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宏州低产茶园的成因及改造措施

2016-01-25杨世达录丽平瞿发文孙体助

中国茶叶 2016年5期
关键词:茶区德宏州低产

杨世达 录丽平 瞿发文 孙体助

(云南德宏州茶叶技术推广站,67788440000)

2015年,德宏州茶园总面积达35.4万亩,无性系茶园面积7万亩,无公害茶园面积7.8万亩,绿色食品茶园面积1.9万亩,有机茶园面积1万亩。茶叶总产量20983t,平均单产67.3kg。茶农人口28.7万人。按照云南省茶叶产业领导小组办公室的界定,单产低于50kg/亩的投产茶园都归为低产茶园,现有低产茶园面积15.3万亩,占总面积的43%,占投产茶园面积31.2万亩的49%,主要分布于上世纪50年代和80年代种植的茶园,且分布广,涉及到种植茶叶的每个乡(镇)。

一、茶园低产的主要原因

造成低产茶园的主要原因可归为自然低产型和胁迫低产型。自然低产型是因树龄大、品种混杂、生机减弱、树势衰退而导致生产力低下。胁迫低产型是由于环境条件和管理技术因素的不良,削弱茶树生机而树势衰退,以致产量、品质明显下降或长期处于低产局面。

1.树势衰老,品种混杂,群体结构紊乱

茶叶属多年生常绿经济作物,栽培茶园生机衰退比自然生长的快,有效经济年限一般为40~50年,即使管理好的茶园高中产期只能持续到30年左右,茶园的自然衰老是不可避免的。德宏州部分茶园为上世纪50~80年代开垦的,树龄增长树势衰老;茶树品种混杂,树龄老化,萌芽时间不一,育芽能力弱,抗逆性差;单位面积上的有效植株少;缺株断行严重,覆盖度低,没有形成合理的茶树群体结构,茶树生产机能衰弱,单产低。

2.茶园生态环境条件差

德宏州现投产茶园多为上世纪50~80年代开垦的,茶园虽为条播新式密植茶园,但建园时未深翻改土、施腐熟有机肥料,加之肥水管理差,特别是一些坡度大的山地茶园,没有开挖梯地或开挖的梯地粗放,茶园跑水、跑肥、跑土,水土流失严重,造成茶园土壤结构差,根系生长发育不良,茶树未老先衰,小老树多,采摘面小,难以形成优质高产树冠;茶区交通主道、机耕道路等基础设施严重滞后,农资和茶叶运输十分困难;茶园水利基础设施薄弱,没有灌溉条件,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差,如果春季降雨量较少,或遇上干旱年份,会严重影响茶叶产量的提高。

3.施肥、修剪不科学

肥水管理不到位,特别是农户分户管理的茶园,大都不进行中耕、除草、施肥,或只进行一次浅耕,甚至长期失管,缺株断行严重,土壤的耕作层变得浅薄板结,通透性和保水、保肥性不良,土壤养分不足,肥力差,导致根系活动减弱,造成茶树“未老先衰”,这是德宏州茶叶单产较低的重要原因之一。由于受市场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茶农管茶积极性波动较大,农资价格上涨,人工工资较高,劳动力季节性紧张;生产资料成本高,茶园管理水平低,不少茶区全年只在夏秋季(或春季)施一次肥,并且多数茶农施单一的尿素,有的甚至不施肥,造成茶园缺肥严重,营养不良,单产较低;修剪不合理,树冠结构不良而处于低产水平。

4.采摘不合理

在茶叶价格较好的年份,一些茶农进行掠夺式的强采、滥采,上下、左右、里外一把抓,严重损伤了树体,导致树冠未老先衰,没有宽阔的绿叶层,采摘留养不合理,叶层变薄,营养面积愈来愈小,光合作用减弱,导致茶叶产量降低、品质差。

5.产业化水平低

龙头企业实力不强,辐射带动能力弱,加工设备陈旧简陋,产品标准化程度低,品牌多且混乱,品牌效应没有显现,龙头企业与茶农利益联结机制不健全,部分乡(镇)的茶农管理的茶园只能生产晒青茶,造成了茶园产量低,效益差的现状。

6.病虫害防治不力

茶农对茶园病虫害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往往没有及时对症下药予以防治,影响了产量、品质,甚至造成严重减产。

二、低产茶园改造的主要措施

1.工作措施

(1)拓宽投资渠道,改善茶区基础设施建设。德宏州从2007年起每年都安排专项资金扶持茶叶产业,各县(市)也加大了对茶产业发展的投入力度,并从农业综合开发、民宗、林业、水利、扶贫等多渠道争取项目资金扶持,改善茶区基础设施,首先是改善茶区道路,使茶区交通便利。并争取项目资金对部分有条件的茶园实施水利工程,加大茶园灌溉建设力度,提高茶园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

(2)推行“茶叶专业合作社”加快改造。德宏州大部分茶园隶属各家各户,分布也较分散。推行“茶叶专业合作社”模式,可根据低产茶园的成因及其不同表现情况,引导茶农采取相应的技术措施,综合治理改造。

(3)加强科技服务。一是加强茶园科学技术培训,提高茶农的积极性、科技素质、管理水平。二是大力推广茶园机械化集成技术和茶园病虫害绿色防控集成技术。

(4)增强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能力。一是集中力量扶持科技型、规模型、带动型的茶叶龙头企业,积极鼓励龙头企业上品牌、上档次、上规模;二是加强龙头企业的基地建设,通过举办改造样板,开展技术培训,辐射带动茶农对茶园的管理;三是加大龙头企业的新产品研发力度,不断改造和提升加工工艺,有效利用“互联网+”新模式,拓展市场空间,增加企业、茶农经济效益,带动和提高茶农对茶园的管护和采摘的积极性,建设更多、更好的高标准生态茶园。

2.技术措施

(1)改园。调整茶园的群体结构,补植良种茶树,使单位面积上的有效植株在85%以上,提高茶园覆盖度,增加绿色面积,提高光合利用率;统一规划设置,道路、供排水系统、行道树、遮荫树、坡改梯等对茶园布局进行调整,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创建适宜茶树生长和优质高产的环境条件。对不同原因造成的低产茶园实施有针对性的改园或改种换植,提高改造质量,使之达到改造一园,成功一园。

(2)改树。品种相对较纯、密度高,基础条件较好的茶园,针对不同茶园采用台刈(离地5~10cm)、重剪(离地30~40cm)或深剪(离地50~60cm)进行树冠改造。台刈或重剪后的茶园严禁采摘,一个生长季节后进行适时定型修剪,重新培养高产树冠;深修剪后的茶园,要进行留养,当新梢萌发生长到一芽四五叶时,可合理进行一芽二三叶采摘。

(3)改土、培肥。德宏常用的施肥技术是大量增施有机肥,合理配施氮、磷、钾肥。修剪后结合清园施用腐熟有机肥进行深耕改土,亩施入油枯120~160kg、腐熟农家肥1500~2000kg或水肥(人畜粪尿)2000~2200kg,再配施适当的氮、磷、钾肥。具体施肥量视茶园土壤肥力不同而搭配不同的有机肥和无机肥的用量。施肥沟深度要求达到30~40cm,宽20~25cm,施肥时先施腐熟有机肥,后施化学肥料,并进行覆土扶梯整理。重剪和台刈后的茶园,在第1~2年间套种姜、荞麦或其他矮杆豆科作物或进行铺草覆盖,这样,既降低土壤水分蒸发和肥水流失,抑制杂草生长,又改善茶园的生态环境,增加土壤有机质,达到改良土壤,增加肥力的目的。铺草以行间不露土为宜。

(4)补植补密、改种换植。对缺株断行较大茶园可在老茶行中间开挖深、宽为50cm×60cm的种植沟,施足底肥,补植大茶苗。对树势衰老、品种混杂、改造价值低的低产茶园则宜“更新换种”,按推广无性系良种,生态茶园建设的要求进行规划种植。

(5)茶园病虫害防治。茶树经台刈或重修剪后,及时进行清园,将枯枝落叶清除并埋入土中,蚧类、螨类、黑刺粉虱等危害严重的茶园,对留下的树冠适时进行喷药防治。为保护茶区生态环境,维护农业生态平衡,增强德宏茶叶出口的竞争能力,维护好茶叶这一天然绿色保健饮品。病虫害防治应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有效降低农残,严禁在茶园中使用高毒、高残留的农药。

(6)加强管理。合理应用“疏、养、剪、采”方法,培养丰产树势、树形和树群结构。疏:及时疏除剪口上萌发密度过高且比较弱的芽梢;养:留养剪口上具有一定数量,分布均匀和密度适宜的强壮骨干枝梢;剪:做好留养枝梢及树冠的定型修剪;采:改后茶园蓬面须经过1季到2季的养梢及其树冠定型修剪,然后可选用采高留低、采大留小、采顶留边等方法调节和培育丰产树型。每年应中耕除草2~3次,结合中耕追肥1~2次,每亩施尿素20~42kg、普钙肥25~32kg或亩施腐熟优质农家肥2000kg。做好茶园的道路、灌排沟渠、遮荫树等生态建设。

三、结 论

德宏州低产茶园改造要因地制宜,结合改园、改树、改土、改采、改进管理、改善茶园生态环境等技术措施进行科学合理的改造。目前,虽然德宏州低产茶园面积较大,但只要采用科学合理的技术改造,用5~8年时间就可使全州茶园旧貌换新颜。但是不论采用什么技术,低改的茶园必需加强水、肥、病虫害防治等管理,认真按照采摘标准合理采摘,才能获得较好的经济效益,才能建成高产、优质、高效的生态茶园。

猜你喜欢

茶区德宏州低产
德宏州甘薯产业发展现状及思路对策
北缘茶区秋季修剪对茶树越冬及次年茶芽萌发影响的探讨
低产枣园如何改造
德宏州景颇族传统体育文化传承与发展研究
晚秋黄梨低产果园改造技术
生态茶区旅游开发与保护管理浅析
关于鸡东县国有林场低产林改造的要点
安徽茶区茶旅生态文明示范区建设研究
中国茶的四大茶区
让边疆青少年远离“毒”害——德宏州关工委年持之以恒帮助青少年禁毒防毒纪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