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农村地区小学音乐教育的出路
2016-01-15秦忠强
秦忠强
【摘 要】教育界很有必要研究农村地区的教育问题,尤其是最薄弱最受歧视的音乐教育。小学音乐教育阶段是人音乐素养、审美理想奠基的最佳时机,对小学音乐教育的出路研究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词】小学音乐 农村 审美教育功能 教育评价多元化 审美理想
一、小学音乐教育现存问题
(一)对学生的技能培训重于人文素养
在素质教育大潮中,城市尤其是发达的大城市,全民都在狂热追求学生的素质培养。各种报兴趣爱好班,语数外三大科也都会进辅导班或者请家教。每个学生都成了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其中有多少被动报班、被动兴趣爱好,我们在此文暂且不做探讨。而中国占地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素质最低、教育问题最多最复杂的要数农村地区。农村小学生大多都是父母在外打工的,很多都是留守儿童。父母不能天天陪伴孩子有愧疚,只知道拿钱来满足孩子,还学习城市的教育方式,也给孩子报寒暑假培训班。但是孩子的素质并不见得就真正有所提高。以音乐而言,私人培训班老师教给孩子的是音乐技巧,是吹拉弹唱的基本技巧,反复围绕的只是一首曲子进行反复练习,让学生被动反感不能主动学习,更谈不上强化音乐的教育功能和审美功能了。这样的音乐教育是失败的,这样的学生不是社会主义所需要的栋梁。
(二)音乐课教学设备缺乏
由于教育评价标准的单一化,学校领导对“主科”成绩的重视,音乐只是不列入升学成绩表的“小三科”之一,再加上农村地区学校资金不足,学校不愿更新引进音乐教学设备,不谈钢琴、手风琴这些高级音乐器械,不谈五线谱教板这种最基础的教学设备,就连一件专门的音乐教室都不会有。为了提升学校的升学率、生源率,学校的所有财力、精力都集中在语数外这些主科教学上,音乐“理所当然”可以忽略不计。没有教室没有设备,教程表上的“音乐课”也“理所当然”由别的主课来代替。
(三)教师音乐素养不高
其实农村地区的小学几乎是没专门的音乐教师,因为音乐课几乎都是摆设。不但在课程设置上、教学评价上音乐也得不到应有的重视,学校领导和主课教师都轻视音乐老师。而且音乐老师基本都不是科班出身的音乐本科毕业生,大专毕业、受到点音乐、舞蹈训练的已经算好的了,甚至只是对音乐感兴趣的别科教师来兼任音乐老师,部分老师甚至连用五线谱来教歌曲都不会。
二、解决农村小学音乐教育问题的几条出路
(一)教学评价多元化,从而提高音乐学科的地位
要想真正提高音乐学科的地位,首先得让广大师生真正重视音乐,那就是提高音乐在中国教育的评价体系中的地位。把教学评价体系多元化,让音乐在德智体美劳的全面发展中具有一席之地。具体实施起来就需要更新学校的考核管理体系和教育评价制度,制定中小学音乐教学量化考核指标,把音乐设置为必考科目,规定升学考试中音乐是一个必过的基础线,作为鼓励,音乐国家等级考试过关拿证者还可以加分。这样才能真正让广大师生重视音乐教育,为提升学生培育音乐素养提供可能性。
(二)增强音乐的教师储备,重视教师本身的专业素质
国家必须为提升农村音乐教师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付出培训财力和教育精力,加大对教师队伍的培训力度。各个音乐学院、师范大学等应加强对毕业生音乐技能的培训,在大学教育中也应灌输毕业生为农村等偏远地区学生的音乐素质培养做贡献的理想和意愿。而且农村学校也可以从高中毕业生或者中专毕业生中挑选素质较高的学生进行定向培养,提供他们在外学习的财力支持,毕业后再回农村地区,扎根农村,为老家做贡献。再者对于在校就职的音乐教师,教育局应该进行在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升老教师的职业素养。
(三)丰富音乐课的教学设备
鉴于农村地区不发达的现实,小学学校资金不足,在不影响主课教学的前提下,学校也必须平衡音乐学科的教学。其实音乐教学并不需要多么复杂的设备,就一套最基础的设备就足以应对小学音乐的教学,而且不影响教学质量,只要学校真正重视音乐教育,简单的设备也可以发挥它应有的审美教育功能。
(四)丰富教学方式,激发学生主动学习音乐的兴趣
和谐欢快的教学氛围是学生化被动枯燥练习为主动学习接受的契机,是发挥音乐教育应有审美教育功能的前提,是音乐教师所必备的专业技能。比如在打击课上教师不必困于教学设备不多的现状,完全可以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利用随处可见的锅碗瓢盆让学生自主发挥,在这种团队合作的欢乐氛围中,体会自己动脑筋创新的成果,这样的鼓励比任何一个成绩第一都来得重要。既锻炼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创新能力,又能激励学生继续下去的创新热情和对音乐的爱好,关键能潜移默化影响学生的审美能力。老师继续讲解这些曲子的创造背景、作者生平等,让学生自主了解音乐背景,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引导学生更高的审美理想,这才是真正的审美教育。
尽管农村地区确实存在资金不足、教育发展慢的问题,但只要更新教育理念,提升音乐的学科地位,让广大师生都能重视音乐,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学生的童趣和创新本能,才能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全面发展的栋梁之材。