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种植与园林化茶区建设
2016-01-25张林福卢良根姚孟超徐周火
张林福 卢良根 姚孟超 徐周火
(浙江省松阳县农业局) (松阳县安民乡)
松阳茶产业在基地规模、产品开发、产业效益,还是市场培育、品牌建设等方面都取得了明显成效,并发展成为农业支柱产业。2015年全县茶叶产量1.25万吨,产值11.81亿元,全县40%人口从事茶产业,农民收入50%来源于茶产业,农业产值60%来自茶产业,茶产业为松阳县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随着生态农业和田园松阳建设的不断深入,松阳茶业如何进一步扮演好自身角色,充当生态经济建设的主力军,这是新形势下面临的重要课题。为此,笔者根据本县茶叶基地生态建设状况,从茶园立体种植角度谈园林化茶区建设的看法。旨在通过科学立体种植,打造成现代园林化茶区,使茶产业更好地朝着顺应自然,环境优化、绿色高效、可持续方向发展。
一、现实意义
园林化茶区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通过运用生态学原理,对山、水、田、林、路、园综合治理,最终形成茶园集中成片、良种覆盖率高、种植规范、区块分明、道路成网、沟渠相通、林木成行,集约经营、综合效益明显、自然景观丰富多彩的园林化生态经济茶园格局。而立体茶园是这一系统建设中的重点组成部分,在提高土地空间利用、改善微域气候条件、产品质量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有助于改善生态环境。山区具备形成优良品质茶的环境条件,但平原也能够出好茶,松阳县横山茶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横山茶是历史上松阳的地方名茶,品质出众,闻名远近。横山的先辈们在长期生产实践中形成了一套“茶林间作、茶果共存、互惠互利”的种植模式。通过在茶园套种梨、柿、桃、柚子等果木,为茶树营造了一个良好的人工生态系统,使光、热、水、气得到协调,最大限度满足茶树生长所需的生态因素,为形成良好茶叶品质奠定基础。松阳县是以松古平原丘陵为主构成的茶叶产区,茶园集中,交通便捷,便于精细管理,对取得茶叶高产占有绝对优势。要在茶叶品质上根本突破,只有通过立体种植,提高茶园林木覆盖率,改善茶园生态环境来实现。立体茶园种植,增加茶园空间绿色面积,可起到降低风速、减少蒸发、预防霜冻,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乔木树种根系发达,有助于改善土壤结构,涵养水源,并对渗透土壤深层的养料进一步得到利用,以减少流失、污染。
同时,在防治茶树病虫害防治层面上,注重立体套种,是一项有效措施。通过立体种植,改变单一化茶园结构。提高茶园生物生态群落的多样性。维护茶树病虫害群落的稳定性,使茶树病虫的优势种群得到控制,有益天敌得到保护和繁衍,茶园生物自控能力进一步增强。生产实践表明,立体茶园对茶小绿叶蝉,茶叶螨类具有相应抑制作用。因此,推行茶园立体种植,对发展优质、高效、安全茶叶,降低病虫害防治成本是必经之路。
其次,有助于市场风险防范。由于茶叶是一种见效快、收益较高、农民易接受的经济作物,但产大于销的产能过剩问题难免潜在。上世纪80年代初的茶叶滞销,导致茶园荒芜,甚至毁茶改种的事实,以及2013年名优茶市场出现波动,应引以为鉴。通过在以茶为主的前提下,套种相应具有一定经济效益的植物,延伸产业链,提高土地空间资源利用率,挖掘生产潜力,增加收入,增强市场应变和抗风险能力。
再次,有助于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业是松阳的一个新兴产业。近年来,借助丰富特色产业、浓厚乡土文化和秀美自然景观资源,致力于发展旅游、观光、休闲农业,打造“长三角田园休闲旅游胜地”品牌,取得了很大进展。茶旅是松阳休闲农业的重要内容,而茶区格局、茶园面貌,生态环境,以茶产品、茶品质、茶文化等方面因素,都会直接影响茶旅发展,茶区生态环境。通过科学规划,美化茶园空间,打造园林景观茶区,形成自身特色,能更大限度满足旅游消费者群体的需求。随着中短线旅游的兴起,会有越来越多的自驾游、自由行休闲度假游客来到茶乡松阳休闲观光。一个百里乡村百里茶的茶海,让游客们赏心悦目,一幅幅茶中有村,村中有茶的桃源仙境般乡村美景,使消费者流连忘返。让他们在领略茶区风光、骑行漫游、品茶论道、抚琴献艺的茶文化氛围中,健身养生、享受生活以及升华心灵。
另外,有助于改善劳动环境。通过立体种植园林化茶区建设,生产劳动环境得到改善,使生产者在劳动中得到休闲,在休闲中创造财富。茶叶生产周期长,季节性又强,采摘化工多,特别是高温季节在田间顶着烈日采茶,实属为一种艰苦劳作。就目前从事采茶的劳动结构看,大多属中老年人群,茶叶采工问题将成为茶产业发展中的一个瓶颈。因此,给茶园撑一把“绿色之伞”创造一个休闲式的环境条件,降低生产劳动强度是非常值得的。
二、现状及问题
茶园立体种植并非是新创举,只是在提法和方式上不同而已,历史上唐代就有茶园田间作套种的文献记载。正如松阳县最为典型的横山村,茶园套种从古到今,代代相传。在上世纪70年代常规茶园大发展时期,茶园种植行道树,营造防风林作为基础建设内容。此后,在实行大包干后基本毁去。随着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空间利用认知有了提高,松阳县茶园立体种植有一定进展,以经济型为主的立体种植逐渐增多,如茶园套种桃、李、枣、吊瓜、薄壳山核桃等。二是反套种值形式不断推开。如香榧、油茶等周期长林地内间种茶叶,实现以短养长的效果。三是观赏型花木套种初现端倪,如在骑行茶园,卯山茶园套种樱花、梅花装点茶园,增添艳丽景色。但是以园林化茶区角度衡量,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茶园立体种植面积范围不广,据调查,目前为止,全县12万亩茶园,经套种的不到20%。如果按套种单位绿色面积30%计算,12万亩茶园土地相等于要增加3~4万亩,这是茶产业中一个不可忽视的资源。二是单一化现象突出。为追求眼前利益,局限于经济型的为多,忽视了总体生态的塑造。三是主次不分明。不少农户按常规密植在茶园中种植果树,特别是常绿果树,导致茶园遮阴度过大,给茶园正常管理造成不便,影响茶叶生产。
三、主要对策
1.从松阳实际出发,做好规划
茶园立体种植,建设园林化茶区,要按照田园松阳美丽乡村建设,打造“长三角田园休闲旅游胜地”的战略目标要求,进行系统科学规划,使其融入总体规划中去。规划须有大手笔气魄,从大茶区出发,高起点,高档次营造山、水、田、林、园、乡村融为一体的园林化茶区格局,为争取更大经济、生态、社会效益奠定基础。规划中在吸取他人经验的同时,要注重地方色彩,力求做到多一些本土元素,少一些“洋”气。根据不同区域,因地制宜,进行针对性的规划,以充分显示田园松阳特色。
2.立体茶园建设主要技术途径
一是具有层次性。立体种植在茶园中以茶为主的前提下,兼种一种或几种其他植物。茶园合理套种,形成多层次结构,增加空间利用率,调节光照,提高光能利用,调节水分,改善小气候,发挥良好作用。能获得较高经济效益,和有明显生态效益。茶园明显层次性,增加了立体感,提高了观赏效果,为休闲农业开发提供条件。空间层次是由种植的植物品种对象和管理手段而决定的。园地内套种大多应选择具有经济效益的物种进行搭配。如:茶—桃—香榧、茶—李—红豆杉、茶—桔—山核桃、茶—杏—柚、茶—枣—柚等形成高中低搭配,常绿落叶搭配。此外,还有二层次和四层次的模式。四层次如花(草)—茶—果(桃、李)—树(香榧),通过园地边种植花草又提供观光和绿肥资源。在这基础上如果通过种养,还可以形成更多层次搭配模式。
二是利用多样性。园区内道路、沟渠是茶园生态的组成部分,应用时纳入茶园立体种植范围之内,形成一个整体,以进一步发挥效益。主干道两旁以观赏性较好或净化空气能力较强的树种,通过常绿、落叶搭配方式进行绿化。其他道路可以经济树种观赏树种进行有机搭配种植。道路绿化要选择相对高大的,不影响道路的树种进行种植。还可以通过栽种藤(瓜)类植物如紫藤、葡萄、葫芦瓜搭建成长廊,提供观赏休闲场所。沟渠的利用应得到重视,采取藤瓜形式外,还可以在沟渠两旁种樱桃之类经济作物,既供观赏、又可增收。
三是注重本土性。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建设田园松阳,美丽乡村,是最有效的,并且是最有生命力的。特别是山区茶园,要充分利用当地资源进行套种,使之形成既有收入,又是原汁原味的自然景观。山区茶园要突出红花油茶、香榧的套种。青钱柳是一种很高价值的中药材,松阳县山区也有这一资源,应在山区茶园立体种植,加以利用。除此之外,设法种一些木荷、榉树、猴头杜鹃等植物,做到“洋树”、“洋花”不进山,具有当地特色的“自然”,才显生命力。山区茶园梯坎利用保护十分重要,同样可利用当地资源如野生猕猴桃、野葡萄等藤类植物套种,起到护坎,防治水土流失的作用。
四是体现点线性。茶园立体种植过程中,还要结合考虑新颖、独特景观点缀,特别是景区尤为需要,利用茶树不同品种颜色,做成绿篱、绿球、绿壶、绿碗、绿塔等,在茶园视角好的地方,设计成“您好”、“欢迎”、“田园松阳”、“银猴”、“hello”、“welcome”等图案式字样赋景点以装饰美和流动美。
五是要有兼顾性。村庄附近茶园布置景观美,同时,考虑净化空气能力强的树种,如桂花树等;在茶园中要布置适当数量能防虫害的树种,如楝树等;在沿溪岸边的茶园,要考虑方便鸟类栖息的常绿阔叶树种和孝顺竹等,使大自然增色、增美。
3.强化茶园立体种植推动力
一是要广泛开展宣传技术培训。从松阳县发展战略高度,从茶产业的转型升级认识立体种植,建设园林化茶区的重要性,形成广大茶农的一种自觉行为。同时,要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技术讲座、培训班,全面普及立体种植知识,提高茶农技术水平,促进园林化茶区建设顺利开展。
二是加大扶持力度。园林化茶区建设直接关系到松阳经济的发展,田园松阳的建设。园林化茶区建设是宏大的系统工程,内容多、投入大,政府要予以大力支持,并出台相关政策。
三是立项申报,重点实施。通过专题立项申报,能得到更多的技术支撑和相应资金支撑,为实现园林化茶区提供保障,促进松阳茶产业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