种业在线要闻
2016-01-25
一号文件提出慎重推广转基因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监管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近日在国新办举行的发布会上,中央农村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韩俊说。
《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加快农业现代化实现全面小康目标的若干意见》由新华社受权发布,其中,“慎重推广转基因”赫然写入这份改革开放以来指导“三农”工作的第18份中央一号文件。
韩俊表示,从国际上看,虽然对转基因还存在一些争论,但是转基因作物商业化种植规模不断扩大。所有转基因产品在商业化种植之前都经过了大量的安全性研究和严格的评估审查,国际上对转基因产品的安全性是有权威性结论的。
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强调要加强农业转基因技术研发和监管,在确保安全的基础上慎重推广。韩俊认为,这里特别强调了要加强监管,从已经查处的极个别地区非法种植转基因水稻的情况来看,对转基因的监管确实还要进一步强化,要加强日常监管,要严格监督执法。
“加强监管要严把三关:一是研发试验关,二是品种审定关,三是生产流通关。一定要从源头上防止转基因的种子没有经过审定就非法流入市场。政府除了加强监管以外,还要落实好转基因产品的强制性标识的要求,保证公众对转基因食品有知情权、选择权。”韩俊说。 (科技日报)
2016年大豆目标价格水平发布
2016年国家继续在东北三省和内蒙古自治区开展大豆目标价格改革试点。统筹考虑大豆市场供求、生产成本收益等因素,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展改革委于4月1日发布2016年大豆目标价格水平为每吨4800元,即每公斤4.8元,与2015年持平。(黑龙江日报)
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推广土地征收多元化补偿
国土资源部近日正式公布《国土资源“十三五”规划纲要》。《纲要》明确,完善土地、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总结推广土地征收多元化补偿方式和保障机制,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
《纲要》指出,完善土地、矿产资源收益分配机制。推动建立兼顾国家、集体、个人的土地增值收益分配机制,合理提高个人收益。完善地价形成机制和评估制度,健全土地等级价体系,会同有关部门理顺与土地相关的出让金、租金和税费关系。
《纲要》还指出,总结推广土地征收多元化补偿方式和保障机制,保证被征地农民生活水平不降低,长远生计有保障。配合有关部门调整完善矿产资源有偿使用收入中央和地方分配比例,并向资源原产地倾斜。对于规划确定的重要矿种和重点地区,加大对矿产资源勘查、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投入力度,支持矿产地居民改善生产生活条件。 (中新网)
玉米新品种“雄玉581”成为吉林省2016年主导推广品种
在《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关于发布2016年吉林省农业主导品种和主推技术的通知》中了解到,经过专家评定,由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和南通大熊种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选育的玉米新品种“雄玉581”被推荐为2016年主导推广的优良品种。
“雄玉581”于2010年组配,2011-2012年进行多点测试,比国外先锋公司的玉米品种“先玉335”有明显的增产优势,2012年参加吉林省品种区域试验,2014年完成区域试验程序,2015年3月通过吉林省品种审定(吉审玉2015016)。2015年示范推广面积10万亩,表现稳定突出。从2011年开始,连续五年287个点次的测试结果比“先玉335”稳定增产5%左右,“雄玉581”果穗大、脱水快、米质好,容重与“先玉335”相同,成为了东北中熟区及中晚熟区“先玉335”的更新换代品种,保障了我国的粮食安全。
(中国科学院网)
河南省将在30个县探索粮食生产“绿色化”
近日,从在郑州召开的“2016年度农业综合开发粮食生产‘科技支撑行动计划’项目合同签约暨培训会议”上了解到,河南省科技支撑行动计划将从过去追求“增产为主”向“提质增效”转变,河南省农科院等3家省级农技单位将通过技术集成,在郸城县等30个项目县持续探索粮食生产“绿色化”,示范带动全省粮食生产加快转型升级。 (河南日报)
河南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创新项目落地
国家开发银行与财政部2015年7月联合发布《关于创新投融资模式 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的通知》后,河南省首个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创新项目已于近日正式落地,国开行河南省分行将对河南黄泛区实业集团授信6200万元,开展7万亩高标准农田建设。
该项目的最大亮点在于,在高标准农田建设中首次引入了政策性银行信贷资金,实现了信贷资金与财政资金有机结合,改变了过去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来源单一、项目推进缓慢的缺陷。河南黄泛区实业集团负责偿还贷款和垫付项目总投资1/3的资本金;国开行河南省分行负责为黄泛区集团提供总投资2/3的中长期贷款;项目建成后,中央财政农业综合开发资金以先建后补的方式,对黄泛区集团垫付的资本金(总投资的1/3)给予全额补助。
项目还创新性地提出土地承包经营协议项下应收账款质押担保,有效破解了高标准农田建设融资缺少抵押质押物的融资难题。以河南黄泛区实业集团为例,作为河南省唯一的省属国有农垦企业、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龙头企业,该集团年产小麦种子约0.5亿公斤,占河南省麦种市场的16%以上,但集团主要资产却只有租赁给职工的11万亩国有划拨农业用地,缺少抵押物一直是集团高标准农田建设的融资瓶颈,而运用土地承包经营协议项下应收账款质押担保则有效解决了上述问题。
该项目建成后,将直接带动河南黄泛区实业集团实现粮食增产1万吨/年、农户增收290元/亩、节约用水300万立方米/年。 (新华网)
河南省农科院实现花果同树
梨花梨果同树齐争春的一幕,日前在河南省农科院现代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梨试验站的核心示范园上演。梨树不仅花团锦簇,枝头还挂满了梨。这些梨平均一斤多重,最大的近两斤。
实现眼前这一花果同树奇观的,是河南省农科院园艺研究所副所长王东升及其团队。“将去年的果实在树上完好无损地保存到现在,需要攻克4方面难关,”王东升说,“第一是选择晚熟、能长期保存的品种;第二是防止冬季零下十几摄氏度的低温将果实冻坏;第三是防止果实脱落;最后就是降低湿度,防止果实腐烂。”
(中国科学报)
河南省农科院新成果有效防治华北小麦吸浆虫
日前,由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资助、河南省农科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研究员武予清承担的“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域演变、种群暴发机制与防控关键技术”项目通过了河南省科技厅组织的专家鉴定。
据悉,小麦吸浆虫是小麦产区一种毁灭性害虫。一般受害麦田减产10%~30%,重者减产50%~70%,甚至造成绝收。
项目组发现,华北新发生区的小麦吸浆虫来自江淮和黄淮的老发生区,成虫随气流由南向北风载迁飞是其传播/扩散的重要方式。20世纪80年代以来春季平均气温攀升导致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快速向北移动并在华北暴发成灾,其机制源于气候变暖改变了小麦吸浆虫成虫出土期与小麦抽穗期的同步性。
项目组经过大数据分析和验证试验,找出吸浆虫发生北界春季温度为6.8℃,预测全球气候变暖趋势不可逆转的情况下,未来10年间小麦吸浆虫发生区将继续向东部沿海扩展蔓延,2025年山东全境可能达到河北省2000年初的水平,发生面积将会达到300万~800万亩,使得新的防治投入成本增加到数千万元。项目组还发现了麦红吸浆虫成虫的趋光性,明确了滞育相关的基因及其不同地理种群的抗寒性、成虫及其寄生蜂在田间的“岛屿状”分布等生物学特性,为小麦吸浆虫的科学监测防控奠定了基础。
(中国科学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