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高中英语教学创新思维培养探究

2016-01-20杨婷婷

速读·中旬 2016年1期
关键词:发散思维质疑想象力

杨婷婷

摘 要:新课标的实施,对教师在教学中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教师在教学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积极性,改变传统教学中过分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整理信息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创新思维培养;发散思维;想象力;质疑;学习兴趣

创新思维是以开拓创新为导向的思考模式。创新思维的结果是先前不存在的。它是建立在一些选择性、可能性以及其他看待事物的方式上。创新思维的灵魂在于想象力。创新思维的目标是发展出对问题的新看法,新颖的方法手段,新的视角以及不寻常的理解方法。那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工作和观察,我将从以下四个方面浅析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一、创设民主氛围,诱发创新欲望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师生之间是一种互相友好、互相尊重的和谐关系,这将有利于教学任务的完成”。教师要放下“架子”和“尊严”,与学生零距离接触,和学生建立民主和谐的关系。心理学研究表明,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重要的一点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积极思维,给他们提供自由开放的空间,创设愉悦宽松的学习氛围。

在新课程背景下的英语课堂里,教师要实现从教学专制到教学民主的转变。所有的教学活动都让学生来主宰,让他们感受到在所有的活动中,他们是主角,而不像以前只是听从和服从。比如在进行Sports这一话题的教学设计时,可以联系学生喜好运动这一特点,让有体育特长的同学来介绍和体育运动相关的词汇短语,谈谈他们的运动经历,从而激发学生对这一话题的兴趣。另一方面, 教学中对于学困生,当他们做出成绩时,老师一定给予及时的肯定和表扬,让学生感受到这是个民主和谐的课堂,老师对于任何同学都是平等的。

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奠定创新教育的基础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有兴趣的学习不仅能使学生全神贯注,积极思考,而且能使学生沉浸在活跃的氛围中。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在教学内容上,教师既要考虑到学生的年龄、性格、爱好、特长,又考虑到学生的自身要求,尽量安排实用性、趣味性较强的教学内容,使学生在体验乐趣的过程中进行学习;另一方面在教学形式上,教师把激励、竞争带进课堂,用激励、竞争的方法来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比如对Music这一话题进行教学时,可以把备受学生喜爱的“中国好声音”作为话题的引入,让有音乐方面才能的学生在课堂上进行表演,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兴趣油然而生,思维也就活跃了。

三、引导学生放飞想象,拓展创新思维的路径

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只要老师创造条件,正确引导,学生就会边学课文边在头脑里浮现画面。要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必须打破思维定势的束缚,以想象力为突破口和切入点,来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激励学生的创新思维。教师巧设问题,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能力尤为重要。

我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在高中阅读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想象力和发散思维的几点体会。

(一)读前预测法

课文的标题往往体现文章的主旨,课文中的插图一般能对课文内容提供直观的线索。因此,学生在阅读课文之前,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利用标题和插图等,结合自己平时所积累的知识和生活经验,对课文内容进行大胆地推断或预测,从而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发散思维。 教师可用下列内容的问题来引导学生去发挥自己的想象力,预测课文中可能会谈到的内容。

What do you think this passage is mainly about according to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

What would you write about this title if you were the writer?

(二)读中巧问法

在指导学生阅读分析课文的过程中,教师通过巧设开放性问题使学生进入所学情境之中,让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众说纷纭,异彩纷呈。如:在必修一Module3  The Maglev-the Fastest Train时,可问What new kind of vehicle can you design if you live on the moon?

(三)读后复述法

在学生把握原文主旨的基础上,通过变换人称、改变文体、或充当不同角色等方式,使学生置身于自然、真实的语言环境中,进行大胆的、合理的想象,并充分利用发散性思维创造性地复述课文。这样不仅巩固了所学内容,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更是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如:在必修二 Chinese Taikonaut中让学生想象自己就是航天飞行员,有机会代表国家到太空遨游,他会怎样做?

四、大胆质疑,培养创新思维能力

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是一切发现创新的基础。有疑问才能促进学生去探索,去创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改变传统观念,鼓励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并且要充分尊重他们发表意见的权力,允许不同的见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望和探索热情。

下面我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谈谈怎样引导学生质疑。比如在培养学生阅读技巧时候,以往老师都会告诉学生在文章的哪些地方是易设考点的地方。但是在进行阅读训练的时候,先让学生读一篇文章,然后让学生就文章的内容来设置题目,学生会分析文章的难处所在,考虑哪些地方是别人容易出错的地方,分析情况后他们会在小组内不停的提出问题,锤炼问法,进行答案的设置。经过这样的提问训练后,学生在阅读做题的过程中会大大提高正确率,因为他们能够像命题者那样去思考问题。

综上所述,在不断改革应试教育弊端,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让我们时刻铭记江总书记的话:“坚持创新、勇于创新”,在新的教育环境下,及时转换角色,不断更新教育理念,不断探讨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开拓和创新精神,使教育真正成为一片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这虽是一项艰巨的工作,但只要我们大胆尝试,勇于探索,用自己的智慧,定能让教育成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广阔天地。

参考文献:

[1]陈琳、王蔷、程晓堂.《普通高中英语课程标准》.江苏教育出版社,2009

[2]《英语教学法》.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3]杨名声、刘奎林.《创新与思维》,教育科学出版社,1999

[4]《当代教育论文》.张巧玲《激发学生兴趣,激活课堂教学》

猜你喜欢

发散思维质疑想象力
想象力
和谐的课堂应充盈学生的声音
例谈发散性思维训练
金融新晋军的“发散思维”
对《老人与海鸥》的一点质疑
6月,尽情发挥你的想象力
知识漫画
物质及其想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