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媒体出版实践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应用

2016-01-20宋启凡

出版参考 2015年4期
关键词:科技期刊期刊微信

宋启凡

媒体融合是当前出版业的趋势。科技期刊作为出版业的重要力量,在媒体融合方面也做出了许多有益尝试。本文分析了科技期刊全媒体出版的主要形式,为全媒体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应用提供了发展思路。

热词:全媒体 科技期刊 媒体融合

数字出版给科技期刊的传播模式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行业内也对传统出版向数字出版的跨媒体发展方向达成了共识。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更新、互联网的繁荣、传播手段的多样化、移动终端的普及,数字出版也使传统出版与多媒体相融合,形成全媒体出版成为可能。国内一些科技期刊也开始逐步由跨媒体传播向全媒体传播开始探索,改变纸质期刊的信息孤岛现象。

1.科技期刊的网站建设

在数字出版时代,网站是科技期刊进行内容发布、资讯传播、品牌宣传的重要渠道。笔者以主流的期刊自建网站为例,分析了其主要功能:

过刊浏览

作为期刊的实体存在和基础的服务平台,实现刊物现刊发布、过刊回溯,为期刊建立一个历史数据库,是科技期刊网站的首要功能。一般过刊浏览设置在网站的中间比较醒目的位置,以列表的形式显示当期文章的主要元数据(题目、作者、出版时间、页码等),进入文章的独立页面后,可以浏览中英文摘要、关键字、参考文献等信息,并可下载全文。

资讯发布

网站同样也是期刊自我宣传、及时发布资讯的主要阵地,一般会在顶部或者侧边栏设计新闻栏,通过对信息的内容进行分类分类,对其系统化、标准化处理后发布到网站上,并对经常更新的资讯进行集中管理。

在线投稿

网站作为期刊的门户,比较易于被搜索,访问量也较高,因此期刊投稿系统的入口一般会设在网站的醒目位置,便于作者投稿。目前,国内很多期刊都采用采、审、编、发一体化的出版系统,在期刊网站上就可实现从投稿到同行评议,再到出版发布的一体化流程,为作者提供了一站式服务。

广告宣传

同时,一些期刊网站还会将显著位置留给广告商,比如《金属加工》其网站就分布着若干个广告位,不仅增加了网站的信息量,还增加了期刊的收入,目前一些期刊的网站收入已经超越了纸质刊的收入。

2.微信微博对科技期刊信息的推广

随着网络3G和4G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终端的普及,信息传播也进入了“微时代”,其特征是流动的传播、迷你的传播、瞬时性的传播、扁平化的传播。在微时代各类移动终端将大行其道,体积小是其易于携带的优势,但其有限的屏幕要求其展示的内容尽量短小精炼,随之,与其相关的微阅读、微生活、微营销、微访谈等概念与形式也应运而生。

微博

微博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用户可以通过WEB、WAP等各种客户端组建个人社区,以简短的文字更新信息,并实现即时分享。经历了2011年至2012年的快速增长期之后,微博市场逐步进入成熟期,微博用户数量2014年6月底为2.75亿,网民使用率为43.6%。随着微博在信息传播领域影响力的不断扩大,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术期刊也开始参与其中,通过注册并开通官方认证微博的形式,积极搭建自身与读者、作者之间交流的中介平台,为活跃办刊思路,转变办刊风格和提升办刊质量起到了积极的推进作用。2013年开始,各大主流微博(比如新浪微博)开通了媒体版微博,科技期刊可以申请媒体版,将普通的微博发展成“媒体微博”,更好地提升科技期刊微博的认可度。

通过对若干国内科技期刊微博的比较研究,笔者认为目前科技期刊对微博已经具有普遍的认可度,更多的科技期刊也正在加入到这个队伍中来,但是也必须承认,科技期刊微博还处在一个起步阶段,依然存在各种问题,例如科技期刊微博的体量依然较小,整体的影响力偏弱;微博关注度不高,缺乏互动,信息孤岛现象严重;缺少专业的技术团队来维护,更多的是编辑自行更新信息,不具备可持续发展的条件等。再加之2013年后微博用户数量的持续下滑,也为刚处在发展初期的科技期刊微博蒙上了一层阴影。

微信

微信是腾讯公司于2011年推出的一个为智能手机提供即时通讯服务的免费应用程序。自推出后,用户数量高速增长,截至2014年二季度,微信的用户数量已经超过了6 亿,活跃用户4.8亿。本文所提到微信并不只是个人用户的通讯App,而是包括微信公众平台。在微信公众平台上,企业可以更好地提供服务,运营方案上面有很多方式,可以是第三方开发者模式,也可以是简单的编辑模式,运营成本都相对较低,符合经济实力并不太强的科技期刊对成本的要求。微信公众平台分为服务号和订阅号两种类型,后者主要是为用户提供信息与咨询,没有服务功能,也是目前科技期刊微信的主要认证类型。

科技期刊的主要功能包括:①群发功能,每天可群发一条信息,该信息可包含文字、图片、视频,信息下方可加入全文链接,使读者可以阅读该信息的延伸内容,同时增加期刊网站的点击量;②开发接口,微信为开发者提供了接口开发的功能,可在会话界面的自定义菜单,用户可在菜单中查询期刊的各种信息,提高了微信的互动性;③关键词回复,在每次发送的信息中设置关键词,当用户在对话框输入相应关键词时,会按需发送相关信息。

通过对科技期刊微信平台的分析可以发现,微信与微博的不同在于前者是主动推送信息,投送具有很强的目的性和较高的抵达率,不会存在信息孤岛的现象。并且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强大的后台数据统计功能,可准确回收反馈数据,为期刊的信息传播效果分析提供坚实的依据,其数据统计功能主要包括:①用户分析,主要是针对平台订阅用户的分析,包括增长,取消关注情况,通过此数据,可以看出平台的推广效果;②图文分析,该功能看出查看群发的图文打开率、浏览量、转发量等,从而判断推送的内容效果如何;③接口分析,可以评估出公众平台的接口是否适合订阅用户的需求;④消息分析,主要是统计平台的互动,通过消息分析可以评估公众平台和订阅用户的互动情况。

综上所述,微信依靠其传播时效强、开发成本低、数据反馈直观、分析功能强大、社会效益显著等优势变得越来越受科技期刊的青睐,期刊编辑部主动在杂志封面、网站主页等高曝光度的地方推广其微信二维码,也通过一些活动推广来扩大其微信的影响力。由此可见,微信逐步成为一种生活方式,逐步渗透到了科技期刊这个传统行业中来,为科技期刊的广泛传播推波助澜。

3.科技期刊移动终端App的研发

App是application的缩写,是指运行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脑和其他移动终端的第三方应用程序。科技期刊App是指将期刊内容以App的形式呈现给读者,其可以是将原有纸质期刊内容数字化后以App作为载体进行呈现,也可是将App作为一种独立的形式存在。目前期刊App的开发主体主要有两种:一是科技期刊编辑部自行开发,将App放在Google Play、App Store上出售或免费发布。

科技期刊App改变了传统纸媒在内容和形式上的局限性,通过高清图片、内嵌视频、交互功能、位置服务等设计丰富并延伸了阅读体验;并且它迎合了当今新的阅读习惯,可以随时随地都进行阅读,并根据需要定制个性化的内容。

4.视频出版在科技期刊领域的尝试

科技出版是科技期刊的新尝试,以动态的形式展示实验的方法、过程、数据分析和结果,力求全面、清晰、准确和专业的诠释学术成果。目前,国内采用视频发布学术成果的期刊并不多见,但国际上已经有一些期刊开始采用视频发布学术成果或者直接创办视频科技期刊。比较有代表性的是《Science》的Video Portal和全球首个视频科技期刊《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JoVE)。

《Science》的Video Portal是其采用视频发布学术成果、科研动态、专题报告的门户,Video Portal集合了各种具有学术代表性的视频,使读者不再局限于文字和图片,而是能够更加近距离地体验各种实验和报告。Video Portal开设了视频推荐(Featured Videos)、视频实验室(VideoLab)、《Science》原创(Science Originals)、科学新闻(Science News)、成果(Products)、研讨会(Tutorials)六个栏目,其中视频实验室和科学原创是两个主要栏目。视频实验室是将文章中可以采用影像展示的部分制作视频,通过视频展示其实验的全过程。

《Journal of Visualized Experiments》是世界上第一个同行评议的科技视频期刊,旨在以视频格式来展现研究过程与结果,帮助研究人员克服当今科研领域两大瓶颈:实验不可再现性和学习新实验技术所耗费的大量时间。

全媒体时代已经来临,科技出版为迎合时代的改变也结合自身的特点作出了勇敢的实践,独具行业特色的运营模式、相关的产业链、多元的赢利点都已逐步形成和完善,并成为科技期刊的核心竞争力,推动了科技期刊的整体影响力。但是,我们也必须面对中国科技期刊办刊规模“小而散”、个体经济实力薄弱、管理体制落后、经营效率低下、技术发展滞后、行业改革步伐缓慢等问题,在积极迎接新挑战的同时,也要敢于从体制上作根本性的改革,从长远来看,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发挥全媒体给我们带来的理念、技术优势,才能实现科技期刊的可持续发展。

(作者单位系测绘出版社)

猜你喜欢

科技期刊期刊微信
科技期刊的分类
期刊更名启事
期刊简介
科技期刊的分类
科技期刊”
期刊问答
科技期刊的分类
微信
微信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