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下林村陶瓷品(建材)市场发展的调查报告
2016-01-18周霞光
周霞光
摘要:长期以来,仙岩下林村的当地群众对建设下林村陶瓷品(建材)市场的呼声十分强烈。为此,4月中旬,我同代表工委的同志一起就下林村陶瓷品(建材)市场建设专题调研活动。听取村支部书记的情况介绍,实地察看了村办企业厂房,陶瓷品市场,青红砖窑治理废弃地,经过分析整理形成调查报告。
关键词:陶瓷品 下林村 报告
一、下林村陶瓷业发展的历史和现状
仙岩镇下林村地处瓯海与瑞安的交界处,居温瑞塘河河道之中段,是仙岩镇集镇的中心所在地。全村共有1497户,总人口6678人;登记在册外来务工人员1万多人。该村是一个有一定经济实力,并很有特色的村。现有耕地320亩,山地100多亩,自留地、耕地现为集体所有。从清朝中后期开始即以生产砖瓦闻名于温瑞一带,从1971年开始创办陶瓷企业,有村办企业3家,合计占地100多亩,较多村民为陶瓷厂工人(三家陶瓷厂原有工人1300人),村集体年收入300多万元。2003年,为改善环境和保护土地,淘汰落后的制砖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三家陶瓷厂已停止生产。该村于1997年创办陶瓷品专业市场,占地20多亩,目前作为经营用房约有100来间,每间年租金5万元。现村民主要从事经商、办厂,其中在外经营陶瓷品200多人、陶瓷生产企业20家。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多方的共同努力,目前旧村改造已获得批准,下步将组织实施,原来村民反映强烈的旧村改造问题已有望得到解决。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因为环境整治,陶瓷业转产仍难以走出困境。
1971年开始创办陶瓷企业,曾给下林村带来很好的经济效益,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发展,也是下林村引以为豪的。但因生产的陶瓷品质量低,生产工艺落后,并且陶瓷生产对环境污染严重,与仙岩风景区的旅游发展更是格格不入,根据区环保局关于该村陶瓷生产企业必须在2007年6月底前停止生产的要求,部分陶瓷企业和村民已经转产从事陶瓷品经营,部分企业到江西、广东等地进行易地生产,村两委也不失时机地在村里创办了陶瓷品市场,利用原厂房作为店面经营陶瓷品,剩余部分作为仓库。目前该市场定位是高中档次的陶瓷品,但仅经营陶瓷品,产品单一,没有其他建材,市场面积难以形成规模。
三、改建、扩建下林村陶瓷品(建材)市场的建议
当前,我区正推行“退二进三”政策,以加快推进商贸区建设,促进我区经济的优化升级。
下林村是一个基础条件较好的村,虽然陶瓷企业已在2007年6月底停止生产,但下林村的陶瓷品市场在温州及周边地区有一定的影响,为此要紧紧抓住加快推进商贸区建设这一有利机遇,乘势而上,改建、扩建下林村陶瓷品、建材市场。改建、扩建陶瓷品、建材市场在下林村有四大优势:一是地理位置优势。下林村位于104国道线边上,温瑞塘河的中段,南北辐射能力比较强,在下林村建市场也是填补了温州市区与瑞安塘下镇之间大型商业网点的空白。二是专业人才优势。下林村有着多年的陶瓷生产和经营历史,有的家庭几代人从事陶瓷生产和销售,掌握了一定的专业技术和销售网络。三是场地优势。下林村目前的陶瓷品市场已有20多亩,原陶瓷厂的厂址40亩就在市场边上,在市场与国道线之间还有70多亩的空地,有发展市场的足够空间。四是财力比较强。一是村集体有一定的经济实力作为扩建市场的起动资金;二是村民中不少人愿意在家乡或回家乡创业,全力打造陶瓷品市场。为此,建议区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在用地和政策上给予大力支持,充分发挥下林村区位、场地、资金和专业人才等优势,扩大市场场地面积,既吸引在外经商的企业回乡投资,让该村在外的生产企业在家乡创办陶瓷品市场直销店,又吸引市区陶瓷市场的陶瓷经营企业来落户,逐步形成在温州在较大影响、较大规模的陶瓷品、建材专业市场。在具体操作上可以一次规划、分步实施,即先利用现有市场南首的3亩商业性质用地,建设陶瓷品展厅,提高陶瓷晶市场档次,利用陶瓷企业转型留下的厂房和场地规划建成陶瓷品仓库,在市场影响扩大、条件成熟时再利用好西首的70多亩土地进一步扩建市场,并逐步建成建材市场,以促进原厂工人和下林村民的就业和致富,促进农村的繁荣,切实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