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顺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2016-01-24刘利陈任安张静宜李国辉肖芳严学倩

浙江临床医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医患

刘利 陈任安 张静宜 李国辉 肖芳 严学倩

顺应现代医学模式转变 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培养

刘利陈任安张静宜李国辉肖芳严学倩

当今社会,医患关系处于日趋紧张的状态,相关部门数据显示,2014年全国发生医疗纠纷11.5万起,而究其原因,有社会舆论导向、医生本身、患者等诸多方面的综合因素。但任何问题的产生均具有两面性,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医患之间缺乏良好的沟通,产生误解,造成患者对医生的不信任,并将这种不良情绪不断放大,最终导致医患纠纷,甚至上演恶性事件。因此,良好的沟通能力是诊断、治疗、治愈疾病的基础。在新形势下,仅拥有课本知识并不能成为一个优秀医生。医患沟通能力是一种核心的临床能力,是缓解医患矛盾、构建和谐医患关系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因此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已成为我国众多医学院校关注的焦点和重要的教学任务。

1 医患沟通的必要性

医患关系是指在医学实践活动中产生和发展,以医疗工作为基础、道德为核心、法律为准绳的一种特殊的医学人际关系[1]。而医患沟通指在医疗卫生和保健工作中,医患双方围绕伤病、诊疗、健康及相关因素等主题,以医方为主导,通过多途径的交流,科学地指导患者的诊疗,建立双方相互尊重、理解和信任的医患关系[2]。医患关系是一种复杂的人际关系,而医患沟通能力是这一复杂关系的核心部分。然而,在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中,专业知识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仍是教育之重,而常忽略医患相处、医患沟通方面的培养,虽然随着医学教育模式的转变,目前各大院校已开展了包括艺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医学法学等相关课程,但对于这些课程所投入的教育资源仍极其稀少,且大部分课程为选修课,教学内容枯燥乏味、课时短、课程要求低,并不能真正达到教育目标。大部分医学生在走向临床工作岗位时,几乎是不具备医患沟通能力的,他们只有在临床工作中不断积累经验,提高沟通能力。

随着对医学发展的认识日趋理性和全面,现代医学模式已经由以往的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提升,这就决定了医学的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相互渗透融合的综合性质。因此,以往的以疾病为中心的医患关系正向以患者为中心、以健康为目的服务关系转变。这就要求医学生不仅要熟练掌握专业知识技能和先进的医疗技术,而且还应具有厚重的人文素养,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及医患沟通能力。高等医学教育的任务是适应社会发展,培养品德高尚、学识渊博、医术精湛、身心健康的高素质的现代医学人才,其中良好的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医生不可缺少的条件。作为“全球医学教育最低基本要求”之一的交流能力[3]——医患间的交流沟通越来越成为医学教学中的必须而且至关重要的环节。

2 改变教学方式,提高医患沟通能力

医患沟通技能教育在西方国家的医学院校中已有悠久的历史,西方医学院校非常重视培养临床医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专门开设医患沟通系列课程。如在英国的许多医学院校有医患沟通、医生与患者相处的能力及如何告诉患者坏消息、情商教育等课程。在美国的医学院校普遍开设了与患者沟通,患者、医患沟通的艺术等课程[4]。我国医学院校虽也有开设医患沟通相关课程,比如高等医学教育、医学伦理学、医学心理学等,但这些授课内容普遍比较枯燥,较难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积极性,且这类课程教学内容大多是理论性教学,教员大多并无临床实际相关经验,而且这类课程考核要求较低,无法达到开设这类课程的预期目标。鉴于医患沟通教育的重要性,可以改变教学方式,采取情景模拟、角色扮演、案例讨论等方式,而并不是拘泥于理论教学,比如可以设定一个临床疾病,告诉学生该疾病目前需要的治疗方式,然后让学生作为医生向家属交待该治疗如何实施、相关风险等,然后根据沟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纠正,由此给学生留下深刻印象,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少走弯路。此外,可以借鉴西方国家教育经验,开设情商教育、医患沟通艺术等课程,专门教授学生谈话的艺术、沟通的技巧等更为实用的临床技能,掌握好交流语言的艺术性,提高语言交流的知识性、通俗性、灵活性和亲切感。不同的语言、不同的语气,形成的沟通效果截然不同。应明确、清楚、使用患者理解的语言说明其疾病的性质,以及建议采用的治疗的好处和危险,帮助患者作出与其价值和信念一致的选择。同时,还可将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标准化患者等多种教学方法教学应用于医患沟通教学,可以使接受医学教育的医学生不仅接受课本知识,还在实践中体会医患沟通的具体内容,加深了对医患沟通教育的理解,达到教学目的[5-6]。

3 建立并完善考核机制

考核是医学教育中的重要内容,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约束学生学习行为的重要法宝,同时也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果的重要手段。因此,在发展多样的教学方式的同时,也要建立完善的医患沟通技能考核机制。并将此作为一个医学生是否合格,是否能够踏入临床的一个重要标准。在1999年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IME)制定的“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所必须具备的七项基本素质之一。除了对学生问诊技巧、体格检查、专业知识、操作技能进行考核外,还可以通过设定不同的临床情景模式及评估量表,要求学生在不同的情境模式下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医患沟通,从而综合评判其沟通技能。为进入临床实践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4 加强医学生的法律法规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

基于医患关系的特殊性,医患双方的行为是受到法律约束的,随着医疗法规的逐渐完善,我国已颁发了《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侵权责任法》等相关法律法规,涉及整个诊疗过程。但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医学院校对医学生法律知识教育严重滞后,致使医学生法律意识淡薄,因此,应在教学过程中开展法律法规教育。通过学习相关法律知识,不仅可以约束医生的诊疗行为,做到依法行医,规范诊疗行为,尊重患者的知情同意权及隐私权,同时也是保护医生自我权益不受侵犯的重要途径。只有学好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才能保护好医生自己,同时也能避免发生不必要的医疗纠纷。

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医患沟通的基础。在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一切为了患者、为了患者一切、为了一切患者”的道德宗旨,遵守“ 救死扶伤,实行社会主义人道主义”的行业准则,不断提高学生的医德境界、道德情感、道德责任、道德良心和职业荣誉感[7],富有爱心及同情心的对患者进行人性化治疗。要耐心倾听患者的心声,了解患者的心理需求,建立医患间的信任关系,从而更好地进行医患沟通及诊疗。

5 掌握医患沟通原则,加强沟通技巧训练

医患关系和谐的关键在于医生应掌握医患沟通的原则,可归纳为“一个要求、两个技巧、三个掌握、四个留意、五个避免、六个方式”[8]。一个要求:诚信、尊重、同情、耐心。两个技巧:倾听,多听患者和家属说几句;介绍,多对患者和家属说几句。三个掌握:掌握患者的病情、检查结果和治疗情况;掌握患者医疗费用情况;掌握患者及家属的社会心理状况。四个留意:留意沟通对象的情绪状态;留意受教育程度及对沟通的感受;留意沟通对象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对交流的期望值;留意自己的情况,学会自我控制。五个避免:避免强求沟通对象即时接受事实;避免使用易刺激对方情绪的语气和语言;避免过多使用对方不易听懂的专业词汇;避免刻意改变对方的观点;避免压抑对方的情绪。六个方式:一是预防为主的针对性沟通;二是交换对象沟通;三是集体沟通;四是书面沟通;五是协调统一沟通;六是实物对照讲解沟通。在把握这个原则的基础上,加强医学生医患沟通技巧的培养和训练,鼓励医学生多与患者接触,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进一步提高自身的职业道德修养及沟通技能,为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做好准备。

总之,医患沟通已成为目前临床诊疗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医护人员每天要花大量的时间与患者沟通病情、诊疗方式等细节问题,良好的医患沟通有利于临床诊疗过程的顺利进行,减少不必要的医患纠纷,缓解医患矛盾。也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9]。医患沟通能力是医学生必须具备的一种基本技能,加强医学生的医患沟通技能的培养,是现代医学发展的需要,目前医患沟通在医学生教育中已引起了重视,但尚未形成完整系统的教育体系,需要学校、医院、实习医师自身等多方面的努力,需要在实践中不断研究、总结和提高。

[1]张露红,杨宣.浅谈医学生医患关系认知教育.教育与职业, 2011, 30:186-187.

[2]金慧,徐丽.论医学生医患“交往技巧”能力的培养.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2012, 33(23):65-66.

[3]陈刚.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国外医学:医学教育分册, 2002, 23(2):1-5.

[4]张师前,沈祥芹,纪春岩.加强对临床医学生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中国医疗前沿,2007,13(2):28-29.

[5]陈国栋,匡睿,姚楠,等.PBL联合SP教学法在医学生医患沟通教育中的应用.西北医学教育,2015,23(5):749-752.

[6]周倩慧,王枫,林晖,等.标准化患者参与医患沟通技能课程教学及其效果评价.中华医学教育杂志,2015,35(4):576-579.

[7]罗飞,张泽华,侯天勇.加强医患沟通能力培养提高临床实践教学质量.检验医学与临床,2013,10(7),901-902.

[8]戴正庆,许伟,倪衡建.加强实习医生沟通技能培养探讨.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6,8:41-42.

[9]解晓明,高卓平,刘元平.加强医患沟通是构建和谐医患关系的保障.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10,17(1):71-73.

710038 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血液科

猜你喜欢

医学教育医学院校医患
微课教学模式在医学院校健美操课程中的实践研究
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的逻辑起点——读《地方高等医学院校发展战略研究》有感
提升医学教育能级 培养拔尖创新人才
2019年第一批口腔医学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
关于医学院校医用英语教学的几点思考
医学院校内药用植物园规划与建设初探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缺了人文课程 医学教育不完整
一句“咱妈的病”让医患成为一家
解开医患千千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