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外美容医学最新研究与进展(八)
—— 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的研究

2016-01-24李荟元摘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整形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陕西西安710032

中国美容医学 2016年8期
关键词:汗腺鳞状脐带

李荟元 摘译(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整形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32)

国外美容医学最新研究与进展(八)
—— 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的研究

李荟元 摘译
(第四军医大学西京整形医院全军整形外科研究所 陕西 西安 710032)

生长因子与创伤修复的研究:①在糖尿病鼠模型上胆红素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血管新生而促进皮肤伤口愈合;②通过抗CD147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来治疗鳞状细胞癌;③柚皮苷软膏通过对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和生长因子的调节促使鼠伤口的愈合;④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对来自人脐带的基质干细胞分化为汗腺样细胞的作用。

生长因子;创伤;修复;愈合;炎性反应;基质干细胞

整形美容

1 在糖尿病鼠模型上胆红素通过调节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血管新生而促进皮肤伤口愈合

以往的研究已查明,胆红素(Bilirubin)有促进皮肤伤口愈合的作用。作者推测, 在糖尿病鼠的模型上,胆红素通过调节促进伤口愈合的生长因子和抗氧化作用,呈现促伤口愈合的功效并呈时间的依赖性。

在采用链脲霉素(streptozotocin)诱发的Wastar糖尿病鼠伤口模型上,分两组进行研究:对照组对伤区只用不含药物的基质;治疗组伤口用胆红素油膏(0.3%)。并在治疗后的3、7、14和19d,检查伤口愈合的程度,并取组织测定缺氧诱导因子(hypoxia inducible factor-1 alpha,HIF-1à)、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SDF-1a、TGF-β1、TNF-a和IL-10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水平。并检测IL-1β和MMP-9的mRNA水平。用免疫组化法和天狼猩红苦味酸染色,分别查明CD-3和胶原,组织学上采用H&E染色法检查。

结果:采用胆红素处理的糖尿病鼠伤口闭合率,从伤后7d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HIF-1a、VEGF、SDF-1a、TGF-1β、IL-10的mRNA及蛋白表达的水平,在第3、7、14天都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治疗组的TNF-a、IL-1β及MMP-9则明显减少。组织学上治疗组见胶原沉积、血管的生成明显增加。据此,使糖尿病鼠的伤口加速愈合。

[摘译自 Int Immunopharmacol,2016,30:137-149]

2 通过抗CD147抑制表皮生长因子受体来治疗鳞状细胞癌

进行性皮肤鳞状细胞癌(SCC)是一种恶性皮肤肿瘤,有关其病因及生理病理特性还不十分了解。CD147和表皮生长因子受体被认为是其癌病因学的重要靶点。但对其具体机制了解甚少。

本文作者选取多个鳞状细胞癌的细胞系(Colo-16、SRB-1和SRB-12)进行体外实验研究。用不同量的抗CD-147单克隆抗体(0、50、100、200μg/mL)或者用siRNA抗CD147(SiCD147)进行处理。采用抓伤伤口愈合模型,观察细胞的增殖、细胞的迁移及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在活体研究中,采用Colo-16进行异种移植。并用CD147mAB(150μg,i.g/每周)处理。

结果:在实验模型上,用抗CD147(200μg/ml)处理者,与对照组相比较,所有细胞系增殖都明显减少。加之,用抗CD147(200μg/ml)处理者,所有细胞系的迁移率和伤口关闭率都比对照组平均减少43%。并有统计学差异。Colo-16SiCD147的表达也有类似的使细胞增殖及伤口关闭减少的作用。抗CD147抗体的治疗和siRNA介导CD147的减少,两者都使EGFR蛋白表达减少,并且有相应的磷酸化蛋白激酶B(pAKT)的下调。在活体实验中,抗CD147抗体的治疗和siRNA介导CD147的减少,肿瘤的生长都明显受到抑制。

结论:在体外及活体实验研究中,都查明,抑制、下调CD147在鳞状细胞癌中的表达,可以抑制癌的恶性程度,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改变表皮生长因子的表达有关。

结果提示:在治疗进行性皮肤鳞状细胞癌时,CD147可能是一个靶向的目标。

[摘译自 Head Neck, 2016,28:247-252]

3 柚皮苷软膏通过对炎性反应,细胞凋亡和生长因子的调节促使鼠伤口的愈合

伤口愈合是一个连续复杂的生理病理过程,它包括:炎性反应,组织增殖,组织重修的过程。柚皮苷(Naringin)是一种黄烷酮糖苷(flavanone glycoside),具有对各种氧化炎性反应和生长因子的调节性能。本文目的是,查明柚皮苷软膏(Naringin Ointment formulation, NOF)对伤口愈合的影响。

方法:用含有1%、2%或4%(W/W)的含有柚皮苷的石蜡油基,查明其物理化学特性。应用切开性或切除性伤口愈合模型,局部应用上述不同浓度的NOF,每天一次,共20d。定期检测局部的分子学,生物化学和组织学参数的变化。

结果:在研究模型上,应用2%、4%的NOF处理者,伤口面积的缩小及上皮化的时间明显快于对照组。伤口的收缩也大于对照组,且均有统计学差异。用NOF后,氧化-亚硝基化张力(SOD、GSH、MDA、MPO和NO)明显恢复(P<0.05)。治疗后的张力强度、脯氨酸的含量及蛋白的含量都明显增加。TNF-α、IL-1β、IL-6、IL-8、NF-κB、smad-7、和Bax mRNA 表达明显下调。而NOF使polymerase gamma (pol-γ)、smad-3、VEGF、TGF-β和I型胶原的mRNA明显上调(P< 0.05) 。组织学上的改变与NOF的其他功效一致。

结论:柚皮苷软膏通过下调炎性因子(NF-κB,TNF-α,and ILs),细胞凋亡 (pol-γand Bax)和上调生长因子(VEGF and TGF-β)表达,促进I型胶原的表达,诱导血管新生而促进伤口愈合。

[摘译自 Pharm Biol, 2016 , 54(3):419-432]

4  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对来自人脐带的基质干细胞分化为汗腺样细胞的作用

人脐带源的基质干细胞与来自人骨髓的基质干细胞相比较,具有更强的增殖潜能和较低的免疫阻抗性,而且能分化出具有更多功能的细胞。有多种调节因子、包括角质形成细胞因子(KGF)影响皮肤附件的再生。过去的研究发现,某些介质可促使人脐带源的基质干细胞分化出汗腺样细胞。虽然,它在伤口愈合过程中的作用已有所了解。但对人脐源基质干细胞中KGF的作用并不甚了解。

作者发现,KGF在汗腺样细胞中有表达,并且认为KGF可以诱导人脐带源的基质干细胞分化出汗腺样细胞。这种现象在活体免疫缺陷鼠严重烧伤模型上,治疗21d后有稀疏的汗腺样细胞功能的恢复。而对照组则无此现象。

结果提示:角质形成细胞生长因子,有促使来自人脐带的基质干细胞分化为汗腺样细胞的作用。

[摘译自 Stem Cells Transl Med, 2016, 5(1):106-116]

R622

A

1008-6455(2016)08-0116-02

猜你喜欢

汗腺鳞状脐带
足部小汗腺汗管纤维腺瘤1例并文献复习
汗藏哪儿了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口腔鳞状细胞癌中PD-L1的表达与P16、HPV感染以及淋巴结转移关系分析
脐带先露与脐带脱垂对胎儿有影响吗
小汗腺汗囊瘤六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胎儿脐带绕颈,如何化险为夷
天热时,为什么狗会吐舌头?
细胞角蛋白14和P16在宫颈病变组织中的表达及其诊断价值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FOXC2、E-cadherin和vimentin的免疫组织化学表达及其与血管生成拟态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