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图书馆依托文化讲坛渗透幸福教育的实证研究

2016-01-19王海欧范玉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徐州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徐州008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1期
关键词:团体心理辅导幸福教育主观幸福感

●王海欧,范玉红(.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 徐州 6;.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江苏 徐州008)

高校图书馆依托文化讲坛渗透幸福教育的实证研究

●王海欧1,范玉红2
(1.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经济管理学院,江苏徐州221116;2.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江苏徐州221008)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幸福教育;团体心理辅导;时间管理倾向;主观幸福感

[摘要]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引入高校图书馆导读服务中,开展文化讲坛渗透幸福教育的立体阅读活动。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主观幸福感量表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者进行测试发现:幸福大讲坛注重个体积极心理品质的培养,是提升大学生主观幸福感、改善网络依赖行为的有效途径。

幸福一直是人类不懈追求的目标,而将幸福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研究,并且专门在学校教授,则是近十年的事情。有调查显示,当前国内许多高校都开展了以显性教育为主的幸福教育,虽然显性教育具有教育覆盖面广、正面导向性强等优势,但还存在教育效果持续时间不长、程度不够深刻等不足。隐性教育作为当前不容忽视的教育方式,可以弥补这些不足,因为隐性教育更加关注大学生认知发展的特点,遵循大学生情感心理发展的规律。[1]学生幸福能力的培养,幸福感的提高,还需要依靠受教育者自身感知、认同、欣赏以及校园文化的熏陶和教育。[2]本文立足于引领校园文化的高校图书馆,结合哈佛幸福教育的相关研究,探讨网络时代图书馆如何主动把握时代脉搏,充分利用馆藏优势资源拓展教育职能,创造新服务、新体验。笔者尝试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团体心理辅导的方法引入到导读服务中,组织策划幸福大讲坛之“寻找幸福密码”主题讲座,对大学生网络依赖群体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干预实验研究,通过这种渗透幸福教育的立体阅读活动,[3]促进大学生幸福感的增长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1 研究方法

1.1研究对象

研究对象来源于中国矿业大学的大一新生。笔者根据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研究”的心理调查结果,筛选出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上得分较高的86名学生作为重点关注对象,再结合对其访谈的情况,选出50名“网络依赖学生”组成同质团体,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实验组男生17人,女生8人,年龄(18.88±0.92)岁,对照组男生19人,女生6人,年龄(18.42±0.89)岁。

1.2研究量表

(1)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ATMD)包括时间价值感、时间监控观和时间效能感3个分量表构成, 共44题。采用5级计分,得分越高,说明被试者越善于进行时间管理。该量表各维度的内部一致性信度系数在0.62~0.81之间,重测信度系数在0.71~0.85之间。[4]

(2)中文网络成瘾量表(CIAS)采用4级计分方式,共有26题,总分代表个人网络成瘾的程度,总分越高表示网络成瘾倾向越高。该量表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94。各因素量表的内部一致性信度则介于0.78~0.90之间。本研究中该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9,具有良好的效度。[5]

(3)主观幸福感量表(SWB)包括整体生活满意度量表(SWLS)、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体验量表(PANAS)。生活满意度量表为7点自评式量表,得分越高则生活满意度越高,该量表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6]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量表为7点自评式量表,

让被试者报告他们在过去一周里的积极和消极情感的体验频率,该量表信效度较好。[7]

1.3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数据录入与统计分析,进行团体辅导前后,各组自身对比t检验和组间配对t检验。

2 研究过程

2.1实验设计程序

笔者分别使用《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中文网络成瘾量表》和《主观幸福感量表》获得测试数据。①前测。辅导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集体测试。②团体辅导过程。实验组参加每周1次、每次2小时、为期8次的团体辅导;对照组不作干预,进行正常的学习和生活。③后测。辅导结束时,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被试集体测试。④追踪测试。辅导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测试。⑤追踪访谈。辅导结束3个月后,对实验组被试进行访谈。

2.2“寻找幸福密码”主题讲座的组织与策划[3]

(1)目标。帮助“网络依赖学生”提高心理认知水平和自控能力,初步形成对学习生活的合理规划,促进其幸福感的增强和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

(2)组建讲座教学团队及主讲人选。教学团队由图书馆馆员、心理学教师、中文系知名教授以及1名经过培训的大学生代表共4人组成。中文系知名教授担任主讲人。为提高讲座的实际效果,在每期开讲前教学团队认真准备,课后根据收集的反馈信息进行教学总结。

(3)讲座的选题。为保证讲座的针对性和高质量,教学团队采用积极的心态解读“网络依赖学生”,以挖掘其积极力量为出发点,帮助他们尽快适应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其幸福学习生活为终极目标,最终确立了以提高学生的时间管理能力为重点,结合“幸福与快乐”、“生命意义”、“自我和谐目标”、“自尊和自我独立”、“积极地面对挫折”、“宽容与感恩”、“网络健康教育”等内容,构建8个与大学生成长、幸福相关的主题。[8]

(4)讲座形式。采取由中文系知名教授担任主讲人,其他3名教学团队成员配合的方式,着力把握和调动学生的兴奋点,其效果是单一的讲座远不能及的。每场讲座至少留出半小时与学生进行互动,彼此启发反馈,相互支持鼓励,以达到整合信息、提升学习效果的目的。此外,讲座开始之前的等待阶段,为了活跃现场气氛,会插播一些与讲座内容相关的图片、信息,使学生从始至终都感受着文化熏陶。[9]

(5)布置课外作业。要求学生将课堂上所学的内容积极、及时应用到生活中,并与他人分享,如记录愉快事件、制定明确计划、监控自己的时间使用状况、分析浪费时间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等,通过这些练习,建立新的习惯。[10]

(6)搭建信息沟通平台。充分利用网络资源,进行网上辅导、讨论等,进一步提高互动性。①与实验组学生建立“寻找幸福密码”QQ群及“我的幸福空间”,便于学生寻求教师的指导和帮助,同时教师也可以及时掌握学生群体的思想动态及幸福感总体情况;②开讲前,利用QQ群做好全方位宣传,提前对讲座的内容、主讲老师的背景资料等进行详细介绍;③充分利用馆藏资源,对讲座内容进行延伸,每期讲座结束后,向学生推荐相关馆藏经典图书阅读,引导学生利用网络平台进行读书交流、分享心得体会,共同成长。

(7)对团体辅导效果进行评估。在团体辅导结束阶段,教师回顾与总结团体辅导的历程,评价学生的成长与变化,提出期望,鼓励学生在辅导结束后巩固他们形成的情感支持与自我探索的成果,协助学生对团体经历做出个人评估。[11]

3 研究结果

表1 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与对照组测试数据比较(M±SD)

3.1实验组、对照组前测差异比较

为保证实验的有效性,对两组被试前测数据进行

分析,以确保样本的同质性。由表1可见,在团体辅导前,实验组与对照组前测得分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以及三个维度上、在网络成瘾以及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即两组被试实验前具有同质性。

3.2实验组、对照组后测得分的差异比较

为了解实施团辅过程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时间管理倾向、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水平上的变化,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进行后测,并进行差异性比较。

表1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及三个维度上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即后测得分中,实验组后测得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后测得分;实验组和对照组在网络成瘾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即后测得分中实验组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后测得分;实验组与对照组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积极情感实验组后测高于对照组后测,消极情感实验组后测低于对照组后测,生活满意度在积极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

3.3实验组前后测差异比较

团体辅导后,为了解辅导效果,对实验组前后测得分的差异进行比较。从表1可见,实验组后测得分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以及三个维度上均显著性高于实验组前测得分,且有统计学显著性(p<0.05);实验组后测的网络成瘾得分显著低于实验组前测,且有统计学显著性(p<0.01);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中,实验组前测与后测得分在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积极情感后测高于前测,消极情感后测低于前测,生活满意度积极干预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

3.4对照组前后测差异比较

实验组进行团体辅导期间,对照组未进行任何干预,为了解此期间对照组时间管理倾向、网络成瘾以及主观幸福感水平的变化情况,进行对照组前、后测得分差异性比较。从表1可以看出,对照组前测与后测得分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以及三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照组前测与后测网络成瘾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主观幸福感的三个维度上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即对照组在前后测时间段内主观幸福感水平无显著性变化。

3.5实验组追踪测试与其后测差异比较

团体辅导结束1个月后,对实验组进行追踪测试,以了解团体辅导效果的持续性。从表2可见,实验组追踪测试得分与后测得分在时间监控观、时间效能感维度上差异显著(p<0.05);在时间管理倾向总分、时间价值感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实验组后测与追踪测试网络成瘾得分无显著性差异(p>0.05);在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不存在显著差异(p>0.05),因此说明团体辅导不仅对学生时间管理倾向、网络依赖、主观幸福感存在显著效果,而且干预效果也很稳定。

表2 实验组后测结果与追踪测试数据比较(M±SD)

4 分析与讨论

4.1团体辅导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的影响

实验组在接受团体辅导的积极干预后,时间管理倾向水平得到显著性提高,学生的网络成瘾得到了有效控制。这说明,个体对时间重要性的程度认识越高,对时间管理行为能力的信心越强,一系列的时间监控活动做得越好,就越不容易沉溺于网络。本实验再次验证了Weinstein(1994)等学者的研究成果:“个体的时间管理能力是可以通过训练得到提高的,通过专门的时间管理课程对学生进行训练,可以使学生养成良好的时间管理的行为习惯,获得良好的时间管理技能”。[12]

4.2团体辅导对学生主观幸福感的影响

团体辅导前后,实验组的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两个因子差异显著,积极情感分数明显增加,消极情感逐渐减少。说明通过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团体辅导,使实验组学生养成了积极的态度和认知方式,缓解和抵挡了消极情绪带来的影响。

4.3团体辅导的持续性效果分析

从实验组追踪测试结果来看,实验组后测数据与追踪数据在时间管理倾向、网络成瘾、主观幸福感各个维度上不存在显著差异;从对实验组追踪访谈中我们发现,在团体辅导结束3个月后,仍有21名同学在坚持做“记录愉快事件”等课外作业,学生做这些具有积极情绪体验的课外作业,已经被培养成自身的一种行为习惯而不是任务。可见,团体辅导存在持续性的辅导效果。

4.4团体辅导的总结性评估

团体辅导结束时,教师引导团体成员填写事先设计好的评估表,经过分析汇总如下。第一,团体成员对团体辅导比较满意,喜欢讲座这种形式,讲座中的互动环节是吸引他们的一个亮点,提高了他们参与的主动性。第二,行为变化状况:①改变了对待学习生活的态度,例如,“收获了积极情绪体验,能用积极的眼光去看待自己和自己的生活”、“掌握了对不良情绪的宣泄与管理”等;②人际交往能力有所提高,例如,“幸福需要分享”、“懂得了如何与他人相处”等;③时间管理能力有所提高,例如,“学会按照事情的缓急程度和重要程度制作计划表”、“每天规定不上网的时间段”等;④心理承受力增强,例如,“学会排除消极情感和自我调节方法”、“学会客观认识自我和冷静评价他人”等。可以看出,通过基于积极心理学理论取向的团体辅导,不仅让学生对具体的课程目标有了感受和体验,更引起了学生对其自身人生观、幸福观的思考,这将较长时间影响其行为,甚至使其终身受益。

4.5注重借鉴哈佛幸福教育的经验

教学团队在辅导过程中摒弃说教和灌输,强调体验和感悟,加强学生在认知、情感与行为三方面的循环互动,引导学生积极地改变行为,[13]大大增强了其学习和成长的机会。

5 结论

(1)图书馆依托文化讲坛渗透幸福教育的活动,对学生时间管理能力、主观幸福感有即时性与延续性辅导效果,可以有效改善大学生网络依赖行为,促进其健康人格的形成。

(2)本实验将积极心理学理念引入到图书馆导读服务中,是当今积极心理学在应用上的一项具有实践意义的新探索,通过“寻找幸福密码”主题讲座,使大学生获得知识、方法、享受文化艺术的熏陶,充分发挥图书馆教育职能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梁友佳.探析隐性教育在大学生民族精神教育中的运用[J].长春大学学报,2012(6): 715-718.

[2]卢爱新.新时期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M].济南: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8:152-156.

[3]刘继刚.图书馆讲座:一种立体阅读的新方式[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1(10): 120-121.

[4]黄希庭,张志杰.青少年时间管理倾向量表的编制[J].心理学报,2001,33(4):338-343.

[5]陈淑惠.中文网络成瘾量表之编制与心理计量特性研究[J].中华心理学刊,2003,45(3):279-294.

[6]Pavot W,Diener E.Review of the 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J].Psychol Assess,1993,5(2):164-164.

[7]Eunkook S,et al.The shifting of life satisfaction judgmentsacross culture:emotions versus norms[J].Journal of 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8,74(2):482-492.

[8]王滟明.在哈佛听积极心理学[M].北京:中国华侨出版社,2012:103-157.

[9]宋洁.高校图书馆举办文化讲座的基本理念[J].浙江高校图书情报工作,2007(5):8-12.

[10]朱翠英,等.幸福与幸福感——积极心理学之维[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127.

[11]吴少怡.大学生团体辅导与团体训练[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0(6):14-18.

[12]袁梦.初中生自我评价、时间管理倾向与网络成瘾的关系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08:22-47.

[13]王滟明,邹简.哈佛积极心理学笔记:哈佛教授的幸福处方[M].北京:中国言实出版社,2011:85-98.

[收稿日期]2014-05-08 [责任编辑]闫东芳

[作者简介]王海欧(1965-),男,硕士,就职于江苏建筑职业技术学院,研究方向:网络信息资源管理、心理健康教育;范玉红(1968-),女,中国矿业大学图书馆副研究馆员,研究方向:图书情报工作、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研究。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指导项目“大学生网络行为失范研究”(项目编号:2012SJD880104)的研究成果之一。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1-0074-04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58.6;G444

猜你喜欢

团体心理辅导幸福教育主观幸福感
幸福教育理念下中职生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
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团体辅导干预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民办高校大学生主观幸福感与心理控制源相关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中学生考试焦虑的影响研究
团体心理辅导对五年制高职护理新生心理健康的影响
档案工作者主观幸福感的影响因素及提升策略研究
西藏高校大学生自我概念与主观幸福感的特点
大学生主观幸福感研究
如何创造幸福的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