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理论的络风宁系列方剂研究进展

2016-01-24李红梅王显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 2016年9期
关键词:风药支架

李红梅,王显

· 综述 ·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理论的络风宁系列方剂研究进展

李红梅1,2,王显1,2

络风内动病机理论是王显教授针对目前动脉粥样硬化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治疗缺乏治本之策等现状,结合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变化多端等特点,创新性提出的病机理论,认为在气血失常基础上发生的“络风内动”,可能是ASCVD发生发展的关键病机。

以廖家桢教授为代表的东直门医院学术团队最早提出冠心病的基本病因是气虚血瘀,益气活血是治疗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的基本方法。气虚血瘀作为稳定型冠心病的基本病因得到绝大多数医家认可。经过长期临床实践,我们发现风药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方面有确切疗效,且风药在与其他多种药物的配伍中常可产生良好的增效作用[1-4]。进而王显教授提出,心、脑、肾及周围血管疾病在某些层面上都有发病急骤、病情变化多端、病程迁延反复等表现,具有“风性善行数变”的特点,此类疾病可统称为心脉病证。心脉病证病位在心脑等脏腑之络和肢体脉管之络,这种“络脉为病”即为“络风”,凡心脉病证出现动风征象称之为络风内动。络风内动包括热毒生风(实证)、络虚风动(虚证)、外风引动内风(虚实夹杂证)三个方面。病因多为风寒内侵、饮食不当、情志失调和年老体虚等,实者痰瘀互阻、郁腐化热,热极生风;虚者久病入络,脉络空虚,阴虚风动或血虚生风;虚实夹杂者,风邪挟寒湿火热伤人,直伤心络,或耗伤心之阴阳,心络失养,形成外风引动内风而发病。据此王显教授提出心脉病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5-10]。心脉病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涵盖的内容较为广泛,其“络”分为气络和血络,气络相当于现代医学的神经感传系统,血络则与血液脉管无异。络风内动证可具体体现于以下几个方面:①心络风动:如心血管急症所出现的突发突止、被迫体位、心电图和心肌酶谱的动态演变等;②脑络风动:如眩晕、中风、癫狂痫等;③肾络风动:如急肾风等肾系疾病以及阳痿等男科疾病;④肺络风动:如咯血、气急等;⑤胃络风动:如吐血;⑥肢络风动:如周围血管病以及皮肤黏膜出血和瘀点瘀斑等;⑦肠络风动:如腹泻、便秘、便血等,其中热盛于内而腑气不通的热结旁流是络风内动实证中热毒生风的典型代表,脾肾阳虚的五更泻则是络风内动虚证中络虚风动的典型代表;⑧心络风动之络损神伤:病位主要在心络,与脑络相关,针对的是焦虑抑郁群体,心脑之络受损,神明失养,元神不振则焦虑抑郁。基于以上认识,我们在长期临床实践中将“祛风通络法”应用于心脉病证的治疗并取得显著临床疗效,初步证实了心脉病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的合理性。

我们在心脉病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指导下,结合风证的发生与发展规律,根据风证形成的原因如外感风邪、肝阳化风、久病入络、热极生风、血虚生风和阴虚风动等,将治疗心脉病证的风药分为发散祛风药、平肝息风药、搜风通络药、清热息风药以及养阴息风药;根据风证形成的兼挟因素如血瘀、气滞、痰浊、湿邪、水肿、热毒、燥邪、脾虚、肾阳虚、里寒、闭证等,将风药再细分为活血祛风药、祛风理气药、祛风化痰药、祛风除湿药、祛风利水药、祛风解毒药、祛风润燥药、健脾息风药、补肾祛风药、祛风温通药和祛风开窍药等,一共16类风药。结合既往研究结果,从上述16类风药中精选出具备确切疗效的药物组成络风宁系列方剂:络风宁0号(中药单体复合物涂层支架研发)、络风宁1号(不稳定型心绞痛治疗处方)、络风宁2号(心衰/心肾综合征治疗处方)、络风宁3号(心律失常治疗处方)等,并进行了积极探索。

1 络风宁0号方研究进展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已经成为冠状动脉狭窄性疾病的标准治疗方法,然而,球囊扩张术及传统支架置入术后短、中期再狭窄发生率达5%~60%,严重限制了PCI的发展。随着对冠状动脉介入治疗后再狭窄机理的深入研究和药物涂层支架(DES)的研发,使DES预防再狭窄成为可能。纵然如此,置入DES后仍有10%~20%的再狭窄,部分DES甚至并未降低心血管主要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延迟的支架血栓形成更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11,12]。研究证实,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增殖和迁移引起血管内膜过度增生是导致PCI术后再狭窄的重要原因,涂层支架药物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的同时延缓血管内皮化进程是导致迟发性血栓形成的关键因素[12,13]。中药尤其是复方中药的多靶点治疗效应提供了新的思路,以期通过原创性研究,引入中药药物涂层支架,为PCI术后再狭窄的防治带来新希望。目前已研制出一批值得肯定的中药药物涂层支架,如砒霜涂层冠状动脉支架,经研究证实该支架具有显著抑制内膜增殖的作用,且无致栓性,对全身重要脏器无毒副作用,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14]。

我们选择具有解毒、益气、祛风作用的红豆杉作为君药,选择具有破血逐瘀作用的水蛭为臣,组成络风宁0号方,并将其单体成分紫杉醇和水蛭素组成中药复合物,用特殊工艺将其喷涂于支架上做成中药药物涂层支架。现代研究发现,紫杉醇作为一种微管抑制剂,主要抑制细胞周期的G0/G1期和G2/M期,抑制纺锤体及与细胞分裂有关的跨膜信号转导和基因表达,从而抑制微管依赖的细胞的增殖、迁移和分泌等生理过程。毫微克分子浓度的紫杉醇即能有效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的增殖和迁移,且紫杉醇具有高度脂溶性(比雷帕霉素高10000倍),支架一次包埋给药就可产生持续的抗增殖作用,具有广阔的抗再狭窄应用前景[15]。水蛭素作为凝血酶抑制剂,通过作用于凝血酶四个结合位点中的非活性底物识别位点和酶活性中心而发挥抗凝作用,其对凝血酶的抑制和灭活作用并不依赖于抗凝血酶Ⅲ、肝素辅助因子Ⅱ、蛋白C或组织因子途径抑制物,不被血小板结合而失活,可有效抑制凝血酶诱发血小板聚集,具有良好的抗凝和抗栓作用。我们将紫杉醇和水蛭素按一定浓度组成复合物涂载于支架上,以期利用中药配伍减毒理论,最大限度抑制平滑肌细胞增殖,同时最小程度抑制血管内皮化进程,最终达到有效防治PCI术后再狭窄和迟发性血栓形成的目的。

本课题组既往采用细胞培养技术,观察了不同浓度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兔平滑肌及内皮细胞的氚-胸腺嘧啶脱氧核苷掺入、增殖细胞核抗原蛋白表达以及迁移率的影响,测定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兔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增殖和迁移抑制的有效浓度,目前已在体外培养的动物细胞中摸索出紫杉醇和水蛭素之间较为合理的配伍比例[16]。同时与北京乐普科技有限公司合作开发,以316 L不锈钢做为支架材料,选择含药量为0.5+0.5 ug/mm2的特殊涂层材料,在支架本体的内壁面血管腔侧设置载药孔,涂载水蛭素;同时在支架本体的外壁面血管壁侧设置载药孔,涂载紫杉醇。目前已经成功研制出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涂层支架,并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和国家商标专利。本课题组为评价心衡支架的可行性和安全性,在兔腹主动脉中置入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微孔载药支架并观察其对血管内膜的影响,结果显示紫杉醇水蛭素复合药物支架不仅能更有效地降低再狭窄和预防支架血栓形成,而且水蛭素与其他药物联合应用具有可行性[17]。为进一步探究络风宁0号心衡支架防治PCI术后再狭窄的有效基础和细胞分子作用机理,深化解毒祛风、活血破瘀类中药及其不同给药方式治疗冠心病的研究,我们采用微型猪/冠状动脉支架置入模型,观察该支架置入对诱导血管损伤、炎症以及内膜增生过程的抑制作用以及TLR4受体、MyD88及下游信号相关基因在动脉损伤后增生的血管内膜中的表达和活化,为人体试验提供依据。此外,使用原代人冠状动脉平滑肌细胞(HCASMC)进行体外培养,以TLR4受体激动剂诱导HCASMC活化模拟相关病态活化模型,通过在细胞内转染高表达或siRNA方法敲除TLR4及MyD88基因等多种研究手段,明确TLR4-MyD88信号通路活化与细胞增殖、迁移的相关性,以及中药单体成分对上述活化模型及关联指标的影响,进一步佐证心脉病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

2 络风宁1号方研究进展

王显教授并结合络风内动病机理论,创制出以徐长卿、地龙、三七和冰片为主组成的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代表方剂:络风宁1号方(络衡方)。现代药理研究发现,徐长卿主要成分丹皮酚在调节免疫、抗过敏、抗炎、保护心脑血管、延缓神经系统退行性变、抗肿瘤、防治糖尿病以及抗微生物感染等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丹皮酚通过内皮依赖以及非内皮依赖两种方式参与血管扩张的调节,通过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改善血液循环,并且能够上调左心室心肌细胞B淋巴细胞瘤-2(Bcl-2)、下调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及促凋亡基因(Bax)的表达,减少心肌细胞凋亡,显著降低心肌缺血组织中丙二醛(MDA)的含量及血中磷酸肌酸激酶(CPK)浓度,有效保护心肌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和心肌细胞超微结构,增加内源性氧自由基的清除率,减轻脂质过氧化,从而发挥抗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功效[18]。此外,丹皮酚在抗动脉粥样硬化方面亦有显著作用,丹皮酚和丹酚酸均可明显下调动物血清中总胆固醇(TC)和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显著降低主动脉斑块面积、内膜/中膜厚度比及内膜泡沫细胞数[19],且能改善血流状态,有效保护血管内皮细胞[20],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三七的主要成分三七皂苷,主要通过抗炎、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生、调节脂类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稳定斑块等在动脉粥样硬化的多个环节发挥作用[21]。

既往的研究结果显示,以徐长卿、安息香组成的络衡方(络风宁1号方)能够显著改善高血脂大鼠血液流变学状态,通过调节谷丙转氨酶、碱性磷酸酶、低密度脂蛋白、总胆固醇、三酰甘油等血脂相关指标来改善血瘀状况,同时又可通过调节血液流变学相关指标来减轻血瘀症状。与此同时,我们发现络衡方中主要成分丹皮酚未见原形,说明丹皮酚在治疗过程中已被机体所代谢,而安息香的主要成分苯甲酸仍可检测到,说明苯甲酸在络衡方中起到了相对重要的作用。除此之外,利用高效液相色谱(LC-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技术,鉴定出徐长卿醇提物中的9个化合物,安息香醇提物中的8个化合物,络衡方醇提物中的4个化合物,为研究络衡方的药效学奠定了基础,并首次在血管内皮细胞壁上建立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这为进一步研究急性冠脉综合征的发病机理和治病方案创造了条件。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对建立的攻膜复合物C5b-9这一病理模型加不同浓度的徐长卿和安息香提取物,高、中浓度均对血管内皮乳酸脱氢酶(LDH)、白细胞介素-8(IL-8)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等细胞因子的释放有着一定的抑制作用,在这样的药物环境下,提升了细胞对于C5b-9攻膜破坏性的耐受。另外还发现,安息香的提取物或其有效成分苯甲酸对多项细胞因子的调节效果最好,而它也恰好是检测到的入血成分,为阐述络衡方的药效学机制提供了有力证据[2,22-25]。我们前期以徐长卿、地龙、三七、冰片做成滴丸(络衡滴丸),将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治疗组、络衡滴丸组(常规治疗加服络衡滴丸)和通心络组(常规治疗加服通心络胶囊)治疗2周,结果显示络衡滴丸组心绞痛缓解的总有效率为93%,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络衡滴丸组治疗后较治疗前血浆总胆固醇水平明显降低(P<0.05),而常规治疗组和通心络组则无明显变化[1],由此可见络衡滴丸能更有效改善心肌供血及减轻心脏负荷。为了更好指导该方在临床的应用,对本方进行了相应的急性毒理实验并观察其最大给药量,结果发现络衡滴丸灌胃给药组存活的小鼠一般状况良好,每日2次最大给药量为59 mg/g(换算为人用剂量为4.67 g/kg),未见明显的急性毒性反应,初步验证了络衡滴丸的安全性[26]。

在前期研究已证明络风宁1号方可显著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症状的基础上,为明确其发挥作用的分子机制,采用脂多糖(LPS)体外诱导建立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造模的同时加入不同浓度的络风宁1号及匹伐他汀钙含药血清干预,共同孵育24 h后,收集细胞上清并用ELISA法检测炎症因子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结果显示络风宁1号含药血清可以有效抑制LPS对炎症细胞产生的促增殖作用,这可能是其抗炎、防治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的主要机制之一[27]。目前络风宁1号方(络衡滴丸)已申报国家发明专利。

近期我们广泛征求包括国医大师颜正华、金世元在内的中医大家意见,经过反复论证,进一步优化药物组成和制剂工艺,最终选择地龙、徐长卿、三七、黄芪和冰片组成络衡方。《本草纲目》认为地龙“性寒而下行,性寒故能解诸热疾”,为地龙清解络中热毒奠定了理论基础。除此之外,地龙尚能平“中风痫疾”,增强臣药徐长卿的祛风息风之力,故以地龙10g作为君药。《别录》中记载徐长卿“益气”,《福建民间草药》记载“益气,逐风,强腰膝,解蛇毒”,为徐长卿益气活血、祛风通络找到了依据。进而结合药典剂量规定,选择徐长卿12 g作为络衡方的臣药。《本草求真》记载:“三七,世人仅知功能止血止痛。殊不知痛因血瘀而疼作,血因敷散而血止。三七气味苦温,能于血分化其血瘀”,故方中选择三七3 g作为佐药。《本经逢原》载黄芪“治大风癞疾,五痔鼠瘘,皆用生者,以疏卫气之热。性虽温补,而能通调血脉,流行经络,可无碍于壅滞也”,加之黄芪善达表益卫,温分肉,肥腠理,使络中阳气和利,充满流行,自然生津生血,故以黄芪10 g配合三七作为佐药,一则能助君、臣药增强祛风息风之力,二则能补益中焦脾胃之气,使气血生化有源,同时防止全方发散祛风太过而损及脾胃。《医林纂要》认为冰片“主散郁火,能透骨热,性走而不守,亦能生肌止痛”,特选用冰片0.1 g作为使药。全方以搜风通络药地龙为君、祛风活血药徐长卿为臣,辅以活血定痛的三七和补虚息风的黄芪,加之开窍止痛的冰片为使,令全方共奏祛风通络、益气活血之功。

本课题组目前正积极从提升机体自身免疫力以及内源性的抗炎物质入手,选用冠心病患者外周血为标本,研究络衡方在调节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介导的树突状细胞(DC)免疫成熟过程中的作用。另外将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DC作为实验模型,用ox-LDL诱导DC成熟,摸索出络衡方作用于DC的最佳浓度,观察络衡方干预前后相关蛋白的变化,探索出一条较为准确的药物作用通道,通过此通道与IL-27相联系,探讨络衡方对IL-27/ JAK-STATs信号通路的影响及其防治动脉粥样硬化(AS)的相关分子机制,进一步佐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为后续研发络衡片治疗冠心病提供实验依据。目前络衡方已成功申报2014年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并积极开展本方后续的药效学和药动学研究。

3 络风宁2号方研究进展

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患者突发心悸喘促、甚则端坐呼吸、张口抬肩、鼻翼煽动、病情变化多端、病程时作时止等临床特点与络风内动证的表现高度契合,心脉病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也适用于描述慢性心衰急性加重期的病机变化。心衰络风内动证包括虚、实、虚实夹杂三个方面:因于年老体虚,或久患胸痹心痛、心悸、肺胀、眩晕、消渴等病,耗损肾之元阴元阳,终至气血阴阳亏虚、心络失养而络虚风动;或痰、瘀等病理产物停滞日久,郁而化热,热极生风;或外感风寒湿热、疫毒之邪,内损于心,以致心之阴血耗伤,心络失养,引动内风,形成虚实夹杂之证终致心脉“气力衰竭”猝然发病。

基于上述认识,王显教授提出慢性心衰急性发作期的治疗应在传统的益气温阳、活血利水基础上,兼用祛风通络之法,强调活血祛风药和祛风利水药在本病中的应用。在此基础上,结合王显教授多年治疗心衰的临床用药心得,以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祛风通络为大法,选择徐长卿为君,以温通心肾之阳的熟附子、温心阳通血脉之桂枝、健脾利水渗湿之茯苓、泽泻为臣,以益气活血之人参、黄芪、三七为佐,以芳香温通之荜拨、通行十二经络之威灵仙为使药,制成络风宁2号心衰治疗方。

为验证络风宁2号方的临床疗效,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在前期研究中,本课题组纳入东直门医院心肾综合征患者40例,随机分为全方组(n=10)、风药组(n=10)、去风药组(n=10)和西药组(n=10),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3个月后,检测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血浆半胱氨酸蛋白酶抑制剂C(CysC),分别作为评价心功能和肾功能指标,同时采用明尼苏达心衰生活质量表(MLHFQ)对患者治疗前后的生活质量进行比较,结果显示应用络风宁2号方可大幅降低心肾综合征患者血浆CysC和NT-proBNP水平,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其疗效明显优于拆方组与西药组[28]。将46例心肾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全方组(12例)、风药组(10例)、去风药组(9例)、西药组(15例)。西药组给予常规抗心衰西药治疗,全方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口服络风宁2号颗粒剂,风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口服风药方颗粒剂(风药方为络风宁2号中仅保留风药),去风药组在西药组基础上口服去风药方颗粒剂(络风宁2号方中去除风药),2/日,疗程3个月。治疗前后进行临床疗效评价、6 min步行试验、MLHFQ评分及典型心肾症状量化评分。结果显示,全方组在提高心肾综合征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6 min步行距离方面显现出明显优势,与拆方组和西药组相比具有显著差异。同时,风药方与去风药方对心肾综合征患者也均有一定疗效,但效果次于全方,由此可见将益气温阳、活血利水、祛风通络三法并举,可发挥出合力效应。除此之外,西药组在患者生存质量改善方面疗效甚微甚至有加重趋势,提示在西药治疗基础上配合络风宁2号方,有望更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29]。本课题组前期观察了络风宁2号方对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将60只雄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2),模型组(n=12),络风宁2号组(n=12),风药组(n=12)和芪苈组(n=12)。除正常对照组外,其他各组均腹腔注射异丙肾上腺素、盐水喂饲制备心衰模型,同时分别进行药物干预,继而观察大鼠心功能以及心脏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发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其他各实验组心脏质量/体重比均增高(P<0.01),但实验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模型组心脏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IDd)较正常对照组增大,LVIDd较模型组有所恢复,以络风宁2号组和芪苈组恢复更为明显,但组间比较未见明显差异(P>0.05),实验组心率、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IDs)、左室短轴缩短率(LVFS)、左室射血分数(LVEF)及心肌病理学等变化一致。HE染色显示模型组心肌组织细胞水肿,间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多;与模型组比较,络风宁2号组和芪苈组心肌轻度萎缩,间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明显减少;风药组心肌细胞呈部分水肿,间质细胞和成纤维细胞增多。药物干预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心衰大鼠血浆NT-proBNP和心肌Toll样受体2(TLR2)蛋白、白介素1受体样1蛋白(IL1RL1)表达明显升高。与模型组比较,络风宁2号组、风药组、芪苈组三组大鼠血浆NT-proBNP和心肌TLR2蛋白、IL1RL1蛋白表达依次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但组间无明显差异。以上结果说明,络风宁2号方对心衰大鼠疗效确定,对心室重构有一定防治作用,其疗效与芪苈强心胶囊相当,络风宁2号的治疗机制可能是通过降低大鼠心肌TLR2、IL1RL1蛋白表达,抑制心衰炎症反应通路而发挥作用[30]。

目前络风宁2号方正申请专利并处于审查阶段,未来还需大样本量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客观评估其远期疗效和预后,同时从器官水平和分子水平对该方进行深入研究,进一步明确其作用机制,最终将本方在临床上加以大力推广和应用。

4 络风宁3号方研究进展

快速性心律失常可引起血流动力学改变,也是心肌梗死后猝死的最主要诱因。尽管射频消融术在心律失常的治疗中取得重大进展,但药物仍是治疗该类疾病的主要方法。中医药有别于传统抗心律失常药物,在防治此类疾病中具有独特的优势,并逐渐成为当前研究和探索的热点。

中医将快速性心律失常归于“心悸”范畴,患者常以自觉心中悸动、惊惕不安、不能自主为主要表现,其特点为时发时止、变化多端,因此亦可从中医风证的角度加强认识。基于以上思想,我们认为络风内动可能是冠心病快速性心律失常发生发展过程中的关键病机之一。若患者素体心气亏虚,外来贼风乘虚内舍于心,侵及心络,引动内风可发为心悸;或各种原因导致痰、瘀等病理产物久蕴化热,生风伏络,不时而动;或年老体弱,久病亏虚,络虚风动,风邪鼓荡而心悸阵作。总而言之,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病机简要概括为气阴两虚、血瘀痰阻、络风内动则更为全面,对应的治疗即当在益气养阴、活血祛痰的基础上考虑使用息风通络定悸之法。在此基础上,选择具有益气活血、祛风通络作用的徐长卿为君药,以石菖蒲、柴胡、黄芩、半夏为臣起到清热化痰、祛湿通络作用,以人参、麦冬、五味子、三七为佐加强益气养阴活血作用,以茯神、生龙齿为使加强化痰安神定悸作用,诸药合用组成王显教授自拟方——络风宁3号心律失常方,全方共奏益气养阴定悸、活血化痰宁心、祛风通络安神之效。

目前络风宁3号方已做成颗粒冲剂初步应用于临床,取得了较为满意的临床疗效。本课题组既往纳入符合入选标准的患者共6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31例),采用络风宁3号方口服治疗,对照组(30例),采用心律平口服治疗,疗程均为4周,观察络风宁3号方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疗效及其对心脏自主神经功能的影响,结果显示,络风宁3号方不但能明显改善心悸、胸闷、气短等主症,还对具有典型风证特点的兼症,如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及反复发作等表现有显著治疗作用,间接佐证了络风内动理论在频发室性早搏病机描述中的合理性。此外,络风宁3号方尚可减少24 h动态心电图的室性早搏总数,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有显著疗效。同时通过观察患者的心率变异性来评估心脏自主神经系统的调节功能,发现络风宁3号方能明显提高全部窦性RR间期标准差(SDNN)、全程相邻窦性RR间期的差值均方根(RMSSD)、窦性相邻RR间期差值≥50 ms的心搏数所占百分比(RNN50)。因此推测,络风宁3号方可能是通过提高频发室性早搏患者的迷走神经张力,抑制交感神经活性,改善心脏自主神经功能而发挥抗心律失常作用。结合络风宁3号方对频发室性早搏患者最慢心率无明显影响,初步看出络风宁3号方具有良好的安全性[31]。

为了进一步明确络风内动病机理论在心律失常发生发展中的合理性,本课题组选择2012年1月~2014年2月行射频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98例进行分析,观察入选患者射频消融术前、术后1周、术后4周的中医证候分布及其演变规律,结果发现,房颤射频消融治疗前中医证候分布为气阴两虚证18例(18.3%),气滞血瘀证8例(8.2%),心肾不交证7例(7.1%),肝肾阴虚证10例(10.2%),阳虚湿阻证3例(3.1%),络风内动证52例(53.1%)。射频消融治疗后1周中医证候分布为气阴两虚证24例(24.5%),气滞血瘀证24例(24.5%),心肾不交证9例(9.2%),肝肾阴虚证18例(18.4%),阳虚湿阻证4例(4.1%),络风内动证19例(19.3%)。射频消融术后4周中医证候分布为气阴两虚证20例(20.4%),气滞血瘀证11例(11.2%),心肾不交证10例(10.2%),肝肾阴虚证13例(13.3%),阳虚湿阻证3例(3.1%),络风内动证41例(41.8%)。从上述中医证候演变规律中可看出,房颤射频消融术前中医证候分布以络风内动证为多,气阴两虚次之,可见络风内动是心律失常发生发展中的重要病机之一;术后1周络风内动证减少,气滞血瘀证增多,原因可能为术后房颤律转为窦律后突发突止等症状消失,风象不再,故络风内动证比例明显下降;术后4周络风内动证呈现再度增多趋势,这与房颤射频消融术后复发,风证再现密切相关。此外,筛选出射频消融术后仍符合络风内动证的患者41例,分为治疗组21例(胺碘酮0.2 g 1/日加用络风宁3号颗粒剂口服),对照组20例(常规服用胺碘酮0.2 g 1/日),治疗4周,观察络风宁3号方对射频消融术后房颤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结果统计显示,在中医证候改善方面,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1.0%,对照组为40%,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单项中医症状疗效积分比较,组间在心悸、气短、乏力、突然发病、时作时止及舌脉改善方面有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说明络风宁3号方在改善中医证候上具有独到优势;在复发率方面,治疗组房颤复发4例(19%),对照组房颤复发7例(35%),两组无显著差异(P>0.05);安全性方面,治疗后血常规、肝肾功能、生化、甲状腺功能等安全性指标未见明显异常,说明络风宁3号方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且对复发率无明显影响[32]。

目前络风宁3号方的进一步研究正在进行中,快速性心律失常络风内动证中医诊疗专家共识也在草拟阶段。今后一段时间将开展更多大样本、多中心的临床研究来确证络风内动病机理论在快速性心律失常中的合理性,明确祛风通络法在心律失常治疗领域中的有效性,为中西医结合多靶点防治心律失常提供新的思路。

5 展望

前期大量的临床与基础研究已初步证实络风内动病机理论的合理性,以祛风通络为大法组成的络风宁系列方剂也在临床使用中显示出了明显的优势。我们将进一步创新和完善络风内动理论体系,将络风内动病机理论与气血相关理论紧密结合起来,借助现代先进的技术手段,通过宏观至微观分层次的深入研究,揭示气血相关理论和络风内动理论的微观生物学基础,为络风内动病机理论提供更多的科学依据。与此同时,尽快完成络风内动病证结合动物模型的构建,从动物整体实验和细胞分子水平探讨络风宁系列方剂的有效性及作用机制。近期正积极创制络风宁4号方(降压方)、络风宁5号方(肾络风动男科方)、络风宁6号方(肠络风动方)以及络风宁7号方(络损神伤焦虑抑郁方),力争将具有确切疗效的络风宁系列方剂以多种形式推广于临床,为广大心血管病患者带来福音。

[1] 王显,胡大一,沙鸥. 复方丹皮酚滴丸对90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血浆炎症标志物的影响[J]. 中国中西结合杂志,2008,10(5):8-10.

[2] 谢予朋,王显,孙晓迪,等. 络衡方对高血脂大鼠血液流变学的实验研究[J]. 解放军药学学报,2012,28(6):495-8.

[3] 王显,赵怀兵,胡大一. 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2):99-102.

[4] Wang X,Zhang C,Yang R,et al. Clinical study of the hypothesis of endogenous collateral wind on acute coronary syndrome:A Review[J]. Afr J Tradit Complement Altern Med,2014,11(1):121-6.

[5] 王显,杨巨成. 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假说及实践[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2,1(9):19-22.

[6] 王显,杨巨成. 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假说再认识[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2,1(10):8-10.

[7] 王显,胡大一. 急性冠脉综合征“络风内动”假说临床研究[J]. 中华中医药杂志,2008,23(3):204-8.

[8] WANG Xian,LIN Zhong-xiang,GE Jun-bo,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Syndrome Type and Coronary Arteriograph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J]. CJIM,2003,9(2):116-9.

[9] 王显,胡大一,沙鸥. 中医络风内动证的病变特征和炎症标志物的检测[J]. 心脏杂志,2008,6(10):235-8.

[10] 王显,胡大一,沙鸥. 中医络风内动证血管内超声的病变特征[J].心脏杂志,2009,21(1):88-91.

[11] Gurvitch R,Lefkovits J,Warren RJ,et al. Clinical outcomes of drug-eluting stent use in patients with S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J]. Int J Cardiol,2010,143(3):283-8.

[12] Stone GW,Lansky AJ,Pocock SJ,et al. Paclitaxel-eluting stents versus bare-metal stents in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J]. N Engl J Med,2009,360(19):1946-59.

[13] Vecih Oduncu,Ayhan Erkol,Ibrahim Halil Tanboga,et al. Late bare metal stent thrombosis[J]. Turk Kardiyol Dern Ars-Arch Turk Soc Cardiol,2010,38(6):422-5.

[14] 李春江,吴言,张成举,等. 砷涂层支架置入后的血管组织相容性[J].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18(12):1914-9.

[15] Heldman AW,Cheng L,Jenkins,et al. Paclitaxel stent coating inhibits neointimal hyperplasia at 4 weeks in a porcine model of coronary restenosis[J]. Circulation,2001,103(18):2289-95.

[16] 王显,赵怀兵,胡大一. 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对培养的兔血管平滑肌细胞和内皮细胞增殖与迁移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2):65-9.

[17] 王显,赵怀兵,胡大一,等. 紫杉醇水蛭素复合物微孔载药支架对兔腹主动脉内膜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09,1(2):103-6.

[18] 张卫国,张志善. 丹皮酚抗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与抗膜脂质过氧化作用[J]. 药学学报,1994,29(2):145-8.

[19] 李后开,戴敏. 兔动脉粥样硬化模型的建立及丹皮酚药物作用的实验研究[J].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2005,12(3):129-30.

[20] 戴敏,刘青云. 丹皮酚对脂质过氧化反应及低密度脂蛋白氧化修饰的抑制作用[J]. 中国中药杂志,2000,25(10):625-7.

[21] 贾乙,李晓辉. 炎症因素在泡沫细胞形成中的作用及三七皂苷对其影响[J].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05,27(10):972-4.

[22] 李阳,谢予朋,闫荟,等. 人脐静脉内皮细胞的补体攻膜复合物C5b-9模型建立[J]. 中国药理学通报,2013,29(9):1317-20.

[23] 李阳,孙世光,谢予朋,等. 徐长卿提取物对损伤内皮细胞中乳酸脱氢酶、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活性的影响[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28):10-2.

[24] 谢予朋,李阳,孙晓迪,等. 中药活性成分抑制补体系统的研究进展[J]. 中国医药导报,2013,10(33):28-31.

[25] 谢予朋,李阳,孙晓迪. 安息香提取物对损伤内皮细胞中乳酸脱氢酶、肿瘤坏死因子及白细胞介素-8活性的影响[J]. 中医药导报,2014,20(1):6-7.

[26] 王子辰.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的络衡滴丸的安全性评价[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27] 杨然,朱海燕,赵明镜,等. 基于单核-巨噬细胞炎症模型的络风宁1号抗炎机制初探[J]. 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10):1240-3.

[28] 杨雪卿,李雪峰,王显,等. 络风宁2号方对心肾综合征患者的作用[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6):635-8.

[29] 杨雪卿,李雪峰,王显,等. 络风宁2号及其拆方对心肾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 中医杂志,2013,54(23):2024-7.

[30] 李雪峰,杨雪卿,王显,等. 络风宁2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J]. 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5):510-2,539.

[31] 郑相颖. 基于络风内动病机学说的络风宁3号方治疗频发室性早搏的临床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32] 刘江波. 心房颤动射频消融术前后中医证候演变规律及络风宁3号方干预研究[D].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2014.

本文编辑:姚雪莉

R28

A

1674-4055(2016)09-1132-05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81273913)

1100700 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东直门医院;2100700北京,北京中医药大学心血管病研究所

王显,E-mail:wx650515@163.com

10.3969/j.issn.1674-4055.2016.09.39

猜你喜欢

风药支架
支架≠治愈,随意停药危害大
给支架念个悬浮咒
东垣倡风药在脾胃病中的运用溯源
右冠状动脉病变支架植入后显示后降支近段肌桥1例
前门外拉手支架注射模设计与制造
基于“开玄府,通络脉”理论探讨风药泄浊化瘀在痛风性关节炎治疗中的应用
运用风药治疗泄泻理论浅析
风药治疗崩漏溯源及运用举要
治疗偏头痛用风药
风药在中医外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