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要点

2016-01-25张春辉

种业导刊 2016年5期
关键词:板结叶斑病夏玉米

张春辉

(河南省睢县农业科学研究所,河南 睢县 476900)

1 做好中耕培土,去除土壤板结

及时关注气象部门天气预测,适时施肥保墒,雨后注意中耕培土以破除板结。尤其是土壤粘性重,透水透气性差的地块,雨后土壤极易出现板结,要及时进行中耕,疏松土壤,透气保墒,破除土壤板结,促进玉米根系生长发育。玉米进入拔节期和大喇叭口期后,还要分别进行一次深中耕,大喇叭口期要结合中耕进行培土,一般培土高度以7~8cm为宜,防止后期倒伏。

2 科学运筹肥水,及时抗旱排涝

玉米生长中后期容易出现强降雨、阴雨寡照及干旱天气,要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及时做好灾情应对。并加强排灌设施的检修和维护,遇旱要及时灌水,确保玉米生长关键期对水肥的需求;遇涝要及时疏通田间渠道等排水系统,保证排水畅通。由于前期雨水大,肥料溶解快,肥效发挥快,肥效持续时间短,后期容易脱肥。为此,高产地块玉米,应在抽雄至吐丝期补施一次花粒肥。追施量不宜太多,以“补”为主,主要以氮肥为主,如果底肥磷钾少的,也可适当补磷钾肥,尿素用量为225~300kg/hm2,磷钾肥应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有滴灌设备,最好通过滴灌分次补肥,效果会更好。切忌地表撒施,以防养分流失。

3 采用化控技术,预防玉米倒伏

玉米到了拔节期,地上部第一、二节间容易伸长过长,造成后期倒伏,加强田间管理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玉米倒伏的风险,因此,一定要进行化控处理,防止第一、二节间过长。

玉米生长前期化控技术的关键是掌握用药时间和用药量,用药时间尽量掌握在玉米6~9片叶时按药剂正常使用量施药。主要药剂有玉黄金、玉得乐、玉米矮壮素等。玉黄金用量为300mL/hm2,对水450kg/hm2,施药时间不宜过晚,施药量应严格按说明使用,不能随意增加。一般施药时间选在晴天上午10时前,玉米植株长势不强时,要慎重施药。如果玉米超过12片叶,就不能用玉黄金等前期化控药剂,否则会影响孕穗,最终影响产量。前期没采取化控技术的,可在抽雄时喷洒壮丰灵,应在用手摸雄穗有一支烟长时喷施,适时早喷效果最佳。喷施时,先将药液摇匀,用量为375mL/hm2,对水300~450kg/hm2,用喷雾器均匀喷洒在玉米上部叶片上,喷施5~7d后见效,全生育期只喷一次。

药液现用现配,不能与其他农药、化肥混用。

4 人工辅助授粉,提高玉米结实率

对于高产地块或在开花授粉期间遇到高温、阴雨等极端天气的,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有效提高玉米结实率。可在盛花末期,晴天上午9-11时,采用摇株或人工拉绳法进行2~3次人工辅助授粉,以达到减少秃顶、缺粒,增加穗粒数的目的。

5 做好监测,及时进行病虫害防治

玉米生长中后期是各种病虫害的盛发期,要做好田间监测,并及时进行防治。

5.1 病害防治

玉米中后期病害主要有粗缩病、叶斑病、青枯病、锈病、黑粉病等。粗缩病是一种病毒病,表现为中后期植株矮化、叶片及雌雄穗发育不良,由苗期灰飞虱传播。因此,3~5叶期喷施杀虫剂,不仅能杀灭黏虫和玉米螟幼虫,还能杀灭灰飞虱,预防粗缩病。

叶斑病主要有大斑病、小斑病、弯孢菌叶斑病和褐斑病,叶斑病和锈病同属细菌性病害,与田间湿度密切相关。当病叶率超过15%时,且又遇连阴雨天气,就要及时进行防治。可先摘除玉米底部1~2片病叶集中销毁,然后喷洒50%多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500倍液,或用75%代森锰锌500~800倍液喷雾防治。

青枯病也称茎腐病、茎基腐病,是对玉米生产危害较重的病害,灌浆至蜡熟期,连续阴雨,光照不足,多阴暴晴是发病的综合条件,茎基部的叶鞘间雨后积水温度高,容易发病,发现有零星病株时,可用多菌灵500倍液浇根,每株灌药液500mL。

防治锈病可在发病初期采用20%粉锈宁乳油1.13~1.5L/hm2,喷雾防治。

5.2 虫害防治

玉米中后期主要害虫有玉米螟、黏虫、棉铃虫等,防治玉米螟可在玉米大喇叭口期用1.5%辛硫磷颗粒剂15~22.5kg/hm2,撒入心叶进行防治;对于粘虫、棉铃虫等害虫,可用菊酯类农药如30%速克毙乳油2000~3000倍液,或用20%速灭杀丁乳油2000~3000倍液,喷雾防治。

6 引导适期晚收

实践证明,每早收1d,千粒重将下降3~4g,减产75~90kg/hm2,适期晚收可最大限度地挖掘玉米千粒重潜力,提高玉米单产和品质,因此,应在不影响下茬小麦正常播种的前提下,尽可能推迟夏玉米收获时间。当玉米苞叶干枯松散,籽粒变硬发亮,黑层出现,乳线消失即达完熟期,此时收获为宜,千粒重最高。一般地块在9月底10月初收获,播种较晚、生育进程推迟较多的地块和种植生育期偏长品种的地块可在10月10日前后收获。

[1] 董其德.夏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J].现代农业科技,2005(7):34-35.

[2] 王雨晨.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J].河南农业,2010(17):41-42.

[3] 康蕾.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J].天津农林科技,2010(5):26-27.

[4] 张卫东,刘书林,张伟亮,杨三保.夏玉米中后期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2(9):13.

[5] 武玥.玉米中后期田间管理技术[J].现代农村科技,2014(13):14-15.

[6] 杨楠,王慧茹,班亚伟,等.玉米高产开发田间管理技术[J].种业导刊,2009(8):21.

[7] 李红艳,鞠慧丽,张旭伟.稻和玉米光合生理特性研究进展[J].种业导刊,2015(6):20-23.

[8] 赵霞.河南省玉米栽培研究进展[J].河南农业科学,2009(9):53-56.

猜你喜欢

板结叶斑病夏玉米
番茄糖转运蛋白SlSTP2在防御细菌性叶斑病中的功能
有机物料还田对夏玉米穗位叶光合性能及氮代谢的影响
“二月兰叶斑病菌甘蓝链格孢生物学特性观察实验”的教学设计
巴西2020—2021年度夏玉米产量预计减少17.7%
某选厂大型自磨机板结物料的判断和处理方法
夏玉米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V型砂滤池滤料清洗方法的探讨
尿素产品在生产过程中结块的原因分析及措施
小麦收割之后 如何种植夏玉米才能高产
关于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防止飞灰储存罐板结的探索及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