业”的总体目标,黔南州各相关部门多年来在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上完成了大量的工作,建立了茶树资源数据库,在资源收集和扩繁种植方面卓有成效。
1 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分布和优势
1.1黔南州种质资源分布
根据调查,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丰富、分布范围广,栽培型古茶树具备一定规模。从行政区域分布情况来看,黔南州十二县(市)均分布有古茶树,惠水、长顺、独山、平塘、都匀、贵定至今还有规模不等的古茶树群落,最大的连片古茶树群落中古茶树数量达上千株。从地理环境分布来看,黔南州古茶树大多分布在海拔780米至1430米之间,主要分布于高原山地,土壤质地以砂壤土为主,所属气候条件从南亚热带到北亚热带均有。
惠水县的古茶树资源面积最大且分布区域集中,主要分布在岗度、摆祥、摆金和抵季等地区,海拔在1190米至1320米之间。岗度、摆祥地区生长有树高近12米、基部干围2米的古茶树,在村寨后的山林中有290株左右的连片大茶树,多为乔木型,也有部分小乔木型;在摆金的长岩和马道村种植了约67公顷树龄在100年到300年不等的人工栽培的茶树,而且以小乔木中小叶种居多,其次为灌木型,还未发现乔木型大茶树。
长顺古茶树群落分布在长江村及立木村,海拔在1357米至1432米之间,树高在2.5米至7米之间,树龄300年到500年居多,多为小乔木中小叶种。立木村海拔较高,周围生态环境好,土壤肥沃,植被覆盖率高,在浓密的松树林中发现生长了近百年的野生茶树,生长状态好,无病虫害现象,最具代表的懂雾茶王就生长在这里,其树高5.5米,基部干围3.3米,小乔木中叶种,树姿半开展。
独山全县群山围绕,海拔在1000米至1250米之间,境内有古茶树群落分布。影山镇翁奇村有近130公顷左右的栽培型古茶园,树龄大多在200年左右;茶树以灌木型小叶类居多。由于经常台刈修剪,树高在1米到1.5米之间。最具代表的一株古茶树树高4.2米,基部干围0.55米,小乔木型中叶种,树姿半开展,与成片的灌木型小叶种差别较大。翁台村附近约20公顷左右的乔木型野生大茶树群,树高在2米至10米之间,基部干围在0.55米至0.90米之间,初步估算有80株左右。
平塘古茶树群落主要分布在通州、大唐,树龄大约在100年到300年之间,乔木型较多,中小叶种,面积33.3公顷左右。在鼠场还发现了生长在原始森林中的紫芽茶树群落,是山茶科近缘种,最大的一株高约8米,基部干围约50厘米,乔木大叶种,芽头肥壮,芽头大小为都匀毛尖茶本地种的3至4倍,鳞片包裹芽头时有较多毫毛,芽头展开全为紫色。从检测报告来看,该树种并不属于茶种,其内含成分中水浸出物为40.8%,多酚含量为19%,咖啡碱含量低于0.01%,游离氨基酸总量为0.4%,茶氨酸、儿茶素含量均低于0.01%,具有茶叶的基本香气成分;加工后的成品茶芽头肥壮,披白毛,香气甜香显,滋味略淡、泛酸,汤色略显黄色,具体品种有待鉴定,具有进一步的开发利用价值。
都匀古茶树群主要分布在斗篷山和螺丝壳山。斗篷山的古茶树数量多,分布较散,主要株系为大叶种。螺丝壳山目前发现的最大古茶树树高9米,基部干围1.2米,冠幅10米,树龄估计在1000年以上,制得的成品茶糖分含量高,香气丰富。
贵定古茶树主要分布在云雾镇,以栽培型为主,100多个株系,目前发现的最大古茶树树高7米,基部干围1.4米。
荔波古茶树主要分布在茂兰镇和驾欧乡,目前发现的最大植株树高7.7米,基部干围1.8米,冠幅3米左右,属中小叶种。
罗甸目前发现的茶树资源主要有被誉为“植物界大熊猫”、“绿茶皇后”的金花茶,十分稀有。
1.2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的基本类型
黔南州古茶树种质资源类型多样,既有野生型,也有栽培型;既有大叶种,也有中小叶种;既有乔木种,也有灌木种。古茶树资源呈现丰富的多样性,现存的古茶树资源大部分为栽培型古茶树,零星分布野生型古茶树,且栽培型古茶树中绝大部分为中小叶种。截止2015年1月底,黔南州茶叶产业化办公室对黔南州7个县(市)的古茶树“逐木调查”、标本鉴定,统计了254株有典型代表的古茶树现状,总结了4株典型古茶树的形态特征:(1)都匀螺丝壳古茶树。分布于海拔1357米的都匀市毛尖茶镇,为栽培型乔木种古茶树,其特征为树姿直立,长势好,树高9.35米,基部干围1.25米。芽叶绿,大叶种,平均叶片长13.30厘米、宽5.03厘米,叶长椭圆形,叶色绿,光泽性中,叶身平,叶缘微波,叶齿钝,叶齿密度中,叶齿深度浅,叶面平,叶质硬,叶尖渐尖,叶脉9对,叶脉细。(2)惠水摆祥古茶树1号。分布于海拔1319米的惠水县岗度镇,为栽培型乔木种古茶树,其特征为树姿直立,长势好,树高10.3米,基部干围0.95米。芽叶绿,大叶种,平均叶片长15.3厘米、宽7.2厘米,叶椭圆形,叶色浓绿,光泽性强,叶身稍内折,叶缘微波,叶齿锐,叶齿密度中,叶齿深度浅,叶面隆起,叶质脆硬,叶尖急尖,叶脉9对,叶脉粗。(3)惠水摆祥古茶树3号。分布于海拔1309米的惠水县岗度镇,为栽培型乔木种古茶树,其特征为树姿直立,长势好,树高11.55米,基部干围因被砍伐后无法测量,共计11株,最大一株胸径为0.75米。芽叶绿,大叶种,平均叶片长12.9厘米、宽5.3厘米,叶椭圆形,叶色浓绿,光泽性中,叶身平,叶缘微波,叶齿锐,叶齿密度中,叶齿深度浅,叶面微隆起,叶质较硬,叶尖渐尖,叶脉7对,叶脉细。(4)荔波联江古茶树。分布于海拔788米的荔波县驾欧乡,为栽培型乔木种古茶树,其特征为树姿半开展,长势一般,树高7.7米,基部干围1.8米,基部分出2株较大枝干。芽叶嫩黄绿,中叶种,平均叶片长10.3厘米、宽3.6厘米,叶长椭圆形,叶色浓绿,光泽性中,叶身平,叶缘微波,叶齿钝,叶齿密度中,叶齿深度浅,叶面平,叶质柔软,叶尖急尖,叶脉10对,叶脉细。
1.3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优势
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丰富,目前发现的已经有200多个株系。通过对茶样的审评和检测,黔南州茶树适制性跨度大,既有适制绿茶的品种,也有适制红茶的品种,部分品种可兼制红绿茶;从环境的适应性上看,大部分古茶树适生海拔在700米至1500米之间;从土壤要求条件上来看,既有耐旱耐瘠薄品种,也有需肥量大,不耐旱的品种;从生物学特性和经济性状来看,黔南州至少有15个以上的株系具有发芽早、产量高、生长势强的特点,经过适当的选育,即可推广繁殖利用。此外,州内还有茶树近缘植物紫芽茶,具有特殊的开发价值,茶树种质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有助于从源头上丰富都匀毛尖为主的黔南茶文化。
2 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的研究及开发利用
2.1研究及开发利用概况
黔南茶树种质资源在2008年以前属传统的栽培利用,2008年以来,州茶叶产业化发展管理办公室(以下简称茶办)、贵定县茶办、贵州省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中心以及惠水、独山、贵定等地部分企业不同程度地开展资源调查、品种选育及扩繁利用工作。2008年至2014年,贵定县茶办在贵州省农业委员会、贵州省茶叶科学所的帮助下,选育并审定了贵定鸟王群体种,收集了108个单株,建立了茶树种质资源圃,黔南州自此有了第一个省级地方茶树良种。2009年至今,贵州省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收集并建立了一个具有30多个株系的都匀苔茶种质资源圃,并已完成初步研究工作。目前,贵定县、平塘县、惠水县等7个县规模种植贵定鸟王群体种,据初步统计约4000公顷,都匀市扩繁种植都匀苔茶种约167公顷左右。
2014年下半年以来,根据州政府的安排,州茶办组织工作组对全州12县市茶树种质资源进行为期五年的调研工作,目前已完成惠水、长顺、平塘、独山和都匀部分区域的调查、制样和检测工作,并初步建立茶树种质资源数据库。同步委托华南农业大学及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展功能成分研究,以期最终完成全州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适制性及成分研究,建立资源圃,完善数据库,并系统开发利用的目标。
2.2研究及开发利用存在的主要问题
2.2.1研究不够、利用不足
在种质资源调研方面,目前仅开展了约140个左右株系资料收集、20余个株系的成分研究工作,仍有大量的株系需要调研。在功效研究方面,对于贵定、长顺、惠水、平塘地区的古茶树成分功效研究尚在进行中,初步发现贵定鸟王种抗癌效果较好,其他品种的功效尚待发现。在古茶树栽培、加工方面,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丰富,抗性强、经济现状好和品质上乘的株系有8个,可以制作绿茶、红茶、乌龙茶等,但目前初步扩繁规模利用只有鸟王群体种和都匀苔茶;人工栽培的主栽品种仍为福鼎大白茶,市场上“都匀毛尖”商品茶品质特征较为一致,少数可见以都匀苔茶为原料加工的商品茶,有关古树茶品种扩繁、加工、开发的相关技术研究不足。在研究机构方面,目前还是以茶办系统为主,专门的研究机构少,研究实力比较薄弱,研究能力有限。相比较福建、云南和浙江等茶叶主产区,黔南茶树资源丰富、品质上乘,古树茶尚未得到充分利用,同时夏秋茶资源有待进一步开发。
2.2.2重视不够,投入不足
黔南州自规模发展茶产业以来,工作重心仍然集中在种植基地建设上,对茶树资源研究和开发利用等方面重视不够。初步统计,从2008年至今,州内机构和企业在茶树品种资源开发利用研究的投入,主要靠省级以上的财政资助或企业自筹,州及其以下各级财政投入不到500万元。
2.2.3机构不健全,人员不到位,研究能力弱
科研机构建设较弱。目前州内已经成立的都匀毛尖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通过省科技厅以重大项目支持的方式组建的,依托企业和教学单位,研究人员以组合方式为主,当地没有专职研究人员。州、县茶叶主管部门由于受到编制的限制,人员偏少,且精力主要放在种植和生产基地建设或品牌宣传推广上,投入到茶树种质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的工作力量不足。
3 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的开发及其保护建议
3.1茶树种质资源开发利用建议
3.1.1加强古茶树资源研究
整合资源,加大投入,切实开展可行措施,重点开展茶树种质资源调查收集、选育扩繁、成分分析、适制性鉴定及栽培技术开发等工作。
3.1.2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
建立茶树种质资源圃,将全州茶树资源集中起来,建立保护制度,开发研究基地。
3.1.3加速发展地方优良品种
把初步鉴定的优良群体、优良单株进行快速繁育,通过审定后,规模推广种植,建设地方良种示范茶园,改造中低产茶园,逐步优化茶树品种的种植结构,改变现有茶树品种杂乱低产的状况,实现茶园良种化。
3.1.4合理开发利用古茶树
黔南州境内分布的地方茶树大多品质优良,制作的都匀毛尖品质较好。因此,可以在古茶树资源集中区域合理安排、适度采摘。
3.2古茶树保护措施的建议
3.2.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全民保护意识
前期由于重视不够,宣传不到位,在一些偏远的乡村,大片古茶树被砍伐,在部分地区已经存在100年以上的栽培型茶园被村民随意砍伐,或被一些茶商低价购进古茶树进行异地移栽。由于茶树移栽对环境适应性较差以及移栽技术不过关,导致部分百年甚至千年的古茶树因移栽不当而死亡。
深入开展古茶树政策、法规和保护的宣传活动,以增强广大人民群众保护古茶树的意识,牢固树立保护“活化石,活文物”的观念,严禁人为破坏。没有经过相关部门批准,禁止移栽古茶树,尽可能给古茶树创造一个稳定的生态环境。
3.2.2加大对茶树种质资源保护经费投入
在营造古茶树全民保护意识的同时,对古茶树的恢复性保护,动态监控管理、复壮与病虫害管理、宣传培训、种质资源科学研究等方面投入必要的人力和物力;同时吸纳社会资金参与保护与利用,充分发挥茶树种质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3.2.3完善政策、健全组织
建议在黔南州出台古茶树的保护政策,明确责任单位和责任主体,对农村古茶树可采取乡规民约的方式,构建茶树资源的保护机制,同时对砍伐、贩卖和随意移栽导致茶树死亡的责任单位及责任人进行查处。
参考文献:
[1]周春元.贵州古代史[M].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1982.
[2]常璩.华阳国志[M].上海:商务印书馆,1958.
Advantage and Utilization of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Qiannan Prefecture of Guizhou Province
ZHANG Li-juan,LIU Qing,YANG Qing
(Tea Development and Management Office of Qiannan,Duyun 558000,China)
Abstract:In order to reveal the status of germplasm resources of tea plants in Qiannan,the prefecture government carried out an investigation on tea germplasm resources,in which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cluding the distribution,basic style of tea resources,plant traits,fitness,and resources advantage were summarized. Based on these data,tea plant resource database was established. This article analyzed problems of tea germplasm resources in Qiannan and put forward suggestions of utilization and protection.
Key words:Ancient tea tree;Germplasm resources;Advantage;Protection;Utilization
中图分类号:S571.1;S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0306(2016)01-0038-04
收稿日期:2015-10-09
基金项目:黔南州茶树种质资源调查项目
作者简介:张丽娟(1990-),女,云南楚雄人,从事都匀毛尖茶的种植、生产、加工及都匀毛尖茶文化等研究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