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设计素描关于线条表现语言及创新训练法

2016-01-20徐建国

文教资料 2015年27期
关键词:素描线条工具

徐建国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江苏 太仓 215411)

设计素描关于线条表现语言及创新训练法

徐建国

(苏州健雄职业技术学院 艺术设计系,江苏 太仓 215411)

线条是交流最基本的手段,也是艺术设计中最常用的元素。本文在对线条的基本概念和呈现样式的分析理解基础上探索通过改变工具和材料及改变传统绘制的方法,创造出形态多样的丰富的视觉语言,以增强设计素描关于线条语言的表现力。

设计素描 线条 表现语言 创新训练

一、关于线条语言的阐述

线的基本概念是一种工具或者媒介在一区域里运动所形成的运动点得轨迹。一个线条通常是可见的,因为它与背景形成了对比。三维线条可以用绳索、金属丝、管线、固体杆等构成。线条是交流最基本的手段,也是艺术中最常用的元素,我们日常的手写活动都会用到它,在艺术与设计中,线条用于勾勒草图,快速表达设计思想。

生活中给人线的视觉体验有很多,比如校验线、视线、排队、天热气管线等,在西方绘画中,线条一直被认为是造型最快捷的元素。

线是东方艺术的主要特征。鲁迅先生认为中国美术最可取的三部分为:汉刻、唐画和宋画,线在其中都是主角。南齐谢赫在《古画品录》中,总结了“六法”,“气韵生动”之后便是“骨法用笔”,第一次把中国特有的线的艺术在理论上明确建立起来,指出用笔是表现对象的手段,在这里用笔应包括用线与皴法。纵观中国美术史,所有画面都是由线条担负组织造型的复杂任务,以线造型是最基本的立足点。所谓伏羲“八卦”、仰韶文化时的陶文符号、大汶口文化时的象形符号和龙山文化时陶器刻符、殷周甲骨文字、商代发展起来的青铜纹饰,等等,其造型都是高纯度的线条构成。战国时期的《龙凤人物帛画》是我国迄今为止发现最早的以线条勾勒的人物帛画,被认为是奠定了中国画以线为主的表现风格;汉代霍去病墓前的雕塑浑厚大气,气韵生动,其中《伏虎》不加精雕细琢、蓄势待发,却不忘周身用线条表现虎的斑纹;东晋画家顾恺之的线条“高古游丝描”秀润柔劲,圆润流畅如春蚕吐丝,延绵不断。他的代表作《洛神赋图》完美体现了线条风格;唐代画家吴道子的线条劲健飞动,流畅飘洒,落笔生风被称作“吴带当风”,其《八十七神仙图》以粗细、曲直、刚柔、虚实、疏密的线条造型展现出的恣肆奔放的情感;怀素的《自叙帖》里纵横斜直、无往不收、上下呼应、如急风骤雨的毛笔线条展现了传统线条独特的运动魅力,将创作者的精神气质与所表现物的本质生命融为一体。

在自然和生活环境中到处可以感知到类似于线条的现象,如树枝、电线、校验线、各种排队、各类管道线等。不同线条的形态给人以不同的知觉特性,线条的粗细、曲直、疏密、虚实、质感等在设计中都具有极强的表现力,设计师可以利用线条的不同性质阐述其设计构想,“在三维艺术中,实际的线条是由优美的丝线、细绳、金属丝、管线和固体的杆创造,并被20世纪的造型艺术家用作增加其作品维度的手段”。通过线条的变化可以创造出不同的形状、肌理和空间。在视觉艺术中,线条是传达观念和情感的表现性语言的手段。

线条表现语言的训练目的就在于全方位感知线条的魅力;深度挖掘传统线条语言的文化内涵;学习各种线条所带来的形式美语言;利用线条的不同性质为设计开拓思维,丰富造型语言;增强形式的多样性,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感知感悟周围世界线形式语言的能力。

二、线条语言的创新训练的方法

1.以多种工具材料表现线条的多样性。

以多种工具表现线条,一定要突破传统的造型工具,比如原本用的铅笔可以使用毛笔或者树枝、手指等其他意想不到的工具表现线条。表现的媒介也可以改变,不一定是传统的铅画纸,可以是沙地,泥土、墙壁、木板、织物等。以用树枝作为线条表现工具为例,让学生在自然界寻找合适的树子,然后站着、坐着、蹲着在纸上沾着颜色作自画像。由于树枝不像铅笔一样容易掌握和控制,沾颜色画也不是很流畅,因此具有特殊的韵味。造型训练本没有定法,尤其作为艺术设计的造型训练对于形态的准确性本来不需要像学院派绘画专业那样要求苛刻,而更应该突破传统绘画习惯的影响在工具和材料上更大胆地创新,为专业设计中更好地创新表达奠定基础。

2.收集生活中存在或感知的线条,并用摄影的方式记录下来。

手机已经成为大学生生活中必备的交流工具,教学中也可以借用手机具有的拍摄功能收集生活中存在或感知的线条,是学生充分与大自然接触,感悟线条的多样性和美感。有些线条是直接能看到的,比如电线、斑马线,有些需要感知的比如人流和车流形成的线,灯光交错所形成的线等。拍摄的作品再用投影仪播放交流,教学过程中会发现有些学生的画面形式感强,有些学生观察得很仔细,观察的角度也不同寻常,拍摄的画面很新颖,画面能打动人,而有些则非常平淡。这些都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引导学生如何观察和感悟,如何拍摄使作品既具有画面感和形式美语言又有创新点。

3.以线造型的方式表现传统文化艺术及装饰构件。

收集一到两个具有当地传统文化特色的物件实体或影像资料,以线造型的方式将其特点描绘下来,并提取其有特色的造型元素。每个地方都有具有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民间工艺及传统建筑雕塑等,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并将传统文化用现代设计语言发扬光大是设计师的责任。从另一个角度看,设计师也只有立足于传统,才能更好地推陈出新,创作出具有文化内涵和历史底蕴的作品。因此这一课题显得尤为重要。这种方法改变了过去单一的静物写生画写实素描,不再把过多时间浪费在效率极低的描摹上,而是一开始就具有明确的任务和目的性,也是教会学生设计立足于传统进行调查研究的一种方法。这种需要经历一个从调研到分析记录到提取元素到再创作的过程。例如古建筑遗留下来的很多木雕和石刻,有些已经风化和残缺不全,通过收集整理,将这些纹样用线描的方法完整地记录下来,是对传统的继承和保护,也是作为专业设计学习创作的第一手资料。

4.结合现代抽象视觉语言,创作一个以线为材质的具有空间意味的作品。

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收集各种实物型线条(如铁丝、木棒、绳索等),总结它们的材质和线性特性,将其归类,并在其中选择部分实物线条,将其用胶水粘贴或捆扎等方法构成一个有视觉趣味的作品。该训练主要是增强学生对线材的感性认识,发挥线材的视觉特性,提高学生的艺术创造表现能力。创作过程可以借鉴一些现代艺术装置,理解作品背后的表现意义,创作目的并非要追求一个具象造型,而是要充分挖掘材料所能呈现的视觉特性。

5.以用不同工具、多样的线条绘制一个幻觉空间。

线的浓淡、粗细、虚实、软硬使得在绘制的语言上有更多变化,不再是铁丝般的框架。运用不同的线能在画面中产生物体的质感、光感、空气感。通过线条的粗细不同形式还可以体现空间中的透视和方位关系。此项训练要注意线条不要表现具象的形,而是通过不同的线条及尺寸、明暗度和清晰度等建立一个空间结构,画面中各部分应有不同的空间深度。可以随意试用你的各种媒介,可以用你的手指、皮纸或手掌边缘模糊某些线条,使整张纸上下左右各个部位都布满不同类型的线条。对有些线条要用整个手臂的力量它们画得很浓;而另一些线条只需轻轻转动你的手腕。有些线条画得很快,另一些要画得很慢。不同的工具使用的方法自然各不相同,有些线条试用橡皮制作一些效果,比如用橡皮将深色部分擦过后,会有白色的线状痕迹出现,看起来就像里面有光透过来。另外,试着将深色线条弄糊,运用这些技巧,会使深色区域变得柔和,或者说有空气感。

三、结语

设计在不断地变化和发展,作为设计基础课程的设计素描不能墨守成规,要更好地为专业教学服务,就必须不断创新,创造更多更新的造型训练方法,灵活多样的课堂活动。线条作为最基本的设计元素,具有丰富的设计语言和文化内涵。线条语言的创新训练方法,以多种训练方式相结合,通过改变传统素描工具及材料,创造出新颖的线条表现形式和视觉语言,提高素描造型的创新表现力。

[1][美]奥托·G.奥克威尔克等,著,牛宏宝,译.艺术基础[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9.7.

[2][美]韦恩·恩斯泰斯,梅洛迪·彼得斯,著,赵琦,等译.素描的空间、形式与表现.上海人民美术出版社,2012.1.

[3][美]鲁道夫·阿恩海姆.艺术与视知觉[M].四川人民出版社.ISBN:7-220-03958-1.

[4]周至禹.设计素描[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11.

[5]周晓珠.浅谈传统线条艺术与现代平面设计[M].重庆邮电大学传媒艺术学院.

[6]张建芬.浅谈线条在设计素描中的运用[M].深圳技师学院.

猜你喜欢

素描线条工具
初夏素描
波比的工具
波比的工具
素描
“巧用”工具
凡·高的早期素描
大可:把线条玩到极致
烧脑的线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