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生态需求视角下温州城市体育公园发展研究

2016-01-22霞,沈

浙江体育科学 2015年4期

郑 霞,沈 婷

(温州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生态需求视角下温州城市体育公园发展研究

郑霞,沈婷

(温州大学 体育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要:运用文献资料法、社会调查法、实地考察法、系统分析法等研究方法,在生态需求视角下对现有部分城市体育公园现状、温州城市体育公园的文化生态学、温州城市居民体育锻炼行为分析及温州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园的认知与需求等方面进行调研。研究结果表明①温州具有良好的体育公园发展的生态文化基础和潜力;②温州市民对参与体育锻炼的积极性较高,温州城市体育公园需要设置更多的体育项目,配备更齐全的配套设施及运动场所,来满足不同群体的需求;③温州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园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存在一定误区,要加强体育公园的宣传力度;④明确温州城市体育公园特色发展方向,充分发挥温州地域特色、传统项目特色、品牌赛事特色。

关键词:生态需求;温州城市;体育公园

0前言

城市化进程下的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日益加快,城市人的工作负荷愈发沉重,加之缺乏锻炼,身体正日益变得脆弱,人们对健康问题也越来越重视。据世界卫生组织一项对疾病危险因素的调查表明:体力活动不足或静态生活方式是全世界引起死亡和残疾的前10 项原因之一,而有规律的室外活动又是增进和维持健康最简单易行的方法之一[1]。于是,人们需要缓和紧张的心态,需要消除焦虑的心绪,需要调节压力的环境。而体育公园作为全民健身、居民休闲运动的主要场所,是城市休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载体,是人们缓解压力、调节心境、运动健身的主要场所之一[2]。

不同于过去在空气混沌的市区里我们所做的各种非自然的体育运动,城市体育公园所倡导的生态体育理念凭借亲近大自然的特色特别唤起了广大城市居民的浓厚兴趣,它不仅能够为城市居民提供体育锻炼的场所,而且在城市发展、城市景观塑造、绿地系统建设、城市文化及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

温州是“浙江省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拥有912.12万人口(资料来源:温州市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但拥有的公共体育场所设施极其有限,而各类学校拥有的运动场所一般也不对外开放,据统计,我市学校场地共2 305个,但不开放的场地就有1 865个,占学校场地总数的81%;现有的游泳馆、羽毛球馆、健身馆等,大多属于经营性场所,价格不菲。截止2010年,全市人均体育场地面积约1.1m2,与体育强市的要求(人均场地面积1.5m2)有较大差距。全市有6个县(区)尚无体育中心,龙湾、洞头、苍南三个县(区)没有标准公共体育场或体育馆、游泳馆。体育训练设施比较落后,难以满足大众体育休闲健身需要,体育设施建设亟需加强[3]。体育场地稀缺,大大抑制了人们参加体育活动的热情。随着城市化程度越高,可供人们户外日常活动的场地就越来越少。体育公园作为现代有专门功能的城市公园,它是城市化进程中将城市绿色空间与体育活动相结合的、具有明显体育主题特点的公园类型,它不仅能组织和引导城市居民的休闲健身活动,其设计管理及如何发展在城市化蔓延的今天也日益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如何在温州城市规划建设中因地制宜地科学规划与发展城市体育公园,本研究从生态需求的理论角度来研究温州城市体育公园的建设发展,以期解决城市化进程中体育公园持续发展的理论问题,同时在实践层面发挥其在全民健身运动中的积极作用,本研究将对我国其他中、小城市体育公园建设发展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借鉴与实践参考。

1研究对象与方法

以温州城市体育公园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温州城市公园休闲体育现状进行了生态考察,结合浙江省个别体育主题公园的实地调查,认真进行数字统计分析,从文化生态层面对城市体育公园进行系统研究,解读城市体育公园在全民健身、城市文化建设以及城市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的发展价值,以期逐步形成未来温州城市体育公园发展的新模式。

1.1研究对象

温州城市体育公园

1.2研究方法

1.2.1文献资料法。通过图书馆,百度搜索,中国学术期刊网等,以“生态体育”、“ 城市体育公园”“温州全民健身”等作为关键词在中国知网进行查询,查阅国内外体育公园,有关温州及其他城市体育公园相关资料,了解体育公园的起源,发展趋势。另外还阅读了有关城市体育公园发展书籍和文章,查阅了有关论文30余篇,相关的理论著作2部,为研究打下了很好基础。

1.2.2实地考察法。针对温州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及现有公园的体育场地设施进行生态学考察,结合浙江省的体育公园进行个案调查与实证分析,确定研究方向,做好文献综述。

1.2.3问卷调查法。我们课题组在市区各公园、广场及社区的健身锻炼场所,访谈并调查了200位健身者的参与健身情况,通过问卷调查基本掌握温州城市居民参与体育健身现状;同时采用调查问卷方式对我省部分城市及温州公共体育设施建设进行调研,嘉兴、杭州、宁波等城市当地的政府都非常重视公共体育设施的建设,都建有专门的体育公园。本次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88份,回收率94%,其中有效问卷180份,占回收率96%。通过对问卷的回收与统计,加深对题目的思考,开阔研究方向,确保研究结果的可信性。

1.2.4社会调查法。咨询政府部门相关负责人、专家学者以及城市体育公园行为参与主体人群,召开小型专家座谈会,详细了解城市体育公园的的政策导向、生态建设理念、民众需求等相关资料,对我市体育公园的生态环境进行分析调查取证,就我市体育公园的发展提出建设性建议,为分析研究我市体育公园相关问题提供了参考信息和依据。

2研究结果与分析

2.1生态型体育与体育公园概述

2.1.1生态体育。生态体育(Ecology Sports)是指体育、文化和生态环境之间的相互协调、相互共生共融、共同发展所构建的关系或联系的体育活动,即通过在自然、社会生态环境中开展体育身心锻炼运动,来展示人类健康体格和人格[4]。生态体育主要特点是亲近自然,更加重视空气、阳光和水对人类健康的重要价值,在自然环境、社会环境中进行体育身心锻炼的运动,使人们身体素质不断提高,体格更加强健。我国关于生态体育的研究较国外晚一些,约在 20 世纪 90 年代左右才开始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生态体育不仅是未来体育发展的基本趋势,而且也是生态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2.1.2体育公园。根据建设部城建司1994年印发的《全国城市公园情况表》和有关资料反映,我国现有公园类型较多,却没有一个完整的城市公园分类系统。其中关于体育公园的定义为:以突出开展体育活动,如游泳、划船、球类、体操等为主的公园[5]。国内比较早在文献中出现体育公园概念是1982年,在《城市园林绿地规划》给出了这样一个定义:体育公园是一个特殊的城市公园,既有比较丰富的绿化面积布置,又有符合相关技术规范的体育活动设施。主要是用来进行各种各样的体育训练、体育培训和体育比赛等使用,同时可以让城市居民及运动员们休息游玩。城市体育公园与其他公园最大的区别在于其在本质上以体育健身功能为主要内涵,目的在于满足城市居民的多层次的体育需求,同时兼有一般城市公园的功能。体育公园设计的基点是需要有绿化,其关键是运动。孟刚等在《城市公园设计》中关于城市体育公园的定义:城市体育公园属于城市公园的一部分,它是以体育为主题,以服务于居住区内及周边居民的休闲、健身及集体性活动为目的,强调自然环境要素,穿插安排一定数量的体育设施及群众体育健身场所。总的来说体育公园就是依托一个或多个固有体育运动场地,以优美环境公园为载体,以体育休闲为主题,拥有大量的体育运动设施,具有完善的运动恢复保健体系,并充分发挥利用设施、场地所处的生态环境,为使用者提供一个优美、清新、绿色、健康的复合性绿色运动环境。

2.2我国城市体育公园发展现状

体育公园是随着我国城市发展,特别是城市扩容,城市化加快建立起来的新型体育健身场所。我国现有的体育公园绝大多数建于2000年后,随着《全民健身计划》的深入普及推广、北京08申奥成功、全民健身热情高涨、健身保健观念加强以及公园规划设计理念的日趋成熟等多因素影响下,在21世纪掀起了体育公园建设的高潮。如我国较早建设开发的有:北京的方庄、回龙观体育公园,上海体育公园,山东烟台市体育公园,重庆石子山体育公园,福建龙岩体育公园,广州市白云区体育公园,深圳福田体育公园等等。早期体育公园建设从行政区域划分上看,华东、华南地区体育公园数量较多,华北地区次之,而西南、中南、东北部地区数量较少,这说明体育公园的建设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密切相关[6]。

随着绿化、生态、休闲、娱乐于一体的全民健身理念不断深入,体育公园规划建设在配置、绿化、园内设施等浅表层次的建设方面,与在公园文化主题精神层次和管理层次等深层认识方面进行全面而系统的认识,体育公园作为一个成长型的、新型的产物,近年来,我国各地开始纷纷探索生态体育公园的规划建设。如北京时尚体育公园、上海闵行区体育公园、苏州阳澄湖生态体育公园、成都市龙泉骚“阳光体育城”,深圳宝安桃源居体育公园、广东新会龙湾北坑体育运动公园、深圳龙岗体育公园、四川龙泉阳光体育城、秦皇岛森林体育公园、长沙谷山体育公园等等,这些公园以生态植被、生态自然森林为依托,集体育竞技、或户外运动、休闲娱乐、文化教育、观光旅游、生态探险等主题于一体的大型生态型体育公园是近年来我国体育公园的建设的主旋律,这说明城市体育公园所倡导的生态体育理念正日益受到健身者的青睐;但是我国体育公园的建设总体来讲在数量上仍然是远远不够,在产品设计和建设布局上也都存在各种各样的问题,市场运作也处于摸索阶段,开发势头和发展前景都有待发展。

2.3生态需求视角下温州城市体育公园发展研究

2.3.1浙江省体育公园基本情况。浙江正在着力推进“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发展体育事业是推进浙江省生态建设的重要举措。浙江生态环境的最大优势和特色就是山水兼备,因此浙江省的生态建设要依托丰富的山水资源优势来进行生态体育的大力发展[7]。城市体育公园建设也因此日益受到城市居民的重视,2008年以前省体育局命名的体育(主题)公园有杭州市城北体育公园、杭州市江干区全民健身活动中心、舟山市全民健身中心、舟山市海洋健身体育基地、宁波市全民健身中心、诸暨市东江体育公园、湖州市环太湖全民健身基地及2008年以后陆续命名的有嘉兴市南湖区凌工塘生态景观区体育公园、嘉兴市区环河(湖)健身长廊、象山县体育公园、江山市西山健身公园、湖州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开化县体育主题公园、余姚市全民健身活动中心、金华市月亮湾体育公园、龙游县全民健身活动基地等体育公园。

表1 我省部分体育公园常见设施(调研获取)

通过对当前浙江省体育主题公园和部分体育休闲公园的考察后发现,浙江体育公园大部分还在分期建设中,已建成的体育公园如杭州城北体育公园是杭州最大的体育公园,它将休闲娱乐、体育运功、生态环境集于一体,当时是开创了我国观赏休闲功能和全民健身功能相融合的先例。门球馆是该体育公园的一大特色,它是按照国际门球比赛场地规格建设的,占地面积约2 760m2,既符合城市居民体育锻炼需求,也能够担任国际门球的大型赛事比赛。开馆当天,隆重举行由杭州市门球协会举办的开馆典礼门球赛,300名运动员参加了比赛,共计队伍27支。杭州城北体育公园中的体育项目设置比较齐全并配有集中监控、广播、发电机房、餐饮店、公共厕所等配套设施,同时也是民防应急疏散避难基地。公园内设有多种培训班,如游泳、击剑、体育舞蹈等,节假日园内参加锻炼人口较多,为了满足市民的锻炼需要,部分场馆免费开放。杭州城北体育公园在全民健身的进程中发挥了其“生态型体育”的作用,为全省其他体育公园建设提供很好的参考。

2.3.2温州城市体育公园的生态学考察。根据温州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合理配置各级公共体育设施,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完善全民健身服务保障体系;围绕提高竞技水平、推动全民健身、发展体育产业三大任务,力争2020年把我市建成省级体育强市。

2.3.2.1温州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指标预测考察分析。目前温州城区存在居民日常体育锻炼需求旺盛与城市用地紧张、绿地不足、体育设施短缺的矛盾。由表2而知:①市域人口规模2012年常住人口为861万人,2020年市域常住人口为978万人。②中心城市人口2012年常住人口为225万,2020年达到260万。③中心城市2012年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面积达到0.9㎡,达到国家标准下限水平;2020年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面积为1.2㎡,将达到国家标准中限水平。

表2 中心城市公共体育设施人均用地指标览表[8](m2)

注:表格引用温州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1-2020年)

2.3.2.2体育设施用地规模预测考察分析。温州市域2012年体育设施用地规模约为1 291ha,2020年体育设施用地规模约为2 053ha。温州中心城市2012年体育设施用地规模约为562ha, 2020年体育设施用地规模约为780ha。其中中心城市共需增加公共体育设施用地规模为192.8ha,2008年到2012年需要增加83.3ha,2013年到2020年需要增加109.5ha(见表3)。

表3 中心城市各片区公共体育设施分配一览表[8](ha)

注:表格引用温州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08-2020年)

2.3.2.3温州特色体育项目及大众健身休闲产业发展生态考察分析。广泛开展群众基础好、地域特色浓的全民健身活动,吸引更多的城乡居民参与其中,中心市各区应该根据其自身体育特长发挥特色。由表4可看到依托温州竞技体育优势项目,着重发展游泳等特色项目,着重发展游泳、重竞技、体操、射击等优势项目等基础上,另外要充分发挥本市山水优势资源,大力发展温州体育运动大众休闲业,利用其本身海岛城镇的特色,着重发展水上体育项目,如沙滩排球、帆船、帆板等,可结合旅游设置休闲体育项目。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扩大群众参与面,不断创新群众体育活动项目;结合本地山水、人文资源打造一批有影响、有规模、有特色、群众参与面广的品牌活动。以休闲体育服务为主,建设包括公共体育设施、商业体育设施、社会体育设施等多元化市民健身娱乐体育服务基地,营造双休日体育生活圈;以特色体育服务为主,建设包括水上运动、极限运动等特色体育服务基地和体育公园。

表4 区级公共体育设施特色项目发展表[8]

注:表格引用温州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1-2020年)

2.3.2.4温州中心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生态考察分析。

2.3.2.4.1市级公共体育设施布局。温州市级公共体育设施12处。保留现有仰义乡村俱乐部、温州市奥林匹克射击中心和温州凯易路马术俱乐部,改建现有体育中心为温州市全民健身中心,改建现状九山体育馆为温州市室内体育活动中心,新建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和七都体育主题公园,温州棋院,温州市中老年健身广场,温州帆船帆板基地。规划总用地共145.97ha,保留用地80.34ha,改建用地13.26ha,增加了用地52.37ha。

2.3.2.4.2区级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在鹿城区规划西洲体育主题公园。瓯海区规划瓯海体育中心、瓯海体育公园、全民健身中心、国民体质监测中心、社会体育指导中心,同时建议逐步开放高教园区的体育设施,作为对瓯海区的公共体育设施的补充。龙湾区规划续建龙湾国际网球中心、新建瓯江口体育中心。瓯北片在瓯北中心区规划一处瓯北体育中心。洞头片规划洞头体育中心。七里片规划七里体育休闲中心。

2.3.2.4.3街道(镇)级公共体育设施布局。规划每个街道形成以街道(镇)级公共体育设施为核心,以基层社区级公共体育设施为补充的格局。本次规划中心城区街道级公共体育设施落点结合温州管理单元划分设置,规划落点着重在三区范围内,通过与已编和在编控规衔接,三区共61个单元规划有街道级体育活动设施。

表5 温州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规划表[8]

注:表格引用温州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11-2020年)

由表5 可见,目前温州市级公共体育设施,保留现有温州凯易路马术俱乐部、温州市奥林匹克射击中心和仰义乡村俱乐部,改建现状九山体育馆为温州市室内体育活动中心,改建现有体育中心为温州市全民健身中心,新建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场、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游泳跳水馆和七都体育主题公园、温州奥林匹克体育中心——体育馆、温州帆船帆板基地、温州市中老年健身广场、温州棋院。从规划中显示其中“三园”即七都体育主题公园,西洲体育主题公园和瓯海体育公园等的配套设施建设都已列为中心城市公共体育建设规划之中。

2.3.3温州城市居民公园体育锻炼行为分析。

2.3.3.1温州城市居民的参加体育健身时间。由表6调查结果显示,温州市民每周参加体育健身的次数大都集中在2~3次和3次以上,两项合计占总数的70%,这说明温州市民平均每周参加体育健身的人数还是比较多的,还是比较乐意进行体育健身活动的,全民健身意识比较强,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体育公园作为市民体育健身的主要场所之一将发挥其应有的价值和作用。

表6 居民每周参加体育健身次数统计表(n=180)

由表7的调查结果显示,大多数的市民到健身场所参加体育健身的时间大多集中在早晨和傍晚两个时间段。这种情况的出现跟现在市民生活方式有着密切的联系,一般来说,白天是大多数市民上班的时间(除周末外),因此,市民选择早晨和傍晚进行体育锻炼是最佳的方式之一。但值得注意的一个问题,在晚上有些地方是不开放的,它会影响人们参与公共体育健身的热情。这个问题,体育公园将可以很好地解决。

表7 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时间统计表(n=180)

2.3.3.2温州城市居民的公园体育健身活动项目。从表8可以看出,温州市民经常参加的体育项目按照选择人数多少依次为跑步类运动、器械类运动、小球类运动、舞蹈类运动、棋牌类运动、垂钓休闲类等。这些体育项目除球类、器械健身类对场地器材设施有一定要求外,其余要求均不高,不受场地限制,有基础,集体活动氛围好。可见,居民在选择体育锻炼时,更偏爱于趣味性高和简单易操作的体育项目。

表8 居民参加体育健身活动项目统计表(多选)(n=180)

由表9可以看出,选择室外体育场所参与体育锻炼的人数较多,选择室内体育场所的人较少,只有17.78%,有更多的人愿意接触自然,在大自然中进行绿色运动。而体育公园正好满足了广大城市居民的需求,有利于全民健身活动的开展。

表9 居民喜欢参加体育锻炼的健身场所统计表(n=180)

2.3.3.3温州城市居民对体育健身设施要求调查。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被调查温州市民感觉目前的我市体育健身设施基本能满足健身需求,感到缺少场地器材的只占调查对象的2.78%,总体来说近年来政府对体育场地设施的投入得到了市民一定程度上的认可,对于器材的维护方面还有待加强。

表10 市居民对体育健身设施要求统计表(n=180)

2.3.3.4温州城市居民对现有公园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由表11可知,大部分被调查市民感觉目前现有公园的体育设施还算满意,但感到不满意和不太满意的只占调查对象的23.88%,对于现有体育设施的建设还需要进一步的提高和完善。

表11 市居民对现有公园体育设施的满意程度

2.4温州城市体育公园发展价值

2.4.1城市体育公园的文化品牌价值。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城市文化在城市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出来,公园体育活动的缤纷绚丽、丰富多彩,构成了城市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体现着整个城市的精神面貌。温州地处我国东南沿海,有着丰富的山水、海洋文化资源和悠久灿烂的历史文化,是戏曲故里、歌舞之都、书画名城、游泳之乡等;温州人自古多“商贾”,商业文化也十分发达;自古善重功力的传统文化和发达的商业文化培育了温州人精明能干、敢想敢闯的“温州精神”;在全面深入研究温州城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历史文化特点的基础上,对温州城市体育公园主题文化进行战略选择,并且紧紧围绕这一主题文化进行生态资源整合和文化重构,进而将温州城市体育公园打造成极富地域特色和文化个性的“生态型有主题的体育公园”,突显温州城市体育公园的城市文化品牌价值。

2.4.2城市体育公园的社会和谐价值。公园体育活动的开展,对于促进人们身心健康和社会和谐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独特功能和作用,对公园的和谐文化环境也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首先,体育在现代城市中成为缓冲自然人野蛮攻击、侵略行为的文化行径,因此公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发展对人们在生活中的野蛮和侵略行为起到缓冲和疏导作用。其次,公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打破了身份等级的羁绊,通过参加公园体育健身活动促进人们全方位交流,有助于参与人群整体素质的提高。再次,公园体育文化活动的开展使人们无意识地被这种和谐、生态、文明的体育文化环境所感染,赋予他们身心和谐的愉悦感。目前在体育公园或广场(半开放公园)中开展的体育文化活动,不仅是人们闲暇吋间的身体锻炼生活方式,同时更成为了城市中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活动参与者在休闲健身的过程中即享受了生活的激情与挑战,也从中真正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和希望,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对构建和谐文明的社会具有独特的价值[10]。

2.4.3城市体育公园的健身娱乐价值。在生产力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人们对娱乐的需求越来越强烈,在工作的快节奏和生活的压力中人们需要通过各种娱乐方式来获得情感上和思想上的宣泄[10]。公园体育活动给参与者带来了感官和精神上的愉悦和享受,面对空灵的大自然人们情不自禁把自己潜在的激情、灵性、自然的力量展现出来,呈现出全方位的开放状态,使人们在活动中得到积极健康的娱乐享受。以体育锻炼为主,以大众健身为目的,体育公园作为区域或城市园林中的绿色运动空间,其环境优美、空气清新,有完备的体育运动设施,完善的运动恢复保健体系,为消除紧张的城市生活而提供的康体休闲运动场所。对于那些工作繁忙,没有时间走进大自然的市民,体育公园为他们提供了生态体育健身场所,正是通过身体在优美的自然环境中的运动来体现其健身娱乐价值。

3发展建议

体育公园不单纯是为全民健身活动提供场所,更是体育文化沉淀、传承与发展的最有效载体。我国现有的体育公园中开展的各项体育活动大多以开展篮球、网球、足球、羽毛球等竞技性很强的体育活动,较少有体育公园考虑到了当地传统体育活动的开展,温州体育公园应借鉴山东曲阜将儒家文化融入体育公园建设的模式,突出“山水温州,瓯越文化”的体育公园特色,从公园建设根本上满足当地群众的健身需求。

3.1温州城市体育公园文化主题建设要突出

通过对温州城市体育公园的文化生态学考察,温州城市依山傍水具有很好的建设体育公园的地理环境和文化特色。相关部门对温州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已经做出了明确的专项规划,其中七都体育主题公园,西洲体育主题公园和瓯海体育公园等的配套设施建设要突出各个公园建设主题。政府部门的指导、整合与协调作用是至关重要的;体育公园建设发展应遵循以体育锻炼为主题,突出规模较大,布局合理,环境优美,空气新鲜的原则,创造适合且方便群众健身、娱乐和休闲生态健身场所,而其他一切服务、设施、环境均以此为中心开展;还要加强室内、露天健身设施的相结合建设,使体育公园一年四季都能得到充分合理的利用。

3.2温州城市体育公园要加强科学健身管理

由于受生活方式等因素的影响,温州城市居民的参加体育健身时间主要集中在早晨、傍晚及节假日时间,多数市民每周都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同时健身居民对体育公园健身项目的需求,随着不同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收入人群也有所不同,所以体育公园的健身设施,涉及的体育健身项目要能满足不同人群的健身活动需求,在管理上应坚持以大众健身为目的,重视健身站点建设,公园内体育站点配有社会体育指导员,各健身项目指导员要落实到位,指导居民科学健身、组织体育竞赛等活动等等,使温州城市体育公园项目设置人性化,环境规划发展生态化,更加符合城市锻炼群体的价值取向。

3.3加大温州城市体育公园的宣传力度

温州城市居民对体育公园的认知还不是很全面,体育公园被称为城市的“绿色氧吧”,其绿色的健身场所的好处已经是得到了大家的认可,把各种各样的全民性的体育健身相关活动都放到体育公园来举行,提高体育公园在市民心目中的地位,扩大体育公园在市民当中的影响力。

3.4明确温州城市体育公园特色发展方向

温州处于沿海地区,常年雨水充沛、日光充足,可以营造很好的体育公园生态环境。城市体育公园在借鉴国内外已有的建设经验上,充分发挥温州地域特色、传统项目特色、品牌赛事特色等优势。第一:温州城市体育公园发展一类为普及型的,属于大众锻炼场地的生态型体育公园,设置的运动项目种类繁多,但体育设备要求不高;同时配套“温州传统体育项目运动区域”建设,如建立“温州南拳体验馆”、“温州棋院”等,以此为载体,向市民展示温州地域特色的传统体育文化,这类普及型体育公园将是居民集健身、休闲娱乐及享受城市体育文化于一体的健身场所。第二:另一类为赛事型的生态型体育公园,主要开展一些极限运动及难美类运动项目,定期开展一些观赏性比赛活动,如开展温州品牌赛事山地户外运动拓展基地训练营,定期让市民近距离感受这项极限运动的魅力,以提高这项温州品牌赛事的普及率,吸引年轻人参加体育锻炼,碰撞极限运动,这类是集观赏、运动、比赛于一体的综合型城市主题运动公园。

参考文献

[1]马俊,孟祥彬.关于中国体育公园的现代认识[J].中国园林,2005,22(4):35-38.

[2]董海军,倪伟,俞峰.上海市体育公园发展现状及建议[J].体育科研,2011,31(8):50-55.

[3]温州市发改委,温州市体育局.温州市体育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2011.

[4]郑晓祥.生态体育的内涵与特点[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5(2):43-46.

[5]建设部城建司.城市公园规划设计规范[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

[6]孙福林.体育公园初步研究[D].北京:北京林业大学,2009.

[7]亓宾.加快建设体育强市 振兴温州体育事业[N].温州日报,2012-12-10.

[8]温州规划局,体育局.温州市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专项规划(2008-2020年).2011.

[9]叶建华,邓逢明.论城市生态体育公园的开发与建设[J].安徽体育科技,2005,10(4):9-11.

[10]刘夏夏.广场体育文化活动初探[D].北京:北京体育大学,2012.

[11]张晓玲,景慎好.基于生态需求视角下的城市体育公园发展脉络[J].规划设计理论,2013,28(4):57-60.

·学校体育学·

Research on Development of Wenzhou City Sports Park under

the Perspective of Ecological Demand

ZHENG Xia,SHEN Ting

(Sports Institute, Wenzhou University, Wenzhou 325035, China)

Abstract:In this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documentary, social investigation, on-the-spot investigation method, system analysis and other research methods.In the ecological demand perspective to the existing part of the present situation of sports park of cultural ecology sports park, Wenzhou city, Wenzhou city residents' physical exercise behavior analysis and Wenzhou city residents' cognition and demand for sports park for research.The results show that ①Wenzhou has a good development of the sports park ecological culture foundation and potential;②Wenzhou residents to participate in sports exercise enthusiasm is higher, you need to set up more sports, equipped with a more complete supporting facilities, to meet the needs of different groups;③Wenzhou city residents cognition to sports park also is not very comprehensive, there is a certain error, in order to strengthen the publicity of sports park;④Sports park in wenzhou city characteristic development direction give full play to the wenzhou local characteristics, traditional project characteristics, characteristics of brand competition.

Key words:ecological demand; Wenzhou city; sports park

文章编号:1004-3624(2015)04-0042-03 1004-3624(2015)04-0037-05

作者简介:张伟兵(1971- ),男,浙江仙居人,讲师,主要从事乒乓球教学训练与管理研究. 范高翔(1975-),男,浙江慈溪人,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收稿日期:2015-03-11 2015-03-20

基金项目: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重点课题(DLA090297) 浙江金融职业学院2014年度教学改革重点课题“促进高职体育课堂教学提质增效的载体创新与实践”阶段性研究成果(ZD201401)

中图分类号:G812.4

文献标识码: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