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参多酚酸盐在预防脓毒症患者微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2016-01-23冯丽霞
赵 璟,冯丽霞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丹参多酚酸盐在预防脓毒症患者微血栓形成中的应用
赵 璟,冯丽霞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河南 南阳 473000)
目的探讨丹参多酚酸盐在预防脓毒症患者微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脓毒症患者94例,病例收治时间在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间,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预防微血栓形成,比较两组患者的微血栓形成率与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TT(凝血酶时间)、D-D(D-二聚体)、BLA(血乳酸)指标。结果①观察组有1例微血栓形成病例,发生率为2.13%,对照组有8例微血栓形成病例,发生率为17.02%,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观察组治疗后的BLA、PLT、D-D、TT、FIB、APTT、PT指标改善效果与对照组相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多酚酸盐在预防脓毒症患者微血栓形成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该药物能够促使脓毒症病患的凝血状态得以改善,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丹参多酚酸盐;脓毒症;微血栓
脓毒症,所指的就是因感染所诱发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在脓毒症发生过程中,凝血系统发挥了很大作用[1]。为了防止脓毒症患者微血栓形成,临床必须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丹参多酚酸盐具备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抗氧自由基、改善微循环等功能,在预防脓毒症患者微血栓形成中有着重要作用[2]。本文主要分析丹参多酚酸盐在预防脓毒症患者微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选取我院收治的94例病患进行研究,现作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以我院收治的94例脓毒症患者(2013年1月至2015年9月间)为研究对象,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有47例患者。对照组采取常规预防措施,男病患25例,女病患22例,年龄在34至73岁间,平均(46.19±7.26)岁。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预防微血栓形成,男病患26例,女病患21例,年龄在33至74岁间,平均(47.54±7.75)岁。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上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常规处理。给予抗感染、液体复苏、控制感染源等常规处理,必要情况下,给予加压类药物、机械通气、选择性给予糖皮质激素为患者进行治疗。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丹参多酚酸盐(上海绿谷制药有限公司)预防微血栓形成。取200mg丹参多酚酸盐为患者静脉滴注,每天1次,共用药1周。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用药前后的PT(凝血酶原时间)、FIB(纤维蛋白原)、AP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PLT(血小板计数)、TT(凝血酶时间)、D-D(D-二聚体)、BLA(血乳酸)指标变化情况,并记录微血栓形成发生率。
1.4 统计学方法
经统计软件(SPSS15.0)分析数据统计结果,计数资料利用x2检验表检验,计量资料利用t检验表检验,P<0.05表明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患者微血栓形成发生情况分析
通过研究得知,观察组有1例微血栓形成病例,发生率为2.13%,对照组有8例微血栓形成病例,发生率为17.02%。观察组微血栓形成率低于对照组,经t检验,t=4.424,对比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的相关指标分析
经研究发现,治疗前,观察组患者的BLA治疗前为(4.69±0.62)、PLT治疗前为(89.53±27.43)、D-D治疗前为(1.3 7±0.6 7)、T T治疗前为(28.39±3.84)、FIB治疗前为(1.56±0.31)、APTT治疗前为(43.79±5.27)、PT治疗前为(17.79±3.15);对照组患者的BLA治疗前为(4.48±0.83)、PLT治疗前为(90.09±27.68)、D-D治疗前为(1.5 0±0.6 5)、T T治疗前为(28.75±3.36)、FIB治疗前为(42.01±6.02)、APTT治疗前为(42.01±6.02)、PT治疗前为(18.59±2.46)。指标对比无差异,经t检验,数值分别为:1.390、0.100、0.955、0.484、0.795、1.525、1.372,无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观察组的BLA治疗后为(1.84±0.36)、PLT治疗后为(162.85±28.54)、D-D治疗后为(0.44±0.20)、TT治疗后为(15.17±2.09)、FIB治疗后为(2.69±0.31)、APTT治疗后为(29.58±3.57)、PT治疗后为(12.18±2.36)指标改善效果与对照组BLA治疗后为(2.19±0.53)、PLT治疗后为(141.74±35.83)、D-D治疗后为(0.92±0.44)、TT治疗后为(18.57±2.73)、FIB治疗后为(2.09±0.43)、APTT治疗后为(32.09±4.68)、PT治疗后为(13.49±2.01)指标相较有明显差异,经t检验,数值分别为3.745、3.159、6.809、6.780、7.760、2.923、2.897,对比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脓毒症对人们的身体健康构成了较大威胁,该疾病的死亡率较高,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脓毒症患者存在微血栓形成的风险,为了降低患者微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临床必须采取措施预防微血栓形成的发生。有资料表明,丹参多酚酸盐在预防脓毒症患者微血栓的形成中具有良好的作用[3]。丹参多酚酸盐具备改善微循环、抗血栓的作用,在临床中的应用广泛。
对丹参多酚酸盐而言,丹参是其中最有效的成分,该药物有着抗氧自由基、抗脂质过氧化、改善微循环、抗血栓形成、抗血小板聚集的功效,对内皮素的释放、合成有着抑制作用[4-5]。该药物可使内皮细胞NO(一氧化氮)的释放增加,达到保护内皮细胞的目的,对凝血因子释放具有抑制作用[6]。
通过本次研究发现,观察组采用丹参多酚酸盐治疗后,患者的微血栓形成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用药后的BLA、PLT、D-D、TT、FIB、APTT、PT指标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这表明丹参多酚酸盐的应用对脓毒症患者凝血功能异常现象具有改善作用,且可以降低患者的微血栓形成发生风险。
综上所述,丹参多酚酸盐能够有效改善脓毒症患者的凝血功能异常现象,且可降低微血栓形成发生率,能够预防脓毒症患者微血栓形成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 李兵,段宝民,乔永红,等.丹参多酚酸盐对严重脓毒症/脓毒症休克凝血功能的影响[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4,33(03):201-203.
[2] 吴燕燕,孙煜,王易.丹参多酚酸盐活血化瘀作用的多元化药理作用[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2010,12(11):975-979.
[3] 宋燕青,徐向阳,孙仁弟.注射用丹参多酚酸盐的临床应用概述[J].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2,05(08):404-407.
R459.7
A
ISSN.2095-6681.2016.03.010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