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社会化阅读研究综述

2016-01-19王海燕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70032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2015年3期
关键词:社会化论文社交

●王海燕(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 470032)

我国社会化阅读研究综述

●王海燕(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武汉470032)

[关键词]社会化阅读;研究综述

[摘要]随着人人网、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也逐渐和社交媒体互通互联,使社会化阅读的概念开始被业界和学界关注,有关社会化阅读的新闻报道和研究论文逐渐增多。本文对近年来我国有关社会化阅读的研究论文进行梳理,从研究背景、研究现状、研究主题以及存在的问题等方面进行综述分析。

1 研究背景

2014年4月21日,由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组织实施的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结果在北京发布。调查数据显示,受数字媒介迅猛发展的影响,数字化阅读方式的接触率为50.1%,较2012年上升了9.8个百分点。[1]2014年,数字化阅读最明显的一个变化就是使用人群首次超过半数,并且以强劲势头迅猛增长。随着人人网、QQ空间、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的快速发展,数字阅读开始和社交媒体互通互联,逐渐增加订阅、分享、评论和点赞等社交功能。尤其是2010年社会化阅读应用Flipboard的流行对整个数字阅读行业产生了重要影响,随后,国内社会化阅读应用Zaker、鲜果联播等快速跟进。因此,从2011年开始,社会化阅读(Social Reading)或者叫社交化阅读的概念开始被业界和学界广泛关注。

2 研究现状

2011年之前,专门进行社会化阅读研究的论文基本没有,但是在网络阅读、电子阅读、数字阅读、RSS阅读和移动阅读等相关论文中都有对社会化阅读核心属性的论述和提及。2011年,以“社会化阅读”为题名的论文开始出现并逐步增多。目前,我国学者对社会化阅读的研究刚刚开始,学界和业界对社会化阅读的概念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有人把社会化阅读理解为数字阅读,有人理解为对社交媒体的阅读,也有人理解为在移动客户端进行的移动阅读,每个研究者都有自己的研究视角和独到见解。

新闻报道数量是衡量相关事件或词语热度的重要指标,笔者使用ROST新闻词频统计软件,分别以“社会化阅读”和“社交化阅读”为关键词对近几年搜索引擎的新闻报道数量进行统计(见图)。“社会化阅读”的相关报道在2011年以后明显上升,2012年达到417篇,出现峰值;“社交化阅读”的相关报道也是在2011年后超过百篇,2013年达到峰值270篇。由此可见,与“社会化阅读”相关的新闻报道在2011年以后呈现快速增长趋势,2012年、2013年成为媒体报道的热点。

图“社会化阅读”、“社交化阅读”搜索引擎新闻词频按年统计

笔者分别以“社会化阅读”和“社交化阅读”为主题词,选择了中国知网和万方数据两大数据库,时间设置为2011年至2014年8月,在剔除不相关和重复论文后,得到相关论文85篇,其中2011年15篇、2012年19篇、2013年30篇、2014年21篇,含硕士学位论文11篇。由此可见,虽然社会化阅读的相关研究论文数量总体较少,但近几年呈现稳步增长趋势。

3 研究主题

3.1关于社会化阅读概念的界定

关于“社会化阅读”的概念,不同学术背景的学者给出了不同定义。目前被引用最多,也是被百度百科词条收录的是钟雄的定义:“所谓社会化阅读是指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的全新阅读模

式,它是相对于传统以书为核心以内容为主的阅读模式提出来的,它更加注重人,注重阅读的社交(关系),倡导UGC(User Generated Content,用户生成内容)、共同传播和共同赢利,在多方位的互动基础上,实现阅读价值的无限放大。”[2]其他有代表性的观点还有戴华峰提出的:“基于网络的社会化阅读的出现,使阅读者从阅读内容选择的开始到阅读内容结束,部分或全部过程都与社会化网络形成了关联。”[3]

王宇明[4]从社会化阅读兴起的背景入手,论述社会化阅读的内涵与外延。詹恂、康梅花指出:“社会化阅读也称社交化阅读、个性化阅读,是指以读者为核心,强调分享、互动、传播、社交和可移动,能够创造更大阅读价值,以超阅读体验为特点的全新阅读模式。”[5]徐媛认为,社会化阅读是“以读者为中心,以社交关系为纽带,通过社会化属性聚合读者感兴趣的内容,筛选、挖掘有价值的信息,进而实现个性化内容的精准传播和用户接受。”[6]

此外,还有一些专家学者对社会化阅读概念的描述基本上与上述几种观点大同小异。综上所述,目前,大部分研究者对社会化阅读的定义主要包括以下特质:阅读行为的核心是读者,或者叫用户;是基于互联网尤其是移动互联网的数字化阅读;内容提供方通过科学的算法筛选内容、挖掘信息、精准推送,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订阅;强调阅读过程与社交网络的互通互联,伴随分享、互动、传播等社交行为。

3.2社会化阅读与图书馆的相关研究

图书馆作为国民阅读活动的前沿阵地,通常也是最早尝试阅读新媒体和使用阅读新技术的平台。从创建网站和数字图书馆、引入电子书和电子阅读器到开通微博、微信公众号和使用独立APP,大部分高校和公共图书馆都已经参与到社会化阅读中。因此,各类图书馆的工作和研究人员也在进行社会化阅读与图书馆关系的研究。闫奕文、朱迎春[7]论述了社会化阅读的概念和阅读群体的变化,分析图书馆转变角色定位的客观因素,提出社会化阅读环境下图书馆角色必须重新定位,以东北电力大学图书馆为例,介绍其利用自身的资源、技术、人才、服务等优势。

贾国柱[8]从社会化阅读的含义和特征入手,认为基于网络的社会化阅读主要通过在线读书社区和移动阅读工具两种形式实现,提出社会化阅读环境下高校图书馆的应对策略:利用社交媒体,融入社交网络;提升OPAC功能,加强与读者互动;重视开展读者活动,鼓励读者交流。刘亚[9]选取网易新闻、搜狐新闻、腾讯新闻、Zaker和鲜果这五个社会化阅读客户端作为研究对象,表明形式和渠道的重要性,总结了社会化阅读的优势,结合实例从形式、内容、线上线下结合、社交分享和网络阅读社区以及差异化竞争等方面对大学图书馆的阅读推广策略提出建议和构想。另外,还有部分研究者对图书馆运用博客、论坛、微博、微信和社交网站等社会化媒体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社会化媒体在图书馆阅读推广中的优势和不足,进而提出图书馆利用社会化媒体进行阅读推广的策略和建议。

3.3社会化阅读对数字出版影响的相关研究

社会化阅读对数字出版内容生产、营销推广和盈利模式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因此,社会化阅读对数字出版的影响也成为研究者关注的重要话题之一。王宇明[4]论述了社会化阅读对数字出版的内容生产、营销推广、价值增值以及版权保护等各个环节产生的冲击与影响,提出数字出版产业链需要重新整合、盈利模式需要持续延伸和业务流程需要加速再造等变革趋向。

詹恂、康梅花[5]从数字出版和Flipboard、Zaker、网易云阅读、鲜果联播等阅读客户端构建的社会化阅读社区的关系入手,分析了社会化阅读社区对数字出版产生的影响。比如社会化阅读社区构建了数字出版新渠道、丰富了在线出版的内容并增强了用户的互动体验,基于用户阅读兴趣的社交图谱构建了图书的社会化推荐等。江波等[10]探讨基于社会化阅读的学术社交网络在传统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建设中的可行性和应用前景。

3.4其他有关社会化阅读的研究

专门论述社会化阅读的论文目前还比较少,代表性的主要有以下几位作者的论述。王小新[11]通过对社交化阅读概念的界定及社会化阅读客户端Flipboard和Zaker的差异比较,探讨社交化阅读的特征趋向、产生的影响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关建议。毕秋敏[12]等介绍社会化阅读的概念和产生背景,分析社会化阅读的内容聚合模式和社会化阅读应用使用的核心技术:智能推荐、信息过滤和文本摘要自动生成,指出了社会化阅读存在的两个问题:版权和隐私,最后从更好的阅读体验、个性化服务和特色化功能三个方面指出社会化阅读未来的发展方向。詹新惠[13]认为社会化阅读的核心是互动,分别从方式、技术、用户和内容等多个层面来认识和理解社会化阅读的属性,论证了社会化阅读是对传统阅读的一种颠覆,无论是阅读效

果还是出版生产都将迎来巨变。

还有部分学者从理论支撑、用户特征和盈利模式等角度对社会化阅读进行论述,比如戴华峰[3]针对目前基于移动互联网的社会化阅读进行研究,建议采用韦斯特利-麦克莱恩模式、使用满足理论和议题融合理论,作为研究的基础理论框架和视角开展研究。郑满宁、李彪[14]认为社会化阅读将成为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主要入口,首先论述目前社会化阅读市场及产品差异化,然后分析核心用户的特征、类别和行为模式,最后提出了社会化阅读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和对策。徐媛[6]首先对社会化阅读释义并介绍当前社会化阅读的市场环境,进而从用户需求、产品服务特性、用户体验、内容提供商特征和人口统计特性五个维度构建社会化阅读社区的用户黏性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对社会化阅读社区的生命周期及其黏性影响因素作系统分析,最后提出社会化阅读的盈利模式可以在前向收费、后向收费和衍生收费三个方向开拓。另外,还有一些针对社会化阅读客户端的相关研究,比如Flipboard、Zaker、网易云阅读、鲜果联播、腾讯爱看等,此类研究一般性描述介绍较多,深入的理论分析较少。

4 总结与展望

综上所述,我国的社会化阅读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研究成果数量有限,质量也参差不齐,大致有以下不足:第一,大部分研究都是从某一个角度入手,阐述其与社会化阅读的关系或影响,专门进行社会化阅读系统性、理论性的研究还比较少;第二,虽然对社会化阅读的核心属性有了共同认识,但是对社会化阅读的定义还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第三,简单的描述性研究较多,缺乏学术理论支撑和模型构建;第四,大部分研究还属于浅表性的定性描述,对社会化阅读的相关数据统计和量化分析不多见。

通过文献可以看出,2013年以来,社会化阅读研究的论文数量明显增加、论文质量也显著提升,《出版发行研究》《现代出版》《图书馆论坛》等新闻出版类、图书情报类核心期刊陆续刊登社会化阅读的相关研究论文。因此,对目前我国社会化阅读的相关研究进行梳理,对研究背景、现状和主题进行归纳分析,可以对未来社会化阅读研究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社会化阅读作为未来移动互联网的重要入口之一,将成为用户从事数字化阅读的主要平台。随着社会化阅读事业的快速发展,相信今后会有更多具有理论深度的研究论文和专著问世。

[参考文献]

[1]中国新闻出版研究院.第十一次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EB/OL].[2014-04-22]. http://site. douban.com/210084/.

[2]钟雄.社会化阅读:阅读的未来[N].中国新闻出版报,2011-05-12(6).

[3]戴华峰.移动互联下社会化阅读研究的三个理论视角[J].中国记者,2011(11):83-84.

[4]王宇明.社会化阅读与数字出版的变革趋向[J].出版发行研究,2013(10):69-72.

[5]詹恂,康梅花.社会化阅读社区对数字出版的影响研究[J].现代出版,2013(1):53-56.

[6]徐媛.基于用户黏性的社会化阅读社区盈利模式分析[J].科技与出版,2014(3):49-52.

[7]闫奕文,朱迎春.社会化阅读环境下图书馆的角色定位与服务创新[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2,24(12):201-204.

[8]贾国柱.基于社会化阅读特点的高校图书馆对策研究[J].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13,23 (19):6-8.

[9]刘亚.移动互联时代的大学图书馆阅读推广策略——基于社会化阅读的启示[J].图书馆论坛, 2014(5):48-54.

[10]江波,等.基于社会化阅读的学术社交网络在传统专业出版社数字出版平台建设中的应用研究[J].科技与出版,2014(6):128-131.

[11]王小新.浅析移动互联网背景下的社交化阅读[J].新闻世界,2012(2):73-74.

[12]毕秋敏,等.移动阅读新模式:基于兴趣与社交的社会化阅读[J].出版发行研究,2013 (4):49-52.

[13]詹新惠.社会化阅读产生怎样的影响[J].网络传播,2013(27):25-27.

[14]郑满宁,李彪.移动互联时代社会化阅读的行为模式研究[J].传媒,2014(5):74-77.

[收稿日期]2014-09-01 [责任编辑]刘丹

[作者简介]王海燕(1979-),男,武汉大学信息管理学院出版发行专业2012级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网络与新媒体,数字出版。

[文章编号]1005-8214(2015)03-0044-03

[文献标志码]A

[中图分类号]G252.8

猜你喜欢

社会化论文社交
社交牛人症该怎么治
企业退休人员移交社会化管理的探讨
聪明人 往往很少社交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社交距离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你回避社交,真不是因为内向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