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悟教育魅力
2016-01-18李雪梅
李雪梅
摘要:软陶艺术课作为一门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的课程,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它能潜移默化地培养学生乐观向上的心态以及建立学习和创造生活的良好心态,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彰显,对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极其有意义。
关键词:软陶 校本课程 创造性 艺术素养 生活化
笔者初次接触“软陶”是在深圳的一次艺术展览会上,看着琳琅满目且创意十足的学生软陶作品,让从事美术教育的老师能长时间驻足,并津津有味地品着,琢磨着,惊讶于这种材料的可塑性以及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可以说,我对软陶是“一见钟情”,见了第一次,就放不下了。心里总会想着,如果在自己的美术教学中运用到这种材料,让学生创造出可摸可触的艺术品来那该是多么幸福的事。
有了想法就会付诸行动。于是,我开始研究软陶的工具材料、制作工艺,去深圳参观学习,找专业人士请教。每一次深入地接触和研究,都让我对软陶有着深深的梦想,感觉自己与软陶“热恋”了。慢慢地,我有了更具体的想法——要争取在学校里筹建一个软陶专用教室,让更多的学生喜爱软陶艺术,为孩子铺设彰显创造性和个性的艺术学习之路。
注重学生个性的发展是新时代的要求,任何一项教育的改革,其最重要的使命就是要帮助学生找到一条最能鲜明地发挥个性才能和个人创造性的生活道路,而开发软陶校本课程就为此提供了可能。庆幸的是,在我所在学校的大力支持下,2013年10月,学校软陶社团诞生了。经过两年多的实践,软陶社在学生们的期待中迅速成长了起来。同学们在软陶的世界里,用灵巧的双手表达着对美好生活的热爱,尽情释放他们的天性,软陶教室里承载着满满的学生的收获与喜悦。
让学生爱上软陶
作为一线老师,可能都会有这样的经验和体会:每一学期的起始课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个教师能赢得学生的爱戴和对自己所教授的学科的强烈兴趣,它将直接影响学生们对该教师今后所教授学科的学习兴趣以及今后学习成绩的好坏。记得有一学期刚上完一节起始课,第二天有位学生递给我一张纸条,她很有趣地写道:“梅子老师早晨好。自我介绍一下,藕系这一届新童鞋……听过你娓娓道来的上课以后,藕开始有点喜欢美术了……我画得不好,但藕好期待做软陶……你不要嫌弃我哟,你要记住我的名字啊!”通过短短的第一节课,就让学生对软陶课有了期盼,我内心暗自高兴。
有效地实施起始课的教学,学生对软陶学习的兴趣油然而生。软陶艺术课作为一门可以亲自动手操作的课程来说,对学生有着极大的吸引力;小小的一块软陶泥,能使学生的观察、记忆、理解以及制作能力、智力才能、情感追求在软陶创作中得到充分释放。制作软陶的热潮不断掀起,在学校软陶教室里,每天中午都有很多学生在那里制作软陶。我也不亦乐乎,并尽可能多地陪着他们做软陶,共享其中的快乐。
软陶制作磨练学生意志
有一天,初二(3)班学生毕海燕交来一件软陶作品,制作得十分精致。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表扬了她。可是她说:“老师,我做这件作品简直差点‘死了。”我笑着告诉她:“你是‘死而后生,应该有一种很幸运和快乐感觉吧?你能否写一个关于学习软陶的体会,让大家共享你的快乐与曾经的痛苦,好吗?”她很干脆地答应了。第二天,她就把心得体会如约地交给了我,文章里没有太多华丽的词藻,也没有过多的修饰。有的只是真实的感情流露,内心中的那一份真挚感受。
软陶与学习共成长
还记得刚上初中的时候,许多同学都在讨论社团。而对于我来说,社团却是一个陌生的世界。我不懂什么是社团,因为以前的学校从没有过类似的社团活动。来到了这里,我的一切都好像改变了,不仅仅是改变了一个新的环境,而更大的原因是我加入了“软陶社”。在那里,让我见识了很多,让我锻炼了很多,让我明白了很多,更让我感受到了很多以前从来没有感受到的事与物。
记得刚开始做软陶时,因为技术生疏,常常有“心有余而力不足”的感觉。老师和社友们,很热心地帮助我,教我各种技术,使我从一位毛毛躁躁的初学者成长为技艺娴熟的人。有一次,老师可能看到我们技艺长进,就特意拿出一堆装饰图案画,让我们每人挑选一张,作为自己的创作模板进行制作。凭着自己的长进,我头脑一发热,毫不客气地挑选了一张复杂的图案,开工!不到半堂课,我就尝到了这种盲目自信所带来的苦果。要完成这作品并非易事,需要专注、认真和耐心。而当我费劲地去制作那些小细节时,却第一次体会到艺术也并不是想象中那样挥洒自如,它有时是需要专注的态度和坚韧的毅力。当下课铃响起时,我看着手中完成不到15%的作品,心想何时才是头啊,简直折磨死人了!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我的心态变得平静起来,要完成那些细腻的花纹绝对需要百分之百地专注,我仿佛感觉到这世界里只有我和我的作品在进行着对话。
就这样,经过几节课的奋斗,我终于在一天中午完成了那件复杂而精美的软陶作品。当我将它展示给大家时,我并没有表现得那么欣喜若狂,因为在这些外表光彩夺目的软陶作品的背后,有着我绞尽脑汁的思考,有着我辛苦的加班加点,也有着我一次次的修补……我那时觉得自己收获的不仅是一件作品,而是做事的精神、态度和习惯。在这之中,磨练了我急躁的性子,从而也让我体会到了“宁静而致远”这句话的深刻内涵。这所有的辛苦,都在看着自己的作品从烤炉里端出来,摆在展览台上时,随着兴奋烟消云散了,那种满足感,油然而生……
感谢软陶课让我收获了很多,也理解到很多东西,谢谢我们的李老师!
读完学生的心得后,我欣慰地笑了。我希望自己的课除了能给学生带来知识技能以外,还能带给他们一点其他的东西,就这点东西足以影响他们的一生。教学中,我有意让学生临摹难度较大的软陶作品,以此来磨练他们的性格;同时,也让学生懂得软陶制作有很强的条理性,不但要有耐心,还要细心。软陶材料由于它的粘性,在制作的过程中很容易粘上灰尘;稍不小心,原来干净的作品就会变得面目全非。所以,我要求学生在制作中有一整套严谨的制作步骤,如:在制作中准备一块抹布,随时抹去留在手上的软陶,保证作品的整洁;工具摆放在右边,便于随时取用;调色方法的讲究;深浅色的应用顺序等。通过制定明确的步骤,细化制作的过程,以培养我们严谨的操作作风,做事的条理性,让学生知道成功的作品离不开科学有序的制作方法。一个能安静、专注、认真、有序地制作软陶的学生,收获的绝不仅仅是一件软陶作品,还将收获做事的好习惯,收获一种自我完善的境界,这种好习惯让人终身受益。
从教多年,我一直关注美术教学和美术教学背后的故事。一门学科之所以重要地存在着,是因为这门学科具有一定的课程价值。学校开设校本课程,开展社团活动,是为了满足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美术课有自己的知识体系和技法要求,同时也具有一定的隐性意义和课程价值。软陶课程是以软陶泥为材料来引导学生进行作品塑造(创造)的课程,它秉承了陶艺和泥塑中传统技艺,又融入了现代陶艺的表现手法和思想,是一种融合了民族历史性,体现时代精神的休闲性的艺术教学活动,是具备艺术性、科学性、民族文化性、休闲性等为一体的教学资源。让学生掌握软陶的技能,通过学习软陶艺术来传承中国民间传统文化,并能改变自己做事的习惯与思维模式是我最大的愿望。在软陶的教学中,我和学生都获得了收获,我们变得从容而淡定,耐心与细致。我想,我会继续探索软陶教学的有效方式,让思想与技术,习惯与性情有效结合,从而影响学生的一生。
开展主题活动,提供展示平台
软陶报师恩 2014年国庆节前的一个星期,软陶社的孩子们不仅没有因为即将来到的长假而松懈下来,反而更加认真地在软陶教室制作精致的软陶作品。原来,他们为了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之情,在繁重的课业后仍然努力地捏制软陶。为了赶在“十·一”之前,把自己亲手制作的、融入了对老师敬爱之情的软陶作品,送给勤勤恳恳工作的老师们。烤制好作品后,孩子们还为老师们写了一张张的小纸条。在他们认真的眼睛里面,在手中的一笔一划一停一顿中,我看到了他们对老师的感恩之心,敬爱之情。这夹着纸条的小小的软陶制品,不仅仅是一件装饰品那么简单,还融入了孩子们最真挚的感情。收到作品的老师,也为孩子们的心灵手巧赞叹不已,同时为他们温馨体贴的行为而感动。“软陶社的孩子们,你们真是太棒了!”一位老师说。
以感恩为主题的软陶制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感恩情怀。他们将亲手做的花送给父母师友,不仅让周围的人真切地感受到他们的感恩之心、报答之情,而且学生自身的身心健康以及成就感也在活动中得到了有益的提升。送出作品,收获赞赏,孩子们的脸上溢满了成功与自豪、幸福与快乐。为了能让软陶教学更具实效性,我们特地购买了上百个钥匙圈、便签夹等配件,小小软陶作品一旦安插了闪亮的钥匙圈、便签夹,顿时变得靓丽起来,整个俨然就是一件精美的小饰物,让每一位小作者其乐融融。
比武场上显身手 2014年12月31日,我校首届软陶现场制作比赛在“容融荣”广场举行。本次比赛活动共有约40名学生参与了现场大赛。比赛从上午10点开始,历时2个小时。孩子们利用软陶材料,充分发挥艺术想象力,通过团、捏、搓等动作,将材料做出各种造型。经过他们的精心制作,一件件栩栩如生的作品呈现在大家眼前。健康的理念,独特的创意,激发了现场很多师生家长的共鸣,孩子们以小小的软陶泥为载体,塑造出缤纷多彩的和谐大世界。
软陶制作具有丰富的创作空间。软陶的可塑性,决定了它的魅力。从小小的一个钥匙扣,到大如花瓶的作品,无不反映了软陶的成型优势。利用软陶做出各式各样的作品,不但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还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敏感度。同时,不同方法的运用,极大地考验着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创新意识。在学生中开展各种主题性的软陶制作活动,有利于学生形成整体的价值认知,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不同的主题制作活动带给学生不一样的思维方式,丰富了学生的实践内容,拓宽了学生的创意空间。
校园软陶吸引同行参与
2014年10月31日,星期五,“我型我塑 陶乐融融——首次教师周末软陶DIY活动”即将开始了。放学后,学生们都陆续地离开了学校;老师们也都结束了一周的工作,离开了办公室。但是,国安楼407软陶教室却欢声笑语,热闹一片。20多名老师来到了这里,有些还带着家里的老人和孩子。这次软陶DIY活动,是学校为了丰富教师们的课外生活而特地举办的。
为了让来参加活动的老师们能够有更多时间来捏制作品,我和另一位美术老师,用了一个下午的时间,提前将成块的软陶压制成片,方便老师们到来后直接操作。
有很多老师都是第一次做软陶,做之前还很不自信地说:“我以前没做过软陶,我能做好吗?”随着时间的推移,作品一点点地被完善,参加活动的老师们都渐渐地喜笑颜开。大家是那么的心灵手巧,第一次操作软陶,就能创造出那么多有模有样的作品,真是让人惊叹不已!活动快到晚上九点钟才结束,老师们还依依不舍地离开,有的甚至兴奋地表示:“现在就开始期待下周五的活动了!”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美术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息息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美的追求越来越强烈,这时具备一定的美术素养就显得越发重要。在中学美术课堂中如何融入生活教育,充分发挥美育的功能,让学生学会生活、更会创造美好的生活?这值得我们教育者深思。而软陶艺术就是一种生活化且富有鲜明个性的艺术,在学校引进软陶课程,在全校普及软陶,不仅仅对学生开放,让本校更多的老师也能有机会接触软陶艺术,学会扮靓自己的生活。
陶艺亲子课受到好评
2015年5月29日,星期五,“与爸爸妈妈的温馨下午——开放周亲子软陶活动”如期举行。这是学生盼了好久的活动。下午放学后,收拾好书包的孩子们并不像以往那般急切地想要回家。他们走出教室,来参加开放周的爸爸妈妈早已在门口等候着,他们要去做什么?而另外一边,国安楼407软陶室,音乐悠扬,每张操作平台上,软陶泥、工具以及学生半成品等都工工整整地排列在古典的胡桃色木桌上,等候着学生和家长们的大驾光临。今天即将启动的是“软陶亲子活动课”。
拉着爸爸妈妈的手,孩子们热情地将他们带到了软陶室。典雅的室内装修立刻让家长们惊喜了一番——琳琅满目的学生软陶作品一件件整齐地摆放在教室四周的展览架上,这令家长们瞬间产生了错觉,仿佛他们并不是置身于学校内,而是走进了一个艺术中心里。回过神后,家长们纷纷拿出手机,将这些艺术品用照片的形式记录在手机里。
“妈妈,我们一起来做软陶项链吧!”只听一个清脆的声音响起,原来是学生软陶社里的一个小姑娘,她已经迫不及待想要带着妈妈一起制作漂亮的软陶艺术品了。在小姑娘的带领下,孩子和家长们都陆陆续续地开始挑选彩泥与工具,静下心来制作他们心里想要的作品了。我也没闲着,耐心地在一旁回答家长与学生的问题,并贴心地为他们拍下了温馨的一刻。
时钟滴滴答答地走着,不知过了多长时间,家长与孩子们才记得早该是晚饭时间了,这才放下手中的陶泥,不舍地离开了软陶教室。相信经过了这个短暂而美好的软陶时光,无论是家长还是孩子,感觉都一定是快乐的,不仅是灵活了手指,更关键的是,心与心之间的距离,又拉近了一点。这正是学校精心策划想要达到的目的,也是我们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
在与家长的交流中,家长留下这样的话:“孩子带着我来玩,感到很开心,不但学到了陶艺,还在学的过程中交流了感情,真是一举两得。”“孩子制作陶艺的能力让我大吃一惊,她能创造出那么美的东西,真是太好了,我们大人也收获不少,从中得到了不少乐趣。”……
教学意义与特色
将软陶引进校园、引进艺术课堂,有利于发挥陶艺在培养学生综合素养的过程中的独特作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增强他们的合作精神,有利于共享创造成果经验,增强美感愉悦,张扬个性,提高个人和团体的基本素质和创造素质。
把软陶教学纳入校本课程形成特色,从学生层面讲,让他们在趣艺昂然的软陶塑造、创造的天空中,自由想象,创意思维,手脑并举,契合了培养青少年心智健全的素质教育方向;从学校层面讲,使学校的艺术特色教育水平步入一个新台阶,以学校为发展平台,为孩子铺设彰显个性的艺术学习之路;从社会层面讲,软陶教学成为珠海市中小学陶艺教育的一面旗帜,形成中学软陶艺术教育的新模式,为基础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提供了范例。
在软陶的学习过程中,同学们多了一份娴静,多了一份睿智,多了一份正气,多了一份愉悦。花开有声,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一颗慧心,展开想象和联想的翅膀,让我们用心细细聆听每一朵花开的声音。
参考文献
[1]叶澜.学校教育研究方法[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3
[2]杰奎姆·曼宁·切维利亚·克莱门特.现代欧洲陶艺教室[M].董苏学,译.长春:吉林美术出版社,2001.
[3]霍益萍.研究性学习:实验与探索[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4]刘德龙.中学陶泥课程开设构想与实践[J].宿州师专学报,2002(2).
(作者单位:广东省珠海市第十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