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夏洛特烦恼》的叙事学分析
2016-01-20白婉玉
白婉玉
摘 要:作为剧情片,《夏洛特烦恼》这个“小成本、小人物、小导演”的“小”电影很容易成为炮灰,不过这部电影却凭借超高的观众口碑成功逆袭,成为了2015年国庆电影档票房的一匹黑马。影片故事虽然发生在21世纪,但是其中夏洛富有荒诞喜感的“穿越1997”,让观众们有笑有泪有爱有思考。本文运用电影叙事学作为理论基础,对电影《夏洛特烦恼》做以分析。
关键词:《夏洛特烦恼》;电影叙事学;叙事结构
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6)01-0124-02
如果评价一部喜剧片的标准是它有多么搞笑,那么《夏洛特烦恼》无疑是成功的。该片讲述了昔日校花秋雅的婚礼正在隆重举行,学生时代暗恋秋雅的夏洛借着七分醉意大闹婚礼现场,甚至惹得妻子马冬梅现场发飙,而他发泄过后却在马桶上睡着了。梦里他重回校园,追求到他心爱的女孩、甚至成为无所不能的流行乐坛巨星。醉生梦死中,他发现身边人都在利用自己,只有马冬梅是最值得珍惜的[1]。纵观全片,作为“开心麻花”首次搬上大银幕的电影作品,导演彭大魔和闫非将话剧冲突建构与电影叙事完美的融合在一起,让观众笑中带泪。
一、非线性叙事结构
叙事一直是文学作品关注的问题,自从电影产生发展以来,叙事这一概念逐渐被引申到电影作品中。《电影词典》中将叙事结构定义为“对人物、动作和情节线索的全面性组合和安排”。换句话说,叙事结构就是按照一定导演意图,人为地安排人物、动作和情节线索来实现电影的叙事。“影片的叙事结构是影片生命的骨骼和主干,是确立一部影片的基本面貌和风格特征的最重要的方面。一部影片之所以能给观众以某种新鲜的感受、心灵的触动或情感的激荡,除了其主题的深刻和人物形象的丰满充实外,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其叙事结构的架构别出心裁并恰当得体,富有叙述上的层次感、节奏感和艺术韵味[2]”。
在先锋派电影产生之前,一般最为典型的叙事结构是线性叙事,由“开端—发展—高潮—结尾”组成,这一种传统叙事作品认为情节结构占主体地位,严格按照现实时间向度来组织安排,使得线性叙事长期霸占好莱坞主流电影的叙事结构。但是电影毕竟是蒙太奇的艺术,1964 年,克里斯蒂安.麦茨(Christian Metz)发表了著作《电影:语言还是言语》,明确提倡用结构主义语言学方法来分析电影作品的结构形式。他认为应该将镜头组合关系看作研究电影叙事结构的关键问题。用镜头的组合来表示连续、进展、因果性、对立关系、空间的远近等[3]。从20世纪结构主义叙事学发展以来,电影理论提升到了一个新的境界,同时导演在电影的实践上也有所突破,打破了传统线性叙事学所固有的“完整故事”、“统一时空”、“连贯叙事”等特征,推出了一系列的先锋作品。
一般认为,电影有五种叙事结构,分别是因果式线性结构、回环式套层结构、缀合式团块结构、交织式对比结构、梦幻式复调结构等。《夏洛特烦恼》采用梦幻式复调结构,以梦境和幻觉为主要叙述链接和内容,以两个以上叙述声调形成对话和冲突,物理时空转化为心理时空,多重对话(人与人、人与自身、人物与叙述者、人物与观众)形成对话狂欢[4]。故事的缘由是loser夏洛参加女神秋雅的婚礼,借了豪车和西服准备在同学面前出一把风头,结果当场被老婆马冬梅拆穿,尊严全无,于是他借着酒劲跑到卫生间,紧接着,他进入梦境,穿越回自己的高中时期,他曾经得不到的东西,在梦里全部得以实现,成为歌坛巨星,娶秋雅做老婆,从此登上人生的巅峰。黄粱一梦,他醒来发现那些都是虚无的,只有老婆马冬梅才是自己真正应该珍惜的人。导演在影片中营造了六个转折点:绝望→茫然→得意→愧疚→决心→认清。
转折点1:夏洛装酷遭嘲讽,借酒疯大闹婚礼,马冬梅发飙。夏洛在陷入梦境前说“我从来没有做成过一件事,而更可悲的是,我根本就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这时的他是绝望的。
转折点2:夏洛不相信自己穿越了,于是捣乱班级次序。当夏洛穿着白衬衫空降高中,他压根儿认为这就是一场梦,而且很快就会结束了,但是当他跳楼再住院时,他才意识到自己是真正的穿越了,茫然的不知未来应该要怎么做。
转折点3:夏洛依据自己的回忆“剽窃”别人的歌,成为大明星,娶了秋雅,自己坐豪车,开游艇,过着纸醉金迷的生活,成为自己最想成为的那种人。
转折点4:夏洛开着游艇重遇袁华,知道了当年马冬梅为了他默默付出的真相,再联想到自己从没给过马冬梅这样好的生活条件,于心有愧。
转折点5:当夏洛看穿了这一切,决心退出歌坛,希望找回真爱,但是马冬梅已经成了大傻春的老婆,他想放弃一切追回马冬梅,却被大傻春暴打一顿。
转折点6:夏洛在梦境中死去,终于回到了现实中,这时他认清了最宝贵的财富自己早已拥有了,那就是老婆马冬梅。
故事结尾,夏洛抱着马冬梅根本停不下来,两口子终于过上了甜蜜蜜的幸福生活。
二、跳跃交织的叙事时空
法国电影叙事学家弗朗索瓦·若斯特认为,叙事是以事件的转变为前提的,它意味着从一个事件转变为另一个事件,意味着时间性,而且在电影中,这个时间性特别重要。在电影《夏洛特烦恼》中,夏洛趴在马桶上睡着穿越到梦境,也许现实中只有短短的两分钟,但是足以占据整部电影三分之二的时长。
《叙事话语》作为热拉尔.热奈特的重要著作,其第二章以持续时间或时距为题,论述了事件实际延续的时间与叙述它们的文本的长度之间的关系。他认为,电影有四种时长模式:
第一,叙事的时间等于故事的时间。比如影片开头的那一场婚礼。
第二,叙事的时间小于故事的时间。比如夏洛创办《中国好嗓门》节目。
第三,叙事的时间大于故事的时间。比如20年后夏洛重逢马冬梅的那一刻,世界好像静止了一般,导演特意安排的升格能够让观众有所感悟。
第四,叙事的时间等于零,故事的时间等于不定数的时长,比如夏洛从春晚献唱之后迅速走红,发展成为新生代华语音乐教父,其中的20年时间被导演省略。
电影《夏洛特烦恼》的另一个亮点,就是在电影中的空间转换。电影作为时间和空间的艺术,时间的流变和空间的转换, 在电影中有着无穷的潜力,而这正是电影叙事的重要条件和基本特征。画面是片断的,依靠剪辑技巧构成完整的时空复合体, 创造一种非连续的连续性,画面又是整体展现,能指和所指呈共时性存在,空间词语成为主要语言手段[5]。电影中有两种层次的空间,一种是现实,另一种是梦境。
在第一个层次里,夏洛是整天无所事事,吃软饭靠老婆养活不称职的丈夫,但是他幡然醒悟后,变成有责任心的人。
在第二个层次里,夏洛从班上的“二傻子”变成大明星,住豪宅开豪车娶漂亮老婆,得到了他现实中不敢奢求的成功。
电影中的叙事空间无疑是重构的,导演根据自己的视觉经验,为了达到一定的叙事意图,把故事空间拆分成一个个细化的独立空间,再重构成一部影片的空间环境,《夏洛特烦恼》中有一个特别有趣的地方,他梦境中的城市名叫“西虹市”,无时无刻不带有喜感。
三、匠心独运的叙事元素:画外音和闪回
影片一开始,导演就运用第一人称的叙事手法,以第三人称为对象而存在,将观众引入故事的情节节奏当中,与主人公夏洛一起回到那天纷繁杂乱的婚礼现场,感受他不堪回首的心酸史。为了引导观众的思维,影片开头就运用了画外音的方式:“有的人吧缺铁,有的人呢缺钙,而我最缺的,是面子......”沈腾颇有些小人物喜剧性的声线,将观众一下子带入导演设计的故事情节中,不仅点明了故事发生的重要元素,还为情节的发展做足铺垫,勾起了观众的观影好奇心。这种画外音的形式在电影中屡见不鲜,就像克里斯蒂安·麦茨说过“任何叙事都是一种话语。”
非线性叙事就像爱因斯坦相对论的问世颠覆了传统的宇宙观,是时间的倒置、重复、省略甚至破坏。其中,闪回是重要的视听倒叙手段。闪回的叙事突出人物此刻的心理状态,情节不完整,并随着人物的回忆随意的跨越时空。具有反复、强调、暗示、升华的作用。一方面是视觉,比如在影片的前半段,夏洛为保护马冬梅被一群黑社会拳打脚踢,舒缓的粤语男声响起,观众能看到,穿着校服的马冬梅和婚礼上含泪的马冬梅交替闪过,虽然他们已经非现实中的夫妻了,但是他想爱护马冬梅的心却一直未变;另一方面是听觉,夏洛在记者见面会上,宣布自己永远退出歌坛,并且一把火烧了自己的海报,这时观众听见了现实中夏洛的声音“三年之后我肯定不就火了吗,我告诉你马冬梅,到时候我把欠你的所有浪漫我全还给你......”闪回带领观众重温导演之前设计的故事情节,力图把电影的内涵拓展到画面外,给予观众暗示,为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以上所论述就是《夏洛特烦恼》的叙事学的分析,荒诞的故事情节加上别出心裁的叙事结构、叙事时空和叙事手法,让观众在欢笑之余也能温情脉脉,夏洛的成功学在于“你拥有的就是你应得的,珍惜眼前人。
参考文献:
[1] 彭大魔,闫非.夏洛特烦恼[J].电影,2015(10).
[2] 李显杰.电影叙事学[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5.
[3] 申丹,王丽亚.西方叙事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0.
[4] 段丽卿,李亚红.叙事学解读电影《盗梦空间》[J].电影文学,2011(11).
[5] 郦苏元.中国早期电影的叙事模式[J].当代电影,1993(6).
[责任编辑:传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