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康复学概念内涵与外延探究

2016-01-18李黎周雍明

中国中医药图书情报 2015年6期
关键词:中医康复概念

李黎 周雍明

摘要:中医康复学同时具备中医学和现代康复学2个特征,两者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托,不仅具备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之上康复医学的独有特征,而且具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内涵主要包括中医的康复学和康复的中医学2个层面。中医康复学概念外延主要体现在中医和康复互相结合发展层面,更深层外延则是传统中医理念与现代医学理念融会贯通的结果。理解中医康复学概念内涵和外延,对于发掘和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疗法有积极作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把中医康复疗法推进到更高水平,必将极大地丰富康复医学内容,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中医康复学理论体系。

关键词:中医;康复;概念

中医古籍中并无康复医学之名,康复医学相关内容散见于中医文献中,对文献进行发掘、整理和推广应用,必将丰富康复医学的内容。同时,中医学若有效借鉴并利用现代康复学之精华,必将会极大丰富中医学内容。中医康复学的概念已在20世纪80年代后被提出,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它已经成为时代的需要。为了更加完善中医康复学的概念,现就中医康复学概念内涵与外延探究如下。

1中医康复学内涵

1.1中医康复学的历史沿革

《黄帝内经》提出“久病而不康者,应养而和之……待其来复”,正式从医学角度来讨论养生和康复问题,提出了养生康复的通则,即调摄精神与形体,提高机体防病机能和适应外界环境能力,避免外邪侵袭。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绘有多种医疗体操,并注明了各自主治的疾病。三国时期华佗详细研究了虎、鹿、熊、猿、鸟的行动特点,创编“五禽戏”,堪称运动疗法的鼻祖,对防病健身、功能康复均有积极作用。晋代皇甫谧、葛洪和南北朝时期的陶弘景等对药物、针灸、按摩、气功、饮食、精神等主要康复治疗手段进行了总结。隋代巢元方《诸病源候论》记述了运用导引、气功、按摩等方法治疗偏枯、麻木、风湿痹痛、眩晕、消渴等疾病,并认识到康复治疗与普通临床治疗的不同之处。唐代孙思邈在《备急千金要方》中对药物、气功、按摩等康复方法进行了详细阐述。王焘的《外台秘要》强调了饮食治疗在疾病康复中的作用。此外,宋代《圣济总录》,元代《脾胃论》《寿亲养老新书》,明代李时珍《本草纲目》和清代潘蔚《内功图说》中均有康复治疗的论述。

直到20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康复学理论的成熟和介入,中医康复学才再度引起人们的重视。有关中医康复学的专著相继出版,如卓大宏主编的《康复医学》中载有《中国传统的康复医学》专篇,郭子光等主编的《中国康复学》,陈可冀主编的《中国传统康复医学》等。这些著作对中医康复学的概念进行阐述,对古代中医文献中有关中医康复学的内容进行了发掘和整理,为建立中医康复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1.2中医康复学的特征

中医康复学应具备中医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特征,即不妨称作整体康复观和辨证康复观两大特征。整体康复观认为,人体各部分的康复相统一,人体康复与自然环境相统一,人体康复与社会环境相统一。强调人体康复的主要途径是指导和帮助康复对象依据上述原理,以顺应自然,适应社会,使整个机体协调统一从而达到整体康复。辨证康复观认为,与中医临床各科强调辨证论治一样,中医康复学中亦贯穿着辨证康复思想。辨证是决定康复的前提和依据,康复则是辨证的结果。在中医康复过程中,辨证包含有对内在生理功能障碍的辨识,而生理功能障碍的改善与外在形体及行为障碍的改善有因果关系。因此,通过辨证论治改善引起各种功能障碍的内在原因,体现了中医学治病求本和整体康复的原则。

2中医康复学外延

中医康复学概念外延主要体现在中医和康复互相结合发展层面,更深层外延则是传统中医理念与现代医学理念融会贯通的结果。

2.1中医结合康复

中医康复医学指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运用调摄情志、娱乐、传统体育、沐浴、食疗、针灸推拿、药物等多种方法,针对病残伤残诸证、老年病证、恶性肿瘤及热病瘥后诸证等病理特点,进行辨证康复的综合应用学科。

中医康复学虽然有悠久的发展历史,但一直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理论体系和成熟的康复流程,与现代康复学相比,其最大的差距表现在对障碍的认识、评价及康复训练的方法等方面。现代康复学是建立在现代医学理论基础上的一门医学分支,以生理学、病理学、神经生理学、运动解剖学、运动生物力学等为基础,康复方法的确立均是建立在上述理论认识的基础之上,在功能障碍的认识、评价、治疗及运用矫形学、假肢学及其他人工装置等功能补偿方面占有优势。虽然中医康复学未能形成自身完整的理论体系和规范的康复训练方法,但它拥有现代康复学所不具备的独特的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具有较大的发展潜力和空间,要想使中医康复学成为一门成熟的独立学科,首先要遵循中医学的基本理论体系,注重发掘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方法。同时还要借鉴和吸收现代康复学的相关理论和方法,促使中医康复学不断发展和完善,从而达到系统化、规范化。

2.2康复结合中医

从现代康复学角度思考,现代康复学是一个多学科性、综合性的学科,涉及医学、物理、教育、工程、心理、社会等方面。具有与其他医学体系不同的学科特征。所以它的治疗目的不只是疾病的痊愈,而是最大限度地使患者从生理上、心理上、职业上和社会生活上进行全面的、整体的康复,与中医学天人相应的整体观相一致。中医学在数千年的发展历史中,已经积累了十分珍贵有效的经验知识,值得现代康复工作者进行运用。

2.3传统与现代融会贯通

中医康复学的发展和形成有其独特的历史、地理和民族文化的特点和优势,但也不可避免地有其局限性。现代康复学则是在现代的科技、文明和社会生活的条件下形成和发展的,也有其优势和特点,当然也存在局限性。中医康复学和现代康复学要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此,中医学和现代医学都应在当前康复医学领域占有一席之地,并且融会贯通,成为康复诊疗手段。中医康复学以阴阳五行学说、脏腑经络学说、病因病机学说、气血津液学说等为基础,以中医学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为指导,在强调整体康复的同时,主张辨证康复,康复方法的选择应用均在上述理论指导下进行,创造出中药、针灸、按摩、熏洗、气功、导引、食疗等行之有效的方法。中医康复学在观念和方法上的特点,一方面来自中医药的优势,同时也与中国传统文化有关,这些特点是中医康复学的优势,值得在康复治疗中充分地利用和发挥,按照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综合康复等4项原则指导中医康复。作为越来越受到全世界关注的中医康复,理应在自己国家推广运用。

倘若现代康复学工作者懂得中医或正在尝试学习借鉴中医诊疗知识去进行康复诊疗,那么他所注重的康复学临床诊疗大概主要会出现:在现代康复理论指导下进行具体的中医康复治疗或采用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现代康复学理论和中医养生康复理论共同指导下,同时采用中医康复法和西医康复法;功能诊断评估采用现代康复学技术,康复治疗采用中医康复和西医康复技术相结合;功能诊断和评估,用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医康复技术,治疗采用中医康复和西医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等情况。而倘若中医工作者十分注重学习现代康复知识,在中医诊疗中注意融会贯通现代康复知识,中医康复学极有可能会出现: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传统中医康复治疗,同时邀请现代康复工作者,进行相应的西医康复治疗或采用中医康复与西医康复技术相结合的方法;在现代康复学理论和中医养生康复理论共同指导下,进行中医康复治疗;功能诊断评估采用现代康复学技术或运用现代康复技术与中医康复技术,治疗仅采用中医康复法等情况。上述情况的不断出现和发展,必然会促进传统与现代康复技术合作交流,融会贯通,使得中医康复学更加成熟完善。

3小结

中医康复学同时具备中医学和现代康复学2个特征,两者之间相互包容,相互依托,不仅具备建立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之上康复医学所独有特征,而且具备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两大中医学理论体系的核心理念。因此,形神并重、形气并重、五脏相关就成为中医康复学的基本特征,整体康复、辨证康复、功能康复、综合康复成为中医康复学的基本原则。在康复临床上,中医康复学坚持辨证论治,因人施治,致力于患者身心全面康复,这与“全面康复、回归社会”的康复医学目的相契合。中医康复学概念外延主要体现在中医和康复互相结合发展层面,更深层外延则是传统中医理念与现代医学理念融会贯通的结果。理解中医康复学概念内涵和外延,对于发掘和整理中医康复理论和康复疗法有积极作用。应用现代科学技术深入进行临床及实验研究,把中医康复疗法推进到更高水平,必将极大地丰富康复医学内容,从而形成独具风格的中医康复学理论体系。

猜你喜欢

中医康复概念
康复护理在脑外伤后遗症患者康复中的应用
脑卒中早期中西医结合康复治疗疗效分析
康复护理在脑卒中患者中的应用
中医英译的误译现象探析
关于中西医结合治疗乳腺增生病38例临床观察
古代的时间概念
深入概念,活学活用
“十二五”期间3.6万贫困孤独症儿童获得康复补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