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福建省电子商务与产业联动发展实证分析

2016-01-22于婧

对外经贸 2015年12期
关键词:灰色关联电子商务

于婧

[摘要]21世纪,电子商务开启了新经济时代,成为地区经济转型升级的“加速器”,电子商务打破产业间的界限,使产业呈现融合的趋势。在深入剖析电子商务对其他产业作用机理的基础上,对福建省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进行灰色关联分析,结果表明电子商务与各产业关联度均较高,关联系数在0.64以上,处于中等关联和强关联阶段,但产业间存在差别,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效应大于一、二产业,产业的专业性和针对性对电子商务也提出了更高要求。为进一步加快福建省经济转型升级和提升地区发展水平,应因地制宜,从做大优势产业、做优现代服务业、做精特色农业三个方面提升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关联度,把福建省打造成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

[关键词]电子商务;其他产业;灰色关联

[中图分类号]F71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

2095-3283(2015)12-0091-03

我国电子商务正处于密集创新和快速扩张的新阶段,并始终保持高速增长,发展电子商务已被纳入国家经济发展战略。福建省电子商务起步早,发展势头强劲,2014年电子商务交易额达4989.26亿元,入选全国电商百佳县的总量排名第二。省内电子商务发展模式各具特色,有产业集群化模式、淘宝村模式、垂直领域自建平台模式、B2B2C。[1]近年来福建省出台多项电子商务扶持政策,力争打造为电子商务强省,福建省作为“国家电商示范城市”的“二八效应”已经显现。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相互依存关系日益凸显,因此,论证福建省产业间的融合程度和效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互联网经济时代,电子商务加大了与其他产业联结的深度与广度,产业间呈现融合的趋势。电子商务作为一门综合学科,吸引了大量学者从发展模式、影响因素、存在问题等方面展开研究。查大元(2013年)探索电子商务的经济模式、经营模式和盈利模式;[2]刘敏、陈正(2008年)从中国发展的实际出发构建包含企业、家庭、政府的指标评价体系;[3]李勇坚、孙盼盼(2014年)总结出电子商务在高速发展中存在交易链构建被忽视、盈利能力不强、纠纷处理成本高、税收征管等问题。[4]

学者们关于电子商务与单个产业关系的研究成果较多,但对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综合研究相对较少。刘丹、卢伟伟(2014年)测算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协同度,得出快递业发展滞后于电子商务;[5]张云(2013年)分析电子商务与旅游业结合具有外部性、扁平性等经济特性;[6]刘干、陈周笑(2014年)对我国电子商务与主要产业的融合性进行分析,得出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关联性较高的结论。[7]

福建省作为海峡西岸经济区和自贸区的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大力发展电子商务,促进产业的融合与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灰色关联理论对福建省的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的关系进行分析,为促进其进一步发展提供相关对策建议。

二、电子商务对其他产业的作用机理

电子商务有利于提高第一产业的配置效率,缓和大市场和小农户的矛盾。第一,促进农业信息流通。电子商务缓解信息不对称,农户通过网站了解相关信息,按需生产和售卖,降低了农业生产风险。第二,促进比较优势发挥。电子商务使全国市场连接起来,打破了城乡的割裂状态,发挥地区的比较优势,把农业散户组织起来发展特色农产品。第三,促进农业增长方式转变。农村电子商务健全了农产品的市场机制,促使农民将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于农业生产过程,促使农业增长方式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

电子商务有利于拓展第二产业的发展空间,推动工业和建筑业的全球化。第一,助力工业升级。电子商务是传统工业进入国内外市场的利器,它使企业实现自动化、数字化和网络化,具有地方特色的产品研发得以实现,管理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第二,弥补建筑业缺陷。建筑业具有分散的特点,是“信息孤岛”,电子商务通过资源共享、信息高速传递推进建筑业的信息化进程。

电子商务有利于拉动第三产业的成长,增强传统商业和服务业的竞争力。第一,促使传统商业转型发展。电子商务实现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的同步直达,线上线下整合营销是大势所趋,传统商业面临冲击。第二,提升服务业水平。服务业企业已成为电子商务的应用企业,电子商务扩大营销范围,提高物流、金融等信息依赖度高的行业的服务和运营效率,为信息服务业提供了成长机遇。[8]

三、福建省电子商务与产业联动发展的实证分析

灰色关联理论是判断因素间关联程度的方法,是“贫信息建模”,能避免出现量化结果和定性结果不符。在“互联网+”时代福建省电子商务发展中既面临机遇也存在挑战,本文在透视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关系的基础上,运用灰色关联度理论对产业间的联动关系进行定量分析,进而提出新形势下促进电子商务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指标选取及数据处理

本文以电子商务交易额代表电子商务产业,构成参考序列X0(k)={X0(2009), X0(2010),X0(2011),X0(2012),X0(2013),X0(2014))},以三大产业和农林牧渔业、工业等16个细分产业历年的增加值构成比较序列Xi(k)={Xi(2009), Xi(2010),Xi(2011),Xi(2012),Xi(2013),Xi(2014)}(i=0l,02,…,15),分类见表1和表2。并对原始数据进行无量纲化处理,以2009年为基期,采用初值化法,将各数列中的每个数值除以基期的数值,得到新数列。

(二)灰色关联计算

求参考序列和各比较序列的差值:△i(k)=|X0(k)-Xi(k)|,并分别求出一级、二级和一级、二级最大差,找出所有曲线X0(k)中的最小差和最大差,代入以下灰色关联系数的计算公式。

εi(k)=

miniminkx0(k)-xi(k)+ρmaximaxkx0(k)-xi(k)x0(k)-xi(k)+ρmaximaxkx0(k)-xi(k)

其中minimink|xo(k)-xi(k)|为最小差,maximaxk|xo(k)-xi(k)|为最大差,ρ 为分辨系数,通常取0.5,通过计算得到得到电子商务与相关产业的关联系数,再根据下面的灰色关联度公式求关联度,结果如表1和表2所示,不同的r关联强弱也不同,如下所示。

ri=1n∑2014k=2009εi(k)

ri=弱关联中等关联强关联0≤ri≤0.350.35

(三)关联分析

将电子商务和三大产业相应指标带入关联度模型进行计算,得到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知,福建省电子商务与三大产业均具有较强的相关性,处于中等关联和强关联之间。其中,与第一产业的关联度较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较高。这是由于第一产业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涉农电商处于发展初期,存在许多制约因素,但发展潜力大;电子商务是第三产业的组成部分,对第三产业的带动效应大于其他产业,且地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和信息化发展促使第三产业对电子商务的依赖增强,电子商务对第三产业的促进作用将日益增强。

表2是福建省电子商务与各细分产业关联度计算结果。由结果可得,电子商务对各细分产业都产生较强的影响,但产业间存在差别。第一,电子商务与商务服务业的关联度居首,这是由于福建省经济正处于重要的转型期,大力倡导发展生产性服务业,特别是中间投入少、附加值高的商务服务业,电子商务的发展与经济的高度服务化相适应;第二,电子商务与工业的关联度较高,工业是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其关联、辐射作用强,强关联度与福建省的工业化进程相吻合,电子商务与工业的融合使传统行业两化融合水平得以提升;第三,电子商务对农林牧渔业、交通运输业的影响相对较低,这是由于电子商务涉农发展起步较晚,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滞后于电子商务,同时也说明电子商务的发展还存在较大的空间,阿里“千县万村”、腾讯“为村开放平台”和京东农村电商等计划将极大地促进地区农村电子商务和物流业的发展;第四,信息技术服务业、居民服务业以及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与电子商务的关联度排名靠后,产业的专业性、技术性和针对性对电子商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四、提升福建省电子商务与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对策建议

在新常态下,福建省经济发展有了更高的要求,为深化“数字福建”建设,加强电子商务与其他产业间的融合度,对此提出以下对策建议:

1.做大优势产业,抢占海外市场。福建瓷器、鞋服、食品等产业链较为完善,是地区的优势产业,经济全球化不仅要求“引进来”更要“走出去”,抢占海外市场。为此,一方面构建面向海外商户的集交易、物流、支付等服务为一体的专业性电商平台,促进贸易要素通畅流动,为本省企业发展提供数据支持,使企业能及时调整战略;另一方面加强网络交易市场监管和信用体系建设,严惩网络侵权行为,发挥企业的品牌效应,进一步拓展发展空间。[9]

2.做优现代服务业,实现线上线下融合。电子商务顺应产业升级趋势,不断强化与第三产业的关联度,使传统经济与知识经济和网络经济相结合。[10]首先,加强企业网络和信息系统建设,逐步实现企业信息管理的电子化与经营战略同步发展;其次,服务企业以服务为生,要真正做到网上 “虚拟”服务与网下现实服务及时互动。

3.做精特色农业,拓展发展空间。农业电子商务打破传统的贸易模式,使农民能够及时便捷地掌握市场信息。福建农业电子商务仍处于初级阶段,发展潜力大,实现茶叶、食用菌、畜牧业、渔业等福建特色农产品规模化生产、产业化经营,使特色农产品精细化生产,通过农村电子商务实现农产品进城,提高知名度和附加值。

[参考文献]

[1]福建省人民政府发展研究中心课题组.福建省县域电商发展情况调查与政策建议[J].发展研究,2015(2):58-62.

[2]查大元.电子商务的发展与模式研究[J].科技广场,2013(9):129-131.

[3]李勇坚,孙盼盼.电子商务发展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中国商贸,2014(2):62-63.

[4]刘敏,陈正.电子商务发展测度指标体系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08(7):20-27.

[5]刘丹,卢伟伟.我国电子商务与快递业的协调发展路径[J].技术经济,2014(2):45-49.

[6]张云.旅游业与电子商务结合的经济特性分析[J].商业时代,2013(2):48-50.

[7]刘干,陈周笑.我国电子商务与主要产业的灰色关联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6-9.

[8]许仲生,罗娟娟.电子商务代运营竞争力构建研究[J].杭州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5):49-52.

[9]谢霓.电子商务对福建商务经济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23):26-28.

[10]周琰.产业融合视角下的电子商务探析[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15(1):64-57.

(责任编辑:陈鸿鹏)

猜你喜欢

灰色关联电子商务
2025年我国农村电子商务交易额达到2.8万亿元
《电子商务法》如何助力直销
电子商务
人民币国际化背景下外汇储备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
社会保障与经济增长的适应性分析
电子商务对上海低碳城市建设的影响
基于灰色关联模型的风雹灾害经济损失影响因素研究
基于熵权法的“互联网+”农业发展影响因素权重确定
关于加快制定电子商务法的议案
海南省科技投入产出实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