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省级公共图书馆基层业务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2016-01-19李丽霞浙江图书馆杭州310007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持续发展

●李丽霞(浙江图书馆,杭州310007)

省级公共图书馆基层业务培训工作的实践与思考

●李丽霞(浙江图书馆,杭州310007)

[关键词]省级公共图书馆;基层业务培训;持续发展

[摘要]以浙江省馆近四年的基层业务培训工作为例,归纳分析了浙江省馆在实施基层业务培训中所呈现的特点,提出可通过实施培训项目负责制、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提升培训项目负责人的策划能力、加强培训成果的转化这四方面工作来促进省级公共图书馆基层业务培训工作持续发展。

1 引言

2010年,文化部《关于开展全国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意见》指出要“充分认识加强基层文化队伍培训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2011年《全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也提出“重点提高基层公共图书馆骨干的业务素质,加大对优秀中青年人才队伍的培养”;2012年5月正式实施的《公共图书馆服务规范》指出“非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专科或以上学历人员,须经过省级及以上学会(协会)、图书馆、大学院系举办的图书馆学专业(或图书情报专业)课程培训,培训课时不少于320学时并成绩合格”。这些政策表明,加强基层公共图书馆培训工作是推进我国公共图书馆事业全面发展、提升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有效途径。省级公共图书馆作为本行政区域公共图书馆的中心机构,须承担起对本地区公共图书馆从业人员业务指导和人员培训的责任。

2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基层业务培训工作的概况及特点

浙江省公共图书馆的基层业务培训工作目前主要依托“浙江省古籍保护中心”、“全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浙江省分中心”、“浙江省图书馆学会”等平台开展,本文将以2010~2013年这四年举办的基层业务培训班为例作分析。这四年举办的培训班根据内容大致可分为三类:古籍普查培训、共享工程业务培训、其他业务培训。古籍和共享工程项目是全国重点文化工程,其培训内容和培训对象有其固定性,如古籍每年定期举办1~2期全省性的古籍普查培训班;文化共享工程每年制订《浙江省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培训计划》,在全省建立了分级分批培训体系,工程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工作有序进行。其他业务培训所涉及内容较为广泛、形式多样,如信息服务、参考咨询、读者服务、阅读推广、论文写作等(见下表)。

表 2010~2013年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基层业务培训情况

上表中所列的培训由省学会或相关业务部门主办,除例行的一年一次全省馆长培训班外,每年有新的培训主题和培训方式,有以下几个特点。

2.1领导的重视,经费的保障,政策的支持

领导的重视、经费的保障、政策的支持是保证培训工作规范、持续、健康开展的重要前提。省文化厅、省财政厅这些年越来越重视全省基层业务培训工作,从上表可看出培训的次数呈逐年上升趋势,前后四年增长了3倍不止,足见其受重视程度。此外,培

训经费也在逐年递增,从最初的120元/人/天提高到400元/人/天,并通过制定规范的培训经费管理规定切实做到专款专用。政策支持方面,2013年,省文化厅发布了《浙江省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方案》,指出省本级要分类分层次组织培训图书馆馆长、文化共享工程技术骨干等;2014年,省文化厅、省人事厅发文明确将培训等继续教育情况列为职称申报的必备条件。这些政策的制定实施从制度上表明基层业务培训工作将是一项持续、任重道远的工程。

2.2平台资源的充分利用

以重大庆典活动、纪念活动为契机举办培训班是近些年浙江省馆开展基层业务培训工作的又一特点。如2011年“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决策信息服务工作会议暨业务技能培训班”、2012年“浙江图书馆文澜讲坛创办十周年纪念座谈会暨图书馆讲座工作培训班”等,此类培训班借助研讨会议、纪念活动等平台,邀请相关领导、省内外专家学者出席会议、活动的同时为培训班授课。此举既得到领导关注,又降低了邀请知名师资的成本,扩大了影响面,开阔了受训学员的视野。对于受训学员来说,这也节约了交通、时间等成本,提高了培训效率。

2.3培训形式的多样性

为增强培训效果、提高培训效率,浙江省馆不断尝试新的培训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一是多种培训方式综合运用,在集中授课中穿插专题讨论、分组交流、情景模拟、实地考察等。如2012年“数字图书馆推广理念培训班”在培训方式上设计了专题发言、分组讨论,实地参观省馆古籍文献数字加工等多种形式综合运用,避免了培训枯燥乏味,增强了培训效果。二是以赛代训的培训模式。如首届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展览创意设计作品大赛、浙江省首届公共图书馆信息服务产品创作大赛等,这种以比赛为形式,以提高业务水平、促进经验交流为目的的培训形式激发了参训人员的积极性和参与性,强化了培训效果。三是利用最新的信息技术,如浙江省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微电影”大赛。将最新的“微电影”技术与培训相结合,既提高了参训人员的积极性,激发了创造性,又拓宽了培训渠道。

2.4注重培训效果的转化

浙江省图书馆一直以来都很重视培训效果的评估考核。除定期调研总结,省馆还注重培训效果的转化。如首届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展览创意设计作品大赛,在大赛结束后,所有获奖的主题展览由浙江省公共图书馆展览联盟办公室统一编制喷绘成展板,在全省各级公共图书馆之间巡回展览,不仅扩大了培训效果的影响面,也激发了培训人员的积极性,提升了成就感。除此之外,还运用论文考核方式对培训效果进行考量,即要求学员在培训班结束后撰写短篇论文作为考核结果,同时组织专家对优秀论文进行指导,并鼓励学员在此基础上作进一步的研究。不仅深化了培训效果,还提高了培训人员的研究写作能力,可谓一举两得。

3 思考

3.1培训项目负责制

目前,浙江省馆的基层业务培训工作一般都直接列入相关部门的工作计划中,虽然这些年培训工作开展顺利,培训内容亦丰富多样,但有时也会出现培训部门、培训策划人员重复疲惫、难以创新的现象。此外,还会出现不同主办部门在同一时间段开班,或培训班课程内容交叉重叠情况,这对于那些编制少、人员少、一个工作人员要身兼多职的基层馆来说,只能有选择性地参加,造成培训资源的浪费,培训质量不高。以上种种都不利于基层业务培训工作可持续发展。因此,实施培训项目负责制很有必要。

3.1.1培训项目负责制基本流程

培训项目负责制是以培训项目的策划和实施的全过程为工作核心,以培训项目预期目标的实际完成情况为考核内容,根据考核结果对培训项目负责人及项目团队予以评价和奖惩的一种管理模式,或可称之为一种运行机制。[1]第一步,培训项目的申报和审核。制订培训项目申报方案,面向全馆组织员工或部门进行申报,针对申报的培训项目通过审核小组的精心审核,择优确定,并签订培训项目协议。第二步,培训项目的实施。已签订协议的培训项目负责人或部门根据其培训方案自主创新实施。第三步,培训项目的验收。培训项目结束后,由培训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验收报告申请,并根据项目目标情况兑现奖惩。

3.1.2培训项目负责制的注意事项

一是明确培训项目负责人的权利和责任。一般情况下,培训项目负责人在项目实施全过程应有相对独立于原行政隶属关系的行使职权,也应承担由此引发的包括政治责任、质量责任、经济责任等在内的各项责任,这是保证培训工作顺利进行的前提。二是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于已通过审核的培训项目要建立一定的激励约束机制。培训项目顺利完成,效果显著,

可给予一定的经济或精神奖励。

3.2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

虽然从理论层面讲全省公共图书馆的每名员工都需要接受培训,但图书馆有限的资源条件决定了不可能人人都接受相同层次的培训。所以,培训对象的合理选择,对于有效利用资源、产生最佳培训效果具有重大意义。[2]作为省馆,选择合适的培训对象尤为重要。首先应以地市级公共图书馆中层及以上馆员为主要培训对象。中层及以上馆员相对而言专业水平较高、业绩比较突出、综合能力较强,选择其为培训对象能更好地传达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的新政策、新技术、新理论。而一些新馆员、分馆从业人员的基础业务知识培训应分散到各地市或县区级馆自主进行。这样逐级分层培训既可节约资源,又可避免因培训内容与培训对象不相衬而导致培训效率低下的问题。其次,侧重对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的培训。欠发达地区的公共图书馆经费少,馆员培训机会少,省馆无论在培训经费、培训机会上都应侧重欠发达地区图书馆,可让培训班“走进”欠发达地区公共图书馆。这样,既可节省这些馆培训人员的交通成本,又可让欠发达地区更多的馆员接受培训,有助于实现全省公共图书馆事业均衡发展。再次,要重视加强省内师资力量的培训。基层业务培训如全请外部师资,一方面费用较高,另一方面对于一些具有地域特点的业务工作实践课程由外部师资讲授也不一定合适,因此,加强省内师资力量的培训,可挑选一些素质较高人员,使他们掌握一定的培训技巧,结合其丰富的专业知识,成为优秀的培训师资,从而形成图书馆内部固定的培训力量。[3]

3.3注重提升培训项目负责人的策划能力

培训项目负责人策划能力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培训效果的实现。培训项目负责人应具备这样的素质:较强的思考力、学习力和创新力;较高的政策理论水平,善于分析总结,有较强的文字功底;跨学科的知识储备等。除了自身的专业水平外,不断地学习是提升培训项目负责人策划能力的重要途径,以下三种方法可以实现:招聘具有策划专业背景的员工;与高校合作,定期为担任培训项目的负责人进行策划类专业知识的培训、进修;与社会相关机构合作,让他们参与到培训项目的策划中,或者让培训项目的负责人参与到他们的策划案例中,通过实践提升策划能力。

3.4加强培训成果的转化

目前,培训项目的评估往往集中于对培训课程、培训师资、培训时间、培训方式等方面的考核评估,评估结束后的培训成果转化往往游离于培训评估体系外,一方面,某些培训成果转化的时间较长,短时间内无法实现;另一方面,某些培训成果无法进行定量转化,如行为态度等的变化。运用科学合理的方式方法,通过多种渠道促进培训成果的转化是省级公共图书馆在基层业务培训中需要加强重视的。省级公共图书馆拥有市县馆无法匹及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充足的经费支持、高端的平台空间等,这些都是培训成果转化的有利条件,如上文提及的展览培训,就是浙江省馆在培训成果转化方面的初步尝试。除此之外,将培训成果提升为课题研究、技术应用、规范条例等都是培训成果转化的方法。

[参考文献]

[1]周嘉硕.项目负责制实施要点及分析[J].出版人论坛,2007(3):55.

[2]李禾,刘秉宇.当前公共图书馆员工培训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09(11):243.

[3]许蕴茹.图书馆员培训的问题及对策[J].图书馆学刊,2012(12):26.

[作者信息]李丽霞(1979-),女,浙江图书馆馆员,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收稿日期]2014-07-25 [责任编辑]张雅妮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1-0100-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58.2;G251.6

猜你喜欢

持续发展
加强管理构建可持续发展的优质学校探究
论新时期我国高等医学院校的可持续发展
如何加强和改进企业思想宣传工作
关于石油企业会计精细化管理研究
工商管理对经济持续发展的作用
互联网金融模式下的保险营销
民办高校持续发展的路径选择
试析可持续发展的企业环境会计实施
“场”与“在场”:谈有效课堂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