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探析
2016-01-18倪生华何继华凌爱军
倪生华 何继华 凌爱军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速,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发病率逐年增加。目前,在临床上对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主要是使用内固定术进行治疗[1]。有研究表明,使用PFNA内固定术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进行治疗,可缩短其手术切口的长度,减少其术中的输血量,从而提高其治疗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证实此疗法的有效性,我院对2010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分别使用DHS内固定术和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其中接受PFNA内固定术治疗的24例患者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将此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的对象为2010年6月~2014年12月期间我院收治的48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这48例患者的病情均符合以下情况:①患者均出现不同程度的髋关节疼痛的症状,其患处的皮下可见明显的瘀斑,其髋关节出现一定程度的外旋或屈曲,其患处出现局部肿大的现象,其正常活动受限。②经X射线检查后,患者均被确诊存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按照治疗方法的不同将这48例患者分为DHS组和PFNA组,每组各有24例患者。在这48例患者中,有男性患者26例,女性患者22例。他们的年龄在36~84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9.5±3.6岁。这些患者从病发至入院就诊的时间为0.5~6天,平均时间为1.2±0.3天。在这48例患者中,因滑倒所致骨折的患者有21例,因交通事故所致骨折的患者有14例,因从高处坠落所致骨折的患者有13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从发病至入院就诊的时间、致伤的原因等一般资料方面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1.2.1 对DHS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为这24例患者使用DHS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进行手术的方法为:①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②让患者取仰卧位,并适当垫高其患侧的髋关节,以充分暴露其患髋的内旋位。③使用C臂X线机对患者骨折的部位进行观察。④在患者股骨近端的外侧做一个切口,对其股骨外侧肌到股骨大粗隆进行钝性剥离,以充分暴露其股骨外侧的皮质。④在C臂X线机的监测下,对患者的骨折处进行闭合复位。⑤通过定位导向器为患者选择适当的进针点,然后将导针水平穿过其股骨颈的中心。再次使用C臂X线机确认患者导针的位置,在确认其导针的位置良好后,选取用合适的DHS对其骨折处进行固定。
1.2.2 对PFNA组患者进行治疗的方法 为患者均使用PFNA内固定术进行治疗,进行手术的方法为:①在术前30分钟,对患者进行消炎预防工作,以防止其发生各类感染。②对患者进行全身麻醉。③让患者取仰卧位,并适当垫高其患侧的髋关节,以充分暴露其患髋的内旋位。也可让患者取半侧卧位,并使其患侧的髋部向上,以利于手术操作。④在患者患侧大粗隆的顶端向上后方做一个长度为3~4厘米的纵弧形切口。对患者的外展肌进行钝性分离,然后用手指对其股骨大粗隆顶部的插钉点进行探察(插钉点通常位于其大粗隆顶点的前1/3与后2/3的相交处)。在食指的触摸引导下将髓内钉缓缓插入患者患处的插钉点,并通过C臂X线对髓内钉的位置进行实时观察和确认。⑤适度地调整患者的患肢,并采用外展或牵引的方式对其骨折处进行复位。⑥将导向器调整至与患者股骨颈前倾角一致的方向,对其患处进行钻孔和测深后,打入一枚旋转刀片,并将1枚交锁钉旋入其股骨干处,对其骨折处进行固定。⑦对患者的患处进行止血和清理,然后逐层关闭其手术切口[2]。⑧术后,对患者进行心电图监测,并为其使用7天左右的抗生素预防感染。⑨在手术后的第二天,可指导患者进行必要的肌肉训练。在手术一星期后,指导患者进行站立训练。在手术的1个月后,可让患者进行行走训练。
1.3 观察指标
观察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切口的长度及其术中的输血量。术后对患者进行为期6个月的随访,并根据Harris设计的髋关节功能评分标准对患者骨折部位恢复的情况进行评估,将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效果分为优秀、良好、及格和较差四个等级。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优秀的例数+良好的例数+及格的例数)/总例数×100。
1.4 统计学处理
表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x±s)
2.2 手术结束6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情况的比较
在DHS组的28例患者中,其髋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秀者有7例,为良好者有10例,为及格者有3例,为较差者有8例,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71.43%。在PFNA组的28例患者中,其髋关节功能恢复为优秀者有11例,为良好者有11例,为及格者有4例,为较差者有2例,其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为92.86%。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DHS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2。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的比较
PFNA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切口的长度和术中的输血量均明显优于DHS组患者,二者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详情见表1。
表2 手术结束6个月后两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老年人的各项生理功能均明显退化,其感觉迟钝且运动能力下降,极易发生跌倒,因此发生股骨粗隆间骨折的几率较高。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因损伤部位的血供良好不易发生股骨头坏死,却容易发生髋内翻等后遗症。本次研究结果显示,PFNA组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手术切口的长度和术中的输血量均明显优于DHS组患者,PFNA组患者髋关节功能恢复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DHS组患者,此研究结果与梁志平[3]的研究结果相符。
综上所述,用PFNA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效果显著,可明显缩短患者进行手术的时间,降低其术中的输血量,促进其髋关节功能的恢复。
参考资料
[1] 陈德红.PFNA内固定在股骨粗隆下及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J].健康必读(中旬刊),2012,11(7)
[2] 陈越城.股骨粗隆间骨折的PFNA内固定治疗[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6)
[3] 梁志平.股骨近端锁定钢板和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对比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2,(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