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法史讲座(七)

2016-01-24

少儿美术·书法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陆机楼兰草书

泰始元年(265年),司马炎代魏称帝,280年灭吴,至316年永嘉之乱,计五十余年,史称西晋。“卫氏一门”跨魏迈晋,一家三代九口被杀;以《文赋》《平复帖》闻名于世的陆机,被诬谋反,与其弟陆云,其子蔚、夏一同被害;与卫瓘并称“一台二妙”的索靖,在“八王之乱”中,因领兵讨河间王而战死。面对黑暗残酷的现实人生,西晋士人或“诬引老庄、贵于率任”、背礼叛教、崇尚豪奢,或“不拘检括、啸傲纵逸”、放情纵欲、竞为奢靡,若“竹林七贤”之阮籍,登山玩水终以穷途之哭。

“人的觉醒”带来“文的自觉”,此说源自大先生鲁迅,后经李泽厚先生阐发,已成为今日学界之共识。“魏晋玄学的产生标志着中国哲学史上的一个重大转变,那就是从汉代的宇宙论转向了本体论,它的中心课题是要探求一种理想人格的本体。”“从总体来看,魏晋思潮及玄学的精神实质是庄而非老,因为它所追求和企图树立的是一种富于情感而独立自足、绝对自由和无限超越的人格本体。”(参见李泽厚《中国古代思想史论》《中国美学史》)而玄学由清议渐转为清谈,即可视作学统与政统发生冲撞后的一种学理转轨,亦可视作个体价值自我认定、人文精神寻绎呈现的表征。陈启云先生指出:“在东汉的‘清议’和魏晋的‘清谈’运动中所标志的理想‘清’,即为此一追求的开端。‘清’之对立者为‘俗’或‘浊’。后者纯为世俗现实的存在。‘清’虽未完全出世,然与世俗、凡俗、现实的混浊对比,已是一超然高引的理想。另一方面,‘清’亦超脱两汉对儒、道、法三家思想划分的固定俗见,和官、民、贫、富之分界。清者可有清官,亦有清(逸)民;有‘清贫’,亦可有‘清贵’。”(《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的历史论析》)此间,已成为主流意识形态的“玄学”所发生的变化,自然会影响到士风。

一、卫氏一门

1.卫觊与卫瓘

卫觊(?—230),字伯儒,儒学传家,少赋才名,被曹操选为司空掾,曾与王粲并典制度;曹魏文帝、明帝两朝,拜侍中,徙尚书仆射,晋封为关乡侯。未见书迹流传。

卫瓘(220—291),字伯玉,卫觊之长子,《晋书·卫瓘传》载:“瓘年十岁丧父,至孝过人,性贞静,有名理,以明识清允称,袭父爵。”后官至尚书令,加侍中,传中又称其“学问深博,明习文艺,与尚书郎敦煌索靖俱善草书,时人号为‘一台二妙’”。《淳化阁帖》中存有卫瓘《州民帖》,明显脱出章草风格,可视为今草演化的代表之作。庾肩吾《书品》称:“伯玉远慕张芝,近参父迹。”

2.卫恒及其书论

卫恒(252—291),字巨山,卫瓘之子,历官司空、太子舍人、尚书郎、秘书丞、黄门侍郎。因其父曾构怨太子妃贾南风,惠帝即位,贾后指使楚王玮,将卫瓘一家三代九口杀害。袁昂《古今书评》云:“卫恒书如插花美女,舞笑镜台。”《淳化阁帖》中存《一日帖》,传为卫恒书。

著有《四体书势》一卷,全篇载于《晋书·卫恒传》。论古文缘起、流变,而作《字势》赞;论籀篆、“八体”“六书”,录蔡邕所作《篆势》赞;论隶书产生与书家传承,而作《隶势》赞;论杜度、崔瑗、张芝等草书名家,再录崔瑗《草势》赞。《隶势》与《初学记》中所载钟繇《隶书势》片段相雷同,疑为四势各有所本,或出卫恒缀连、润色。

3.卫铄

卫铄(271—349),字茂漪,卫恒族弟卫展之女、卫恒侄女,汝阴太守李矩之妻,世称“卫夫人”。羊欣《采古来能书者名》称其:“善钟法,王逸少之师。”卫铄作为钟繇、王羲之二者间的过渡性人物,意义重大。然其传世书迹《和南帖》和书论名作《笔阵图》多被后世指为伪托。

二、索靖及其书论

1.索靖

索靖(239—303),字幼安,张芝姊之孙,累世宦族,曾官散骑常侍、征南司马、尚书郎等。《晋书·索靖传》载:“靖与尚书令卫瓘俱以善草书知名,帝爱之,瓘笔胜靖,然有楷法,远不能及靖。”王僧虔《论书》中称其:“传芝草而形异,甚矜其书,名其字势曰‘银钩虿尾’。”袁昂《古今书评》称:“索靖书如飘风忽举,鸷鸟乍飞。”庾肩吾《书品》称:“幼安敛蔓舅氏,抗名卫令。”

《淳化阁帖》中存《七月帖》,题为索靖书。另传有《月仪帖》,为古代书仪(书信往来所用时节问候的习语、离别思念的套话)传世最早的文本,多被后世书家质疑;《出师颂》,宋代时就传有二本,因各家所见版本不同,疑伪者如米友仁“以为隋贤书”,定真者若文彭赞其“真可谓太古法书第一也。”三帖都作为后世学习章草的重要范本。

2.《草书状》

《草书状》一文载于《晋书·索靖传》,后世书论辑录时多名曰《草书势》。

圣皇御世,随时之宜,仓颉既生,书契是为。科斗鸟篆,类物象形,睿哲变通,意巧滋生。损之隶草,以崇简易,百官毕修,事业并丽。盖草书之为状也,婉若银钩,漂若惊鸾,舒翼未发,若举复安。虫蛇虬蟉,或往或还,类婀娜以羸赢,歘奋亹而桓桓。及其逸游盼向,乍正乍邪,骐骥暴怒逼其辔,海水窊隆扬其波。芝草蒲萄还相继,棠棣融融载其华。玄熊对踞于山岳,飞燕相追而差池。举而察之,又似乎和风吹林,偃草扇树,枝条顺气,转相比附,窈娆廉苫,随体散布。纷扰扰以猗靡,中持疑而犹豫。玄螭狡兽嬉其间,腾猿飞鼬相奔趣。凌鱼奋尾,骇龙反据,投空自窜,张设牙距。或若登高望其类,或若既往而中顾,或若倜傥而不群,或若自检于常度。于是多才之英,笃艺之彦,役心精微,耽此文宪。守道兼权,触类生变,离析八体,靡形不判。去繁存微,大象未乱,上理开元,下周谨案。骋辞放手,雨行冰散,高音翰厉,溢越流漫。忽班班而成章,信奇妙之焕烂,体磊落而壮丽,姿光润以璀璨。命杜度运其指,使伯英(张芝)回其腕,著绝势于纨素,垂百世之殊观。

▲ 《平复帖》

三、陆机与《平复帖》及楼兰残纸

1.陆机

陆机(公元261—303年),字士衡,三国吴名将陆逊之孙、大司马陆抗之子,史称其“少有异才,文章冠世”, 所作《文赋》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论著,今传世有唐人陆柬之写本。其弟陆云亦有文名,时称“二陆”。吴亡入晋,曾官太子洗马、著作郎;后事成都王司马颖,拜平原内史,世称“陆平原”。颖讨伐长沙王时,陆机任后将军、河北大都督,后兵败被谗,为司马颖所杀。

2.《平复帖》

陆机所书《平复帖》是现存至今我国最早的文人书法纸本真迹,距今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较之王羲之《兰亭序》早一百多年,因此有“晋初开山第一祖墨”之誉,被奉为稀世之珍。此帖为陆机写给好友的一封问病书信,共9行,计84字。《宣和书谱》称此帖为章草体,然而与当时的其他章草不同,也有别于今草,而与汉晋简牍字体近似,“文字奇古,不可尽识”。据《晋书·贺循传》载,彦先是贺循的字。贺循始任阳羡、武康令,转任御史,后因病去职归家。帖中说活到此时已算庆幸,又有儿子侍奉,可以无忧了。然后谈到吴子扬,他起初曾到陆家做客,但没有受到重视;此时,子扬临将西行,又来相见,威仪举动比先前大有不同。最后谈到因寇乱阻隔,夏伯荣没有消息。

3.《楼兰文书残纸》

楼兰,新疆罗布泊楼兰古城。楼兰之历史,《史记》《汉书》不绝于书,然自东汉以后记载缺乏。1901年,斯文·赫定发掘楼兰城址,其后英国人斯坦因、日本人桔瑞超等在楼兰获得大批资料,主要是魏晋时期的木简、残纸等文书资料。其中有西晋永嘉元年(307年)和永嘉四年(310年)的年号,这批残纸当是西晋至十六国的遗物,其内容除公文文书外,还有私人的信札和信札的草稿,书体除介乎隶、楷之间的楷书外,还有行书和草书,这些残纸是研究魏、晋、十六国书法的宝贵资料,不但使我们得以窥见晋人的真实用笔,而且为研究当时书风的演化提供了实证。

猜你喜欢

陆机楼兰草书
黄耳传书
康里巎巎草书谪龙说卷
自作诗(草书)
楼兰(外三章)
《阳泉 草书赋》
楼兰,我的楼兰
从《文心雕龙》看刘勰对陆机的批评
书法欣赏(草书)
浅论陆机诗歌中的时光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