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平淡中坚守,从容中开拓

2016-01-19甄云霞

出版参考 2015年12期
关键词:历史文献国图影印

甄云霞

近年来,古籍影印图书尤其是新编古籍丛书的影印出版,受到海内外学术界和收藏界的广泛关注和推崇。在国内,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无疑是这个领域的翘楚。

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新编古籍丛书的影印出版,始于1996年出版的《二十四史订补》。1998年,历时十年的大型综合性古籍丛书《北京图书馆古籍珍本丛刊》全部出齐。1999年《北京图书馆藏珍本年谱丛刊》的编辑出版,标志着国图社的新编古籍丛书步入了规模化、系统化、专业化的发展时期。三十五年来,国图社几代出版人践行着“揭示文献,嘉惠学林,传承文明”的追求与梦想,影印出版历史文献24000多种,其中古籍20000多种,民国文献4000多种。这般傲人的成就,如何取得?古籍影印行业的发展现状又是怎样?本刊记者亲赴国图社采访第三届中国出版政府奖优秀出版人物(优秀编辑)奖获得者、该社总编辑贾贵荣,盼取得真经以飨读者。

甫一进国图社,即为其浓浓的古籍文化氛围所感染,浮躁的心立刻沉静下来,肃穆之感油然而生;环绕在煌煌巨著之间,嗅着书香墨香,听贾总编向我们娓娓道来国图社的卓著成果、趣闻轶事,别有一番情致!

为古书续命 为文化传脉

贾贵荣1987年山东大学历史系硕士毕业后,即进入山东省图书馆古籍部工作。十余年间,她一直沉浸于与古籍相关的整理、研究工作。2000年调入国家图书馆出版社时,正值内部机制改革。之后的14年,这家原本名不见经传的小社、每年仅有几十个图书品种的专业社,逐步发展为业界闻名的百佳社、品牌社,成为古籍影印出版领域的权威和翘楚。而她,也在这一期间由编辑成为编辑室主任,进而转型为今天国图社的主要管理者、内容建设掌舵人。可以说国图社十来年的成长与剧变,她既是见证者、经历者,也是最重要的参与者和设计者。尤其在选题建设方面,她以深厚的文史功底、丰富的古籍整理研究经验、超强的项目运作和实施能力,策划运作了“著名图书馆藏稀见方志丛刊”“九通拾补”“中国古籍珍本丛刊”等在学术界、图书馆界享有盛誉的重要选题,得到广泛的青睐和关注。浸淫文献30年,保护典籍、服务学术的理念,已在她的职业生涯中化为本能。

贾总介绍,国图社整理出版的专题文献,多为承载着中华传统文化的大型丛书,深得各界欢迎,被海内外图书馆广泛收藏。从某种程度来说,这些图书代表了这个国家的底蕴,是几千年中华文明特有的文化结晶。据不完全统计,2002年以来,国图社的图书14次被选中为代表中国国家文化的礼品,通过国家领导人之手,赠送给海外个人或藏书机构。2009年12月6日,在港访问的刘延东视察香港大学时,赠予港大《永乐大典》,2011年8月18日,正在香港访问的时任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出席香港大学百年校庆典礼,向香港大学赠送《中华再造善本》。今年逢澳门回归十五周年,1月20日国家主席习近平送澳门大学《永乐大典》和《北京大学藏稀见方志丛刊》各一套。贾贵荣说,正是基于“为古书续命、为文化传脉”的理念,这些书才能在这一时代被赋予新的生命力,得到格外的关注。

揭示馆藏 合作共赢

作为一个以历史文献影印出版为核心业务、一年仅有三四百个品种的出版社,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人意料地在国内馆配量上常年保持前十名,已连续三年荣获“全国优秀馆配商·十佳出版社”称号;而权威机构统计,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的图书在海外销售方面,出口码洋多年来一直名列前茅,近年已稳居第一,出口率占比竟然接近30%!

贾贵荣说,国图社是国家图书馆设立的出版机构,从一开始就与图书馆血脉相连,馆配和出口的优势是定位使然。建社三十五年,国图社始终秉承“揭示馆藏  传承文脉  合作共赢”的宗旨,与国内外图书馆进行了广泛而卓有成效的合作;并积极响应“中华古籍保护计划”和“民国时期文献保护计划”的战略部署,承担了文献再生性保护的重要影印出版任务,将珍稀的历史文献进行分类整理,影印出版,既极大推动古籍和民国文献保护工作,减少了原本流通,使原本得到应有保护;又协助全国图书馆很好地解决“藏”与“用”的关系,揭示了馆藏文献,服务于学术研究。

由于各级图书馆的支持,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先后影印出版历史文献24000多种,逐步发展成为历史文献影印出版领域的权威和龙头企业。2009年在原新闻出版总署首次出版社评估中定为“一级出版社”,被授予“全国百佳出版社”称号。同时,影印类图书在海内外市场赢得声誉,市场份额稳固提高。

国图社还十分重视流藏海外的古籍,并将影印出版作为实现海外文献“回归”的重要方式。贾贵荣介绍,近年来,随着与欧美东亚图书馆的交流日益增多,国图社每年都派团队赴北美和欧洲等地接洽合作事宜,对海外文献的开发也日渐深入。目前与哈佛燕京图书馆构建了五年合作计划,每年出版至少一种图书,与芝加哥大学东亚图书馆、华盛顿大学东亚图书馆、加拿大卑诗大学亚洲图书馆等关于文献出版的交流也日益增多。与大英图书馆、大英博物馆、牛津大学、法国国家图书馆的合作事项也已全面展开。

务实进取 文化担当

作为一家以历史文献影印为出版方向和主业的专业出版社,国图社规模不大,在编员工多年来一直只有几十人。但国图社专靠古籍出版谋取生存之道,并不断进步发展,在业内走出了一条专业古籍出版领域专、精、特、强的新路,在古籍整理出版方面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生存发展特色。这与国图社领导的务实进取的精神和文化担当的态度是密不可分的。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贾贵荣深厚的专业功底、著作等身的学术背景,为国图社的发展奠定了一个高的基调。而在此基础上,务实、客观的做学问的态度,加上执着的学术理想和追求,使得个人素养和整个出版社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

国图社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规划文献影印出版时,虽然也按专题来运作项目,但当时较为粗疏,没有细分门类,品种也少。贾贵荣担任影印室主任后,考虑到出版社的发展壮大必须仰赖于选题的系统性和规模化,因此开始对影印图书的门类进行精心的梳理。她认为,影印古籍既不能完全按传统的经史子集类目划分,那样显然不适合现代学术研究的需要;也不能完全依照现代学术分野,因为历史文献的类属自有其逻辑性。为此,她将历史文献梳理出了8大类别,即:传记文献类、史籍史料类、书目版本类、金石文献类、方志地理类、哲学宗教类、文学艺术类和综合文献类。在此基础上,选题策划的视野得以开阔,以系列布局选题,以专题编辑丛书,规模、品种全面开花,选题源源不断,体现了出版社发展的规划性、长远性。国图社的历史文献影印也由此走上了系统化、规模化的发展道路。这一点,体现了出版社紧扣学术发展、社会发展的需要,敢于做大做强的思路。目前,国图社仍按这一模式进行选题运作,有条不紊地向前发展。

任何事业的成功,都离不开开拓创新精神,古籍影印亦如此。贾贵荣在专题丛书二次开发上的成功探索,正是这一精神的体现。她认为,大型古籍专题丛书,主要市场定位在具有购买力的大型图书馆,可以根据学科、年代分类将大书分编出版,供专业学者个人购买使用。如《二十四史订补》《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就是较成功的尝试。《历代石刻史料汇编》售罄后,贾贵荣将其断代分编,分别出版了《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石刻史料汇编》《隋唐五代石刻史料汇编》《宋代石刻史料汇编》《辽金元石刻史料汇编》《明清石刻史料汇编》,学者能够根据自己的研究方向购买所需的分册,每册在原定价基础上平均降价一半,这不仅适应了学者的个人购买力,更合乎现代学术界专业分工较细的研究现状。这一类图书受到极大欢迎,也实现了社会、经济效益双丰收。

与时俱进 融合发展

在数字出版浪潮席卷中国出版业的时代里,国图社充分认识到传统出版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顺时而动,于2012年成立了专门的数字出版部门,开展数字出版业务的尝试。国图社一开始就充分调研,深入探索,为本社的数字出版制定了走专业数据库的发展方向,可以说准确把握住了专业出版社发展数字出版转型升级的脉搏。2013年数字出版部制作完成了《新编古籍影印丛书查询系统》,2014年加快《中国历史人物资料数据库》的建设。贾贵荣表示,数字出版要符合出版社的宗旨和定位,目前的产品深刻体现了国图社发展数字出版的方向,即:开发社内核心资源,紧贴社内传统出版方向,走专业数据库的道路。

数字出版的发展也在不断推进传统出版,二者融合发展,并行不悖。国图社传统出版中的核心产品新编古籍丛书一般都是大部头图书。大规模文献的纸质出版价格高,存藏占地大,购买单位数量有限,利用率也有限。而数字出版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使用者可以用远低于传统纸书的价格,更为便捷地使用文献,同时提高资源利用率,降低企业成本,扩大购买范围。同时,传统出版内容呈现多种形态的表现形式,实现传统内容出版向数字化出版的转型,将同一种特色内容用不同于传统出版的数字形式呈现,同时可采用按需印刷的形式同时兼顾传统纸质出版发行,创新出版产业的数字发行渠道,实现数字内容的增值。

时光荏苒,匆匆三十五载。目前,这位热爱传统文化、强调文化担当的总编辑,一如既往地带领她逐渐壮大的古籍影印出版团队,默默做着铺路、奠基的影印出版工作。“甘做影印铺路人”,任重而道远,这一份赤子之心,将继续接受时间的洗礼,历史的典藏,将在他们手中绽放更灿烂的辉煌。

猜你喜欢

历史文献国图影印
《那风·那雪·那年除夕》(国画)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
红批影印
历史文献纪录片中蒙太奇的运用
我国历史文献中所见黑水靺鞨概述
珠镶玉嵌 蔚为大观——读《都江堰文献集成·历史文献卷(近代卷)》
遥远的村庄
历史文献《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战争政治工作》即将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