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时事·资讯

2016-01-18

中国茶叶 2016年7期
关键词:毛茶六堡茶叶

第三届海峡(漳州)茶会成功举办

本刊讯 6月11~13日,第八届海峡论坛·第三届海峡(漳州)茶会在福建漳州举办。茶会以“丝路扬帆·茶香两岸”为主题,期间举办了项目签约、茶产业发展专题研讨会、茶产品展示展销、茶文化交流、茶王赛、茶艺表演、龙舟赛以及大鼓凉伞赛等一系列活动。

来自海内外的200多家茶企,现场展示茶叶、茶食品、茶机械,茶文化、茶旅游、茶电商等全产业链产品。其中,来自台湾的35家茶企带来了传统的台湾名茶、茶食品等。“一带一路”展区不仅吸引了八马、华祥苑等福建省内知名茶企,也有广东、湖北等外省茶企,以及肯尼亚、斯里兰卡、印度等主要产茶国茶商参展。漳州茶展区吸引了平和、华安、南靖、诏安、长泰、云霄6个茶叶主产县,以及漳州茶厂、天福集团等54家茶企参展。

茶会的重要配套活动——海峡两岸茶王赛也在会上进行了颁奖。漳州茶企有28个茶样获得不同奖项,其中的白芽奇兰、清香型铁观音、浓香型铁观音、八仙茶、红茶等5个茶王均由漳州茶企获得。

漳州种茶历史悠久,是中国乌龙茶的故乡、白芽奇兰和八仙茶的发源地。现有白芽奇兰、铁观音、八仙、金观音、黄观音、丹桂、本山、毛蟹、金萱等近20个品种。全市拥有茶叶类商标1600多件,其中天福、华安铁观音、平和白芽奇兰为中国驰名商标。华安铁观音、平和白芽奇兰、南靖铁观音和丹桂、诏安八仙茶获得国家地理标志认定。全市涉茶从业人员达57万人,闽南新城、华安茶都、南靖风翔茶都及平和、云霄茶市等5个茶叶市场年销售本地茶叶1.9万吨。2015年,漳州市茶园面积46.8万亩,年产量7.3万吨,乌龙茶产量居全省第二位,毛茶年产值45亿元,茶叶营销产值80多亿元,占全省1/4。目前已形成茶叶、茶食品、茶机具研发、生产、加工、销售及旅游、教育、茶文化传播等比较完整的产业链。

(黄艺辉)

首个六堡茶国家标准获批准发布

本刊讯 6月14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发布2016年第8号公告,批准发布175项国家标准,《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标准名列其中,该标准将于2017年1月1日实施。这是六堡茶第一个国家标准。这标志着六堡茶标准化工作跃上新的台阶,六堡茶标准化体系进一步完善。

据了解,GB/T 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标准适用于以六堡茶初制工艺制成的毛茶为原料,经过筛选、拼配、汽蒸或不汽蒸、渥堆、汽蒸、压制成型或不压制成型、陈化、成品包装等工艺过程加工制成的六堡茶。标准主要内容有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分类、等级与实物标准样、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标志标签、包装、运输、贮存和保质期等。其主要制定依据是GB/T 1.1-2009《标准化工作导则第1部分:标准的结构和编写》给出的规则及近几年对六堡茶的研究成果、检测数据、六堡茶生产实践而编制,同时还充分考虑了与GB/T 32719.1-2016《黑茶第1部分:基本要求》、DB45/T1114-2014《地理标志产品六堡茶》等标准的协调性。

根据国家质检总局2011年第33号公告的规定,六堡茶在2011年3月16日获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护范围在梧州市行政辖区范围内,只有在保护范围内生产的产品才能称为六堡茶。

根据我国《标准化法》的规定,GB/T 32719.4-2016《黑茶第4部分:六堡茶》国家标准实施之日起,将自动替代目前正在实施DB/T 581-2009《六堡茶》广西地方标准,建议六堡茶生产企业要提前介入,做好标准过渡的准备工作。

(吴平)

贵州铜仁科学院茶叶综合试验基地成立

本刊讯 7月10日,贵州铜仁科学院茶叶综合试验基地授牌仪式在松桃苗族自治县梵净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举行。松桃梵净山生态茶叶有限公司成立于2007年,以大同茶场为基地,通过“公司+农户+基地”的模式,带动周边茶农增收,为当地茶业发展做出了贡献。铜仁科学院在此设立茶叶综合试验基地,将为松桃茶产业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和技术帮扶,进一步助推产业转型升级。

(杨正文 李恬)

云南宁洱:普洱茶生产将引入太阳能

本刊讯 今年,云南省宁洱哈尼族彝族自治县的茶产业重点龙头企业——云南普洱茶(集团)有限公司将建设5000吨精制普洱茶生产加工太阳能节能技改项目,该项目被列为2016年度云南省重点节能示范项目。

该项目是利用现有车间屋面布置太阳能光伏发电组件,所得电力并入电网供电,以期实现清洁电力与传统电力的互补和互换,达到预期的节能环保效果。项目计划投资650万元,其中:计划投资168万元改造车间屋面面积2800平方米,计划投资96万元改造烘房8套,计划投资130万元改造蒸茶设备5套,计划投资256万元新建200千瓦太阳能光伏发电和并入电网供电系统。目前,已投入近100万元资金,主要用于5000吨生产线厂房相关设施、设备改造以及可研编制等项目前期投入。该项目建成后,预计将年可新增2486吨标准煤的节能能力。

(吴明)

贵州黎平申报“中国侗乡茶城”

本刊讯 6月24日,贵州省绿茶品牌发展促进会联合省茶产办、省茶叶协会等相关专家,就黎平县申报“中国侗乡茶城”开展实地考察论证。

专家组先后深入黎平桂花台茶旅体验园、花果山两茶示范园、天益家庭茶厂、侗乡茶城等茶企业和茶园,就黎平茶产业发展、茶业优势、品牌建设、市场开拓以及侗乡茶城的建设、优势、规划、定位、措施等情况进行了考察。专家组充分肯定了黎平申报“中国侗乡茶城”的意义。

黎平县有“侗乡之都”的美称,茶文化历史悠久,茶产业规模较大,茶叶分布25个乡镇(街道),年产干茶10000吨以上,年综合产值8亿元以上,茶产业已成当地重点农业特色产业。境内飞机场、高速铁路、高速公路已贯通,交通便利,是黔、湘、桂三省(区)交界侗族中心区,区位优势明显。

“中国侗乡茶城”是依托黔、湘、桂三省及贵州黔东片区共200万亩生态茶园为基础的茶叶原产地交易集散市场,该项目是黎平县“十二五”期间的重点项目,占地面积75亩,总投资8亿元。项目于2013年开工建设,目前已完工,将10月开业运营。

“中国侗乡茶城”的建成为黔、湘、桂三省(区)交界地区的茶叶产业提供了更大的交易、交流、相互促进的平台,为当地山区经济发展和脱贫攻坚提供了一条好途径,对整合地区茶业资源和品牌的塑造,促进茶叶商业贸易流通,树立贵州茶业乃至侗族地区农业产业发展形象,展现侗族茶文化,推动贵州茶产业和区域茶业发展都有积极意义。图为专家组在茶园实地考察。

(石伟昌)

陕西省紫阳县召开黑毛茶加工技术培训会

本刊讯 近日,陕西省紫阳县召开黑毛茶加工技术培训会,特邀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的国家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周天山博士讲解和指导,培训内容分为理论学习和实践操作两部分。来自全县各茶企和茶叶加工厂的100余名茶叶加工技术骨干参加培训会。

学员们在学习了黑毛茶的发展历史、市场前景和加工技术后,全程观摩了紫阳黑毛茶的杀青、揉捻、渥堆、干燥等实际工艺流程。培训老师详细讲解了紫阳黑毛茶加工的各关键环节、技术要领和要注意的细节问题,逐一解答了学员们在实际操作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指出了相应改进方法。

目前紫阳黑毛茶加工量达年均200吨左右,此次培训对于提高紫阳夏秋茶利用率、延伸产业链、丰富产品结构,进一步推广黑毛茶加工奠定了良好基础。

(康绍山)

浙江省茶叶机采机制现场会在兰溪召开

本刊讯 日前,浙江省种植业五大主推技术暨化肥减量增效现场推进会在兰溪召开,各市、有关县(市、区)农业局分管局长及省农业厅相关单位负责人近150人参加。省农业厅厅长林健东出席会议并讲话,副厅长王建跃主持会议并部署“五大”技术推广和化肥减量增效具体工作,金华市政协副主席许章才,兰溪市政府副市长何吉军参加会议。

近年来,浙江省按照现代生态农业试点省和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省的建设要求,研究提出了水稻“两壮两高”栽培、水果避雨栽培、茶叶机采机制、蚕桑和食用菌工厂化生产及水肥一体化技术等“五大”主推技术,实施了化肥减量增效行动,取得了初步成效。

会议期间,参会代表还实地了解兰溪茶叶机采技术推广情况,在位于上华街道的兰溪赤山湖绿色农庄有限公司3000多亩集中成片的茶叶基地,代表们听取项目负责人的情况介绍,观摩茶叶机采、机制暨水肥一体化技术示范应用操作,品尝兰溪银露茶。参会代表高度评价兰溪银露茶色、香、味、形俱佳的品质特性;对兰溪赤山湖绿色农庄坚持生态、高效、集约发展,以茶产业提质增效为突破口,推广水肥一体化减量增效技术,大力推进“机器换人”,加快茶叶机采、机制技术试验示范,并取得明显成效的做法予以肯定。

(王锡洪 张启)

四川省春茶再获丰收

本刊讯 截至5月31日,四川省春茶生产全面结束,总体呈现出质优量增、价格略升、茶农持续增收显著的良好态势,赢得了“十三五”开局之年的一个好彩头。据业务统计,全省新建茶园3.15万亩,总面积达485.71万亩,比上年增长了0.65%;产量15.4万吨,比上年增长了14.84%;产值139.75亿元,比上年增长了17.4%,全省380万茶农人均增收381.5元。

一是开园提前。1月20日,茶树新品种“峨眉问春”拉开了全省茶叶生产的序幕,鲜叶采摘期较上年延长近20天,又因天气状况好,芽叶长势旺盛,新建茶园陆续投产或进入丰产期,全省茶园“涨声”一片。

二是春茶量增价扬。随着红茶、茉莉花茶等产品的市场需求增加,全省加快产品供给侧调整,除绿茶外的茶类所占比例上升。绿茶产品也由独芽主导向一芽一叶、一芽二叶产品转型,外形由扁形为主导向卷曲形、针形毛峰产品转型。春茶总产增加1.99万吨,增长达14.84%。价格稳中有增,鲜叶独芽均价达110~120元/公斤,较去年同期基本持平;一芽一叶均价达50~60元/公斤,一芽二叶均价达30~40元/公斤,均较去年同期增加4~6元/公斤、增长10%左右。

三是“天府龙芽”亮剑。“第五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暨天府龙芽茶文化节”期间,四川省农业厅、四川省川茶品牌促进会与中央电视台联手,在成都成功举办了“天府龙芽川茶区域品牌高峰论坛”,四川首个省级区域大品牌“天府龙芽”首次隆重亮相,邀请省内外知名专家,围绕“川茶产业在‘天府龙芽’统领下,利用一带一路发展机遇,走国际化战略之路”这一话题现场论道川茶发展。该论坛由央广网直播,在央视、四川卫视、《国家地理杂志》、四川日报等专题报道。

四是全方位服务保生产。各茶区加强管理、采摘等技术培训,通过电视台、报纸、媒体发布采茶用工信息,确保鲜叶及时下树。加强金融协调与服务,确保茶企生产经营资金充足,及时开秤收鲜、加工。

五是促销工作成效好。成功举办了“第五届中国·四川国际茶业博览会暨天府龙芽茶文化节”、“第四届中国·四川茶叶开采活动周”以及各重点茶区举办的各式茶事(推介)活动,提升了川茶的知名度、影响力和市场占有率。大型品牌茶企在天猫、京东等电商平台开设专卖店,开展线上线下互动,拓展营销渠道。2016年春茶上市后,销售量与上年比增加10%以上,竹叶青、川茶集团、川红集团等线上交易都取得了20%以上的增长。

(张冬川)

江西遂川狗牯脑茶香飘西安

本刊讯 6月10日,2016第十届中国西安国际茶业博览会暨第二届中国(西安)丝绸之路茶叶文化节在西安市曲江国际会展中心拉开帷幕。以“四绿一红”茶叶品牌为主的“江西茶、香天下”主题巡展团亮相古都西安。狗牯脑茶作为全省重点整合扶持茶叶品牌“四绿一红”之首,由江西同洲绿色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江西深海现代农林科技有限公司等公司代表狗牯脑茶参加了本次茶博会。

据悉,本次茶博会由中国茶叶流通协会、陕西省供销合作总社、陕西省农业厅等单位共同主办,以“打造茶推广前沿阵地,构建丝路茶交易平台”为主题,展览面积2万平方米,有来自马来西亚、韩国等国家及国内12个产茶省份的一批大型知名茶叶、茶器生产和销售企业参展,是目前我国西部规模最大、产品门类最多的茶叶专业展会。

茶博会期间,狗牯脑茶叶以其独特品质吸引了众多的茶叶专家、客商及市民前来参观、品尝、洽谈业务并购买茶叶。通过此次茶博会,展示了狗牯脑茶叶的良好形象,进一步提高了狗牯脑茶的品牌知名度和影响力,进一步拓宽了市场销售渠道,为狗牯脑茶进军中国西部茶叶市场奠定了基础。展会期间,还参观考察了西北国际茶城和南北名优特农产品联展营销陕西平台。

(曾斌 曾国华)

云南腾冲市春茶量价齐增

本刊讯 2016年云南腾冲市春茶产量产值增幅明显,茶叶品质明显优于往年。截至5月28日,全市实现茶叶总产7606吨、茶叶总产值5.58亿元(其中:农业产值2.73亿元、工业产值2.85亿元),分别比去年同期增11.2%、14.35%。鲜叶平均价6.32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增2.76%,毛茶平均价35.95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增8.06%。

一是明前茶收购数量增加,各企业对单芽、一芽一叶收购价稳中有升,收购时间延长。主要体现在:单芽收购价40~50元/公斤,比去年同期增12.5%;一芽一叶20~25元/公斤,基本与往年持平。目前,实现精制茶产量2209.5吨,其中:明前茶精制茶产量达780.4吨,占春茶精制产量的35.3%,精制茶产值7610万元,占精制茶产值的26.7%。大部分茶叶龙头企业将全年持续对单芽、一芽一叶进行收购。

二是企业自有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订单农业模式茶园效益明显。全市企业自有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公司+基地+农户”投采茶园近2万亩,产出精制茶近1400吨,占精制茶产量的63%,涵盖了绿茶、红茶、普洱茶、乌龙茶;以芒棒、五合放养茶及部分古树茶占20%,主要为红茶、普洱茶;其它为标准茶园、样板茶园产出的精制绿茶。

三是毛茶交易十分活跃,外地客商(福建、广西、湖南等)纷至沓来,本地茶商与茶叶加工企业积极加大毛茶外销力度,整个春茶期间,毛茶销售量达7065.2吨,比去年同期增44%。但不容忽视的是,整个春茶期间,精制茶收购加工明显减少,精制茶市场及腾冲茶品牌影响力扩展有限。产品创新、腾冲茶品牌市场挖掘已成为腾冲茶产业今后发展的主体。

(何茂选)

猜你喜欢

毛茶六堡茶叶
安化七个山头的土壤肥力状况及黑毛茶品质比较分析
《茶叶通讯》简介
基于HS-GC-IMS法研究干燥方式对黑毛茶挥发性风味物质的影响
仁化红山镇白毛茶亮相央视《新闻直播间》
参观六堡开茶节游记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荒野茶”红茶品质形成探究
香喷喷的茶叶
六堡茶的“茶气”
与茶相逢在六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