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桌用纸荧光增白剂的分析方法
2016-01-20陈春霞,赵俭,邓健信等
·餐桌用纸·
餐桌用纸荧光增白剂的分析方法
陈春霞赵俭邓健信徐梅英陈润权
(广东省东莞市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国家纸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 广东东莞, 523808)
摘要:分析了造纸产品标准体系中对餐桌用纸荧光增白剂的规定及缺失。通过对收集的23种托盘纸、餐台垫纸、筷子套纸、花纹底纸等餐桌用纸的测定,比较了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不同测定方法。结果表明,托盘纸、餐台垫纸、筷子套纸、花纹底纸等间接接触食品的餐桌用纸绝大多数含有荧光增白剂,且含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定性测试法的结果一致性较好。与国家标准中模拟汗液的转移介质相比,用水、乙酸、乙醇为介质的湿摩擦接触转移的方式更能模拟餐桌用纸的实际使用状态,适合于餐桌用纸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测试。
关键词:餐桌用纸;荧光增白剂;可迁移性;测定方法
作者简介:陈春霞女士,硕士,工程师;主要从事纸张与纸制品检测及标准研究工作。
中图分类号:TS76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4- 508X(2015)06- 0074- 03
收稿日期:2015- 01- 09(修改稿)
基金项目:本课题为广东质量技术监督局立项科研项目(2013PZ02)。
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d the analysis method of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in the papers for dining-table. Results of the experiment showed that kinds of paper for dining-table contained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which could be migrated. Analysis methods of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such as ultraviolet-visible spectrophotometry and qualitative method achieved similar results. Further analysis formed that testing migration behavior of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by using water, acetic acid and ethanol was more suitable compared with using simulated sweat.
Analysis Method of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 in the Papers for Dining-table
CHEN Chun-xia*ZHAO JianDENG Jian-xinXU Mei-yingCHEN Run-quan
(DongguanQualitySupervisionTestingCenter(NationalPaperProductsQualitySupervisionInspectionCenter),
Dongguan,GuangdongProvince, 523808)
(*E-mail: jane01212000@126.com))
Key words:paper for dining-table; fluorescent whitening agents; migratable; determination method
餐桌用纸是一类用于餐桌上的、与餐具直接接触的托盘纸、餐台垫纸、筷子套纸、牙签套纸、花纹底纸等的统称。餐桌用纸与人们日常生活关系密切,直接与餐具接触。在快餐店里经常见消费者直接将食品置于托盘纸上,餐馆的餐刀、餐叉放在托盘纸上。托盘纸是油墨印刷品,直接接触食品有安全隐患。这些日常接触品有可能让人们成为荧光增白剂及油墨污染的受害者[1]。在知名的某餐厅可见托盘纸右下角有一列竖印的极小文字:“此餐盘纸为一般印刷品,不可与食品直接接触”。但印刷字体很小,难以辨认。而小型餐饮店提供的托盘纸只有食品信息,没有相关提示性语言。托盘纸采用普通木浆抄造,由于不与食品直接接触,并不是所有的图案印刷都采用环保食品级油墨,该产品不需要符合国家标准GB11680—1989[2]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的要求,但直接与食品接触存在安全隐患。可见,餐桌用纸在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方面的规定还有待规范。
本实验参照现有的国家标准检测方法,对具有代表性的托盘纸、餐台垫纸等间接接触食品的餐桌用纸进行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检测,研究有害物质在餐桌用纸实际使用过程中的迁移现象。
1实验
参照标准GB/T 20808—2011[3]纸巾纸中条款5.4,将试样置于紫外灯光下,在波长254 nm和365 nm的紫外光下检测是否有荧光现象,以此来定性测定试样是否有荧光增白剂。
参照GB/T 27741—2011[4]纸和纸板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测定,用pH值为7.5~9.0的萃取液提取纸和纸板中的荧光增白剂后,调节滤液的pH值到3.0~5.0,再将纱布放入滤液中吸附。在波长254 nm和365 nm紫外灯光下,观察实验纱布是否有荧光现象,并以此来定性测定试样中是否有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参照GB/T 27741—2011[4]纸和纸板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测定,使用紫外分光光度法进行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量测定,荧光增白剂对波长348 nm左右的紫外光吸收最多。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测定试样滤液的吸光度,与荧光增白剂标准溶液吸光度比较,从而定量测定样品中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含量。使用高效液相色谱法进行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定量测定,试样经80℃水浴萃取,从纸张中萃取的荧光增白剂溶解到水中,萃取溶液经过滤后,加入高效液相色谱仪中,经反相色谱分离后,利用紫外检测器,根据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量测定。
2结果与讨论
2.1荧光增白剂
荧光增白剂普遍应用于文化用纸,在食品包装用纸和生活用纸中禁止使用。目前国家标准对餐桌用纸未有明确规定。因此餐桌用纸在荧光增白剂方面的规定欠缺。荧光增白剂是一种存在安全风险的物质,直接的表征方法可以通过荧光亮度(白度),或使用紫外线分析仪进行辨别。参照标准GB/T 20808—2011[3]纸巾纸中条款5.4进行判定,对收集的23种托盘纸等餐桌用纸进行了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实验结果表明,麦当劳、KFC的托盘纸以及“熊猫牌”牙签套纸没有添加荧光增白剂,其余的托盘纸、餐台垫纸以及筷子套纸、花纹底纸等均检出含有荧光增白剂。
2.2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参照标准GB/T 27741—2011[4]纸和纸板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测定,使荧光增白剂从纤维中析出溶解在试液中,再从试液中转移到纱布上,实际测定的是荧光增白剂与纤维结合的牢度评估荧光增白剂的可迁移性。对人体产生影响的是可迁移性的荧光增白剂。表1中的实验结果表明,“麦当劳”、“名典咖啡”、“KFC”托盘纸,“8.5寸”花纹底纸和“熊猫牌牙签套纸”未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其余检测纸样均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
目前,荧光增白剂的测试方法,以目测法为主,还包括差值法、荧光分光光度法、紫外分光光度法、高效液相色谱法等。各种测试方法的检测结果见表1。从表1可见,紫外分光光度法检测结果为“麦当劳”、“名曲咖啡”、“KFC”、“米饭”托盘纸和“天天聚源味”筷子套纸未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其余纸样均检出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紫外分光光度法与定性测试的结果一致性较好;但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均为未检出。究其原因可能是GB/T 27741—2011[4]中规定的标样为荧光增白剂,样品中未检出荧光增白剂的出峰响应。
参照标准QB/T 4034—2010[5]壁纸5.4.1进行耐摩擦色牢度的测定,采用干摩擦、湿(水、乙酸、乙醇、油)摩擦来评价荧光增白剂的迁移性。由表1可见,在水、乙酸、乙醇为介质进行湿摩擦时未发生荧光增白剂迁移有“麦当劳”“KFC”托盘纸,其余纸样均有迁移;含有荧光增白剂、但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名典咖啡”托盘纸在水、乙酸、乙醇为介质进行湿摩擦时发生荧光增白剂迁移,可见迁移条件和介质不同,样品本身含有的荧光增白剂可迁移性不同。使用耐摩擦色牢度试验机进行水、乙酸、乙醇为介质的湿摩擦在受到向下压力为2 N、摩擦行程为10 cm、摩擦速度为30次/min的较强烈的条件下,用湿摩擦布往复摩擦5次,使“名典咖啡”托盘纸这种参照GB/T 27741—2011[4]测出无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样品能迁移出荧光增白剂至棉布中。与GB/T 27741—2011[4]模拟汗液的转移介质相比,这种以水、乙酸、乙醇为介质的湿摩擦接触转移的方式更能模拟餐桌用纸的实际使用状态。花纹底纸在干摩擦的情况下出现了纸面破损而导致迁移出荧光增白剂,这是由于表面涂层受损所致。
由表1还可知,托盘纸、餐台垫纸、筷子套纸、花纹底纸等餐桌用纸存在荧光增白剂甚至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质量风险。现行标准对直接接触食品用纸有规定,对间接接触的食品用纸未有规定,这类餐桌用纸存在间接荧光增白剂接触转移的风险,存在监管盲区,需加强相关标准的完善及对产品质量的监控。实验结果表明,流通领域中餐桌用纸荧光增白剂的风险较高,其中含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比例也较高;通过模拟实际产品使用途径的测试结果又揭露了餐桌用纸存在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更高风险。需要开展进一步研究,为完善该类产品的标准提供技术支撑。
表1 荧光增白剂测试结果
3结论
3.1对照国家标准GB/T 2080—2011和GB/T 27741—2011,检测对所收集的23种餐桌用纸的荧光增白剂及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天剂。结果表明,所检测的托盘纸、餐台垫纸、筷子套纸、花底纹纸等间接接触食品的餐桌用纸绝大多数存在含荧光增白剂甚至是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风险。
3.2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与定性测试法的结果一致性较好。
3.3与国家标准中模拟汗液的转移介质相比,以水、乙酸、乙醇为介质的湿摩擦接触转移的方式更能模拟餐桌用纸的实际使用状态,适合于荧光增白剂的迁移测试。
参考文献
[1]GUO Ren-hong, ZHOU Ying-hong. Rapid Test of Migration Property of FWA Containing in Tissue Paper[J]. China Pulp & Paper, 2007, 26(10): 33.
郭仁宏, 周颖红. 纸巾中荧光增白剂迁移性快速检测方法的研究[J]. 中国造纸, 2007, 26(10): 33.
[2]GB 11680—1989食品包装用原纸卫生标准[S].
[3]GB/T 20808—2011 纸巾纸[S].
[4]GB/T 27741—2011 纸和纸板 可迁移性荧光增白剂的测定[S].
(责任编辑:董凤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