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唤醒企业家内心的责任感

2016-01-19刘旗辉

商界评论 2016年1期
关键词:公益事业情结责任感

刘旗辉

中国企业家内心深处都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甚至于有强烈的政治情结,这不一定是坏事,但是怎么把这种愿望、情结转换成一种实实在在的行动,为国家、为社会,甚至于为企业的生态发展走好每一步是值得思考的。

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人口红利日益减弱、劳动力成本不断上升、企业转型压力加大,大多数企业家的日子也不轻松。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么来认识社会企业家这个概念呢?

企业家们在承担社会公益责任的过程中,要有管理、组织和持续发展的能力。对企业家而言,捐钱不难,难的是怎么花钱。如何让资金更有效,更有保障的利用,这其实也是一种企业家能力,需要用企业家精神来经营社会公益事业。

企业家在经营企业的过程中,要有公益和社会责任的心态。企业家在思考商业模式的时候,不能只是简单地思考模式,还要思考长久持续、与社会同商业共生的商业模式。企业的发展应该与人性发展规律相符合,而人性发展一定是以“善”为基础的。

商业企业家与社会企业家的概念并不是对立的。社会企业家不应该只是捐钱做公益事业,这是1.0版本的社会企业家。2.0版本的社会企业家,应该是在履行社会责任的过程中,同时满足他的个人诉求、商业诉求。

所有做社会公益的人,不仅仅要有梦想,我们更需要完善的社会体制保障,才能让越来越多的人自觉转化为社会企业家。只有得到了制度和体系的保障,才能让企业家们在创造更多财富的同时,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

猜你喜欢

公益事业情结责任感
英国“大爷”的责任感
公益事业与趣味活动并举,小黄狗以公益驱动环保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告别“GDP情结”
国企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要有“等不起”的紧迫感,“慢不得”的责任感
难舍难分的情结
渐渐淡出那儿时的情结
爱让我们在一起——献给社会公益事业的志愿者们
公益事业单位人事改革研究
培养责任感强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