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绩效审计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运用

2016-01-21黄琳

中国经贸 2015年24期
关键词: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高校

黄琳

【摘 要】当前高校绩效审计逐渐受到重视,笔者通过分析将绩效审计思路引入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必要性,剖析运用绩效审计思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将会遇到的问题,尝试提出完善高校经济责任绩效审计的策略和方法。

【关键词】高校;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策略

近年来,绩效审计受到各级管理部门和监管部门的重视。国家审计署在《2008年至2012年审计工作发展规划》中提出了开展绩效审计的要求。随后,教育部办公厅提出结合财务收支审计、预算执行审计和经济责任审计积极开展绩效审计的指标。高等教育的内部审计监管部门提供上述要求的目的在于从管理、决策等方面入手查找缺乏有关经济效益的突出问题,并根据问题提出改进措施,从而推动高校及高等教育监管部门逐步形成绩效管理机制。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已成为当前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新尝试和新趋势。

一、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的必要性

1.运用绩效审计思路提高审计质量

高校审计人员在惯性的审计思路中容易把审计的重点放在财务信息分析和财政资金使用有无违法上,重点评价会计经济事项的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却忽略了考查对被审计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的绩效和效果。运用绩效审计思路进行经济责任审计,能够使审计人员在夯实对被审计人员任职期间经济事项真实性、合法性、合规性审查的同时,又密切关注被审计人员在重大决策、内部控制、专项投资、预决算编制和执行等方面的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的经济责任,从而避免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的片面性,也使被审计领导干部的绩效责任履行情况得到更为完整和全面的评价。

2.运用绩效审计思路优化审计结果

高校审计评价普遍存在缺乏统一评价标准、责任界定难度大等问题,经济责任审计结果不易量化,难以对被审计领导干部进行综合、全面评价。将绩效审计思路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中,高校审计人员可逐步科学合理量化审计证据,提供更加客观、合理的审计评价;同时,高校党委和组织部门在进行人事考核、评价、奖惩、任免等决策时,也可以适当参考绩经过量化的审计结果。

3.运用绩效审计思路强化干部履职

领导干部经济责任审计主要针对领导干部德、能、勤、绩、廉等五个方面进行评价,运用绩效审计思路就是要将经济责任审计评价目标与绩效审计中的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相呼应。运用绩效审计思路,一方面有利于强化高校领导干部对经济性、效率性和效果性的重视,增强领导干部成本效益意识,从思想上促进领导干部积极履行绩效责任,促进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另一方面有利于强化对领导干部权力的监督和制约,深化党风廉政建设,减少因决策失误或管理不当造成的损失和浪费,避免有国资产的流失。

4.运用绩效审计思路提高治校水平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高等教育研究中心采用国际通行惯例,于2012年对72所教育部直属高校的投入与产出情况进行评价,发现投入与产出的绝对评价得分与绩效评价得分不存在关联性,表明单纯依据传统的绝对评价方法难以对高校的投入与产出实际情况进行客观的评价。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对被审计领导干部绩效责任履行情况进行审查,有助于从客观实际角度剖析被审计领导干部所在部门的运行情况,发现管理过程中存在的实际问题,并针对问题提出科学合理的改进建议;同时,绩效审计中对效益及效率的考量有利于促进学校和部门合理配置资源,加强高校内部管理,降低办学成本,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二、高校经济责任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的难点

我国高校绩效审计起步较晚,大部分的高校审计工作仍以财务收支审计为主,只有在基建专项资金中尝试以绩效审计方式对项目资金进行审计评价。近年来,各高校逐步尝试将绩效审计运用到经济责任审计当中,但在实践中绩效审计并未发挥其最大的效果,制约绩效审计实施的原因以及高校绩效审计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主要有以下3个方面:

1.缺乏运用绩效审计思路评价经济责任的意识

一方面,高校作为非盈利性的教育机构,在经济责任审计评价高校管理层业绩时,并未将绩效情况作为评价内容之一,对高校各部门各单位运行中的经济性、效益性、效果性的重视程度不够,给绩效审计思路在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的推行带来困难;另一方面,绩效审计作为一种新的审计理念,更强调的是对财务信息以外的其他综合信息的分析,这就要求审计人员不仅需要熟练掌握财会相关专业理论,而且还需要对经济学、统计学、社会学、公共管理学等非财会专业学科知识也有所涉猎,但由于审计人员多为财会专业出身,对非财会专业学科理论的学习不够重视,导致审计人员在运用绩效审计思路进行审计判断时,因缺乏相关知识无法进行准确判断。

2.缺乏符合高校实际的经济责任绩效审计评价指标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对象主要为学校任命或聘任的系、部、处、馆、所、工會、团委及校办企业等负有经济责任的领导干部。由于各单位和部门负有的职责不同,影响被审计单位绩效的因素也不同,要制定统一的指标标准有难度。同时,高校绩效审计更多关注的是教学、科研、人才培养方面的社会效益,而审计人员很难从客观角度对社会效益进行评价,使得高校绩效审计评价具有主观性、模糊性的特点。在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建立绩效审计评价体系的难度较高,一定程度上阻碍了高校审计人员在实际审计过程中对绩效审计思路的运用。

3.缺乏在经济责任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的有效方式

高校作为提供服务和公共物品的非盈利机构,为公众提供教育、科研等无形商品服务,其经济责任审计内容常常会涉及与教学成果、社会效益等难以用财务数据衡量的项目,而这些指标通常又与大量非财务信息相关联。审计人员在整理与这些指标项目有关的审计证据时,如果没有简单有效的审计方法将这些审计证据通过绩效审计思路加以运用,易出现证据内容繁琐,信息量大而又无法量化等问题,使绩效审计思路在经济责任审计中难以运用。

三、完善高校经济责任中运用绩效审计思路的策略和方法

1.运用绩效审计思路渗透经济责任审计程序

在经济责任审计中运用绩效审计理念,就是要将绩效审计理审计念贯穿于整个审计过程。首先,在制定审计计划时,应拓展审计人员的审计视野,将审计内容由基本的对被审计人员经济责任的考察上升到对经济责任实施效率、效果的考察上,将审计重点放在有可能造成高校资源浪费、经济效率低下的审计内容上。其次,在实施经济责任审计过程中,审计人员应强化对绩效审计理念的认识,着重从被审计领导干部履职能力、管理能力、决策能力、内部控制、资金流转等方面进行经济性、效率性、效果性地评价。再次,在编写审计报告时,应从强化资金使用效益、保证财产安全、优化资源配置等与绩效审计理念相关的审计视角为学校高层提供更加有针对性的审计建议。与此同时,在审计人员的继续教育学习过程中,应加强对绩效审计理念的学习,引导审计人员优化自身的知识结构,以适应绩效审计工作的新要求,为开展审计工作提供必要的业务保障。

2.利用绩效指标分析经济责任审计项目

在实施高校经济责任审计时,审计人员需要依照相关被审计部门的职能职责,选择与经济责任相关的绩效评价指标,构建具有高校绩效审计色彩的经济责任评价体系。在选择相关绩效指标时,应注意遵循全面性与代表性相结合、成本与效益相结合、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科学性与可操作性相结合的指标体系构建原则,筛选既能全面反映经济责任履行情况又能体现绩效效果的评价指标,尝试将预算执行效率、资产保值增值效果、资源配置利用情况等与经济效益有关的因素同学科发展规划、学生就业发展、教师队伍建设等与社会效益有关的因素有机地结合起来。

笔者尝试筛选了以下经济责任审计绩效评价指标以供参考:

(1)经济性:①资金管理收入情况:经费收入增长率、生均财政经费拨款数、自筹经费收入占总经费收入的比率;②资金管理情况: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占总经费支出比重、教学业务费和设备购置费占公用经费比重;④财政预算资金使用情况:财政资金预算执行率、未纳入财政预算的收支比例、预算与预算执行差异率、项目经费预算执行情况等。

(2)效率性:②专项资金使用效率:专项资金到位率、项目资金节约效率、与专项资金相关管理制度实施的有效性等;②重大投资项目效率:涉及校企合作项目的绩效指标,如项目完成率、投资增减变化率、财务净现值率、投资收益率等;③经济决策的执行效率:财务决策执行效率、内控制度的建设情况、资源使用效率、固定资产使用效率等。

(3)效果性:①教学成果:每万元单位教育资源投入所培养学生数、每万元单位财政资金投入培养学生数、学生毕业升学情况、毕业生就业情况;②科研成果:教师人均发表论文数量、教师人均科研项目获得数量、教师人均SCI\SSCI\AHCT\EI及MEDLINE收录论文数、教师人均科研经费金额、以高校名义获发明专利数量等;③教材建设成果:教师人均出版教材的数量、获国家和省部级优秀教材的数量;④学科建设成果:国家和省部级重点学科、重点实验室、人文社科基地数建设、长江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数等。

3.借鉴绩效审计方法分析经济责任审计证据

高校审计人员在实施经济责任绩效審计时,可借鉴企业绩效审计和政府绩效审计中的数据分析方法量化相关的审计证据对被审计领导干部及其所在部门的经济责任进行客观的绩效评价。企业绩效审计和政府绩效审计在长期实践过程中形成了较为成熟的绩效审计分析方法,主要是借助以下方法对被审计单位的绩效进行评价:如数据矩阵法、时间序列分析法、趋势分析法、因素分析法、比率分析法、探索性因子分析法、统计推断法等。这些分析法多是运用数学、统计知识,将繁琐的审计证据进行量化,综合分析财务信息与非财务信息,并从相关的分析结果中揭示相关审计证据的表现和实际内涵。

高校经济责任审计的出发点是经济责任,落脚点是完善管理,目标都是为了合理评价领导干部任期经济责任、提升学校管理水平。应探索更多的途径和方式将高校经济责任审计中引入绩效审计思路,从而更加突显经济责任审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学校强化成本意识,合理配置资源,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改善内部管理环境,提高办学效率。

参考文献:

[1] 宋丽.高校开展绩效审计的制约因素及建议.工会论坛(山东省工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2(4): 第107-109页.

[2] 张寒明.试论我国高校绩效审计.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7(4): 第39-41+45页.

[3]周琳.高校绩效审计刍议.新会计, 2013(6): 第45-48页.

[4]郑玉洁.对地方普通高校绩效审计的思考.东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 第286-289页.

[5]陶玲.高校经济责任审计引入效益审计理念探讨.会计之友,2012(17).

猜你喜欢

绩效审计经济责任审计高校
论事业单位经济责任审计及风险控制
论经济责任审计与绩效审计之比较研究
基层外汇管理绩效审计探析
环保资金审计研究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新形势下任期经济责任审计的审计方法思考
经济责任审计评价指标体系存在的问题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