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穿越历史上的丝绸之路

2016-01-19尼加提绥德基王新娜

回族文学 2015年6期
关键词:黎巴嫩桑树丝绸

(巴勒斯坦)尼加提?绥德基+王新娜

早在公元前2650年左右,中国古人已经了解了蚕丝的秘密。彼时的皇帝很注重养蚕与纺织,丝绸也随之成为皇室最关心的话题之一。中国,或者其他国家掌握了丝绸工艺的人们,尤其重视蚕虫的养殖。其后的数千年间,中国人带头开拓了历史上众所周知的“丝绸之路”,而这个美丽的名字,出自德国地理学家费迪南德·冯·里希霍芬。

最初,这条古老的道路自古城西安一路向西延展开去,并在敦煌分为三股:南向经由和田,北面取道图兰,中部横渡楼兰,最后在土库曼斯坦东部城市塔什干汇合。然后,路线自塔什干开始蔓延,一路穿过土库曼斯坦西部、伊朗,最终到达美丽的地中海东岸。古代的叙利亚是丝绸之路上最重要的一站,来自远东的商队经由陆路横跨亚洲,吸纳了各地商队后,在台德穆尔与海上商队汇合。这条道路蜿蜒蛇行六千余公里,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最长的道路。七世纪时,丝绸之路曾一度沉寂。但十三世纪左右,它又因著名的旅行家马可·波罗而名噪一时。从马可·波罗的游记不难看出,这条横穿过亚洲的丝绸之路,在中西方的文化与贸易交流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即使有贸易往来,丝线的生产对六世纪的欧洲社会而言,依然是个未解之谜。公元一世纪时,一位罗马诗人曾在诗中描述:“丝绸乃由树皮分泌而出!”即使地理上毗邻中国的日本,也是在公元二世纪左右才掌握了丝绸制造工艺,而且是经由当时定居在那里的朝鲜人传播过去的。在那之前,日本人对如何制造神奇的蚕丝是一无所知的。他们的文学作品中曾出现过这样一位魔术师:“(他)在自己嘴里放一颗蚕蛹,可以从中抽出一法尔萨赫(约六点二四公里)长的丝线!”

丝绸业在日本开始繁荣,得益于日本人民大量种植桑树——桑叶是蚕虫的营养来源。此后,皇室贵族致力于教授人民养殖蚕虫,并逐渐精于此道。公元八世纪左右,日本天皇竟颁布法令,命令全国农民种植桑树,方便养蚕。而在两千五百多年以前,也就是公元前500年左右,丝绸已经经由西藏传播到古希腊。不久之后,又从这里传播到了罗马皇室。那时的丝绸非常稀有,价格非常昂贵,只有皇家贵族才有钱享用。

公元六世纪中期,丝绸业自伊朗传入君士坦丁堡。十二世纪,随着十字军东征,这种工艺传播至意大利,并于十四世纪左右,经由意大利传播至法国,又在十七世纪传播至英国。至于美国的第一个丝绸作坊,则于十八世纪晚期才始建成。在欧洲,中国丝绸稀有罕见,丝绸的制造最初也仅限于皇室与贵族圈子,罗马贵族及其后的拜占庭贵族,都习惯于将丝绸和其他线纺织在一起,好节省真丝。大部分丝织品要么用来彰显皇室的名望与权位,要么用来缝制丧葬服,有的教堂还用纯丝绸制品或混制品来装饰圣徒雕像。叙利亚、伊朗、土耳其、埃及乃至欧洲的丝绸制造业就这样活跃了起来。

丝绸的流行使之成为承载艺术与文化的一种方式。例如,一块波斯丝质帷幔上绣着一辆由四匹马牵引的车子,而驾驶车子的人正是米尔扎。另外一块帷幔上绣着两头倚靠在树干上的狮子,它们守卫的正是亚述人的神树“胡姆”。这两块帷幔目前都珍藏在布鲁塞尔的皇家艺术与历史博物馆中。

公元七至八世纪伊斯兰扩张期间,东至印度、西至西班牙的大片疆域臣服于阿拉伯人的剑下,丝绸工艺亦随着阿拉伯人的征服而传播开来。随着伊斯兰帝国的扩张,饲养蚕虫的丝绸作坊不断在各地涌现。这些作坊同时还生产丝织品,以满足统领宗教与世俗事务的哈里发及其皇室的需求。我们也会发现,阿拔斯王朝时期,其治下北非、西西里岛和西班牙的很多丝织品描绘了当地人民的愿望。同时,一些伊斯兰名城吸收和汲取了希腊、伊朗等地的丝绸绘画传统与式样,并将之与伊斯兰绘画特有的几何图形融合起来。公元十一世纪起,阿拉伯人在丝绸制造方面的才智开始显现,汇集阿拉伯几何图形(即后来人们口中的藤蔓花纹)与库法体书法的式样逐渐盛行,一改伊斯兰教出现之前所流行的鹰鹫图案与动物画。

意大利人擅长制造丝绸,尤其勒克斯和托斯卡纳两座城市的丝绸产业在十四世纪非常活跃,其时,其他对手已经逐渐衰落了下去。意大利与海上东方国家的贸易往来经由威尼斯、热那亚、比萨等城市不断扩张,而丝绸上的图案也开始涉及很多生动的场景,从飞鸟、动物、植物到宫殿、喷泉、驼队……不一而足。公元十五世纪,丝质衣物与适用于节日或联欢的彩色丝料在意大利风靡一时;而受文艺复兴的影响,丝绸在意大利的发展直至十六世纪还方兴未艾,丝绸上的图案由玫瑰花装饰,极具对称之美。

而在法国,丝绸业在十七世纪,也就是路易十四世统治晚期才繁荣起来。此时著名的城市有里昂,大臣让·巴蒂斯特·科尔伯特曾极力推进这一产业在法国的发展。十八世纪到来之际,法国丝绸业已有了自己的特质,各式各样的丝质衬衣、长裤、睡衣、裙子、手帕、丝带等获得了男女老幼的垂青,风靡一时。路易十五统治时期,艺术家们喜欢用丝绸装饰皇宫和贵族厅堂——尤其是路易十五的情妇蓬巴杜夫人的厅堂,和他另外一个情妇,也就是法国大革命时命丧断头台的让·杜芭莉夫人的厅堂。当时,里昂最著名的丝绸生产者叫菲利普·德·拉萨尔。值得一提的是,两年前我去巴黎的时候参观了凡尔赛宫的皇家剧院,发现剧院的椅套和帷幕都是纯里昂丝绸做的。原来他们在菲利普·德·拉萨尔的旧仓库里找到了大量保存下来的丝料,最近才在剧院换上。

十三世纪末期,西班牙丝绸的发展达到了巅峰,并在其后的两百余年间声名大震。西班牙的丝织品因其花样取材于后倭马亚王宫(红宫)宫殿的方格子砖而被命名为“红宫式样”。而对土耳其而言,丝绸业的繁荣直到十七世纪才慢慢拉开帷幕。土耳其的丝织品以颜色鲜艳明快著称,图案除经文外,多玫瑰、星辰、虎皮纹和圆环,丝绸常用来制作哈里发或苏丹陵寝的帐幔。

历史上,只有有权有势的人才能享用丝绸,但自二十世纪起,即使是收入微薄的普通人也能穿得起一两件丝质衣服。据统计,1875年日本的蚕茧总产量为三万吨,1930年这个数字达到了三十九万九千吨。如今,日本的纯丝绸年产量为六万吨。日本非常依赖此项产业,丝绸是其国民收入的主要来源,更别提日本国民每年都会消费大量的丝织品,不管是他们的和服,还是屋里的床幔、窗帘,都是丝绸做成的。虽然二战期间,尼龙的出现给丝绸生产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但这都是暂时的。战争一结束,人们就重新开始重视丝绸。由于天然丝绸的优良特性,人们开始将真丝和人造丝、尼龙等人造产品混合起来纺织,以便改良这些人工制品。

那么,真丝是如何产生的?蚕又是怎么吐出丝的呢?在经历短短一个月的生命之后,蚕最终会化作蝴蝶或通常我们所说的鳞翅目昆虫。然而就在这短短一个月里,它会经历四种不同的发展阶段,即卵、蛹、茧和蝶。蚕虫吐丝是在蛹这个阶段。众所周知,蚕虫靠桑叶过活,每只蛹都可以吐三千五百英尺长的丝。真丝结实而富有弹性,坚韧且颜色光亮,自然受到人们的喜爱。蛹在一寸大的时候就开始吃桑叶,这些营养成分在它体内发酵,转变成它最终吐出来缠绕自己的丝,这时蛹就变成了茧。一旦蛹幸运地变成茧,从睡梦中醒来的话,就会变成美丽的蝴蝶——一般而言,这种蝴蝶的颜色是金黄色,大小不过一寸到一寸半。然后,蝴蝶之间会相互交合,平均每只雌蝴蝶可以产下六百至八百只卵。四天后,雌蝴蝶的生命就走到了尽头,然而它的后代已经开始繁衍生息了。这段美妙的生命历程一般是在每年的6月进行的。

蚕丝具有轻便、柔软、不沾灰、易上色等特点。据说,天然蚕丝的湿度达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十二,而尼龙的湿度只有百分之四,这就使得丝绸更隔热、不易燃,丝质的衣物穿在身上也更凉爽。怪不得丝绸深受许多国家人民的喜爱!

值得一提的是,早在公元前115年左右,中国的丝绸就已传到黎巴嫩。彼时的驼队穿越荒漠与绿洲,缘丝绸之路而来,到达被誉为“沙漠新娘”的叙利亚古城台德穆尔,亦将丝绸带到叙利亚和黎巴嫩的海港。沙姆人将丝料染上紫色,送至罗马皇宫,华丽的丝绸受到了皇室和贵族的高度赞扬。

懂得丝绸的制造工艺以后,黎巴嫩人更加重视蚕虫的养殖与蚕丝的缫制。的黎波里丝绸以其色泽明亮著称,被广泛应用于各种刺绣和镶金作品中。舒夫丝绸虽比的黎波里丝绸稍逊一筹,也常见于天鹅绒织品。贝鲁特丝绸则是黎巴嫩最常见,使用最广泛的一种丝绸,常用来制作床罩、窗帘等等。十九世纪,法国商人每年都会从黎巴嫩购买价值数百万法郎的丝绸。1841年,一位叫富尔廷的法国人在黎巴嫩白台提尔镇建立了一个作坊,开始学习养殖蚕虫。随后,一位名叫斯科特的英国人在舍姆兰建立了一个相似的作坊。这两个作坊是黎巴嫩现存最古老并且初具规模的丝绸作坊。养蚕和种植桑树曾经一度是黎巴嫩农民的主要生计,直到一战时,卖应时丝绸仍是很多农场的收入来源。然而遗憾的是,并没有任何关于这些农场种植的桑树面积、养蚕数目或养蚕家庭数目的统计。我们手头的资料仅能说明,黎巴嫩的贝伊特丁、贝赫奈斯、杰津、叶赫舒什等地曾有人种桑树、养蚕虫,1930年我们的产茧量为七十八吨,而这个数目远远不及中国和日本的产量。

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劳动力的大量亏损,黎巴嫩丝绸业逐渐衰落。同时,由于丝绸价格高昂,人们对它的需求也慢慢不如以前。很多农场主开始种植其他一些收益好的农作物,以前大面积种植的桑树,如今只能在花园里见到。1956年,根据同年2月颁布的法律,黎巴嫩成立了丝绸办公室,旨在促进桑树培植、蚕虫养殖和丝绸缫制、纺织与染色。办公室主任、农业工程师鲁比·凯勒姆先生告诉我,丝绸办公室在经济上、管理上都是独立的,它的职责不仅在于鼓励相关方面的研究,制定行业的最低价格,也在于为出口丝绸打开商路。同时我也了解到,丝绸办公室的工作不受审计监管,除非交易额超过三万里拉,或涉及到贷款事宜。同时,办公室也会为农民提供桑树培育及养蚕方面的专业指导。

从公元前初次引进丝绸到黎巴嫩丝绸委员会的成立,这之间的千百年历史见证了黎巴嫩丝绸业的起起落落,也见证了丝绸之路对东西方贸易、文化的重要意义。我们看到,仍有一些梦想家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并依然在试图重振丝绸业的昔日荣光。他们坚持,在这个国家的历史上,丝绸业乃是一项古老而纯正的产业。他们也坚信,不管在两河流域的阿拉伯国家,还是在地中海沿岸的国家,黎巴嫩丝绸都声名远扬。

猜你喜欢

黎巴嫩桑树丝绸
桑树下的快乐
“0元”
我的小桑树
黎巴嫩为大爆炸哀悼三天
哭泣的桑树观海之鱼
丝绸般的黑发,盘旋少女顶上
丝绸情调
可行性指南丝绸衬衫款
丝绸去哪儿了
希拉里突访黎巴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