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组织拖转型的后腿
2016-01-19宗毅
当下,好内容和好口才都有市场硬需求,很多人有故事,但是不会讲。我们在做企业的过程中,很注重这方面的人才,也因此得到了很多资源。
我们一直打出的口号是:“打造中国第一条南北充电桩之路”。事实是,因为充电桩的数量不够,很多买了车的人找不到充电桩;而修了充电桩的,又很少有车去。这就变成了死结,所以,我们国家投的1000多个充电桩,没有一个是挣钱的。
于是,我们把家里用的充电桩直接送给酒店。这样一来,特斯拉车主上路的时候,就只能住在我们送了充电桩的酒店。因为充电时间需要八个小时左右,这样他就得住在酒店。五星级酒店一晚上房价超过七八百元钱,可是充电成本是多少呢?答案是20元。用20元钱去换800元钱,酒店老板一下子就接受了。
而且,特斯拉车主喜欢成群结队去旅游,当有两台特斯拉去同一个酒店的时候,我们只捐了一个充电桩,这当然就不够用了。酒店的老板就会想,能不能去买几个?于是,我们装的那家酒店一下子采购了十个,因为他们觉得这个东西能够吸引客户、留住客人。
宗毅批注
这件事之后,很多人误以为我是卖特斯拉和充电桩的,其实我只是个粉丝车主。后来,我们开始修中国第一条电动汽车南北充电之路,这事十天就成了。为什么?
我发现,第一个的故事不够酷的话,不会有人关注你。一个人去修南北之路,所有人都认为这不可能。但我们用了社群的方法,走群众之路。之后有人说,他们都想到了可以这么干,但唯一的区别就是他们没有干。
粉丝的集群效应
这是一个显性的社交时代,对于想借助社交关系网来运作产品的你来说,强关系能帮到你的早已用尽,增量一定来自弱关系。而弱关系几乎是无限的。
于是,我们开始学小米。我们决定对初始的100个粉丝好一点,然后策划了个活动叫“芬尼粉丝走天下”,我带着他们去穿越美国的一号公路。因为我自己最喜欢的也是背着包满世界自驾,在这个过程中,你会发现,粉丝们会分享一些关于产品本身的东西,带他们出去玩,他们更会分享一些想法和价值理念。
粉丝的力量有多强大呢?
我们to C的产品大概有12%是用户转介绍的,这些产品的营销费用几乎为0,并且这个转介绍率以每天1%的速度上升。
到最后,我发现所有的东西都是在做内容,看似跟我们没有关系,但实际上已经产生很大的关联。
宗毅批注
为什么我很在乎粉丝,因为粉丝的转化率太大了。
有个用户一年帮我们卖了13套设备,走天下的活动我带着他去美国玩。那位用户很惊讶,说只是卖一套东西就带他去美国?为什么?
我说,因为你介绍了13个朋友给芬尼克兹。他说那是他自愿的,只是觉得东西挺好。后来我们出去一起学了很多东西,他回来以后说,想继续跟着我干。
很多传统企业,他们知道风来了却不动。我的信念是,只要团队在,有用户在,就没理由做不通,并且要一直持续往下做。这是作为创业者最需要的素质。
团队里遇小白兔必杀
做任何事情,先调组织。转型不管做什么,只要你做跟原来不一样的东西,第一点,必须调组织。如果组织不调到位,就不要去做,因为这样注定会失败。
今天,有人问我为什么这么走通了,反过来再说好像都是成功的。但是,万一我没走通呢,不就全失败了吗?
其实,这些成功背后和我们建立的内部机制有很大关系。我们把内部考评改成了评议,就是一边评一边议,以前叫做绩效考核。每个月一次,我们的中层干部也需要评议。过程比较简单,我们不打分,而评议有两个维度,我们可能拉出十个项目,你觉得哪个最重要就打钩。每个人选三个,选完之后再看选票,那些大家认可度比较高的项目指标,就被保留下来。道理是一样的,即发动群众。
比如,一个20人的团队,以前我们的中层干部不知道怎么来管理,几乎靠关系定绩效。后来我们制定规则,评议只能评出三个你认为表现最好的,然后排序写下前十名,计名统计。如果没有一个人给你1分,可想而知差到了什么程度。当然,没有人缘的员工,也不能用,就像阿里巴巴绩效里说的“野狗”,应该被剔除。
阿里巴巴的马云也强调说,千万不要留中间状态的人。
不过,这里有一个最大的问题。随着年龄和地位的提升,要提拔中层干部的时候,有人会觉得该轮到他了。升职,作为干部的能力不行;不升,他会一肚子气。这就叫老白兔,他们慢慢身边还会带出一堆小白兔。
其实,他们对企业是认同的,就是工作没表现,白兔成群基本整个部门就完了。阿里巴巴强调,小白兔一定要杀,一旦长成老白兔,便会成为很麻烦的事。
一边烧钱,一边流血
我所接触的很多企业家,他们的企业大多都有痛点,尤其是面对转型的问题。
我的理解是,现在不是守业的时候。如果企业没有活力,招员工就更招不到了,年轻人不愿意去传统企业,根本就守不住业。很多企业都在亏本做买卖,不小心两年一过,连转型的机会都没有了,那时候血早已流干。
很多传统企业触网,习惯让新品牌跟旧品牌有千丝万缕的联系,这可能是陷阱。
例如,现在的年轻人喜欢新品牌,我女儿以前穿耐克,现在穿新百伦。他们认为耐克、阿迪达斯是我们这一代人穿的,要跟我们穿得不一样才行。
但是,你会发现耐克其实什么错都没有,只是因为是上一代人的习惯,包括七匹狼、李宁等遇到的类似问题。这时就可以试着用第二品牌来操作,做一个年轻的品牌,让用年轻人去做,用互联网思维去做。
我们的企业也在转型,从2010年竞选分离,一直在走下坡路,走到2013年才拉起来。中间有三年时间,连续利润滑坡,那时候很紧张,一边在烧钱,一边还在流血。
这边看着就是不挣钱,怎么办?在旧模式下,2009年以前我们是一个很挣钱的企业,之后跌下来,再也没有上去过,直到新模式开始起作用。
三年的时间,如果我们从2013年才开始转型,可能就没时间能耗了,因为队伍行为成型,商业模式成型,所有的软件开发以及新产品的运营,都需要时间来成长。传统企业的步伐,不像互联网公司,开发一个App那么快,芬尼克兹的产品从第一代产品到升级,其中没少交学费。
此外,新品牌能不能立得起来,也是风险考验,这跟是不是全新的创业条件没有任何区别。
所以,现在所有的企业都应该保持创业状态。以前卖一代产品,可以卖好几年;现在不行了,大家都在迭代,用户越来越眼花缭乱,很容易就不跟你玩了。
宗毅批注
各个行业的圈子都在不断细分。
现在两三年就是一代人,迭代在加速。因此,必须在企业状况很好的时候,创造新机会。要强调的是,如果你的公司有想创业的人,他们就是最宝贵的人。如果你不给他机会,唯一的可能性就是走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