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智能化时代生物识别的机遇与挑战

2016-01-19谭铁牛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5年10期
关键词:铁牛中国科学院院士

谭铁牛

(中国科学院 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 100190)

谭铁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谭院士主要从事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编者按】 智能产业是制造业的高端领域。近年来,智能产业发展迅猛,机器人、智能制造、智能交通、智能穿戴、智慧农业等一系列的产业群爆炸式地渗透到人们的生活中,持续改变生产和生活模式。2015年8月14日,由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发起主办的“2015第五届中国智能产业高峰论坛”在上海举行。此次论坛汇聚了国内外知名院士、学者以及产业界高管,期间就产业发展方向、技术趋势、国家政策进行交流与探讨,展示了很多极具价值的论点。本刊对部分院士、知名专家的重要观点进行摘编,以飨读者。

智能化时代生物识别的机遇与挑战

谭铁牛

(中国科学院 自动化研究所, 北京100190)

谭铁牛,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工程院外籍院士、发展中国家科学院院士。中科院自动化所智能感知与计算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谭院士主要从事图像处理、计算机视觉和模式识别等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

摘要】【观点

生物识别

生物识别有时称为“生物特征识别”,即根据人自身的特征(比如指纹)来识别你是谁。这些自身的特征叫作生物特征,有两大类:生理特征和行为特征。生理特征是与生俱来的,比如指纹、虹膜;行为特征是后天习惯使然,比如走路的样子、写字的笔迹。人体有很多可以用来进行身份验证的生物特征。回顾人类文明的发展史,科技创新永远都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根本动力。人类经历了农业社会、工业社会后进入信息社会。信息社会进一步发展,必然到智能化社会。智能化是人类文明的大趋势,所以引领智能化发展的是智能技术。在智能化的时代,智能产业将是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智能化改造升级提供了部署大规模生物识别系统的重大机遇。

生物识别在智能化时代的挑战

生物识别经过多年发展,在用户配合、场景简单、环境可控的条件下,可以取得良好的识别效果。但现有的生物识别技术发展水平和智能化时代身份认证的现实需求还存在很大差距。新挑战集中体现在对便捷性、鲁棒性、安全性方面更高的要求。

1) 移动终端和可穿戴设备生物特征信息的获取。主要特点:小巧精致时尚、高易用性、低成本、轻量级计算、穿戴中实时感知、用户体验良好。

2) 复杂场景中生物特征信息的获取。

3) 复杂场景生物特征识别是本领域公认难题。

4) 生物识别系统自身的安全问题。

5) 技术与产业创新发展的环境有待优化。

猜你喜欢

铁牛中国科学院院士
院士寄语
“我是一个平凡的人”——中国科学院院士王方定的长寿经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院士寄语
中国科学院院士
——李振声
祝贺戴永久编委当选中国科学院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