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浙江省高考加分政策的实证研究——基于金华地区4所高中的调查

2016-01-18刘宁宁,张志霞

重庆高教研究 2015年2期
关键词:浙江省

浙江省高考加分政策的实证研究
——基于金华地区4所高中的调查

刘宁宁,张志霞

(浙江师范大学田家炳教育科学研究院, 浙江金华321004)

摘要:随着高考加分政策各种问题的出现,相关部门对高考加分政策进行了完善,但仍存在一些需要改进之处。调查分析发现,浙江省在高考中能否获得加分的考生对高考加分政策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主要表现在对“少数民族加分”“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荣誉士兵加分”这三项加分项目的看法存在差异。在具体加分分值上,对“少数民族加10分”“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10分”这两项存在显著差异。相关分析和逻辑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考生的民族类型、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考生能否获得加分的主要因素。

关键词:浙江省;高考加分;利益群体;非利益群体

[中图分类号]G645[文献标志码]A

收稿日期:2014-11-07

基金项目:江苏师范大学教育教学研究一般课题“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及计量办法研究”(XJG201254)

作者简介:朱玉山(1972-),男,江苏徐州人,江苏师范大学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副研究员,博士研究生,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5.02.014

收稿日期:2014-04-25

基金项目:河北北方学院2012年度教育教学改革立项重点课题(JG201201)

作者简介:朱飞(1983-), 男,山东枣庄人,助理研究员,硕士, 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研究。

DOI:10.15998/j.cnki.issn1673-8012.2015.02.012

一、问题提出

“高考加分政策”是指中央和地方教育主管部门、高校在高招录取中根据民族、身份、德智体表现、竞赛获奖、社会贡献等情形给考生一定的高考分数优惠与照顾的行为规则[1]。

高考加分具有补偿和激励作用,现在研究主要聚焦在高考加分政策的公平性及其归因分析[2-5]。存在以下不足:第一,绝大多数的研究是宏观性的,主要从教育部制定的加分政策出发,从而缺乏对具体省市加分政策的研究;第二,大多数研究主要从加分政策的制定者和执行者出发,很少从学生的角度去研究,而从学生的角度研究浙江省加分政策的文献更是少之又少;第三,很多学者对影响考生能否加分的因素做过研究,但是很少有学者用实证的方法对这些因素加以验证。

本文主要研究不同利益群体的考生对浙江省高考加分政策是否存在不同看法,如果存在不同看法,其影响因素是什么。根据研究问题以及已有的相关研究,本文提出两个研究假设。假设一:不同利益群体的考生对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不同的看法;假设二:考生的家庭背景、民族、就读高中是影响考生能否加分的重要因素。

二、研究方法

(一)研究对象

根据方便抽样的原则,选取了浙江省金华市两所省一级重点中学和两所普通中学进行实地调查,不同类型样本的选取保证了本次抽样的代表性。

(二)研究设计与实施

本研究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辅之以文献分析法。问卷主要包括3个部分:引言,主要介绍研究者的信息、研究目的、保密性和指导语;高考加分政策的看法,主要包括对高考加分项目及其加分分值的看法等;基本信息,主要了解被试的生源地、民族、就读学校、家庭背景等。

本研究分两部分实施:试测和正式调查。试测选择了金华市F中学30名高三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回收了22份问卷,去掉4份无效问卷,最后得到了18份有效问卷。根据试测结果,研究者对问卷进行了修改完善。问卷正式发放阶段,研究者选取了浙江省金华市4所中学进行调查,分别为2所重点中学和2所普通中学。研究者从4所中学高三年级各抽取4个班,共16个班。共发放问卷1 000份,回收问卷890份,回收率为89%。其中有效问卷740份,有效回收率为83%。

(三)资料分析方法

主要是通过SPSS 17.0对问卷进行分析,具体采用了独立样本T检验、卡方检验、相关分析及逻辑回归分析等方法。

三、研究结果

通过调查发现,不同利益群体对浙江省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不同的看法,利益群体中认为现有高考加分政策“利大于弊”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利益群体。通过卡方检验可知,不同利益群体对浙江省高考加分政策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1)。

表1 不同利益群体对加分政策的看法

(一)不同利益群体对加分项目的看法

1.少数民族加分

浙江省少数民族加分对象主要指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且在当地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考生[6]。通过卡方检验,P=0.000,统计结果表明利益群体与非利益群体对少数民族加分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2)。具体表现在两个方面:第一,利益群体中认同少数民族加分项目考生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利益群体考生的比例,不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的利益群体考生比例则远远小于非利益群体中的比例;第二,在利益群体中,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的考生所占比例要高于不认同此项加分项目考生所占比例,在非利益群体中正好相反。

表2 不同利益群体对少数民族加分项目的看法

2.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

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主要是指高级中等教育阶段(高中入学当年9月1日至高中毕业当年6月6日,下同)见义勇为和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受到省级及以上党委、政府表彰者[6]。通过对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项目进行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P=0.001,结果表明不同利益群体对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这一加分项目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3)。统计数据显示,多数的利益群体和非利益群体不认同此项加分项目,但是与非利益群体相比,利益群体更加不认同。

表3 不同利益群体对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项目的看法

3.竞赛获奖者加分

竞赛获奖者主要是指高级中等教育阶段获得全国中学生学科奥林匹克竞赛全国决赛一、二、三等奖的考生[6]。对竞赛获奖者加分项目进行卡方检验,显著性水平P=0.968>0.05,说明利益群体与非利益群体对竞赛获奖者这一加分项目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利益群体中,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的考生与不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的考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2.5%和47.5%,两者比值大约为1∶1;在非利益群体中,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的考生与不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的考生所占比例分别为52.7%和47.3%,比值大约为1∶1。

4.归侨华侨子女加分,烈士子女加分,退役士兵加分

归侨华侨子女加分主要指归侨、华侨子女、归侨子女和台湾省籍考生[6]。由于利益群体中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的考生只有三个,样本数少于五,所以对于此项加分项目的检验将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进行。对归侨华侨子女加分项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P=0.098,结果表明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归侨华侨子女加分项目的看法不存在显著差异。

对烈士子女加分项目进行卡方检验,x2=0.153,P=0.696,表明不同的利益群体对烈士子女加分项目的看法没有显著性差异,且统计结果还表明,大部分(六成以上)的考生认同此项加分项目。

退役士兵是指自谋职业的退役士兵。对退役士兵加分项目进行卡方检验,统计结果为x2=1.366,P=0.243,结果表明不同的利益群体对退役士兵加分项目的看法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不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的考生达到了六成以上。

5.荣誉士兵加分

荣誉士兵指的是在服役期间荣立二等功(含)以上或被大军区(含)以上单位授予荣誉称号的退役军人[6]。通过对荣誉士兵加分项目进行卡方检验,x2=9.455,P=0.002,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的利益群体对荣誉士兵加分项目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4)。表4可以说明两个问题:第一,大多数的利益群体(65.6%)不认同此项加分项目,而大多数的非利益群体(54.9%)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第二,利益群体中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的考生所占比例要小于非利益群体中认同此项加分项目的考生。

表4 不同利益群体对荣誉士兵加分项目的看法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利益群体对“少数民族加分”“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荣誉士兵加分”这3项加分项目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尤其在“少数民族加分”项目上,这种差异极其显著:利益群体中接近七成的学生认同这一加分项目;在非利益群体中,七成的学生不认同这一加分项目。在“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项目上,这种差异也较显著。虽然大部分学生不认同这一加分项目,但是在利益群体中,接近八成的学生不认同这一加分项目,而在非利益群体中,只有不到六成。对“荣誉士兵加分”项目,在利益群体中,六成以上的学生是不认同这一加分项目的,在非利益群体中,接近六成的学生认同这一加分项目。

其次,不同利益群体对“归侨华侨子女加分”“退役士兵加分”“竞赛获奖者加分”“烈士子女加分”这4项加分项目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归侨华侨子女加分”项目和“退役士兵加分”项目来说,大部分的考生不认同这一加分项目;而“烈士子女加分”项目,大部分学生则表示认同;对“竞赛获奖者加分”项目,认同这一加分项目与不认同这一加分项目的学生的人数几乎是相同的。

(二)不同利益群体对加分分值看法的差异

1.少数民族加5分

对“少数民族加5分”进行卡方检验,x2=34.851,P=0.000,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利益群体对少数民族加5分这一加分分值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见表5)。从表5中可知,不同利益群体对此项加分分值呈现截然相反的看法:大部分利益群体认同此项加分分值,而大部分的非利益群体则不认同此项加分分值。与少数民族加分项目比较,利益群体中认同此项加分的学生有所下降,说明部分利益群体虽然认同此项加分项目,但是却不认同此项加分分值。总体来看,大部分利益群体认同此项加分分值,而大部分非利益群体不认同此项加分分值。

表5 不同利益群体对少数民族加5分的看法

2.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10分

对这一加分分值卡方检验表明,不同利益群体对这一加分分值的看法存在显著差异(见表6)。表6表明,大部分的利益群体以及大部分的非利益群体不认同这一加分分值。相对于非利益群体而言,利益群体表现得更明显,表示不认同的占了八成以上。在利益群体中,表示认同这一加分分值的学生还不到两成。在非利益群体中,表示认同的学生也仅仅达到三成。上述资料初步表明,大部分学生对于这一加分分值是不认同的,相对于非利益群体而言,利益群体更加反对这一加分分值。

表6 不同利益群体对思想品德方面突出事迹者加10分的看法

3.竞赛获奖者加10分

对“竞赛获奖者加10分”进行卡方检验,x2=1.233,P=0.267,统计结果表明不同利益群体对这一加分分值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利益群体中,对这一加分分值表示不认同和认同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47.5%和52.5%;不认同与认同学生的比例接近1∶1;在非利益群体中,对这一加分分值表示不认同和认同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54.9%和45.1%,不认同与认同学生的比例接近1∶1。对“竞赛获奖者加10分”这一加分分值,非利益群体持不认同意见者占一半以上,而利益群体超过半数认同此项加分分值。虽然不同利益群体对此加分分值有不同看法,但是这种差异并不明显。

4.归侨华侨子女加10分,烈士子女加20分,退役士兵加10分

通过调查发现,在利益群体中,认同“归侨华侨子女加10分”分值的考生只有3个,因此,对此项加分分值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独立样本T检验,P=0.168,结果表明不同的利益群体对此项加分分值的看法不存在显著差异。通过统计计算,在利益群体中,95.1%的学生不认同此项加分分值,在非利益群体中,89.5%的学生不认同此项加分分值。因此,绝大部分学生不认同这一加分分值。

对“烈士子女加20分”这一加分分值进行卡方检验,x2=1.675,P=0.196,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的利益群体对这一加分分值的看法不存在明显差异,且一半以上的考生对此项加分分值表示认同。

对“退役士兵加10分”进行卡方检验,x2=3.202,P=0.074,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的利益群体对这一加分分值的看法不存在显著差异。而且,七成以上的考生不认同此项加分分值。

5.荣誉士兵加20分

对“荣誉士兵加20分”这一加分分值进行卡方检验,x2=2.406,P=0.121,统计结果表明,不同的利益群体对这一加分分值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利益群体中,对这一加分分值表示不认同、认同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63.9%、36.1%;不赞成这一加分分值的学生超过六成。在非利益群体中,对这一加分分值表示不认同、认同的学生的比例分别为53.6%、46.4%;不赞成这一加分分值的学生达到五成。从上述资料可以得出,五成以上的学生不赞成此项加分分值。

综合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首先,不同的利益群体对“少数民族加5分”“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10分”这两项加分分值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在少数民族方面,这种差异是极其显著的。在利益群体中,六成以上的学生认同这一加分分值,而在非利益群体中,七成以上的学生不认同这一加分分值。换言之,利益群体较倾向于认同此项加分分值,非利益群体则倾向于不认同。不同利益群体虽然对“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10分”这项加分分值的看法存在显著性差异,但是大部分考生不认同这项加分分值,只是相对于非利益群体而言,利益群体表现得更明显。

其次,不同的利益群体对“竞赛获奖者加10分”“归侨华侨子女加10分”“退役士兵加10分”“烈士子女加20分”“荣誉士兵加20分”这五项加分分值的看法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对“竞赛获奖者加10分”表示认同与不认同的学生人数总体上相差不大;对“退役士兵加10分”“荣誉士兵加20分”“归侨华侨子女加10分”这三项加分分值,大部分考生表示不认同,尤其在“归侨华侨子女加10分”分值上表现得尤为突出,近九成的学生不认同此项加分分值。对“烈士子女加20分”,大部分考生则持认同的看法。

(三)影响因素分析

为了了解影响考生在高考中能否获得加分的因素,本文运用相关分析、二元逻辑回归分析方法对考生能否获得加分与考生的家庭背景、考生的民族类型以及考生的就读高中之间的关系进行了统计分析。

1.考生能否加分与考生家庭背景之间的相关分析

本调查从5个方面对考生的家庭背景进行分析,即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父亲的职业、母亲的职业以及家庭年收入。

就家庭背景而言,通过相关分析,考生能否获得加分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极为显著(P=0.000),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显著性相关(P=0.029),与父亲的职业、母亲的职业以及家庭年收入均无明显相关(见表7)。逻辑回归分析发现,考生能否获得加分仍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显著相关(P=0.000);考生能否获得加分与父亲的职业的相关性较高,接近显著性水平(P=0.059),与父亲的受教育程度的相关性较低,无显著性相关(P=0.674),与母亲的职业以及家庭年收入均无明显相关(见表8)。综上所述,考生能否获得加分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相关极为显著,与父亲的职业接近显著相关。线性回归进一步表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考生获得加分贡献最大,其次为父亲的职业。

2.考生能否加分与考生的民族类型之间的相关分析

就考生的民族类型来看,考生能否获得加分与考生的民族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极为显著(P=0.000)(见表7)。逻辑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考生能否获得加分仍与考生的民族类型极其相关(P=0.000)(见表8)。从表8可知,民族类型的P值即显著性水平最高,Wals系数最大,说明此因素即民族类型对考生能否获得加分至关重要。

3.考生能否加分与考生的就读高中之间的相关分析

通过相关分析可知,考生能否获得加分与考生就读的高中之间显著性相关(P=0.002)(见表7)。回归分析发现,考生能否获得加分与考生就读高中之间相关的显著性下降,无显著相关(P=0.134)(见表8)。

表7 影响考生能否获得高考加分的因素分析(1)

表8 影响考生能否获得高考加分的因素分析(2)

综上所述,考生能否获得加分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考生的民族类型、父亲的受教育程度以及就读高中显著性相关。逻辑回归分析进一步表明,考生的民族类型、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考生获得加分贡献最大,排在前两位,其他因素与考生能否获得加分无显著性相关,即其他的因素对考生能否获得加分影响不大。

四、讨论

(一)加分政策讨论

1.不同利益群体对高考加分政策存在不同的看法。利益群体认为现有高考加分政策“利大于弊”的比例明显高于非利益群体,而非利益群体认为高考加分政策“弊大于利”的比例明显高于利益群体。虽然不同的利益群体对高考加分政策的利弊存在不同的看法,但从整体上看,学生群体中认为现有高考加分政策“弊大于利”的人数占多数。由此可见,浙江省现有高考加分政策还是存在一些弊端,政策制定部门需要改进。

2.不同利益群体对高考加分项目中少数民族、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荣誉士兵等加分项目存在不同看法。对于“少数民族加分”这一项目,利益群体中大多数人表示认同,而非利益群体则不认同。赵新亮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调查发现,只有15.6%的少数民族考生认为要取消以少数民族考生为主的政策性加分项目。而非少数民族考生反对少数民族加分项目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少数民族加分政策被人利用,出现了大量违规修改民族身份谋取加分利益的违法行为;二是给予他们接受同等教育资源的少数民族考生加分,这对他们来说是一种不公平现象[7]。因此,大多数非少数民族考生不赞同少数民族加分。对于“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项目,无论是利益群体还是非利益群体大都表示不认同,这与余澄在其硕士论文中的调查结果一致,即在其330份有效问卷中,反对此项加分项目的考生的比例达到79.1%[2]。这主要是因为“思想政治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没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在评定时有太大的弹性空间和难度。因此,大多数人对这一加分项目并不认同。除此之外,本研究发现利益群体反对此项加分项目比非利益群体表现得更加明显。主要原因是在受益群体中,获得某项加分项目的考生一般只赞成此项加分项目,而反对其他加分项目。赵新亮在其硕士论文中,通过调查少数民族对各加分项目的看法时发现:29.8%的少数民族考生反对三好学生、省级优秀学生等加分项目;43.9%的少数民族考生反对奥赛竞赛加分;反对本地政府制定的加分项目达到19.3%;而反对少数民族加分的考生仅仅只有7.0%[7]。本研究的受益群体大部分是少数民族以及竞赛获奖者,因此,受益群体反对此项加分项目表现得更明显。“荣誉士兵加分”这一项目,大多数利益群体不认同此项加分项目,而非利益群体中大多数则认同,存在显著差异。竞赛获奖者、归侨华侨、烈士子女、退役士兵等项目,利益群体与非利益群体的看法不存在显著差异,无论哪个群体都比较认同竞赛获奖者加分这一项目。这也与王后雄的研究一致,认为获得奥林匹克竞赛省赛区一等奖、省级以上青少年创新大赛、重大国际体育比赛和全国性体育比赛前六名者的高考加分政策认同度较高,原因是这些奖项货真价实,有利于国家科学选材、公平选材[8]。烈士子女加分项目也得到了两个群体的认同,由于烈士为祖国牺牲了生命,为其加分正是体现了社会正义,因此得到了普遍认同。

3.不同利益群体对少数民族加5分、思想品德突出者加10分这两项加分分值的看法存在显著的差异。“少数民族加5分”受到了利益群体的普遍认同,而非利益群体则不认同这一加分分值。由于本次利益群体主要是少数民族考生,由上面的讨论可知,少数民族考生普遍认同此项加分项目,因此对于相应的加分分值表示认同也是合情合理。对于“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10分”这一分值,无论是利益群体还是非利益群体都表示不认同,利益群体表现出更加反对这一分值。因为最近几年没有一位考生获得浙江省“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的,因此本次调查并无相应的受益群体。由上述讨论可知,“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加分项目有种种弊端,因此大部分考生反对此项加分分值。利益群体与非利益群体在“竞赛获奖者加10分”“归侨华侨子女加10分”“烈士子女加20分”“退役士兵加10分”这些分值的看法上不存在显著差异。普遍认同“烈士子女加20分”这一分值,对“竞赛获奖者加10分”这一分值的看法呈现1∶1的比例,而对其他加分分值则普遍不认同。显然,这些加分分值中只有“烈士子女加20分”这一分值得到了广泛认同。由此可见,利益群体与非利益群体对各加分项目分值的看法与本人是否为利益群体有关,与社会的认可度有关。

(二)影响因素讨论

通过调查发现,考生能否获得加分的最直接最重要的影响因素是考生的民族类型以及考生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而考生的家庭年收入、父母的职业和就读高中的类型对考生在高考中能否获得加分影响并不大。但是国内很多学者的研究发现,考生的家庭经济状况是影响考生能否获得加分的一个重要的因素。为何会出现此种差异,研究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出解释。

1.浙江省高考加分政策明文规定少数民族可以加分。《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第66条明文规定,少数民族考生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10分投档;第67条规定,对户籍在景宁畲族自治县,且在当地完整完成高中阶段教育的考生,可以在其统考成绩总分的基础上加5分投档[6]。自1950年首次实施高考加分政策以来,政府就要求优先录取少数民族地区的考生,且基于少数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落后水平而给予的政策照顾符合罗尔斯正义论中提到的差别对待原则[9]。除此之外,浙江省每年加分考生中少数民族所占比例是最高的。本次调查的利益群体中,有33个考生是少数民族,占利益群体的五成以上。因此,考生的民族情况是影响考生能否获得加分的最直接的因素。

2.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从上述的加分项目可以初步推断出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竞赛获奖有显著影响。对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和竞赛获奖者人数进行卡方检验,P=0.000(见表9),由表9可知,竞赛可以加分者,他们的母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占到了七成以上,不到三成的也接受过高中教育,文盲、小学和初中则没有一人;竞赛不能获奖者,他们的母亲接受过高等教育的则不足两成,远远低于竞赛获奖者。笔者将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解释。首先,传统的“男主外,女主内”思想使得母亲成了孩子最好的第一任导师。具体而言,男人往往在外面工作,而女人被局限在家里处理事务等,这种劳动分工逐渐使得女人天经地义地承担起教育照顾子女的重任,且这种劳动分工使得母亲有充足的时间和精力去教育自己的子女[10]。我国近代的一些仁人志士已经认识到母亲的教育对子女成长成才的重要性。如梁启超认为,女子教育是胎教和儿童早期启蒙教育的基石,也是强种的需要,母亲最了解自己的孩子,儿童将来能否成才,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母亲所采取的早期教育[11]。其次,母亲的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和思想道德素质有着重要的影响[12]。已有证据表明,母亲的受教育程度越高,受教育年限越长,子女智力残障的发生率越低[13],这就为子女智力的发展、科学文化素质的提高奠定了基础。相关研究发现,受教育程度越高的母亲,对孩子的期望和目标越高,更注重孩子实际智力、能力和兴趣爱好的发展,可以直接解答子女学习过程中的疑难,促成子女顺利完成学业,不断向更高的目标迈进。在本次调查的利益群体中,母亲接受过高等教育及以上的比例达到七成以上。因此,母亲的受教育程度是影响考生能否获得加分的一个重要因素。

表9 母亲受教育程度与竞赛加分的关系

3.考生的家庭经济条件对考生能否获得加分的影响越来越小。2011年,浙江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浙江省体育局等部门对浙江省高考加分政策做出调整。从2014年浙江省高考加分政策来看,调整后的加分政策更加注重对弱势群体的加分,如烈士子女、少数民族和荣誉士兵等;对于那些被称之为“高考加分重灾区”的加分项目或是彻底废除,或是缩小其加分范围,或是降低加分分值。如浙江省高考加分“水分”最多的“三模三电”加分和省级三好学生加分在2014年浙江省高考加分中消失了,对于学科与科技竞赛获奖者、思想品德方面有突出事迹者、体育比赛项目获得者的加分分值均由20分降低至10分,且省级竞赛获奖者已经不具有加分资格,体育高考加分项目也仅仅限定在篮球、足球等八个项目。此外,加分资格的审核更加专业,以前的加分项目的审核涉及体育、民族事务等多个职能部门,这样不仅分工不明确且容易掺进“水分”,为提高审核的针对性,确保审核质量,高考加分资格审核实行职能部门负责制。体育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体育管理部门负责,少数民族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民族宗教事务管理部门负责,“三侨一台”加分考生资格审核分别由侨务、台务管理部门负责,学科与科技竞赛类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科协负责,退役军人和烈士子女加分考生资格审核由民政部门负责[14]。这一系列的举措使得通过金钱和权势获得加分的机会大大缩减。随着浙江省高考加分政策的不断完善,高考加分政策将更多地体现出公平、公正及人文关怀。

参考文献:

[1]罗力祝.高考加分政策的历史演变与反思[J].考试研究,2008(3):36-48.

[2]余澄.高考加分政策公平问题研究[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0:20.

[3]万永生.高考加分政策的现状及思考[J].教学与管理,2009(4):75-77.

[4]程家福,李瑛.论我国高考加分政策执行失灵原因和矫正[J].高教探索,2011(5):101-105.

[5]冯菊香,郝琦.高考加分政策对西部教育发展的负效应[J].教育纵横,2009(8):64-66.

[6]浙江省教育考试网.2014年浙江省普通高校招生工作实施意见[EB/OL].[2014-11-05].http://www.ynpxrz.com/n597661c1332.aspx,2014.

[7]赵新亮.利益相关者视角下高考加分政策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11:31.

[8]王后雄,王世存.不同利益群体对高考制度公平性认同度的调查与分析[J].教育测量与评价,2011(9):4-18.

[9]赵新亮,周娟.高考加分政策改进而非废除的合理性探讨[J].现代教育论丛,2010(9):76-79.

[10]朱剑.大学生薪水期望的性别差异:基于性别角色社会化的视角[J].妇女研究论丛,2012(3):90-97.

[11]史爱芬.浅谈家庭教育中母亲的教育职能[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1):135-136.

[12]宗立.母亲受教育程度对子女素质的影响[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1(5):52-55.

[13]袁永熙.中国人口:总论[M].北京: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1991:503.

[14]浙江省高校招生委员会,浙江省教育厅,浙江省民族宗教事务委员会, 浙江省公安厅,浙江省体育局,浙江省科学技术协会.关于调整高考加分政策的通知[EB/OL].[2014-11-05].http://www.dqjy.cn/dqjy/Documents/zsks/2004410110435/12D930A14A3.htm?{C60C8D48-BA3E-4D83-82A1-05E14729239C},2011.

(责任编辑杨慷慨)

An Empirical Study on the Policy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in Zhejiang Province

——Based on the Investigation of Four High Schools in Jinhua Area

LIU Ningning, ZHANG Zhixia

(Tin Ka Ping Education Science Research Institute, Zhejiang Normal University, Jinhua Zhejiang 321004, China)

Abstract:With the emergence of various problems of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nus policy, the relevant departments perfect for the college entrance bonus examination. Therefore, through the questionnaire survey research on the different views o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nus policy among examinee in Zhejiang province. The study found that 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t views on th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nus policy of Zhejiang between candidates can get extra points and not get extra points. Specific performance on the “minority plus” “moral deeds of those who have outstanding points”, “honor soldiers plus” and “minority plus 10 points” “thought moral deeds of those who have outstanding 10 points”. Through correlation analysis and logistic regression analysis show that type of nationalities of the candidates, education level of the mother are the main factors that influence the candidates get extra points.

Key words:Zhejiang province; college entrance examination bonus policy; interest group; non-interest group

引用格式:朱玉山,李力.高校教师教学工作量定额的一种计算办法[J].重庆高教研究,2015(2):75-79.

Citation format:ZHU Yushan, LI Li. The Calculating Method of the Norm of Teaching Load[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2):75-79.

■ 教师发展研究

引用格式:朱飞.地方普通本科院校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发展的问题与策略[J].重庆高教研究,2015(2):64-67,93.

Citation format:ZHU Fei. On the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of International Exchange and Cooperation in Higher Education of Loca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J].Chongqing Higher Education Research,2015(2):64-67,93.

■ 高教管理

猜你喜欢

浙江省
浙江省武义第一中学
《初心》
浙江省温州市籀园小学
浙江省特级教师
——吴淼峰
浙江省结核病诊断治疗中心
——浙江省中西医结合医院结核科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2018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2017年浙江省高中数学竞赛
浙江省教改之星
——张脆音
2017年浙江省高考优秀作文选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