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十三五”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2016-01-23严继昌

终身教育研究 2016年2期
关键词:十三五时期

严继昌



“十三五”时期高校继续教育创新发展的战略思考

严继昌

摘要:当前我国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挑战,企业大学的快速发展、职业教育集团的兴起冲击着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在线教育的发展态势、继续教育的融合趋势推动着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升级。在互联网时代,高校继续教育要紧紧抓住信息技术变革的契机,适应国家对网络教育和网络培训的政策变化,大力推进学历继续教育的慕课、微课建设,推进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建设。“十三五”时期,高校继续教育要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服务国家发展战略,重点在培养模式、培训内容、学习成果转换等方面,加快综合改革的步伐。

关键词:“十三五”时期;高校继续教育;三教融合;行业MOOC;终身教育立交桥

2016年3月22日,国务院正式颁布了“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其中明确提出未来五年,“大力发展继续教育,构建惠及全民的终身教育培训体系。……发展在线教育和远程教育,整合各类数字教育资源向全社会提供服务。建立个人学习账号和学分累计制度,畅通继续教育、终身学习通道,制定国家资历框架,推进非学历教育学习成果、职业技能等级学分转换互认”。围绕国家确立的这一战略目标任务,高校继续教育未来五年如何转型升级?如何加快综合改革、创新发展,这是摆在继续教育理论界和实践工作者们面前的重大问题。

一、高校继续教育发展面临的形势与挑战

(一)企业大学快速发展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冲击

当前企业大学发展迅猛。前世界500强当中,近80%的企业,拥有或者正在创建企业大学。2013年,我国企业大学数量超过了2 000所,近5 000万人接受了企业大学教育,涌现出华为、用友等一批国际一流水平的企业大学。到目前为止,企业大学的数量可能已经超过传统大学,成为未来职场教育及终身学习的主流。

在我国企业大学经历了三个发展浪潮。第一次浪潮是中国外企率先成立企业大学。1993年摩托罗拉中国区大学正式成立,中国大陆最早迎来“企业大学”这一全新企业培训的理念和形式;1997年西门子管理学院和爱立信中国学院先后成立,中国企业大学进入培育发展期。第二次浪潮是我国本土企业大学开始兴起。1998年5月,中国第一家本土企业大学海信学院正式成立。同年12月,海尔大学诞生,标志着企业大学创办的热潮正式拉开序幕。第三次浪潮是近几年,以民营企业为主导,反映了企业对培训价值的认同与期待。企业大学兴起是企业战略变革的必然产物。大型企业发展到快速增长期、稳健增长期、成熟期时就会考虑建立企业大学,它是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战略匹配工具。

中国的企业大学建设,不仅在数量上快速增长,而且进入了一个以标准为引领的新时期、新常态。2014年,亚洲企业大学联盟、科技部生产力促进中心和清华大学联合举办“企业大学评价标准”工作坊,由多国专家和企业大学校长讨论并正式发布《全球企业大学评价与评级标准》,受测企业大学认为标准接轨国际标准、适用范围广、指导性强、可落地操作,量化分析指标和测量准确客观。这将大大提升我国企业大学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继续教育包括学历继续教育和非学历继续教育,非学历继续教育又包括领导力培训、针对岗位的职业培训以及以满足兴趣、培养素质为指向的培训。其中,针对岗位的职业培训体量最大、任务最重,是我国劳动人口素质能力提升的主渠道。恰恰在这个领域里,企业大学的发展对高校开展培训空间的挤压作用非常明显。因为企业大学紧贴企业需要,其培训课程远比高校继续教育课程更有针对性、时效性、实用性。因此,企业大学的蓬勃发展,对高校继续教育的空间挤压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二)职业教育集团的兴起对高校继续教育的冲击

职业教育集团是职业教育发展的中坚。我国从党的十六大开始,连续三届党的代表大会都提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十八届三中全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2015年,《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为鼓励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国家将研究制定院校、行业、企业、科研机构、社会组织等共同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的支持政策;发挥职业教育集团在促进教育链和产业链有机融合中的重要作用;鼓励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牵头组建职业教育集团。目前,我国由高职院校牵头和高校牵头组建的职教集团已有数百个,而由产业联盟、中央企业和行业龙头企业组建的职教集团还非常少,但后者更能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也符合国家政策的导向。

形形色色的职教集团的兴起对普通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空间也有挤压作用。无论是企业大学还是职教集团都是建立在产教融合的基础上,对浮在半空中的高校继续教育的发展无疑是严重挑战,特别是使高校非学历教育的职后职业培训的发展空间越来越小。因此,普通高校继续教育必须主动融入职教集团才能拓展发展空间。

(三)在线教育发展已经成为世界趋势

从全球来看,在线教育发展异常迅猛,已经成为世界趋势,MOOC、微课、翻转课堂的出现,冲击着传统的高等教育。美国在网上至少学一门课程的学生,2011年已经达到32%,能够提供完整在线学习项目的大学,已经上升到62%。在线课程的学习与增长率为75%,而传统的课堂学习的增长率才25%。美国的高校中,70%以上都认为在线教育是学校未来非常重要的一个战略措施。

我国高校一方面纷纷加入世界MOOC联盟,如清华、北大加入edx,上海交大、复旦加入Coursera;另一方面积极打造我国的大规模开放式在线课程平台,如清华大学的“学堂在线”,上海交大的“好大学在线”,以及适应地方高校教学水平的优质课程UOOC联盟等。

2014年11月15日,李克强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确定促进云计算创新发展措施,培育壮大新业态、新产业,并将在线教育列为重点打造的新业态、新产业之一。互联网公司也开始全面介入在线教育,给这个行业注入了一股新鲜强大的推进力量。

在线教育会给传统教育带来三个层面的变革,第一层面:知识获取方式的变革,即人机结合的认知方式;第二层面:变革教学模式,利用技术建构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教学行为;第三层面:商业模式的变革,学习成本大幅降低。因此,在线教育方式适宜于利用业余时间进行自主学习的成人,在线教育融入继续教育成为必然。

(四)继续教育在加快三大融合

首先是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的融合。中国高等教育体系由普通高等教育体系、成人高等教育体系两个体系组成。1998年时,普通高等教育和成人高等教育可谓并驾齐驱。但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普通高等教育招生规模和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2015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达到40%,提前5年实现“纲要”目标。随着适龄人口的下降,2020年很可能会接近50%,2025年甚至会超55%。中国特色的两个高等教育体系正在加快融合,趋势很明显。伴随着两个高等教育体系的融合进程,普通高校,特别是教育部直属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迫在眉睫,要求重点大学成人教育与普通教育同质的呼声越来越大,高校应有思想准备。

其次是学历继续教育领域函授、夜大和网络教育的三教融合。一直以来,虽然这三种教育形式的教育对象都是面向从业人员,培养方向都是应用型人才,学习方式都是业余学习,但它们的教育政策是不同的。教育政策的不一致会带来质量低下、教育秩序混乱;同时也是造成网络教育招生过多、生师比过大的主要原因。学历继续教育可以保持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但对业余学习者必须加强网络学习支持,教育信息化应该覆盖所有教育。因此应该尽快进行信息化主导下的学历继续教育各种教育形式的整合,统一政策,使教育公平得到贯彻,办学秩序得到改善,培养质量得到关注!

最后是加快继续教育的产教高度融合。普通高校,尤其是普通本科高校,在专业学科方面有明显优势,但普通高校的教育脱离生产实际也是事实。教育应当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人的全面发展。国务院号召组建覆盖整个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就是要通过职业教育集团来实现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的高度融合。这对继续教育意义重大,普通高校(包括职业院校)的继续教育应主动融入覆盖整个产业链的职教集团,摆脱产教脱钩严重的发展困境,以更好地发挥社会服务的功能。

二、互联网时代继续教育发展的转型升级

(一)泛在学习将引领网络教育与网络培训新时代

现代远程教育是构筑知识经济时代人们终身学习体系的主要手段,是在我国教育资源短缺的条件下办好大教育的战略措施。信息技术的变革为发展继续教育注入强大动力,伴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4G技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的出现,泛在学习将成为学习型社会重要的学习方式。“泛在学习和智慧学习”时代即将来临,网络教育和网络培训市场需求旺盛、迅猛发展,这意味着以远程教育技术为教学手段和服务方式的继续教育机构,比如网络教育学院迎来新的发展契机。国务院2014年1月8日常务会议决定:取消利用网络实施远程高等学历教育的网校审批。取消审批以后,教育行政部门不再具有对网络教育的审批权。对新的网院、新的学习中心,没有审批权;对新的网络教育公共服务体系,也没有审批权。但是不审批不等于不管,而是改变管理方式,用加强事中、事后监管的方式来进行管理,放弃监管必然会引发混乱,损害了中国的远程教育。

取消审批权以后,继续教育转型必须做好以下几项工作:一是行政审批取消后,原则上所有高校都有资格利用互联网开展学历和非学历继续教育,原有68所现代远程教育试点高校的试点工作自然也就结束。其他高校只要办学条件具备,无须审批都可以利用互联网开展学历继续教育。二是教育行政部门应做好对利用互联网开展学历继续教育的事中事后监管工作,不能放弃监管责任。三是可委托第三方机构对有意愿或已利用互联网开展学历继续教育的高校开展办学条件的评估,对没有教学平台、没有教学资源积累、没有校内网络教育实践的高校,中止其依托互联网面向社会举办学历继续教育的行为。四是取消网校行政审批后,无论是办学秩序的维护还是学习中心的监管,相关高校都是第一责任单位。因此高校要把继续教育人才培养纳入学校的整体人才培养体系,作为学校办学质量的一部分,接受教育行政部门对其整体的质量评估。五是对设立校外学习中心不再进行审批。但高校要向学习中心所在地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备案,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应尽监管义务。

(二)大力推进学历继续教育中的慕课、微课建设

慕课、微课是互联网时代在线教育的产物。慕课、微课的发展必须遵循在线教育的规律和规则。开放、参与、互动是互联网的核心价值,“在线”才会有“参与”和“互动”,以往的网络教育、远程教育都没有反映互联网时代的价值,在线教育最体现“互联网+教育”的本质。在线教育的核心是在线,在线是实施教学过程的基础。在线教育互动体现在三个层面:一个是教师和学生的在线,一个是学生和学生的在线,还有一个是资源和学生的在线。我一直认为中国的在线教育教学模式、人才培养模式和欧美国家是不同的。中国的在线教育一般来说是这样的,教师将自己的教学内容、思路、方法经过精心设计,内化到教育资源里,然后把资源放到网上,让学生直接在线学习。教师通过间接途径获取学生的学习信息,虽然有教学平台,但绝大部分高校都没有做好大数据分析并有效地指导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导教。教师做完资源后,教学活动和教师好像没有什么关系了。这种在线教育很容易造成教与学的信息严重不对称,教师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不了解,如何保证教学质量?只是资源堆积而没有教学过程发生的教育,不是在线教育。那么,在线教育尤其是在线继续教育中的慕课、微课应如何建设?

首先来看慕课。慕课的核心价值,我认为有两个:一个是开放,第二个是横向整合。我认为横向整合意义更大,慕课迫使高等教育从传统的纵向整合转化成横向整合,使得教学过程和学习过程以庞大的规模与校园分离,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兴趣和人生战略从网络上选修各种课程,将来还能获得不同的学位、证书。这种超越具体校园的横向整合教育模式很可能会改变高等教育的格局。这对中国来讲意义更大,因为中国的高等教育都有围墙。在我看来,建设慕课的价值取向是:内容的精品化和碎片化;学习的趣味性和主动性;受众的广泛性和公平性;教育低成本和高效益。慕课的精髓实际上就是八个字:合作共赢、开放共享。

再看影响非常大的“微课”。微课既可以在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等学校教育领域中发挥重要作用,也可以在成人教育、各类培训等继续教育领域中发挥作用。它在不同教育类型、不同教育层次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在学校教育中“微课”的作用更多的体现在素质教育和难点、重点的辅助教学方面。而在继续教育领域其应用价值更为明显。目前,我国的微课属于素质教育和中小学教学的居多,专业教育和高等教育的偏少;知识点讲授型的居多,有“互动”和“参与”的偏少。这些微课严格意义说来算不上是互联网产品,没有“参与”和“互动”的微课意义不大,也不能在专业教育,尤其在学历继续教育中广泛应用。一个好的适合于在互联网学习的微课应该是每次学习都能完成一个完整学习过程的微课,“完整学习过程”是指“学、测、评、导”一体化的过程。

对于学历继续教育来说,如何使成人在碎片时间里学习有成效?如何解决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就感?这才是我们应当重点关注并着力要去解决的问题。因此慕课建设也好,微课制作也罢,回归教育本质,用心服务学生最重要。体现教学过程、重视学习支持服务,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遵循在线教育规律才能充分发挥它们的潜能。

(三)大力推进资源开放和在线教育联盟建设

继续教育的主要任务是在覆盖各行各业的劳动人口素质技能提升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因此,依托高校的专业学科优势,结合国家大力发展在线教育和职教集团的契机,加快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升级,通过行业MOOC来促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非常重要。

在我看来,面向行业的MOOC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大力推动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其中,最重要的是激发职业教育办学活力,探索组建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覆盖全产业链的职业教育集团需要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的高度融合,其中教育链中应该有中职学校、高职院校的任务,也会有高校继续教育的任务,还有企业大学、广播电视大学(开放大学)、公共服务体系及其他机构的任务。但产业链、人才链、教育链的融合不会自然形成,需要一个黏合剂,行业MOOC就可以对这三个链的融合起到黏合作用,围绕产业发展和人才需求把上述各种教育机构黏合在一起,实现资源共建共享、课程互选、学分互认,从而全方位地为产业链所需的人才链服务。

当前,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正着力推进由有行业背景的名校牵头,联合相同或相关学科的院校来共建行业MOOC。建设的行业MOOC有30多个,比如:北京师范大学(联合全国师范类院校)的“中国好老师在线行动计划”;中国农业大学(联合全国农业类院校)的“新农村新农民绿色培育e计划”;北京大学医学院(联合其他医科院校)的“全民健康教育e路前行计划”;中央财经大学(联合全国财经类院校)的“财经博学e课堂计划”;中国政法大学(联合全国政法类院校)的“依法治国e行动计划”;北京林业大学(联合全国10所林业类院校)的“生态学人e行动计划”;中国石油大学(联合全国石油院校)的“e起来,创造绿色能源新时代行动计划”;河海大学(联合全国水利水电类院校)的“水生态与水安全e行动计划”等。面向特定人群、特定任务的MOOC计划有:北京大学(联合有关高校、团委)的“新生代产业工人素质提升e计划”;清华大学(联合有关高校、企业)的“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发展e行动计划”;北京航空航天大学(联合有关高校)的“‘e路明灯’创业导航课程计划”;山东大学(联合有关高校)的“优秀执业药师能力提升e计划”;等等。行业MOOC建设,是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向和重大举措。

三、服务国家发展战略,谋求创新发展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中明确指出:实现“十三五”时期发展目标,破解发展难题,厚植发展优势,必须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作为我国“十三五”时期,乃至更长时间里发展思路、发展方向、发展着力点的重要体现,这五大发展理念同样也是我国继续教育、远程教育创新发展的根本引领。谋划“十三五”时期工作,我们必须从五大理念出发,研究需要破解的难题,明确发展目标和任务,行使有效的措施。正如教育部职成教司刘建同副司长所说:要把创新发展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要把协调发展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基本要求,要把绿色发展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新合力,要把开放发展作为远程教育的重要原则,要把共享发展作为远程教育发展的价值追求。我个人认为,远程教育最体现五大发展理念。首先创新点最多,第二是最讲发展的协调性,第三是远程教育成本最低,是最绿色的;此外,远程教育最讲开放和共享。远程教育是贯彻五大发展理念最彻底的一个教育形态。

(一)服务国家发展战略

在“十三五”时期,我们要进一步确立服务国家发展战略的意识。首先,要考虑如何服务党中央发展战略的实施,提高教育质量,助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互联网+”、中国制造2025以及“一带一路”等重大发展战略;要为转方式、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提供有效的支撑。其次,要关注国家发布的两个重大“工程包”。一个是新兴产业重大工程包,包括信息消费工程、新型健康技术惠民工程、海洋工程装备工程、高技术服务业培育工程、高性能集成电路工程和产业创新能力工程等六个工程。另一个是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工程包,包括轨道交通装备、高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工业机器人、新能源(电动)汽车、现代农业机械、高端医疗器械和药品六个部分。围绕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这个国家战略工程,发挥高校的学科优势,建设对应制造业上百个产业的行业MOOC,集聚资源,准备打一场“百团大战”,利用好这个发展契机,在服务人才链的“战斗”中,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中加快继续教育的转型与跨越。第三,要关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要围绕京津冀协调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区域优势产业转型升级、社会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等重大发展战略,加快融合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使得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的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集聚区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基础创新对接。

(二)加快高校继续教育综合改革

1.明确重点改革方向,加快三教融合

取消函授、夜大、网络教育的称谓,统称学历继续教育,统一培养目标、统一宽进严出培养机制、倡导信息化主导下的混合式培养模式、统一学费标准、统一采用学分制、统一学习年限要求、统一毕业证书、统一学信网毕业证书注册号。“融合”不是用网络教育取代函授、夜大,而是倡导线上与线下、课堂与实践、高校教师与行业专家相结合的混合式培养模式。将来融合之后,应着力解决五个问题,即:如何避免出现教与学的信息不对称;如何解决实践教学问题;如何解决边学边用、学以致用;如何使碎片化时间的学习有成效;如何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成就感。

我个人的思路是:(1)专业设置调整,应服务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要适应调结构、转方式的需要,要适应新常态、新业态、新产业发展的需要,要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地方经济社会的需要。在淘汰陈旧专业的同时,应该有新的适应于国家经济发展需要的新专业产生。(2)办学方向,应尽量面向行业办学。高校的专业学科,大多数对应于一个行业,要面向行业办学、面向行业招生,这是我们学历教育里面很重要的原则。只有面向行业招生,才能做到边学边用、学以致用,才能使学习的内容与生产、工作相结合,实践教学和应用型人才培养才能真正落实到位。(3)课程设置和改革要能够适应职场多样化的需求。例如,即便是面向行业办学,因为工种不同,课程内容需要模块化设置,以便教学中更灵活的选择;大量结合工作实际的案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虽然学习者有实际工作经历,仍须重视和加强实践教学,实践能力是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重要特色;教学课件微小化,强调“学、测、评、导”一体化,使学员能利用碎片时间学习,每次学习都能完成一个完整的学习过程,提高学习效率和激发学习兴趣。(4)改革考试方式,推行信息化考试方式和能力性考试方法。考试信息化能引导学习者提高信息素养,有效规避考场分散时考试作弊风险,比如网络教育公共基础课统考,是全国成人考试中信息化程度最高、最安全的一种模式。推进能力性考试、减少知识性考试,重点测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知识性考试内容要有,但不要死记硬背,重在知识应用。(5)教与学的方式改革,根据成人工作特点,推进移动学习、泛在学习、智慧学习,实现处处可学、时时能学;大力推进MOOC、微课等资源建设,推进翻转课堂教学。(6)生师比大的网络教育要用好云计算、大数据工具。加强形成性考核,鼓励和激发学生在线学习的积极性;通过云计算、大数据工具跟踪学生学习状态,用好大数据分析为教师导学活动提供支撑,着力解决“教”与“学”的信息不对称问题。(7)提倡实施扬长教育。对成人的恶补教育补不出创新火花,只会带来学习痛苦。只有发挥和张扬成人的长处,才会提高学习兴趣,产生创新热情。

2.围绕紧缺人才,开展教育培训

重点高校要瞄准《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的紧缺人才,积极主动地开展以下列六类人才为主要对象的继续教育、培训活动。即:培养一批善于治国理政的领导干部;培养一批具有现代管理知识和能力、市场开拓能力强的优秀企业家;培养一批世界水平的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工程师和高水平的哲学社会科学专家、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培养大批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培养大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带头人;培养大批职业化、专业化的高级社会工作人才。高校的专业本来就是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而设置的,因此,发挥普通高校学科与专业的覆盖优势,以更新知识和提高素质技能为重点,开展大规模的非学历非学位培训,助力学习型行业和学习型组织(机构、单位)建设,是普通高校继续教育、远程教育的发展方向,也是继续教育的光荣使命。

3.发展高端培训,向引导生活方式转型

高层次学员本身的精英特点和丰富的社会阅历决定了高端培训不能是简单的知识讲授型,而应该尽量有针对性地、个性化地满足学员在前沿知识、文化底蕴、管理技能、人脉拓展等多方面的需求,使高端培训成为高端学员的学习圈、交友圈和生活圈,进而成为学员在学习型社会的一种生活方式。为此,原有的以“名校、名师、名课程”等为优势和重点的讲授型培训,必须向着重提供学习、交友等多功能高端生活平台的服务型培训转型。

苹果教父乔布斯说过,凡是能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商业模式一定是成功的。这句话对高端培训学员俱乐部的建设很有指导意义。“学习改变生活,学习改变命运” 已经成为全社会的共识,对高端培训来说,必须将其打造为终身学习(学习型生活)全面解决方案,使高端培训成为新时代生活模式和学习休闲的驿站,实现改变精英学员生活方式的成功转型和升级。

要实现上述目标,高校继续教育必须向高端培训项目后延伸,建立学员俱乐部并开展相关后续服务和增值服务。一个高端培训项目的结束,就应该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校友服务的开始。要通过经常的信息支持和集体活动,继续将学员凝聚在一个熟悉的学习群体和交往群体里,并在此基础上将学员俱乐部打造成联络感情、扩大交际、获取信息、整合资源、促成项目的多功能平台。

4.推进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搭建终身教育立交桥

中国特色的教育体系相当复杂,就高等教育而言,有普通本科教育、高等职业教育、成人高等教育,普通本科教育还有一本、二本、三本,并且会在同一所高校发生。国外大多数高校都是一个品牌,而中国的大学则是多品牌、多标准的;另外,中国的非学历教育成果也远非发达国家那么系统与规范。在这样一种教育生态下,在保证质量的前提下统一学习成果互认标准的难度远比国外要大。为此,推进学习成果积累与转换,建设学分银行应考虑分步实施。

当前最重要的首先是应尽快推进各级各类学校(机构)实行学分制,规范“学分”的内涵和标准,建立以学分为基本单位的学习成果积累制度及配套改革。各校要加快在这方面的信息化管理,普遍地为学生建立终身学习成果档案。

其次,可从建立局部的学习成果框架和学分银行做起。比如普通高等教育体系、职业教育体系、成人教育体系分别建立学习成果框架和学分银行;又比如继续教育体系中普通高校、电大体系、自考系统分别建立学习成果框架和学分银行;甚至各省、各校自主联合建立学习成果框架和学分银行。在多标准的情况下从局部做起,困难也许会小一些。

最后,在局部学习成果框架试点基础上逐步建立国家统一的成果框架和学分银行。学分银行建设一定要一步一个脚印地往前走,不能操之过急。香港地区比内地条件好得多,尚且建设了十多年才初见成效。中国的学分银行建设必须要有长期的思想准备。

高校继续教育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建设人力资本强国的重要作用,已为实践所证明,为此党和国家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继续教育,我们要审时度势,围绕国家确立的继续教育未来五年发展的目标任务,根据上述高校继续教育在互联网时代面临的形势和挑战,推进高校继续教育的转型升级,破解难题,创新发展。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EB/OL].[2015-12-10].http:∥cpc.people.com.cn/n/2015/1103/c399243-27772351-2.html.

[2]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EB/OL].[2016-03-20].http:∥www.sh.xinhuanet.com/2016-03/18/c_135200400.htm.

责任编辑虞晓骏

Strategic Thinking on Innov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during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

YAN Ji-chang/ChineseSocietyofEducationDevelopmentStrategy

Abstract: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our higher education is facing new situation and challenges.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rporate universities and the rising of vocational education groups impact the development space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the development trend of online education and integration trend of continuing education are driving the transformation and upgrading of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In the Internet era, higher education should firmly grasp the opportunity of information technology revolution, and be adapt to the national policy change of network education and training, to promote MOOC and Micro-lectures construction of degree continuing education, vigorously promoting the construction of resources, and giving impetus to establishing education alliance of resources opening and online education. During 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 the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should firmly establish the development ideas of innovation, coordination, green, openness and sharing, and set up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of serving the country, focusing on the cultivating mode, the content of training, the transformation of learning achievements, so as to speed up the pace of reform.

Key words:the 13thFive-year Plan period; higher continuing education; integration of three types of education; professional MOOC; lifelong education overpass

收稿日期:2016-02-15

DOI:10.13425/j.cnki.jjou.2016.02.003

作者简介:严继昌,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终身教育工作委员会副理事长,国家教育咨询委员会终身学习体制机制建设咨询专家组成员,全国高校现代远程教育协作组秘书长,教育部网络教育考试委员会办公室主任,教育部网络教育阳光招生平台建设专家委员会主任,全国高校继续教育学会咨询专家组组长(yjc@tsinghua.edu.cn)

猜你喜欢

十三五时期
文艺复兴时期的发明家
开心一刻
清代时期
新时期的向善向上
十六国时期的平凉郡考述
“十三五”时期的国企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