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2016-01-16于洪涛

中国疗养医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巴曲肝素下肢

于洪涛

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和安全性观察

于洪涛

目的 探讨老年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经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从2013-01—2015-12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收治的老年急性DVT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进行研究,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对照组(46例,采用低分子肝素治疗)和观察组(46例,采用巴曲酶+低分子肝素治疗),对比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结果 ①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和观察组的6.52%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均未采取特殊治疗,停药后自行消失,组间安全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DVT患者经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

巴曲酶;低分子肝素;老年DVT;疗效;安全性

临床中将血液在下肢深静脉腔内发生的不正常凝结,并由此导致的静脉管腔堵塞、静脉回流障碍等引发的一系列症状称之为下肢深静脉血栓(DVT,deep venous thrombosis)[1]。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实,高龄是诱发DVT的独立危险因素。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趋势的日益显著,DVT的发病人数呈增长趋势。溶栓是DVT临床治疗的主要方式,但对于老年患者而言,该治疗方式极有可能导致严重的出血并发症,所以在选择治疗方式时应慎重考虑。为了探讨治疗老年DVT患者的可靠方式,我院随机选取了92例患者对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进行了对照研究,具体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我院2013-01—2015-12收治的急性DVT患者中,随机选取92例老年患者进行研究,并根据其入院顺序分为两组。对照组46例,男性27例,女性19例;年龄60~82岁,平均年龄为(74.29±2.56)岁。观察组46例,男性25例,女性21例;年龄60~86岁,平均年龄为(75.63±3.18)岁。两组患者的性别和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标准 入组对象均同时符合如下条件:①年龄≥60岁。②病程≤3 d。③经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确诊[2]。④均有不同程度的合并症。⑤患者及其家属知情研究内容,且自愿参与。

1.3 治疗方法 两组患者均需接受常规基础治疗,具体为:将患肢抬高20°~30°,促进静脉回流,缓解疼痛和水肿等临床症状。针对患者的合并症,口服对应的降糖、降压和调脂药物,每天口服75 mg阿司匹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低分子肝素钠注射液(克赛,Aventis Intercontinental,批准文号X20000390)治疗,取5 000 IU行皮下注射,2次/d,持续1周为1个疗程。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和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巴曲酶注射液(东菱迪芙,北京托毕西药业有限公司,批准文号:H20030295)治疗,取5 bU行静脉滴注,2 d 1次,初始剂量为5 bU,总剂量为25 bU,持续1周为1个疗程。

1.4 观察指标

1.4.1 疗效评价标准[3]显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超声复查显示血管内膜光滑,无血栓,血流恢复正常;有效:临床症状消失或明显减轻,超声复查显示血管充盈改善,血流阻塞明显缓解,但仍存在絮状回声或血流充盈缺损;无效:临床症状和超声复查的血管状况未发生明显变化。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1.4.2 安全性评价标准 观察两组患者颅内出血、胃肠出血、泌尿系统出血、皮下血肿等出血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6.0数据包软件对本次研究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其中计数资料用[n(%)]表示,进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经过治疗后,对照组患者显效17例,有效20例;观察组显效23例,有效22例;经对比,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350,P<0.05,表1)。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 对照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70%,和观察组的6.52%比较无显著差异,两组患者均未采取特殊治疗,停药后自行消失,组间安全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χ2=0.020,P>0.05,表2)。

3 讨论

目前,物理预防和药物预防是预防DVT的两种主要措施。所谓物理预防,主要原理就是通过加速血液流动,减少血液瘀滞来预防血栓的形成,主要对象为还未形成血栓的患者;而药物预防则主要采用抗凝药物,适用于已经形成血栓的患者。使用抗凝药物的主要作用就是控制病情,避免血栓加重,以免产生新的血栓。现阶段,如何有效防治老年DVT已经成为临床研究的重要课题。

在防治DVT中,低分子肝素的临床应用范围比较广泛,而且也可以取得比较显著的疗效。该药物和Xa因子抑制剂是当前使用最广泛的抗凝药物[4]。其中低分子肝素的主要药物成分是低分子肝素片段,它是从普通肝素精加工而形成的,也是从标准的肝素中分离和提取出来,分子量极低,但是却具有极强的生物活性,属于新型的抗凝血酶Ⅲ依赖性抗血栓药物。

经药理学分析显示[5],低分子肝素对于机体内外血栓以及动脉血栓和静脉血栓的形成,具有显著的抑制作用,尤其是在预防DVT中具有突出优势。和普通的肝素比较,低分子肝素的抗血栓功效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而且不良反应的发生风险也明显降低,安全性更高[6]。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取得了显著成效:总有效率为97.8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0.43%,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52%,和对照组的8.70%比较无明显差异。充分证实了联合治疗的显著疗效和安全性。

取得上述结果的主要原因可能为:①低分子肝素是纤维蛋白原单体激活因子Ⅷ交联后,又经过纤溶酶水解形成的一种具有一定特异性的降解产物,不会对血小板的聚集、纤维蛋白原和血小板的结合产生影响,在发挥抗血栓作用时,出血的风险较低。②巴曲酶具有降低血液黏稠度的作用,可以降低血管的阻力,增加血流量,从而达到抑制血栓的目的。

综上所述,老年DVT患者经巴曲酶和低分子肝素联合治疗可以取得显著的治疗效果,且安全可靠,适合临床推广。

[1]王国华,唐黎明,马玉亮,等.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评价[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2):1103-1105.

[2]古旭云,朱昱冰,赵磊,等.盐酸替罗非班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急性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J].实用医学杂志,2014,30(2):298-300.

[3]邹小秋,谭启林.尿激酶联合低分子肝素钙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2,20(6):1031-1032.

[4]闫景树.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的疗效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6,25(1):79-81.

[5]梁兵鑫,胡三保.低分子肝素钙联合气压式血液循环驱动器防治老年骨折患者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中国药房,2015,26(35):4989-4991.

[6]周春,吴玉泉,禹翔,等.巴曲酶联合低分子肝素治疗高龄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观察[J].临床军医杂志,2012,40(1):229-230.

2016-04-22)

1005-619X(2016)12-1324-03

10.13517/j.cnki.ccm.2016.12.042

114000 辽宁省鞍山市中心医院药剂科

猜你喜欢

巴曲肝素下肢
巴曲酶治疗全频下降型突发性耳聋的疗效观察及与凝血功能的相关性分析
中西医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研究进展
准妈妈要重视下肢静脉曲张的预防
肝素在生物体内合成机制研究进展
巴曲酶对血管内皮细胞影响的研究进展
肝素联合盐酸山莨菪碱治疗糖尿病足的疗效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肝素结合蛋白在ST段抬高性急性心肌梗死中的临床意义
长阳南曲缘起《桃花扇》之考析
STA Compact血凝仪在肝素抗凝治疗中的临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