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旅行志

2016-01-19

中国国家旅游 2016年1期
关键词:南极机器人旅游

环保,地球两极的永恒话题

2015年11月30日至12月11日,第21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在巴黎举行,来自全球195个国家以及欧盟的代表出席,探讨气候变化及减排措施。不少环保人士和旅行社建议各国政府加强推广极地旅游,让更多人见证气候变化的影响,为全球减排发声。

近年来,前往“地球两端”的极地旅游越来越多地进入大众视野。有数据显示,2014年格陵兰迎来7万游客,位于北极地区的挪威斯瓦尔巴群岛的游客也超过4万。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预期,2015至2016年将有4万名游客到访南极,这个数字是四年前的两倍。

在中国,南极游和北极游的热度也在逐渐升高。以南极游为例,中国登陆南极的游客人数仅次于美国和澳大利亚,位居全球第三。有数据显示,过去的一年里,中国大陆热爱旅游的富豪(身家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中有三分之一去过南极或北极。越来越亲民的价格,也让极地游成为普通人出行的选择之一。

2005-2015,成倍增长的中国游客

极地旅游,指赴地球南、北两极的观光、探险旅游活动,始于20世纪50年代后期,以智利和阿根廷的一些海军船只运载付费游客前往南极的南设得兰群岛旅游为开端。此后,前往南极旅游的人数以每年10%至15%的速度上升,2007年已超过4万人。据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统计,2005-2006年,旅游旺季时,造访南极的中国游客仅有99人,2014-2015年,这一数字飙升至3042人。

北极圈不难到达

北极圈指北寒带与北温带的界线,范围包括格陵兰岛、北欧、俄罗斯北部、加拿大北部,大部分是北冰洋。由于严寒,北冰洋区域内的生物种类相对较少,植物以地衣、苔藓为主,树木稀少,动物有北极熊、海豹、鲸等。

北极旅游的两个概念

1.到达北极点,即北纬90?。

2.进入北极圈(北纬66.34?),到达北极地区。

前往北极的三种方式

乘坐破冰船前往北极点,航行时间较长,天气影响较大,沿途景色相对单一。

乘坐邮轮到达北纬70  -80   的北极地区,挪威属地斯瓦尔巴群岛位于北冰洋上,是最接近北极的可居住地区之一,可搭飞机前往该岛首府伊尔城。

前往北欧、加拿大在北极圈内的大陆上的城市,进入北极圈。

南极探险已是常规旅行项目

南极洲是地球上最冷、最干、风暴最多、风力最大的洲,面积约1400万平方公里,是中国领土面积的1.5倍。由于气候酷寒、冰川广布,南极洲的陆生生物稀少。企鹅是南极大陆最有代表性的动物,被视为南极的象征。南极游通常是指到达南极洲的边缘地区,以及沿途的一些岛屿,少数科考队能够深入南极腹地,到达南极点。南极探险在国外已是常规旅行项目。

前往南极的三种方式

跟随旅行团前往南极,较为省心,但费用较为昂贵,根据不同需求,人均花费10-50万元不等。

自助搭乘飞机前往澳大利亚后转机飞抵南极,或从阿根廷火地岛首府所在地乌斯怀亚乘船前往。

如果有一技之长,还可以尝试报名跟随南极科考队在南极长期停留,英国、美国都有面向国际开放的职位。

环保始终是第一位的

11月到翌年3月,是南极旅游的旺季。尽管在这片冰雪大陆上无人定居,但生活着众多野生动物,数以万计的游客前往南极,是否会给这些野生动物及其家园带来负面影响?关于这个话题的讨论,从南极开始开发旅游的那一刻就开始了。有环保人士认为,极地旅游有助于更多人对这片地域有更深层次的了解,从而唤醒大众的环保意识。

国际南极旅游组织协会(IAATO)成立于1991年,旨在推动安全、环保的南极旅游。该协会主张,在南极旅游中,环保理念始终为第一位,无论旅游组织者还是普通游客,针对南极的各项活动都需要严格遵守多项特殊规定:

保护南极的野生动物,必须遵守国家主管机构的规定,禁止伤害或干扰南极地区的野生动植物。

禁止使用飞机、船或相关运输工具干扰陆地、空中或海中的各种生物。

不可喂食、触摸鸟类和海豹,或是接近、摄影,改变它们的生态行为,尤其是当它们正在孵蛋或换毛的时候。

不可损伤植物,例如,不步行、行驶或登陆在青苔覆盖的土地或斜坡上。

不可使用枪械或炸药,尽量保持最小声音,避免惊扰野生动物的生态作息。

不可携带任何动植物到南极地区,例如猫、狗、花草等。

最新动态

中国游客可免签进入俄罗斯极地地区

俄罗斯摩尔曼斯克州政府发布消息,当地的旅游公司加入中俄政府间条约后,自2016年起,可在团队旅游相互免签协议框架下接收中国游客。

2000年,俄罗斯与中国签署团队旅游互免签证协议,根据该协议,人数在5至50人的旅游团队,可以在15个工作日内进行免签旅游。2015年7月3日,摩尔曼斯克州在与俄联邦旅游署签署协议后,加入了该协议的实施。

摩尔曼斯克州位于北冰洋沿岸,有着北极地区的独特景观。

美国 TransAmerica Trail

俄勒冈州的阿斯托里亚(Astoria)至弗吉尼亚州约克镇(Yorktown)切萨皮克湾(Chesapeake)的一条骑行路线,沿途有国立、州立公园,还有幽静小路和地道料理,各休憩区和餐馆对骑行者也非常热情。完成这条骑行路线大约需要3个月时间,途中可以尽情欣赏俄勒冈州辽阔的熔岩高原、落基山脉以及广阔的农场。

美国 Leadville Trail 

位于美国科罗拉多州莱克县的莱德维尔(Leadville),海拔3000米,过去曾是矿业发达的小镇。1983年,这个小镇的公路成为极限马拉松的赛道并延续至今。这条160公里的赛道面向骑行者,参加赛事必须经过抽签、通过预选赛,并且参加自行车俱乐部,或得到慈善团体的支持。对众多山地车爱好者而言,完成这项比赛意义重大。

美国New York City 

提起纽约,人们往往会联想到拥堵的交通和烦躁的司机们。目前,经过一系列改善,纽约正在变成对骑行者越来越友好的城市。纽约市内设置有480公里的自行车专用道,增加了自行车专用信号灯和Citi Bike等公共自行车系统,为骑行者特别设置的服务也在逐步完善。有时候,带着自行车返回城市也未尝不是一个好选择。

玻利维亚 Death Road 

玻利维亚的央葛斯(Yungas)北部地区有一条世界上数一数二的“死亡之路”,从海拔330米的雨林地带直通海拔3600米的高原,全长60公里,最高落差达3270米,路况之差,令司机和骑行者无不心惊。在这条“死亡之路”上,随处可见以前交通事故留下的痕迹,以及标注死者坠落悬崖位置的纪念碑。在这样崎岖蜿蜒、碎石散落的公路上骑行,绝对是一个勇敢者的游戏。

全球7大特色骑行路线

Ian Dille是美国得克萨斯州的一位前职业自行车手,2007年起开始撰写关于骑行的文章,受到全球骑行爱好者的关注。他花了9个月时间骑遍全球六个大陆的75条特色骑行路线,并将其体验收录于新书The Cyclist's Bucket List中,其中有7条令人叹为观止的路线,超越了人们对于骑行的常规认知。

西班牙Basque Country 

西班牙的巴斯克自治区,以其独特的语言和丰富的美食传统而著称。在巴斯克骑行,最大的乐趣在于可以骑车登山,比登山本身更吸引人的则是山中的小酒馆。造访这样的小酒馆,必须骑车在山坡上拐好几道弯,但美味的海鲜配上当地特有的微发泡白葡萄酒,可以让人忘记骑行的疲劳。

印度 Leh-Manali Highway 

印度北部列城(Leh)与马纳里(Manali)之间的公路,全长约480公里,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公路之一,最高点的海拔将近5200米。尽管是公路,沿途却很少见到机动车。骑行途中,可以眺望雄伟的喜马拉雅山脉和山下流淌的印度河,也能瞻仰众多庄严的寺院。由于积雪难除,这条公路只在每年6至10月开放。

非洲 Tour d'Afrique 

Tour d'Afrique是世界上行程最长的自行车竞赛,由加拿大一家名为TDA Global Cycling的公司组织,整个赛程从每年1月延续至5月中旬,在此期间,参赛者需要纵跨10个非洲国家,从埃及骑至南非,全程约1.2万公里,花费约1.6万美元(约人民币10.23万元)。骑车沿尼罗河一路向南,穿越沙漠、草原,可欣赏非洲大陆壮美的景色,也会遇到大象、斑马、长颈鹿等野生动物。

旅游行业的机器人时代?

2015年11月23至25日,“世界机器人大会”在北京举行,各种最先进的机器人争相亮相,引人注目。大会主旨报告中提到,“机器人行业的发展不断地改变着社会与人类的活动,横跨了工业、医疗、灾难救助、物流、自动驾驶等各个领域。”机器人的市场前景被广泛看好。

旅游行业看似与机器人不那么搭边,但机器人的应用已经不知不觉中渗透至相关领域。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当更多机器人的身影出现在我们的旅途中,不知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越来越近,还是越来越远?

机场机器人

到达一个陌生的机场,最头疼的事情莫过于“找路”,特别是遇到节假日旅游高峰,机场服务人员有限,问路都成了难事。为解决这一问题,荷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国际机场(Schipol Airport)引入了全新的机器人,为旅客引路护航。

这款机器人名为斯宾塞,由瑞典厄勒布鲁大学开发,它最主要的任务,是把需要换乘的旅客引领到正确的登机口,保证他们及时登机。斯宾塞能讲多种语言,而且能够理解和学习某些人类行为,例如,它会不时检查并确定旅客没有跟丢,还可以通过导航系统在人群中灵活穿梭,不会硬挤硬撞。

翻译机器人

近畿日本旅行株式会社发布消息称,将在酒店、游客中心等观光设施内配备一款名为“Sota”的翻译机器人,它造型轻巧,可以放在桌上,更方便游客与从业者沟通交流,此外,Sota还会为旅行者提供周边地区的观光指南。

据了解,这款机器人预计于2016年1月正式启用,大规模推广前,会先在大阪、东京的部分酒店进行测试。该项目的负责人表示,全球语音翻译市场的平均增长率已达到19.2%,2020年东京奥运会到来之际,日本市场将会进一步扩大。

酒店机器人

不久前,英国皇冠假日酒店引入了名为“达什”的机器人,为客人提供服务。达什高约0.9米,重量约45公斤,可以通过特殊的Wi-Fi传感器为客人叫电梯,还可以以常人的步速穿梭于走廊中,到达客房门口时会电话通知客人,然后为其送上所需物品,“体力不支”时还会自动到前台充电。

在英国进行的一项调查中,1/5的受访者表示,更愿意选择完全由机器人经营和管理的旅馆,1/7的受访者相信机器人可以提供质量更高的客房服务。

躺着还是站着?这是个问题

如今,人们越来越频繁地乘飞机出行,由此催生了不少廉价航空,各大航空公司不断推出优惠政策来吸引客源,同时也不得不考虑,如何在不扩充机舱空间的情况下,尽可能多地运送乘客,以保证收益。欧洲飞机制造、研发巨头空中客车(Airbus)正在申请两项有关座位的专利,有可能帮助航空公司解决面临的难题。

其中一项专利是,将乘客座位设计为更紧密的前后交错式,座椅可以向后倾斜180°,以提高舒适程度。不过这项专利也引来航空业内人士的“吐槽”,他们认为当飞机遭遇险情时,前后交错的座位使得乘客难以在90秒内逃生,而“90秒”是美国联邦航空局(FAA)的一项硬性规定。

另外一项专利是站立式座位,即所有乘客在飞行过程中采取半站立的姿势,有倾斜的座位可以倚靠,但头部无法得到休息。设计者称,这一设计的出发点并非是舒适感,为了增加座位数,只能牺牲乘客的享受。不过该团队也表示,这种座椅只会应用在飞行时间在1小时以内的航线上。

不论这两项专利最终是否能够通过审核,可以预见的是,在不远的未来,飞机将会与公交车、地铁一样,成为大众交通工具。

博物馆还可以这样逛

如今,数码产品充斥生活,手机、相机成为旅行必不可少的装备,不知还有多少人能想起用眼睛、用心欣赏美景的感受?

当越来越多的博物馆允许参观者拍照时,荷兰的阿姆斯特丹国家博物馆反其道而行之,禁止参观者使用手机或相机,如果参观者希望留下纪念,博物馆会提供画布和画笔,供参观者绘制属于自己的独特的纪念品。

工作人员在博物馆入口放置了一块巨大的“禁止拍照”的标识,同时鼓励参观者用画笔描绘出心中的艺术品。该博物馆的官方网站称:“在一个被手机和媒体包围的时代,逛博物馆很容易成为走马观花的体验。游客因为忙于拍照而分神,无法享受艺术的美。”

朝鲜

“红泡菜”获非遗称号

近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表示已经决定将朝鲜“红泡菜”纳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提名名单。此前,因为韩国泡菜率先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关于两国泡菜谁更出色的争论一直没有停止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认为,由于制作泡菜需要整个社区、亲戚、村庄和组织共同协作,食用泡菜的传统有助于社会团结。2011年的一项调查发现,95%的朝鲜族人每天都会食用泡菜,超过一半的人将其作为每餐必备配菜。若朝鲜这次申遗成功,也算是在“泡菜之争”中扳回一局。

哈萨克斯坦

摩天楼顶上的滑雪道

位于哈萨克斯坦东南部的城市阿拉木图计划建造一座大楼,楼顶将设计成一个长约305米、宽约28米的滑雪坡道。该项目一旦建成,将成为世界上唯一一条位于闹市区的弯道滑雪赛道,阿拉木图也可能因此成为另一处滑雪胜地。

阿拉木图冬季平均气温低于-20℃,低温天气通常从11月持续到次年4月。漫长的寒冬,为建造市内滑雪道提供了绝佳条件。目前该项目正在等待阿拉木图市政府的审批。

英国

展出深埋水下1000年的古埃及珍宝

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2016年5月到11月,大英博物馆将展出300多件深埋水下1000年的古埃及珍宝,展览名为“沉没城市:埃及的迷失世界”,展品包括巨大的雕像、黄金珠宝、象形文字板等。这些文物来自赫拉克利翁(Heracleion)和坎诺普斯(Canopus),这两座城市曾经位于尼罗河三角洲地区,现在被埋在3米多深的淤泥之下。

埃及古代文献中可以看到关于这两座城市的记载,但直到1996年它们才被考古学家发现。此次计划展出的文物是在尼罗河口发现的,潜水者前后花了20年才将它们从淤泥中打捞出来。其中比较引人注目的是一块1.9米高的象形文字板和一尊高达5.4米的尼罗河神雕像。

瑞士

无人驾驶公共汽车即将上路

2016年春季,瑞士街头将试行无人驾驶公共汽车,成为世界上首个试行该类汽车的国家。据悉,这种公共汽车将在旅游景区试运行两年,以测试在真实路况中的行驶状态,其外观为黄色,可容纳9名乘客,高大的玻璃窗更方便乘客观光。

这种自动驾驶的公共汽车时速仅为19公里,暂时达不到普通公共交通工具的行驶速度,但通过人为远程操控,能够精确导航道路、自动识别障碍物和路标。

该项目的创始人之一Gindrat表示,未来自动运行的公共交通系统将会越来越普遍,这一项目倡导人们未来出行不再驾驶私家车,而是选择更为便利和环保的公共汽车。

日本

全球首家米其林星级拉面店

据香港《文汇报》报道,在新出版的《米其林东京2016》中,位于东京巢鸭区的“Japanese Soba Noodles 茑”被评为一星餐厅,成为全球首家“摘星”的拉面店。

2015年,东京的“摘星”餐厅总数为217家,少于去年的267家,但仍居于全球首都城市之冠。其中,获颁米其林三星的餐厅共13家,二星餐厅共51家,连同“茑”在内的一星餐厅共153家,当中15家是新上榜的。

与日本的很多著名餐厅一样,2012年开业的“茑”是一间坐落于闹市角落、外观极不起眼的小店,距离JR巢鸭站约1分钟路程,附近多是住宅或写字楼。

澳大利亚

在火星栽种植物的新线索

近日,澳大利亚昆士兰工科大学一个由植物遗传学者组成的研究小组称,对本土自古生长的一种茄科植物的研究,为未来在火星上栽种植物提供了新的线索。

这种植物当地人称为皮特里茄(pituri,一种类似烟草的物质),大约75万年前发生基因突变,使之能够在沙漠腹地等极度恶劣的自然条件下生长、繁殖。研究小组称,这项发现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在火星等宇宙环境中栽培植物。

猜你喜欢

南极机器人旅游
我去南极能住哪儿
来到南极要补课
南极大逃亡
难忘的南极之旅
旅游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